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一败再败,建文帝撤免了他的大将军职务,建文帝采黄子澄之谋,遣使议和以求缓攻,又任命盛庸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军南下。
李景隆败退后,燕军围济南。右参政铁铉、盛庸坚守。朱棣射信入城招降,未果。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十七日,燕军掘开河堤,放水灌城。铁铉见势不妙,决定派千人诈降,诱朱棣进城。次日,朱棣前往济南,走到城门口时,城门预设的铁板落下,但略快了些,只打中了其所乘马的头。朱棣大惊,换马跑回。由于事出意外,断其后路等工作没能成功。朱棣逃回,大怒,围城攻打三个月。
《明通鉴》卷十二:燕师遂围济南,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王知不可骤克,令射书城中趣降。
《明太宗实录》卷六:辛巳,堤水灌济南城。
《明通鉴》卷十二:铉乃佯令守陴(墙头)者皆哭,撤守具,遣千人出城诈降。王大喜,军中懽呼。铉设计,预悬铁板城门上,伏壮士闉堵(瓮城)中,候燕王入,下板击之,又设伏,断城外桥以遏归师。
《明通鉴》卷十二:比王入门中,人呼千岁,铁板下稍急,伤燕王马首。王惊觉,易马而驰。伏发,桥仓猝不可断,王鞭马自桥逸去,愤甚,复设长围攻之。铉随宜守御,燕师持久顿城下者凡三阅月,卒不能下。
由于济南的军事地位极重要,若取得济南,进可南下攻打,退可画疆自守,故燕军乘新胜之锐气,志在必得。不料攻城不利,朱棣愤怒之下决定使用大炮攻城,城中不支。铁铉见状,在一些木牌上写了“高皇帝神牌”几个字并挂在城头,燕军只得停止炮击。 六月,惠帝见济南危急,遣使求和。朱棣不听。七月,平安进军河间,扰乱燕军粮道。朱棣进退不得,八月十六,撤兵回北平。盛庸、铁铉追击,大败燕军,收复德州。济南之战结束。
《明通鉴》卷十二:初,燕王之攻真定也,三日不下,即解兵去。惟自以得济南足以断南北道,即不下金陵,画疆自守,亦足以徐图江、淮,故乘此大破景隆之锐,尽力攻之,期于必拔。不意铉等屡挫其锋,又令守陴者詈燕,燕王益愤,乃以大炮攻城。城中不支,铉书高皇帝神牌,悬之城上,燕师不敢击。
《明通鉴》卷十二:六月,上闻济南危急,用齐泰、黄子澄计,遣使赦燕罪以缓其师。己酉,命尚宝丞李得成诣燕师,谕王罢兵。王不听,留之,得成遂附于燕。
《明通鉴》卷十二:秋,七月,都督平安将兵二十万,进次河间之单家桥,谋出御河,断燕饷道。
《明通鉴》卷十二:(八月)戊申,燕师解围去,盛庸、铁铉追击,败之。金兵德州,燕守将陈旭遁,遂复德州。
九月初十,朱允炆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不久后升兵部尚书;封盛庸为历城侯,平燕将军,撤换李景隆。都督陈晖、平安为副职。南军重新进到德州、定州(今保定与石家庄之间)、沧州(今河北沧州)。
《明通鉴》卷十二:九月,辛未,擢铁铉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寻进兵部尚书。封盛庸为历城侯,授平燕将军,以代景隆,都督陈晖、平安副之。诏庸屯德州,平安及吴杰屯定州,徐凯屯沧州,相为犄角以困北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刘邦风流成性而项羽为何只爱虞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