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备打仗时为什么不带着诸葛亮他是什么用意

以史为鉴 2023-07-12 12:07:53

刘备打仗时为什么不带着诸葛亮他是什么用意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三国演义》中,我们会看见那个运筹帷幄,略施小计就将敌军杀得落荒而逃的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足智多谋可谓是敌军的一举一动都算的清清楚楚。

我们也不禁想到:如果拥有这样的才能的军事,取得天下实在是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但是在历史上,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的蜀汉并没有完成汉室一统的志愿。

小说在刻画诸葛亮的时候,将他的神机妙算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被我们熟知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都是表现诸葛亮的。

但这些都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实际在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有多大才能,又被刘备是如何运用的都是一些在小说中表现不出来的东西。

其实,在正史的记载上,诸葛亮在追随刘备后,几乎是没有独自领兵作战的机会的。他更多的时候是留守在后方。即使在史书的记载中,诸葛亮身为刘备的军师。

本应该这样的人跟在前线作战,才能发挥出自己更大的作用。但是为何偏偏让这样的军师留守在后方?

难道是因为诸葛亮并非是这样一个拥有才华的人?结果当然不是这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在自己放下所有的架子时,与诸葛亮在隆中谈论天下局势时,诸葛亮表现出来的才智早早就证明了自己的才华,自然刘备也是被深深折服。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先看看刘备的几次作战。

在入川的战斗中,刘备并没有带领诸葛亮,在打算攻取汉中的时候他带领的是法正。这两次带领的都是别的智囊,都没有将诸葛亮带在身边。

在这么多次的关键的战斗中,诸葛亮是一次都没有参加的。刘备而是将他放在后方,处理后方的政务,管理发展后方的经济。

在史书的一些记载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才能对于后方的政务处理和发展兵力财力都有着很大的才能。

虽然他的职务是军事,但是他在蜀汉的主要职务是处理政务要求,发展经济。虽然他没有亲自去战场指挥战斗,但是他在维护后方发展,他的作用还是十分的重要的。

一个势力不仅仅需要前方的奋战,扩张地盘,更需要的是后方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行军作战最为重要的就是粮草。其实在历史上,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就是:治戎所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亮在于治理民干的问题上,他的才能是更大的。

刘备对于诸葛亮自然是十分的了解,自然清楚他的才能在哪。所以将他放在后方治理政务才是最大的发挥他的才能。刘备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霸主,自然他的识人,用人的能力都是一流的。

但是这不是其中的唯一原因。毛主席是这样的评价诸葛亮:诸葛一生谨慎。他是以谨慎来说诸葛亮,其实诸葛亮也是以这样的话语评价自己。

诸葛亮在计谋方面更多是求一种稳定的方式。他一向是想事事做到严谨的态度,不善于使用出奇制胜的方式。但是在那样一个时代,攻占一座城池是很难的,要是不使用一些出奇制胜的谋略是很难做到胜利的。

正是诸葛亮这样的谨慎态度,让他对于喜欢冒险的魏延是十分的不喜欢。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进行北伐期间,蜀汉此时的魏延对于北伐立下很多的功劳,但是他的冒险方式以至于让诸葛亮对他并没有好感。

谨慎的态度自然也是很好的,但是有时对于一个国家整体的谋略方式是一种限制。刘备也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将诸葛亮作为一个国家军事政务方面的重臣培养。可以将他的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将谨慎的态度放在政务上可以更利于国家发展。

为什么历史上刘备打仗都不带诸葛亮?

这个问题问的我觉得比较妙,也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一个问题,很多小伙伴可能都不怎么能够注意到这个细节。在三国演义中,或者大家去看三国志也能够发现,刘备去打很多仗的时候,其实身边是没有带着诸葛亮的,当然也是有很多样是带着诸葛亮的,但是大部分仗,一般都不带诸葛亮。

首先在诸葛亮刚跟着刘备的时候,刘备手下可靠的谋士,能够真正信赖,可以重任的人其实是不多的,而诸葛亮又是那不多的中的一个也是最可靠的一个。当刘备成功依靠诸葛亮的计谋,拿下荆州之后,按照诸葛亮的计谋,刘备就要去夺取东西二川,只有这样才能够稳固自己的势力。

但是刘备率领大军去夺取东西二川的话,荆州就需要有一个十分能够值得依靠,而能力又超强的人才能够守得住,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人选毫无疑问是诸葛亮,因为庞统是刚刚被刘备收服,那么刘备带着庞统去收东西二川,一方面是可以盯着庞总也更加的放心,另一方面诸葛亮跟着刘备的时间比较久,无论是谋略还是中心上都更加靠得住,让诸葛亮守荆州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刘备成功建立蜀国之后,由于关羽失掉荆州,被东吴害死,刘备想要去讨伐东吴,而这一点当时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对,因为按照诸葛亮的计谋,要跟东吴联手才能够去讨伐北魏。既然诸葛亮不支持刘备的想法,那么刘备自然也不会带着他再加上刘备亲自的踹大军去攻打东吴,那么成都就更需要有人去守着,一旦东西二川失守,那么刘备将无家可归,这是十分危险的。

夷陵大战非常重要,刘备为什么偏偏不带上诸葛亮呢?

桃园三结义,刘备兄弟三人的感情很深,在失守荆州之后,二弟关羽惨死,而还未等刘备筹备好,却又再一个噩耗传来,三弟张飞却又被杀害,接二连三的的打击,虽未丧失理智,但也让刘备下定要东征的决心,之所以没有带诸葛亮去,是因为诸葛亮需要在后方筹备粮草,毕竟在战争中,粮草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需要诸葛亮在后方威慑来自各处虎视眈眈的势力。

东征争议

在关羽惨死,张飞丧命后,刘备准备往东发兵,在当时的形式,刘备麾下非多人都非常反对刘备出兵东征,与东吴开战,而诸葛亮和赵云都深刻的认知,现在益州的局势并不稳定,此时开战并不明智,但当时正怒发冲冠的刘备却听不进任何的劝告。

开战之时

在夷陵大战开战之时,诸葛亮便驻守在后方,刘备所有的军事后勤都归他管理,这次大战刘备倾尽了国内所有兵力,所以,此战,只能胜不能败。虽然刘备力排众力的开站,却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智,他知道自己的大后方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所以后方需要诸葛亮需要在后方稳定军心,威慑其他有可能乘虚而入的势力。

留赵云

但想要威慑各处的势力,仅仅是诸葛亮一个人是不够的,毕竟诸葛亮虽然多智近妖,却并不能上阵打仗,所以还需要一个将领配合,所以赵云和诸葛亮一起留下的,这样一来,一文一武想配合,可以让刘备安心的在前方打仗,并不用担心自己的后方出事。

但此次刘备的一意孤行也让自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造成了他人生悲剧的开始。所以说人不能太膨胀,在擅长的人面前,什么好像都很简单,但自己去做之时就要想明白,自己是否真正的能善任,别因为一些小小的胜利就开始自傲,这最终会让自己付出代价的。

诸葛亮才智无双,刘备打仗为何从不带他呢?

提到诸葛亮大家就会想到三顾茅庐,鞠躬尽瘁的字眼。的确,他一直是历朝历代文人的目标,年纪轻轻就能让刘备屈身请他出山,而后他可以帮刘备制定蓝图,用了短短不到十年时间就帮刘备建立蜀汉并三分天下,自己也成为蜀汉的丞相,他们君臣关系更是被后世无数君主效仿。但令人奇怪的是,诸葛亮这样有才能的人,刘备打仗却从不带他呢?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我们接着往下看。




原来诸葛亮他擅长的是战略谋划还有治国安邦,当年他在水镜先生处学的也是这门学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王佐之才。他给刘备制定计划之后,刘备可以很快拿下荆州,荆州在诸葛亮献策治理下不仅很快从战争中恢复,而且还有更多的盈余。后期诸葛亮接管蜀汉也是如此,本来经过夷陵之战大败的蜀国已经出现了颓势,但他可以力挽狂澜,很快使蜀国走出了战败的阴影,只用几年就恢复了国力。

而且刘备行军打仗是有军师的,就是庞统和法正,这两人才是刘备战术的制定者。诸葛亮策划谋取益州之后庞统跟随刘备一起出征,路上不仅给刘备制定了上中下三条建议,而且还教会将士们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更有效的协调作战。刘备有了他制定战术以后能很快拿下永安,江州,蜀郡,这都是庞统的功劳。可惜在落凤坡的时候被流箭误伤,而且那个年代医术并不发达,最后死在战场上。

法正原本是扶风人,年轻的时候就看出天下即将打乱,于是迁到益州避难。后来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扶风一直战乱频繁,他在益州几十年相安无事。但昏庸的刘璋并没有发现他的才能,后来刘备发现并重用了他。汉中之战时法正作为前线军师,一眼就看出了敌将夏侯渊的破绽并献策给刘备。刘备使用他的策略,当场就斩杀夏侯渊并赢得战争的胜利,刘备因此进位汉中王。

而曹操对诸葛亮的评价则是“诸葛亮谨慎”。这五个字分析的太准,基本可以囊括他的一生。他正是因为这项品质可以像一个管家和战略家一样统筹全局,协调各方面事物。但在战场上却不能掌控,因为战场千变万化他驾驭不了。所以能清楚的看到尽管后期诸葛亮举蜀国全国之力北伐,但一直都没有太大进展的原因。哪怕后来魏延提出的奇袭子午谷的计划,这个计划能让蜀汉翻盘,但诸葛亮都认为太过凶险而不采纳。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谨慎和激进都都还,各有各的优势。诸葛亮稳中求进步步为营,尽管蜀汉国力微衰但还是重新治理得安定繁荣。同样庞统和法正都很激进,但在战场上就适合这样的性格,只要抓住一次机会足以赢得全局胜利,这也是他们同样名扬天下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40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