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孟昶为花蕊夫人写下一首词,让后世为之倾倒

众妙之门 2023-07-07 20:27:53

孟昶为花蕊夫人写下一首词,让后世为之倾倒

孟昶,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末代皇帝,他与南唐后主李煜一样,都是词林圣手,一代风流天子,而且也不是历史上那些以残暴而导致亡国的末代君主,并且二人都亡于赵匡胤。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孟昶当后蜀国君之时,中原里的各路诸侯正忙于割据混战,自然无暇顾及巴蜀这个小国,孟昶正好关起门来做皇帝,乐得逍遥自在。

孟昶有一位宠妃,即花蕊夫人,据明人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所著的的《辍耕录》记载:“蜀主孟昶纳徐匡璋女,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其色。或以为姓费氏,则误矣。”

花蕊夫人长得如天仙般飘逸俊秀,且精通音律,又擅长歌赋,极得孟昶的宠爱。

花蕊夫人爱花,尤其喜爱芙蓉、牡丹和红栀子花。孟昶便广开苗圃,遍采天下名花,精心培育。因此,一年四季,成都城内外都是花开满园,香飘十里。

特别是到了秋天,满城芙蓉花开,争芳斗艳,简直成了芙蓉世界,花的海洋。自此,成都也就有了“芙蓉城”的美称,今日的成都市还将芙蓉定为市花,便是因此而来。

成都夏日炎炎,孟昶酷暑难耐,还命人在锦江河畔修建了一座水晶宫,又凿了一个“摩河池”,夏天之际常常与花蕊夫人在此纳凉避暑。

一日,孟昶看到花蕊夫人穿着一件蝉翼纱衫,肌肤若隐若现地映在纱衫里,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的娇艳动人。

孟昶当即诗兴大发,即兴作了一首词:

《玉楼春》 孟昶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庭院静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孟昶写此词时,已在中原“黄袍加身”建立北宋政权的赵匡胤,早已磨刀霍霍地准备灭亡后蜀政权了,孟昶在写完此词之后的次年正月即国亡被俘。

孟昶大概也感知自己的政权将要亡于他人之手了,因此,这首词上阕写的是自己与爱妃在一起时,是何等的柔情缠绵,甚至是香艳已极。

而词的下阕写他感忧国事,无法入睡,独自来到寂静的水榭走廊,恰看到流星划过,沉重的心事自然让他联想到即将要沿江西来的宋军。孟昶深知自己无力回天,亡国这一天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他这才不得不发出“只恐流年暗中换”的哀叹。

孟昶写的这首词极为优美,百余年后的大文豪苏轼还据此词而改写了一首《洞仙歌》:

《洞仙歌》 苏轼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抄袭”孟昶《玉楼春》而作的《洞仙歌》,因苏轼的名气更大,因此反而将孟昶的原作给压下去了,导致后人大多知道《洞仙歌》而不知孟昶的《玉楼春》。

不过,能让大文豪苏东坡能为之心动而改写孟昶的这首词,也足以说明孟昶的词作水平极高。

事实上,孟昶也确实是一个很有文化修养和造诣的文人帝王。若论诗词的造诣,他也许赶不上李煜,但他的文化综合素质却明显地在李煜之上。

孟昶首开画院和首创文人词曲集,以及勒石刻经和保留下“南管”乐曲,这些都是李煜望尘莫及的。

后蜀主广政三年(940年),年仅21岁的孟昶就让人收集当时的文艺辞赋、诗家词曲约五百余首,分为十集刊发,名为《花间集》;次年,孟昶又命人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

后来,孟昶还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一经”,并将《孟子》首次列入诸经之列,《孟子》也从此成为“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之一。为了便于流传,孟昶又命人刻成木版图书,后来木版图书的大量流传于世,正是源于孟昶的创造。

广政二十七年(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统帅宋军伐蜀。宋军伐蜀没怎么费力,从出兵至孟昶投降共计六十六日,后蜀便灭亡了。

后蜀灭亡后,孟昶和他的花蕊夫人,以及后蜀臣僚,均被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据《蜀梼杌校笺》卷4《后蜀后主》记载:“昶之行,万民拥道,哭声动地,昶以袂掩面而哭。自二江至眉州,沿路百姓恸绝者数百人。”

当孟昶抵达汴京面见赵匡胤后,赵匡胤一见面就说:你的词写得相当漂亮,一句“冰肌玉骨清无汗”,就足以夺词林之冠,连朕这个识字不多的人,也能看懂和体会到其中的意味。不过,玩这种文字游戏不是你我的本分,那些都是文人墨客做的事,你玩的如此上瘾,焉能不亡国?

赵匡胤如此这般地教育了孟昶一番,然后下诏降罪,封孟昶为“秦国公”,并赐以袭衣冠带。但不知为什么,七天之后,孟昶便突然暴毙而亡,时年四十七岁。

孟昶一死,赵匡胤便将花蕊夫人召入宫内,一番畅谈后,便问花蕊夫人,听闻你多才多艺,能不能即兴做一首新词?

花蕊夫人略一思索,便怀着对孟昶的思念和亡国之痛的悲愤之情,出口一绝: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赵匡胤也是一个英雄人物:想当年千里送京娘,以一条棍棒打遍十八座军州。此时他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听罢此诗非但不怒,反而更增加了对花蕊夫人的爱慕之心。

饮酒之后的花蕊夫人,红云上颊,更显妩媚动人,赵匡胤遂携着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寝宫,不久封花蕊夫人为贵妃。

谈谈历史上的花蕊夫人

四川历来出才女,唐朝时有薛涛,五代时则有花蕊夫人。我们知道花蕊夫人是因为她那首著名的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

写下这首诗的花蕊夫人是蜀后主孟昶的宠姬,被封为慧妃,曾写下过百首宫词,才情过人。一般认为她姓徐,但陈师道在《后山诗话》里认为她应该姓费。宋军伐蜀时,花蕊夫人因城破被掳。悲愤之下,写下了这几句流传后世的诗作。

鲁迅在《女人未必多说谎》中引用过这首诗。鲁迅虽然不肯定这是花蕊夫人所作,却对诗句本身非常赞赏,读后连声说“快哉快哉!”

这首诗能在兵荒马乱之中流传下来,据说是因为得到了赵匡胤的欣赏。但后世认为,赵匡胤之所以喜欢这首诗,不是因为欣赏其文采,而是因为政治需要。“二十万人齐解甲”一句凸显了宋军的英勇善战,因为伐蜀的宋军只有十万,以对方的哀叹来杨自己的军威是再好不过了。

据《能改斋漫录》记载,赵匡胤因为倾慕花蕊夫人的才貌,特意命人将她护送到开封。在途中,花蕊夫人还作了一首流传至今的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天朝,只恐君王宠爱偏。”后世词家认为这首词的造诣是不输于李清照的。

蜀后主孟昶到开封后,赵匡胤对他礼遇甚厚,在汴水边,为他建造了五百间大屋的宫室让他居住。但花蕊夫人到京十日后,便被赵匡胤召进宫里,没过几天孟昶就暴死了,当年才四十七岁。他的死与南唐李后主之死一样,都成了历史谜案。不久后,花蕊夫人随着皇帝在宫苑中射猎时被赵匡义射杀。

花蕊夫人被召入宫一事并不见于正史,而是记载于善于伪造古书的杨慎之所作的《词品》中,所以后世一直怀疑其真实性。但宋太祖本纪中有“蜀平,蜀宫人入内”的记载,故此事应该是真的。

除了这位花蕊夫人,前蜀王建的淑妃,也被称为花蕊夫人,据说也擅长诗词,但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也不如后蜀花蕊夫人的诗作有名。这位花蕊夫人后来被后唐庄宗所杀。巧的是,这两位花蕊夫人都是四川青城县人,可见蜀地的确历来出美女,如今“川妹子”的响亮名号真不是没来由的。

除了这两位花蕊夫人,据清代学者赵翼在《该余丛考》中记载,南唐李后主有一位妃子也被称为花蕊夫人,史称“小花蕊”。可见五代时期的宫室中,有将才貌双全的姬妾称作花蕊夫人的风气。

这几位花蕊夫人都是风华绝代的美女,也都没有摆脱悲剧命运。而她们侍奉的君王却都国破身死,因此后人常说她们是红颜祸水,这是很不公平的。中国历史上有把社稷倾覆归罪于女性的恶习,比如“烽火戏诸侯”就完全是杜撰,那时还根本没有发明烽火,何来戏诸侯一说?同样,这几位花蕊夫人用她们鲜花一样芬芳的生命殉了江山和君王,又怎么能说她们是祸水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33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