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河、藳城之战再次使南军损失惨重,正面战场战事稍缓和。南军改为通过谈判、反间、袭击后方等方式间接作战。击败平安后,燕军南下,先后经过顺德、广平、大名,并驻扎于大名。诸郡县望风而降。
《明通鉴》卷十二:己酉,燕师掠顺德。辛亥,掠广平。癸丑,次大名。诸郡县皆望风降燕。
朱棣听说齐泰和黄子澄被贬,上书和谈,表示“奸臣窜逐而其计实行,不敢撤兵”。《明通鉴》卷十二:王闻罢齐、黄以为缓兵之计,复上书曰:“比闻奸臣窜逐,臣亦将休兵就藩。而吴杰、平安、盛庸之众,犹聚境上,是奸臣虽出而其计实行,臣不敢奉诏。”
朱允炆得书,与方孝孺讨论,方孝孺表示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令辽东等军队攻其后方,以备夹攻。于是(四月)建文帝令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见朱棣,传诏并秘密在军中散布相关消息。
《明太宗实录》卷八:书至,建文君以示方孝孺。孝孺观毕,曰:“我方将怠之,此奏之来正宜。今各处兵已多集,独云南兵来至,燕军久驻大名,暑雨为沴,不战将自困。今调辽东兵攻永平,德州扰北平,根本受敌,彼必归援,我大军蹑其后,有必擒之势矣。今辜遣人报之,往复一二月,吾师必集矣。”建文君善其策,遂命孝孺草诏,宣言欲罢兵。……遂令大理少卿薛嵓赍至军中密散之,以懈我将士心。
薛嵓见朱棣,说“朝廷言殿下旦释甲,暮即旋师。”朱棣表示这连三尺小儿也骗不过。薛嵓无言以对。《明通鉴》卷十二:嵓至见燕王,王问:“上意云何?”嵓曰:“朝廷言殿下旦释甲,暮即旋师。”王曰:“此不可绐三尺儿”。嵓惶惧不能对。
五月初一,盛庸、吴杰、平安等分兵骚扰燕军饷道。《明太宗实录》卷八:五月己丑朔,吴杰、平安、盛庸俱发兵扰我饷道。
朱棣遣使者进京表示盛庸等不肯罢兵,必有主使。建文帝听从方孝孺的意见,将其下狱(一说诛杀),和谈破裂。朱棣见和谈破裂,决定袭击南军饷道,以使德州南军陷入困境,遂令都指挥李远率兵六千,换穿南军甲胄,从济宁南下;六月十五日,燕军瞒过南军到达沛县,成功焚烧大量南军粮船,河中鱼鳖尽死。南军损失粮食数百万石,京师大震,德州陷入窘境。
《明太宗实录》卷八:辛酉,获其谍者,言武胜等已下狱。上谓诸将曰:“我驻军于此三月,以俟息兵之命。武胜既执,则其志不可转矣,我岂能块然坐此,为人所擒哉?彼军萃德州,资粮皆通徐、沛来,但调轻骑数千邀而毁之,德州无所仰给,必困,纵欲求战,我严师待之,以逸击劳,以饱击饿,有必胜之道,胜之而后求息兵,或冀能从。”
诸将皆曰:“善。”遂遣李远等率骑兵六千扰其饷道,上令远军皆易彼甲胄,使遥见不疑,又恐临战相杂难辨,令各插柳枝一握于背为识。……壬申,李远等如上旨,至济甯谷亭沙河,沛县敌望之,皆不觉。我军焚其粮舟数百艘,粮数百万石,军资器械不可胜计,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其运粮军士尽散走。京师大震,而德州兵气稍索矣。
七月,燕军进攻彰德,林县投降。七月初十,平安自真定趁虚攻北平,扰其耕牧。朱高炽固守。朱棣分兵回援;九月十八日,平安与战不利,退回真定。 由于河北战事不利,方孝孺想出了反间计,利用朱高炽(长子)和朱高煦(次子)的矛盾,先写一封信给守北平的高炽,令其归顺朝廷,许以燕王之位;然后派人告诉朱棣和高煦(随军)世子密通朝廷,以使燕军北还。
但朱高炽得到信后,根本没有拆开,将朝廷使者连人带信一起送往朱棣处。反间计失败。七月十五日,盛庸令大同守将房昭入紫荆关威胁保定,据易州西水寨以窥北平。朱棣见状,只得回兵救援。朱棣分兵守保定,并包围房昭的山寨。十月初二,燕军与真定援兵和房昭军决战,朱棣令勇士悄悄登山,在敌后大张旗帜。南军山寨见状大乱,与真定援兵一齐崩溃。房昭退回大同。十月二十四日,燕军回到北平。之后又击败了袭永平的辽东敌军。
至此,燕军靖难已有两年多。虽然屡战屡胜,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巩固并扩张胜利,往往放弃新取之地;仅能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
靖难之役朱棣能够反败为胜,除了因为自身有雄才大略、死磕到底,也因为朱允炆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把胜利的果实拱手相让。 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朱允炆即位,以黄子澄和和齐泰为参议核心。齐泰和黄子澄知道藩王势大会造成?强枝弱干,尾大不掉之势?,于是就主动提出削蕃,朱允炆也同意。 当时,朱允炆削蕃的策略是先削掉可能会支援燕王朱棣的几个藩王,而没有直接削夺藩王。 这样一来,给朱棣准备造反的时间,朱棣一边假装生病来解除朱允炆对自己的戒心
说起「 ”靖难之役”,这是古代王朝中少有的藩王凭一己之力推翻中央政权而取得胜利的战争,而且此战还发生在大明王朝刚立国不久。按说新的王朝建立之初,其军队战斗力是相当高的,而且明朝还是大一统王朝,怎么会以举国之力斗不过一个小小的地方藩王呢?虽然朱棣本人是一名优秀将领,他麾下军队战斗力也高,但是毕竟士兵人数少、后勤补给不足,那么为何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靖难的前后经过,就会找到答案,朱棣能取得胜利除了自己能打之外,还有以下这三点原因: 朱棣画像 一、朱允炆的特殊保护 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因为朱元璋厚爱而得以继承大典,这个人素来是敢想敢做,前面刚刚答应朱元璋善待自己的藩王叔叔,在朱元璋去世后,棺材板还没捂热,就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削藩行动。今天把这个藩王叔叔贬成普通老百姓,明天把那个藩王叔叔关进大牢,等到他削藩削到朱棣头上时,他知道这不是一个好欺负的主,于是就派军队用武力解决。但是朱允炆偏偏「 ”当了 *** 还想立牌坊”,他在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统帅耿炳文时嘱托了一句话:「 ”请你务必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 这真是一个愚蠢而又气人的吩咐,都已经这样大张旗鼓派军队去打自己的叔叔了,却又不想背上杀叔叔的坏名声。既然这样,那之前被你抓起来的藩王怎么解释,难道是他们自己犯法有罪吗?而且在两军交战之时,刀剑无眼,砍伤甚至杀掉敌方统帅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你偏偏特意交代一下己方军队统帅,这无疑是给朱棣加了一个防护罩。在朱允炆的命令下,耿炳文自然不然伤害朱棣分毫。 所以在后来的多次战事中,朱棣充分发挥了保护罩的作用,亲自带领军队冲锋拼杀,即使在深陷重围之中,南军士兵也不敢过于针对朱棣,那更别说放个冷箭什么的。如果没有朱允炆的关照,朱棣不知道已经死了多少次了。可叹朱允炆,他虽然是一位敢做事的皇帝,颇有爷爷朱元璋那六亲不认的「 ”精神”,但是他却缺少重要的一样,那就是朱元璋的为人信条:话不可说绝,但是事一定要做绝。自从发动削藩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又将开始新一轮的皇位争夺战,如果做事不果断就必受其乱,因此朱允炆就吃了这个亏。 朱允炆画像 二、受上天眷顾 古来征战中,双方不管是打攻防战还是在平地上互相冲锋,想要取得胜利基本都是凭着士兵的作战勇猛和事先策划好军事行动。但是在靖难之役中却发生了意外,当以上两点都不起作用时,就会有第三点来决定战斗胜负归属,那就是运气。 朱棣被南军逼入险境 根据史料记载,朱棣在和南军的作战中,曾受到两次上天眷顾。事情是这样的:第一次发生在靖难之役的第二年,白沟河之战,此战中朱棣已经兵临险境,到了全军即将崩溃的边缘。就在最后一刻,突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本来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而忽然间变成了乌云遮天、飞沙走石随风四起,而且风向对于朱棣的北军来说是顺风向,也就是对着北军士兵后背吹;而对于南军来说则是逆风向,对着南军士兵眼睛嘴巴吹。就这样在南军要取得胜利之时,士兵们被风吹得眼睛睁不开,阵型大乱,于是北军趁机反击,杀的南军丢盔弃甲。因此朱棣得以从险境解脱出来。 第二次是发生在夹河之战,此战情形和白沟河之战一样,都是在朱棣陷入困境时,由老天伸出援手帮了朱棣一把,同样是飞沙走石、同样是风向有利于北军。这两战是朱棣起兵以来最危险的时刻,偏偏两次都因为运气好而取得战事最后胜利,不得不说朱棣或许真的是有当皇帝的命。 得风沙帮助朱棣趁机反击 三、南军统帅是内奸 以上两点原因可以起到一时之用,但不是长久之计。对于第一点,虽然朱允炆给朱棣了一个特殊保护政策,但是其他士兵没有,在北军人数和南军人数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就算打消耗战也能把北军消磨殆尽。等到最后朱棣成了光杆司令的时候,就算不杀他,把朱棣困起来活活饿死也能取得胜利。而对于第二点,两军交战想凭借运气取得最后胜利,是非常不现实的,虽然这次老天帮了朱棣,那么下面就可能帮助南军,所谓风水轮流转嘛。 所以朱棣取得胜利的最关键一点,也是第三点,那就是充分利用了内奸的力量,把堡垒从内部打破。史料记载,靖难之役开始时双方兵力是这样的,北军顶多有十万人,而南军派上战场的就有六十万,还不包括其他省的地方军队。在这样的人数差距下,就算朱棣的士兵各个以一敌六,也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偏偏南军的统帅在交战不久后又耿炳文换成了李景隆。 李景隆画像 关于李景隆只介绍两点,第一他是一个军事菜鸟;第二他和朱棣关系极好,而在开战之前已经被朱棣策反,成了朱棣安插在南军的奸细。这样的话就不难解释在开战之初为什么朱棣能以不到十万兵力抵挡住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而且最后杀得这六十万人大败而逃。因为在许多关键时刻,当朱棣被逼上绝境时,李景隆突然下令全军停止追击,或者停止攻城,总之是先撤退给朱棣喘息之机。 正因为李景隆担任南军统帅,才使得朱棣度过了最初的兵力不多、粮草不足的尴尬局面。虽然后来朱允炆撤掉了李景隆的统帅之位,但是李景隆的作用却没有消失,在后来朱棣改变战略直扑京城的攻城战中,李景隆做为内应打开城门放入北军入城,使得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后胜利。 李景隆打开城门放北军入城 综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朱允炆的特殊保护、上天眷顾、内奸,这三点少了其中任何一点,朱棣的坟头早就长满了草。毕竟就算个人再厉害,也是斗不过集体的,想当年汉朝「 ”七王之乱”,最后不照样被周亚夫平复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