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见证成吉思汗西征的金币

人生百味 2023-07-19 21:56:03

成吉思汗金币,正面是阿拉伯文,背面为蒙古文。中间有“汗中之汗、最伟大、最公正成吉思汗”字样,钱背外圈记录“金币于618年制于伽兹那”。记载了铸造的时间和地点的金币,很可能不流通,数量非常有限,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成吉思汗发起的‘西征’的历程。

成吉思汗灭金的野心是怎样实现的?

成吉思汗从蒙古的统一开始便思量着如何向自己最大的敌人下手。

探察金国

公元1227年春,成吉思汗见西夏灭亡大局已定,只留少量兵力在夏境等候接收投降,自率主力进入金国西境,攻陷临洮(今属甘肃)、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抱罕)、西宁、德顺(今宁夏隆德)等地。

蒙古士兵闰五月,他避暑于六盘山,精心筹划灭亡金国的军事大略。

成吉思汗首先考察了蒙金战争的新形势。他得知金国在近十年期间,曾经历了一段十分艰难曲折的道路。金宣宗完颜殉在权臣术虎高琪操纵下,为了补偿对蒙古作战的损失,发动了进攻南宋的战争。结果却是劳民伤财,徒伤国力,并且激化了金、宋矛盾,迫使南宋更加向蒙古靠拢,自陷于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危险境地。后来又在木华黎、孛鲁指挥的蒙、汉、虬军沉重打击下,疆土日蹙,岌岌可危。

金哀宗完颜守绪于公元1224年即位后,为了集中力量抗蒙,主动停止了攻宋战争,重新调整兵力部署,把数十万主力部队屯驻潼关附近,并沿黄河两千余里,分为四段派20万大军坚守。摆在成吉思汗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种金军与蒙古军隔河对峙的局面。

蒙、宋、金的三角关系

成吉思汗又考察了南宋与金国的世仇关系。宋朝从公元1126年以来,一直备受金国的欺凌。公元1127年,北宋为金国灭亡。南宋建立后,又屡遭金军南下攻掠,先后于公元1141年、公元1164年、公元1208年被迫与金国订立了“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宋割让六个州土地给金国,年年向金国纳贡,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南宋向金国称伯父。

自从蒙古发动攻金战争以后,一向对金国卑躬屈膝的南宋朝廷态度逐渐强硬了起来,并为金国有难而幸灾乐祸,乘机停止了向金国交纳岁币。宋、金历来战争的结局,从来都是以金胜、宋败而告终,唯独公元1217年至公元1224年的宋金战争,南宋因有黄河以北的蒙古军作为不结盟的盟军,形成对金军的南北夹击之势,故而取得了胜利。

成吉思汗还仔细地考察了蒙古与南宋的关系。蒙古、南宋之间,初期因有金国、西夏的阻隔,两国不相邻、不相属,也不直接交往。随着蒙、金战争的进程,蒙古和南宋双方都逐渐把对方当作可以借用的力量,成为不结盟的同盟关系。公元1221年,成吉思汗在西征中,驻夏铁门关(原苏联俄罗斯杰尔宾特西),曾经亲自接见了南宋派来的使者苟梦玉,双方进行了沟通,在攻打金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和支持。公元1223年,苟梦玉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吉思汗再次接见来使,并且进行密谈。史料对二人的会谈内容没有记载,但史家从尔后双方的言行分析,可能在两个方面达成协议:第一,蒙、宋双方都把金国看作共同的敌人,并把对方视为对抗金国的同盟军;第二,蒙、宋在适当时候联合起来灭金。

蒙、宋在以后的交往中,因为双方有着金国这个共同敌人,存在着许多一致性,但因为双方有着许多根本的利害冲突,又存在着对抗性。所以,蒙、宋关系也时好时坏。

胸有灭敌计

公元1227年春,成吉思汗为探察绕道宋境攻金的路线,特遣一支游骑偏师,深入南宋利州路(今四川北部、陕西南部及甘肃东南部一带),抄掠了“五州”——阶州(今甘肃武都县东)、成州(今甘肃成县)、西和州(今甘肃西和县西)、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天水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南)。由此,成吉思汗已经十分清楚地洞察了从侧后迂回包围金国都城南京(今河南开封)的进军路线,但是必须向南宋借道并联合南宋,这是唯一的出路。

古代风景画鉴赏于是在成吉思汗的脑海中,一个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的大迂回、大包围战略逐步形成了。同年六月,成吉思汗从六盘山移营清水县(今属甘肃)的西江。当时天气酷热,66岁的成吉思汗患病,发起高烧。自知病情严重,活不多久了,而自己苦心谋划的灭金战略也只能交由别人去实现,所以召集拖雷及亲密部将,把胸中方略口授于众。

成吉思汗的灭金战略,大体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对蒙、金战略形势的客观、冷静分析。他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他认为,鉴于金军还有主力数十万,地处要冲,只靠蒙古军自身的力量从正面攻击,在短期内灭亡金国是不可能的。

其二,确定了利用宋、金世仇,绕道宋境,实施大迂回的作战方略。他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终成遗愿

成吉思汗这一灭金战略,在其去世后,由儿子窝阔台、拖雷实施,公元1231年春蒙军兵分三路:东路出山东济南,以作牵制;中路由窝阔台率领,从白坡(今河南孟县)南渡黄河,从正面进攻西路系三路之主力,由拖雷率领,从宝鸡(今属陕西)南下,绕道宋境,经由川北、陕南入河南,包剿开封。公元1232年正月三峰山大战,歼灭金军精锐15万人,俘杀金帅二人;八月郑州大战,歼灭金军主力十余万人,至此金军精锐几尽,金哀宗被迫逃离南京,辗转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公元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金国临时首都蔡州,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成吉思汗的灭金战略全部得到兑现。由他亲自发动的蒙、金战争,历时24年,至此以胜利告终。

有关成吉思汗,一直不明白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叶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雄风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历史上蒙古大军数次大规模的西征,以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几乎所有的敌人,改变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的军事革命。

十三世纪初,铁木真先后打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蔑儿乞等各部,统一了蒙古。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是中亚东欧各国。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第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及其儿子率领,主要目标是中亚地区的西辽、花剌子国和俄罗斯。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把南下灭金的任务交给大将木华黎,亲自率兵直指西方,首先灭掉西辽。两年后,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和大将速不台、哲别,会集畏兀儿、哈剌鲁、阿力麻里等部兵马攻打花剌子摩。花剌子摩是当时亚洲的一个大国,疆域辽阔,国力雄厚。蒙古军入侵后,花剌子摩分兵据守各大城市,遂被蒙古军各个击破,终为蒙古所灭。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进入顿河流域,出兵欧洲。公元1223年在迦勒迦河决战,大败突厥与俄罗斯联军,俄罗斯诸王公几乎全部被杀,此后蒙古军队班师而回。

第二次西征主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主要目标是东欧、波斯。

公元1234年,太宗窝阔台召开诸王大臣会议,决定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继续西征。窝阔台派兵分别攻打波斯(今伊朗)和钦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公元1235年,由于进攻钦察的军队受阻,窝阔台决定派强大西征军增援,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儿、窝阔台之子贵由、托雷之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公主附马的长子参加这次远征,由拔都总领诸军。次年,诸军会师西征,进攻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尔,大将速不台征服不里阿尔。公元1237年,蒙古诸军进攻钦察,蒙哥斩杀其大将八赤蛮,里海以北地区被蒙古军队占领。

拔都率军大举入侵俄罗斯,公元1237年底攻占梁赞、莫斯科等14城。公元1238年2月攻陷弗拉基米尔,次年又攻陷基辅。公元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孛烈儿(今波兰)、马扎尔(今匈牙利)。

1241年蒙古击败匈牙利是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4月,双方最终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

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像。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盔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军队。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1241年年底,窝阔台死讯传到军中,拔都率军从巴尔干撤回伏尔加河流域。拔都率本部以撒莱为都城,在伏尔加河畔建立了钦察汗国。

第三次西征由成吉思汗另一个孙子旭烈兀率领,目的地为西亚各国。

公元1253年,托雷之子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远征,蒙古军队进军西亚,平定木剌夷国。公元1257年3月,驻守阿塞拜疆的拜住来到军中,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继续西征,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达。当时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塔辛执政,既直接统治黑衣大食,又管辖整个伊斯兰教世界,是两河流域的强国。公元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军三路围攻巴格达,第二年初,三军合围,向巴格达发动总攻,蒙古军队用炮石攻打巴格达城,城门被炮火击毁。2月,穆斯塔辛率众投降,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在城中大掠七天,穆斯塔辛被处死,阿巴斯王朝灭亡。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兵进叙利亚,直抵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

由于蒙古军队被埃及军队打败,旭烈兀才被迫停止了西进,占据第比利斯,建立了伊利汗国。

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摩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史称四大汗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5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