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古琴得到了魏晋名士们的青睐。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两晋的大批名士,或琴书自娱,或琴酒消忧,以琴交友蔚然成风。琴在名士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影响和体现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象征。人们称这是中国历史上“人的觉醒”时代。
因为乱世太长 ,社会心理情绪转向内化,思索人自身以及从自我角度看人与世界的关联,文学史人学,不是治理之学和蒙混之学,关照人、关照个体与生命的思想和文艺出现,因此是文史的自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生命的脆弱、命运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这一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简而言之,可概括为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 自从汉武帝始,儒家思想作为一种官方意识形态一直居于支配地位,汉末黄巾起义动摇了两汉数百年间儒学独尊的地位。曹操提倡法治,用人唯才,而选拔“不仁不孝,而有汉国用兵之术”(《求逸才令》)的人,则加速了儒学的衰落。儒学的地位一旦打破,人的思想一旦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便出现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各种“异端”思想便流行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大一统集权政治的衰落,传统儒家文化和经学统治的松动、长期稳定的家族地位,支离破碎的社会格局,纷乱无序的社会现实,使曾经有权的,有钱的,有文化的等一些特殊阶层自然而然的开始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本体的探寻与思考,这就是所谓的“人的觉醒”。这种“人的觉醒”虽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集团中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无论如何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魏朝(曹魏)、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则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输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
在从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司马氏在三国时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政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国号晋,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孙吴而统一天下,但是和平稳定的局面只维持了短短的十几年。晋惠帝继位后朝廷渐乱,领有军权的诸王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晋朝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6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西晋美男卫玠被看杀
下一篇: 西燕威帝慕容冲苻坚男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