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时长沙剩女遍地是东吴失败的原因,

历史典故 2023-07-20 17:15:38

三国时期的长沙,饱经战火。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孙吴初期的长沙郡,曾发生区星之乱、周朝苏马等起义,以及后来孙权和刘备的对峙,长沙出现大量男性青壮年死于战乱是必然的结果。其结果使“女多男少”的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更加严重,最终也大大制约了吴国长沙郡人口的繁衍。综上,三国吴国之败,一个重要原因,是败在了人口上。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6年10月20日T4版,作者:佚名,原题:三国时长沙一度“剩女”遍地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考古人员在长沙走马楼工地发掘出大量吴简,出土至今,走马楼吴简中的研究成果不断被披露出来。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教授高凯从走马楼吴简中解读出,在长沙人口发展史上,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较突出的一次发生在三国东吴时期,那时长沙遍地“剩女”。

女多男少,那时“大女”当家

根据吴简,一些专家梳理出三国孙吴长沙郡的百家姓来,更有专家从土地契约中,发现孙吴时期的长沙,存在大量“大女”当家,成为户主,租佃国有土地的特殊现象。

因汉代法律规定“为人妻者不得为户主”,而三国吴简中出现大量以“大女”为户主的现象,说明孙吴时期,长沙郡中存在女多男少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

有大量女性为剩女

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教授高凯通过仔细研究走马楼吴简中的“大女”户主,发现她们的姓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名字中出现有“妾”字(有一例有“婢”字)者,如称黄妾者有4人,刘妾者有3人等,说明这些“大女”是已婚妇女。根据当时制度,这些已婚妇女的丈夫必然已经亡故;第二类“大女”均有正常名字,如周张、左玉等,这些人应当是尚未嫁娶而成为户主的成年女性。于此可推出两类情况。其一是丈夫死亡,造成已婚妇女过剩而形成性别比例失调;第二是成年女子多于成年男子,造成未婚妇女过剩,后者即是今天被称为“剩女”者。

战乱频仍加重失衡

三国时期的长沙,饱经战火。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孙吴初期的长沙郡,曾发生区星之乱、周朝苏马等起义,以及后来孙权和刘备的对峙,长沙出现大量男性青壮年死于战乱是必然的结果。此外,当时湖南的地理气候环境,为“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不仅出现“泽气多女”的现象,而且容易造成男子“早壮而夭”的厄运。一个例子就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和儿子利狶早早去世,而其夫人辛追却活了50岁。

与此同时,孙吴时期,长沙地区的内乱及徭役日益加重,均占用了青壮年男性婚育的时间,且严重伤害身体健康。其结果使“女多男少”的性别比例失调现象更加严重,最终也大大制约了吴国长沙郡人口的繁衍。综上,三国吴国之败,一个重要原因,是败在了人口上。

(摘编自《长沙晚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2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