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汉隐帝(刘承佑)与郭允明,计划杀杨邠、史弘肇等,事情决定之后,入宫告诉太后。太后说:“这是非常重大的国事,应当与宰相商议。”李业从旁插嘴说:“先皇平生谈朝廷大事,从来没有问过书生。”太后以为不可学先皇帝的做法,汉隐帝摆一摆衣服就走了,并且说:“何必与女人商量呢?”后来杨邠等死后,周高祖(郭威)起兵攻击京师,慕容彦超又被刘子陂打败,汉隐帝决定亲临作战。太后禁止儿子率兵出征,说:“郭威本来是自家人,如果不是有什么危难疑虑,怎么会这样的行动呢?现在如果按兵不动,并以诏书晓谕郭威,郭威必会有适当的解释,那么君臣的关系,应该可以保全。”汉隐帝又不听从太后的劝谏,终于遭到祸难。
原文: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说,赐金帛慰劳之。
参考译文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有几个臣子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于是就召见了。但是召见之后,他们上奏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很不高兴,问上奏的原因。一个臣子回答说:“臣认为这些事情比打鸟更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长斧打在大臣嘴上,打掉两颗门牙,那人慢慢捡起牙齿揣在怀里。太祖骂道:“你把牙齿揣在怀里是想告我的状吗?”回答说:“我不能告陛下的状,可陛下的所作所为自然会有史官记载它。”太祖高兴了,赏赐大臣金帛,抚慰他。
“宋太祖弹雀”,见于宋代司马光所着《涑水纪闻》,讲的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
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1]? 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2]? 。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军旅,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 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人物赏析
宋太祖显然有些专制霸道,让忠耿的谏官付出了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分辨忠奸而及时止怒,一旦明白过来就反躬自省、以赏代罚,这种过而能改的胸怀与气度,仍不失为“明君”风范,让人敬佩。
大臣有直言不讳的品质,即使掉了两颗牙齿,也是值得的,因为两颗牙齿换来了一个明君和国家的兴盛,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幕大起大落的悲喜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使这段故事成为凝练短小而又一波三折的精致之作。
1、洛阳兵变
洛阳兵变是发生在中国五代十国后梁时期的一场兵变。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病重,欲立养子朱友文即位,其子朱友珪得知后,杀死朱温,秘不发丧,矫诏监国,令均王朱友贞杀友文。
后朱友珪赶赴洛阳称帝,群臣不服,均王朱友贞见状趁势起兵,与掌握重兵的杨师厚击禁军。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兵至洛阳,数千禁军倒戈,突入宫中。
朱友珪见大势已去,与妻子张氏一起自杀。朱友贞返回开封即皇帝位,是为梁末帝。朱梁王朝在晋军压境之际,同室操戈,逐使国力日衰,不久便为后唐取代。
2、郭威灭汉
郭威灭汉,是五代最後一个王朝後周建立的事件,发生於950年,历时1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拜郭威为枢密副使。
948年三月河中(今山西永济)的李守贞、永兴(今陕西西安)的赵思绾和陕西凤翔的王景崇相继起事,郭威成功地平定这些乱事,结果李守贞和王景崇自焚,赵思绾投降。同一时间郭威又体贴手下,因此深受自己军队的爱戴。
但后来隐帝觉得顾命大臣的权力太多,因此开始消灭这些顾命大臣。郭威正在外领兵,闻讯後立刻以「清君侧」的名号起兵。
隐帝为此於950年四月下令将开封内的郭威、柴荣和王峻的一切亲属杀尽。而愤怒的郭威於数日内就攻入开封城,刘承祐被杀。郭威的军队在开封大掠。
郭威首先表面上欢迎徐州的刘贇为后汉皇帝,自己却借攻打契丹为借口北上,而他暗地里派手下将刘贇杀死,然后又令自己的军队拥戴自己为新皇帝,并装出迫不得已的模样。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仍然以「监国」之名登基,其后一个月才正式称帝。
郭威灭汉导致后汉灭亡,及五代最后的一个王朝——后周的建立。郭威灭汉也致使北汉正式代替后汉。郭威灭汉也象征五代十国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后周时期。后周是个比较强大的王朝,这都为未来宋朝的统一打好根基。
3、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
高平之战是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决战。
4、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
5、白藤江之战
白藤江之战(越:Tr?n B?ch ng)指的是938年中国南汉政权与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军阀吴权之间的战争,因发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930年,南汉君主刘龑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
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
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刘岩自己则屯兵海门(今广西省博白县),为刘弘操的后应。
南汉崇文使萧益认为此节气多雨且又道路难行,劝谏刘龑暂时放慢进兵的速度,多用乡导带路。但刘龑不听,仍命令刘弘操率水军进兵,从海口(下龙湾)进入白藤江。
此时,吴权已经攻破大罗城(C? Loa),杀死矫公羡。在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了这些木桩。吴权当即命令部下率水军向南汉军挑战。南汉水军向前攻击,吴军佯败而退。刘弘操果然命令南汉军追击,到达了吴军的埋伏地点。
败退的吴军返回死战。不久以后,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桩全部暴露了出来。许多南汉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继纷纷沉没,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吴权的伏兵四起,趁机驾小船袭击南汉军,与之展开白刃战。
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主将刘弘操阵亡。在得知刘弘操阵亡后,南汉君主刘龑恸哭,率残部回国。
吴权击败南汉军后,在939年称王,建立吴朝,都城古螺(C? Loa)。从此以后,南汉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而越南(交趾)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从中国独立。
——洛阳兵变
——郭威灭汉
——高平之战
——陈桥兵变
——白藤江之战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节度使李洪义,前曹州防御使何福进,前复州防御使王彦超,前博州刺史李筠,北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郭崇,步军都指挥使曹英,护圣都指挥使白重赞、索万进、田景咸、樊爱能、李万全、史彦超,奉国都指挥使张铎、王晖、胡立,弩手指挥使何赟等,径领兵师,来安社稷。逆党皇城使李业、内客省使阎晋卿、枢密都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赞、翰林茶酒使郭允明等,胁君于大内,出战于近郊,及至力穷,遂行弑逆,冤愤之极,今古未闻。
今则凶党既除,群情共悦。神器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久旷,宜择贤君,以安天下。河东节度使崇、许州节度使信,皆高祖之弟,徐州节度使赟、开封尹承勋,高祖之男,俱列盘维,皆居屏翰,宜令文武百辟,议择嗣君,以承大统云。
枢密使郭威以萧墙变起,宗祏无奉,率群臣候太后,请定所立,且言:?开封尹承勋,高祖皇帝之爱子也,请立为嗣。?太后告以承勋羸病日久,不能自举。周太祖与诸将请视承勋起居,及视之,方信,遂议立高祖从子、徐州节度使赟为嗣。己丑,太后诰曰:?天未悔祸,丧乱宏多,嗣王幼冲,群凶蔽惑,构奸谋于造次,纵毒虿于斯须,将相大臣,连颈受戮,股肱良佐,无罪见屠,行路咨嗟,群心扼腕,则高祖之洪烈将坠于地。赖大臣郭威等,激扬忠义,拯济颠危,除恶蔓以无遗,俾缀旒之不绝。宗祧事重,缵继才难,既闻将相之谋,复考蓍龟之兆,天人协赞,社稷是依。徐州节度使赟,禀上圣之资,抱中和之德,先皇如子,钟爱特深,固可以子育兆民,君临万国,宜令所司择日备法驾奉迎即皇帝位。於戏!神器至重,天步方艰,致理保邦,不可以不敬,贻谋听政,不可以不勤,允执厥中,祗膺景命。? 是日,遣前太师冯道等往徐奉迎。周太祖以嗣君未至,万机不可暂旷,率群臣请太后临朝,诰答曰:?昨以奸邪构衅,乱我邦家,勋德效忠,剪除凶慝,俯从人欲,已立嗣君,宗社危而再安,纪纲坏而复振。皇帝法驾未至,庶事方殷,百辟上言,请予莅政,宜允舆议,权总万机,止于浃旬,即复明辟?云。按前代故事,太上皇称诰,太皇太后、皇太后曰令,今云诰,有司误也。以宣徽南院使王峻为枢密使,右神武统军袁鳷为宣徽南院使,陈州刺史李谷权判三司,步军都指挥使王殷为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护圣左厢都指挥使郭崇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奉国左厢都指挥使曹英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镇州、邢州驰奏,契丹寇洺州,陷内丘县。时契丹永康王乌裕率部族两道入边,内丘城小而固,契丹攻之,五日不下,敌人伤者甚众。时有官军五百,在城防戍,攻急,官军降于敌,屠其城而去。(《辽史?世宗纪》:十月,自将南伐,攻下安平、内丘、束鹿等城,大获而还。)庚寅,枢密使郭威奏,左军巡勘得飞龙使后赞款伏,与苏逢吉、李业、阎晋卿、聂文进、郭允明等同谋,令散员都虞候奔德等下手杀害史宏肇等。权开封尹刘铢具伏,朋附李业为乱,屠害将相家属。其刘铢等准诰旨处置讫,并苏逢吉、郭允明、阎晋卿、聂文进首级,并枭于南北市,其骨肉放弃。辛卯,河北诸州驰报,契丹深入。太后诰曰:?王室多故,边境未宁,内难虽平,外寇仍炽。据北面奏报,强敌奔冲,继发兵师,未闻平殄,须劳上将,暂自临戎。宜令枢密使郭威部署大军,早谋掩击。其军国庶事,权委宰臣窦贞固、苏禹珪、枢密使王峻等商量施行。在京马步兵士,委王殷都大提举。
十二月甲午朔,郭威领大军北征。丁酉,以翰林学士、尚书户部侍郎、知制诰范质为枢密副使。(《东都事略》:周太祖征李守贞,每朝廷遣使赍诏,处分军事,皆中机会,太祖问:?谁为此辞使者以范质对,太祖曰:?宰相器也。?太祖起兵入京师,遽令草太后诰及议迎湘阴公仪注。乃白太后,以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陕州李洪信奏,马步都指挥使聂召、奉国指挥使杨德、护圣指挥使康审澄等,与节度使判官路涛、掌书记张洞、都押衙杨绍勍等,同情谋叛,并杀之。惟康审澄夜中放火斩关,奔归京师。初,朝议以诸道方镇皆是勋臣,不谙政理,其都押衙孔目官,令三司军将内选才补之,藩帅不悦,故洪信因朝廷多故,诬奏加害焉。壬寅,湖南上言,朗州马希萼引五溪蛮及淮南洪州军来攻当道,望量差兵士于淮境牵引。乙巳,遣前淄州刺史陈恩让领军入淮南界,以便宜进取。辛亥,遣宰相苏禹珪及朝臣十员,往宋州迎奉嗣君。壬子,枢密使郭威次澶州,何福进已下及诸军将士,扶拥威请为天子,即日南还。威上章于太后,言为诸军所迫班师。庚申,威至北郊,驻军于皋门村。许州巡检、前申州刺史马铎奏,节度使刘信自杀。壬戌,奉太后诰,命枢密使侍中郭威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先是,枢密使王峻以湘阴公已在宋州,虑闻澶州之事,左右变生,遣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率七百骑往卫之。(《东都事略?郭崇传》:王峻遣崇率七百骑拒瑽,遇于睢阳,崇曰:?澶州兵变,遣崇来卫乘舆,非有他也。?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瑽执崇手而泣,崇即送瑽就馆。)己未,太后诰曰:?比者,枢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议立长君,以徐州节度使赟,高祖近亲,立为汉嗣,爰自藩镇,征赴京师。虽诰命寻行,而军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东,适当改卜之初,俾膺分土之命。赟可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封湘阴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五百户。?
明年正月丁卯,太后诰,奉符宝于监国,可即皇帝位。周太祖践阼,奉太后为母,迁于西宫,上尊号曰昭圣太后。是月十五日,周太祖与百僚诣帝殡宫,成服亲奠,不视朝七日。又诏太常定谥曰?隐?。以其年八月二日,复遣前宗正卿刘皞护灵輴,备仪仗,葬于许州阳翟县之颍陵,祔神主于高祖之寝宫。帝姿貌白晰,眉目疏朗,未即位时,目多闪掣,唾洟不止,即位之始,遽无此态,及内难将作,复如故。帝自关西平定之后,稍自骄易,然畏惮大臣,未至纵恣。尝因乾象差忒,宫中或有怪异,召司天监赵延乂讯其休咎,延乂对以修德即无患,既退,遣中使就问延乂曰:?何者为德延乂劝读《贞观政要》。迩后与聂文进、郭允明、后赞狎习,信其邪说,以至于败。高祖之征邺城也,一日,帝语太祖曰:?我夜来梦尔为驴,负我升天,既舍尔,俄变为龙,舍我南去,是何祥也周太祖抚掌而笑。冥符肸蚃,岂偶然哉!
史臣曰:隐帝以尚幼之年,嗣新造之业。受命之主,德非禹、汤;辅政之臣,复非伊、吕。将欲保延洪之运,守不拔之基,固不可得也。然西摧三叛,虽仅灭于欃枪,而内稔群凶,俄自取于狼狈。自古覆宗绝祀之速者,未有如帝之甚也。噫!盖人谋之弗臧,非天命之遽夺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0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
下一篇: 后汉高祖刘知远夫人提醒不打百姓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