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秦始皇,名嬴政。因为生在赵国,所以又叫赵政。他是最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他以一国之力,扫平六国,仅用十年时间就统一了华夏,奠定了中国最初的版图。因为他的出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从秦朝到清朝,可谓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建立的封建制度体制,后代虽有变动、改革,但大致上差不多。我们现在实行的一些制度,还有不少秦代制度的影子。
秦始皇
秦国其实早有统一之志,秦始皇是六国终结者
秦国的历代国君英豪甚多,创建秦国的先祖秦非子名将之后,养马出身,给秦国奠定了尚武的基因。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为护驾有功,正式成为列国诸侯。春秋之时,秦穆公成为五霸之一,灭西戎十二国,奠定了秦国在列国中的西方霸主地位。秦孝公时,由于重用商鞅变法成功,使秦国成为列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孝公以后,秦国多雄霸之主、能战之将、善谋之才,实际上已经开始了统一中国的进程。
徙木立信
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王,嬴华、公子疾、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为其羽翼,“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秦武王时,重用名相甘茂,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平蜀乱,拔宜阳,置三川,再为秦国开疆拓土。尤其甘茂久攻韩国宜阳不下时,秦武王与甘茂坚持君臣所定的“息壤之盟”,不顾群臣退兵的建议,终获最后胜利。
秦昭王时,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坑杀赵俘四十余万,震惊天下,不但赵国从此衰落,齐、楚等大国也败在秦国的坚兵铁甲之下,魏国的河东、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都并入秦土;秦始皇的老爸秦庄襄王虽只当了三年秦王,但他在位期间文有名相吕不韦,武有猛将蒙骜、王龁,灭东周,败韩、魏,也占领了不少他国的土地。到秦始皇即位时,秦国在列国之中已成超级大国,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匹敌的。
李斯
秦始皇是六国终结者,他在位时,文有李斯、尉缭等谋臣,武有王翦、王贲、李信、蒙武等能征善战之将,尤其王翦、王贲父子,六国之中有五国是其所灭。从秦国的发展历史上看,秦始皇能统一中国,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秦国列代国君共同的努力,至少是包括秦始皇在内的七代国君的努力。只不过,我们应该承认,秦始皇是灭六国最大的功臣,他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努力,经过十年征战,终获成功。七代量变,到秦始皇这里达成质变,中国从此开始了大一统历史。
秦始皇雄才大略,六国末代国君个个昏庸
秦始皇之所以能灭六国,与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六国君主的昏庸无能有很大关系。秦始皇志在统一,而六国君主志在自保。秦始皇大力吸引人才,除秦国本土的人才外,其他国家的人才来而不拒。虽然短暂时间因为生吕不韦的气而“逐客”,驱逐外国人才,但在李斯的一封《谏逐客书》感染下,立即改变了决定,并追回了李斯等人才加以重用。秦始皇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连横战略,成功地各个击破六国的军事联盟。
秦灭六国
相比秦始皇,六国的末代国君可谓个个是昏庸之主。
先说韩国,到韩桓惠王时,已成为列国中最弱小的国家。韩国这个地方,是四战之地,被秦国、齐国、楚国、魏国所包围,且国土狭小,本来形势就不利。如果不实行变法图强,国家随时有灭亡之危。韩国虽然不占地利优势,但也不是没有长处,韩国最大的长处在于武器优势,“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是最大的武器输出国。韩桓惠王有一个儿子叫韩非,是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他的学问水平一点也不亚于李斯,还和李斯是同学关系。韩非一直劝父王变法图强,实行法家之术。但韩桓惠王并没有听从韩非的建议,他虽然也听从申不害的建议实行改革,但变法并不成功,在秦国的巨大攻势面前,韩国无力招架。韩桓惠王去世后,其子韩王安继位,他派韩非到秦国去说服秦王不攻韩国,结果韩非一去不复返,死于秦国的监狱中,一个好端端的人才就这样丧了命。韩王安软弱无能,最后投降丧命,韩国灭亡。
赵国的国君属赵武灵王最英明,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成为仅次于秦国的军事强国。但赵武灵王的后代并不争气,先说这个赵孝成王,贪图小利,接受韩国的上党之地,引发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又不信任廉颇,改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又不听虞卿的谏议,一边与秦国战争相持,一边派人前去议和,结果反而孤立了自己。最后的结果,长平之战赵俘被坑杀四十五万,赵国一败涂地。到了赵王迁的时候,犯了赵孝成王一样的毛病,宠信奸臣郭开,中了秦国的反间之计,自毁长城杀害名将李牧,罢免另一名将司马尚,结果导致赵国无可用之将,被秦国一战灭国。赵王迁成为亡国战虏。本来赵国名将不少,赵奢、廉颇、李牧皆世之名将,可惜不能为之所用。
战国四公子
燕国的国君燕王喜也是个昏君。长平之战赵国遭受重大损失,他一方面派人与赵国结盟,给赵孝成王送去五百金做为酒资,一方面乘人之危,派几十万大军突然袭击赵国,结果被赵将廉颇击败;赵将廉颇离开赵国后,燕王喜又觉得有机可乘,派大军进攻赵国,结果又被赵将庞暖击败。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国进攻燕国,燕王喜竟然听信他人之言,杀了太子丹向秦国求和,这样的国君不灭亡都没有天理了。秦始皇只是暂时放了燕王喜一码,腾出手来燕国就很快灭亡了,燕王喜最后成了秦国的战俘。
魏国的末代两任国君是常败国君,魏景愍王在与秦国屡战不胜的情况下,竟然不顾与赵国等国的联盟,主动向秦国献出丽邑求和,其实正中秦国下怀,所以接受了魏国的献地,全力对付赵国。等秦国将赵国击败后,回过头来进攻魏国,以黄河、鸿沟之水“水淹大梁”,魏景愍王死得早,他继位的儿子魏王假更不是秦国的对手,于是成了亡国之君。
白起
楚国本来是战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就是五霸之一。不过,后期的楚国国君都不争气,楚幽王是春申君的私生子,名义是不育的考烈王之子,而这一切来自于楚臣李园的计谋。考烈王驾崩后,李园杀死春申君,成为楚国权臣。楚幽王驾崩后,其弟楚哀王继位。楚哀王仅当了两个月楚王,就被异母弟负刍门客所杀,而同时遭难的,还有他的母亲李嫣嫣及舅舅李园。李嫣嫣就是楚幽王的亲生母亲,她是和春申君有孕后才嫁给考烈王的。楚哀王一家被杀后,负刍继位。负刍并非明君,他杀死哥哥成为楚王后,只不过成为末代楚王而已。在秦国征战四方时,楚国这个国家却在争权夺利中度过,最后楚国大将项燕不敌秦国大将王翦,楚国灭亡。
齐国本来是东方大国,称为东帝。但在合纵连横的战国争霸中,强大的齐国却遭到了燕、赵、韩、魏、楚五国的“合纵”攻击,燕将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差点把齐国灭了国。要不是田单复国,齐国将成为战国最先灭亡的国家。虽然最终齐国复了国,但齐国自此退出战国的强国舞台,齐王建是齐国的末代君主,同时也是个糊涂软弱的君主。他中了秦国的连横之计,在秦国进攻其他五国时作壁上观,采取亲秦战略,所以享受了四十余年“和平”。待秦国消灭了其他五国、只剩齐国一国时,齐国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齐王建投降了秦国,不战而亡。自此秦国统一中国的战役胜利结束。
“连横”最终胜了“合纵”,秦国统一是历史大势
战国七雄之中,一直有两条路线。一是弱国之间的“合纵”,一是强国对弱国的“连横”。但弱国之间,却并不齐心,表面上团结一致,实际上各怀心腹事,最终被强国的连横战略所破。如果六国联合对敌,强国是不会胜利的。战国中其实就很多例子,证明了“合纵”的可怕。齐国从强国变成弱国,就是在燕、赵、韩、魏、楚五国的“合纵”打击下形成的。但齐国成为弱国后,又采取了与强国联合的战略,最后被强国所灭。历史上有五次合纵攻秦,其中有两次联军取得大胜秦军的战果,秦军为破联军的合纵,只能采取计谋瓦解之。正是因为联军的不团结,才会中了秦国的计谋。
蒙恬
历史最后的结果是,连横之术战胜了合纵之术。秦国统一华夏,其实是大势所趋。这里面有人为的因素,更大的原因是历史的必然。人民久困于战火,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诸子百家的救国图存之道,其实也是想结束战争,给人们以安居乐业的生活,只不过想出的策略方法不同而已。最后还是法家的学说占了上风,秦国成为法家学说最大的获利者。
本文作者:陆弃
秦始皇继承祖辈基业,而且发扬光大,在秦始皇手下,有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文臣如谋士李斯和尉缭,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武将则有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秦始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前后用了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时间/都城/君王: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国都:新郑),秦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公元前230年),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打赵国(国都:邯郸),前228年俘虏了赵王,赵灭。公子嘉逃到了代郡,称代王。到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代王也被俘,赵彻底灭亡。
在秦王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国都:蓟城)。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到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
公元前225年,魏国(国都:大梁)也被秦军灭掉。
秦王二十三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拿下了楚国(国都:郢)。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国都:临淄)。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二十六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和时间是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国、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完成一统六国的愿望,建立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篇章。
秦始皇个人介绍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继承王位,时年十三岁。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以上内容参考:—秦始皇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和时间分别是:
1、韩:前230年。
2、赵:前228年。
3、魏:前225年。
4、楚:前223年。
5、燕:前222年。
6、齐:前221年。
扩展资料:
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齐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进军神速,很快就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投降。至此,秦国全部灭掉了六国,一统华夏。
当时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家不断强盛,尤其是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已经达到了令六国无力抵抗的地步。六国中,虽然不乏齐楚这样的大国,但在国家发展方面,他们早就被秦国甩在了身后,加上各国之间除了互相利用就是不信任。
战国时期秦灭六国的顺序及时间:并韩灭赵(秦始皇十八年);灭魏(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灭楚(秦始皇二十三年);灭燕(秦王政二十五年);灭齐(秦始皇二十六年)。
1、并韩灭赵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
秦国攻下邯郸后,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代,代灭,公子嘉自杀(或说被迁西戎)。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2、灭魏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3、灭楚
秦军灭赵、破燕并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秦军追击燕残部到辽东,由于地方偏远,对全局关系不大,即把兵力转用于对楚作战。经过3年左右时间,秦对楚战争胜利结束,又转用兵力,由将军王贲指挥,进攻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喜被秦军俘虏。秦又立即转移兵力,攻击代郡,赵嘉率部虽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4、灭燕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前227年。
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5、灭齐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扩展资料:
1、意义: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2、评价:
秦始皇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秦灭六国之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