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先秦时期的史书,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叫“姬”、“姜”的女子似乎特别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事实上,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叫“姬”、“姜”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姬”、“姜”两家的女儿。
究其原因,还是跟那时候选媳妇要看她的姓氏有关。甚至于,对没姓的女人来说,想当别人的小妾,都要看运气了。
孟姜女姓姜,家中排行老大
作为历史上最能哭的女人,孟姜女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
很多人都认为,孟姜女姓孟,名姜或姜女。甚至有人用现代人取名的习惯来解释这个名字:她爹姓孟,她娘姓姜,她是他们的女儿,所以叫孟姜女。
事实上,孟姜女并不姓孟。按照先秦时期的称呼习惯,所谓“孟”,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的意思,“姜”才是她的姓,“女”指的则是性别。孟姜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姜家大姑娘”。
因为齐国的国姓是姜,所以,“孟姜”甚至不单指一个人,而成了一类人的统称。
对此,《毛传》中有记载称: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也提到:孟姜,世族之妻。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的贵族妇女,都可以称为“孟姜”。
除了一些文献中对此有记载,文物洹子孟姜壶也可以证实这一说法。这个壶是春秋时期齐庄公的大女儿和丈夫田洹子一同铸造的,为的是悼念田洹子的父亲。
知道了这些,你会突然明白,并不是先秦时代的人喜欢给女子取名叫“姜”,而是姜家的女儿太多了,比如郑武公的老婆“武姜”,卫庄公的小妾“夷姜”、齐僖公的女儿“宣姜”、“文姜”,齐襄公的女儿“哀姜”……
和“姜”一样,先秦时代的“这姬”“那姬”,更多的时候说的是姬家的女儿。
古代女子,姓比名更重要
在先秦时期,虽然很多女人三个月大的时候就有了名字,但在她们的一生中,姓远比名更重要。事实上,一个女人能不能跟一个男人结婚,她的姓起了关键性作用。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田恒金说,作为血缘集团的标志,当时每个女人的字号中,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姓,这也是由当时的婚姻制度决定的。
那时候的周人,因为认识到了同血缘人结婚对生育后代有很大危害,所以关于同姓不婚的规定相当严格。
重耳的父母是个例外。他们都姓姬,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被允许通婚了,却并没因此而“其生不蕃”。
据《左传》记载,晋文公重耳逃难到郑国时,郑文公对他很是无礼。在郑国大臣叔詹看来,在“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现实面前,重耳却能长大成人,这只能说是上天的有意安排。
要知道,重耳的父母虽然都姓姬,但他娘狐姬是少数民族(戎狄之女),跟他爹晋献公的血缘关系足有“八百里远”。
在当时,不光娶妻要看姓,连买个女人当小妾也必须要有姓。你要想纳一个没姓的女人当妾,必须得先占卜,如果占卜结果显示你们同姓,没办法,忍痛说再见吧。
可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姓氏有多么重要。没姓的女人,哪怕想做别人的小妾,也要看运气了。
正因为姓对女人来说极其重要,周代还喜欢直接用姓去称呼一个女人。比如,姜姓女子被称为“姜氏”或“妇姜”,妫姓女子被称为“妫氏”或“妇妫”。
更多>>(接下文评论)
孟女不姓“孟”而姓“”
人曾有以女性中心的社。“姓”字,由“女”和“生”成,意思是,由母而生的。
人入以男性中心的父系社,孩子的姓也由母系父系。了把剩的留自己的後代,以男子中心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生了,姓也有了新的意――定承。
候,未婚姑娘了加以,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么排行。如古所孟、仲子、叔姬,意即家的大女、子家的二女、姬家的三姑娘。哭倒城的孟女不姓孟,而是姓,是家的大女。女子嫁出去以後,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列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被孔子“敏而好,不下”的大夫孔圉做妻子後,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姓男子,婚後只能李氏或李氏,呼方式,在某些村能找到。
孟姜女并不姓孟,“孟”为“庶长”的意思;“姜”才是其姓氏。“孟姜女”实际的意思是“姜家的大女儿”;而且,孟姜女不是单指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通称。
据《毛传》:“孟姜,齐之长女。”陈奂传疏:“孟姜,世族之妻”等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孟姜”一般称齐国国君之长女,亦通指世族妇女。也就是说,当时很多齐国公室的贵族妇女,都可称“孟姜”。
扩展资料:
孟姜女的历史原型:
千百年来,“孟姜女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它才被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其毛坯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构。
早在1924年,顾颉刚先生在《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以及《孟姜女故事研究》中,认定孟姜女的原型就是齐国的杞梁妻,肯定杞梁妻哭长城的故事源起于淄博的淄水一带,并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齐侯攻伐莒国,大将杞梁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
杞梁是齐庄公时期的一个武士,公元前550年,齐庄公率师伐晋,再伐莒,就在伐莒的战斗中,杞梁战死了,杞梁妻闻讯悲痛欲绝,迎灵于郊,不接受庄公在城外举行的悼念仪式,坚持要在宗庙举行正式的悼念仪式。
这便是杞梁妻哭夫的故事,也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原型,漫长的历史积淀和演绎,将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塑造了成了一个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妇女,展现出了一场由战争苦役所造成的爱情悲剧。
-孟姜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0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