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张杨,对,和前几天大火的《张杨导演,我爱你》男主一个名字,不过我没这孙子(虽然严格意义上论辈分应是N重孙,姑且让他沾个光吧)运气好,能在和平的年代逛逛洱海,装装文青,把把妹子。
我出生在东汉末年,也就是你们广义上的三国时期,现代直男最想穿越的时代。我承认这是个英雄的时代,但英雄意味着“一将功成万骨枯”,意味着小人物的命运如雨中浮萍,意味着活着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恩赐,而忠义却一文不值!
为乡,勇战群贼
还是讲一些你们想听的吧,我是并州云中人(今呼和浩特南),和你们熟悉的吕布、张辽是同乡。
灵帝中平六年,灵帝崩,宦官与外戚的斗争进入你死我活的阶段,大将军何进为巩固自己的力量,命我和张辽回乡募兵,我俩很快各自募集千人,正准备回京复命,并州黄巾余党组成的白波军、黑山军再度起兵,联合南匈奴攻破重镇太原,一时间并州生灵涂炭。
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选择到来了,同行的张辽选择了回京复命,这样的话能圆满完成任务自不必说,在京城握有千人乡兵,可谓莫大的政治实力,可相机行事,进退得宜。
而另一个选择就是,留在并州,孤军剿匪。眼看并州大乱,田土荒废,数倍于我的黄巾贼占州据县,锐不可当。而我仅千人孤军,剿匪胜负先不说,就说千余人的口粮都难以自保,左右都认为这是下下策,但是,保护乡邻的责任不能斤斤计较,为国除贼的忠义不能锱铢必较。
就这样,我目送张辽离开,选择留下来守护家乡。
为忠,义讨董卓
当我在并州攻伐贼寇,战果初成,队伍扩大到几千人的时候,朝中的形势却瞬息万变,何进不仅为自己的优柔寡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因为自己政治上的短视,为东汉王朝引来了一只西凉的豺狼——董卓。
董卓拥兵自重,擅权京师,他为扩大权势,遣使向我送来了上党太守的任命。我人生中第二个选择到来了。我可以效法吕布、张辽两位同乡,投奔董卓,功名利禄,唾手可得;我也可以斩使反董,竖起为汉锄奸的大旗,为少帝复仇。
当时,董卓坐拥两京,手握天子,冲阵有吕布、华雄,谋计有李儒、贾诩,铁骑成千,带甲数万,而山东各路诸侯联盟尚未形成,堂堂大汉,数十诸侯,万马齐喑,无人戮贼。
左右进言,上策投董,下策中立,反董之事万不可行。但我却时刻谨记着儿时家严之命:“食汉禄,为汉臣。”
我毅然决然竖起了反董大旗,传至京洛,董卓震惊。
时谓:“天下豪杰迎汉反董,张杨第一”。
公元190年,山东反董联盟终于成立,我立即离开并州,带领全军投入联盟。联军之中,英武之士甚多,河北袁绍,四世三公;兖州曹操,意气盖世;江东孙坚,勇武敢先。但也有浑水摸鱼者,之前伙同白波军攻占太原的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也打着讨董的旗号参加了联盟。
果然,联军尚未西进,南匈奴单于於夫罗就奇袭我部。部将被杀,部属四散,而我也被屈辱的劫持了。后袁绍派遣大将麹义追击,在邺城南部大破於夫罗军,於夫罗逃至黎阳,我才趁机得以脱困,收敛旧部,在河内郡东山再起。
而形势也在我被劫持的一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联军取洛阳后四散,董卓虎踞长安。此时我已人困马乏,在联军的帷帐中,也已看到衣冠楚楚下的各路诸侯,都是怎样的心怀鬼胎。
我时时事事心怀汉室,但当身被贼掳,却无一人问津。此时的我更是心力疲惫,报效汉室恐怕也只是一个乱世中的“白日梦”,而今梦醒了,我应该关心的是如何活下去。
此时,董卓不计前嫌,向我抛出了橄榄枝,加封我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这样的名号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力。这次我没有犹豫,我已认定,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实力,最无用的是名节。
果不其然,我跟随董卓,诸侯无人嘲笑,反而更加忌惮我了。
更多>>(接下文评论)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
刘备惧怕曹操势重,便向袁绍求救,袁绍出兵时,先令书记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陈琳的檄文历数曹家几代人的罪召,痛快淋漓,把曹操郡惊出了一身冷汗。曹操让刘岱,王忠二人打着他的旗号去攻刘备,自己率主力去抗拒袁绍。不料,刘王二人均被关张所擒。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作品通过“桃园结义”的故事,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陈宫害怕被曹操杀死,连夜投奔东郡。曹操来到陈留,见父亲将欲招募义兵。于是曹操发矫诏,驰报各路,曹操因此招募了几名大将。曹操发檄文后,各镇诸侯皆起兵接应。刘、关、张三人也跟随公孙瓒来投曹操,随即选袁绍为盟主。
孙坚遂领本部人马杀奔汜水关来,董卓派吕布、华雄来守关。华雄出关斩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孙坚引四将来到关前,小胜董卓军,后因粮草跟不上而被华雄打败。华雄领铁骑来到关下,连斩两员大将。关羽提刀出寨,不多时便斩华雄而归。
董卓听之华雄被斩,即令吕布出关。袁绍即令八路诸侯去虎牢关迎敌。吕布威风凛凛,连杀两员大将,伤一大将。此时刘关张上前,吕布招架不住,带着残败军卒,逃回了虎牢关。
《三国演义》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s/1ChRA8r4FKtPX-naCearc3A
?pwd=v5ct 提取码:v5ct ?
第一回: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史事的历史著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
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基的生平简介孙权为何对他宠遇甚厚,
下一篇: 刘备: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