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为何以莫须有杀了崔琰,

话历史 2023-07-20 17:42:07

曹操屠过城,也杀过很多人,被他杀的人中,有名的包括孔融、吕布、陈宫等。杀孔融,是因为孔融和曹操唱反调;杀吕布,是因为吕布反复难养;杀陈宫是因为陈宫是政敌。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对曹操而言,这些人都该杀,至少,曹操有充足的理由杀他们,但是,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就被曹操杀的太冤枉了,因为此人对曹操很忠心,也没搞什么嫡庶之争。

这个人就是崔琰,关于他,《世说新语》曾说过一个故事。

自从统一北方后,曹操在匈奴人的心中就成了偶像,服服帖帖的匈奴人派使者来送礼,不过曹操自认为形象不行,个子有点矮,样子不够帅,于是找了崔琰来代替自己。

崔琰长得高大帅气,四尺长的美髯,颇有威严,曹操就需要他来威慑匈奴,他自己做了侍卫,拿着环首刀站着。

结果匈奴使者却说:魏王(崔琰)长得固然好看,但床头捉刀人才是真英雄啊,气势逼人!

这个故事未必靠谱,有点美化曹操,但是对崔琰的描述却是很符合史实的,历史上,崔琰就是这样的一个美男子。(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

长得帅不是崔琰的最大优点,真才实学才是。

他曾直言批判袁绍的士兵挖坟盗墓,也曾给袁绍提过“谨守境内,安定一方”的建议,可惜袁绍不听。

袁绍不欣赏,但是两个儿子却很喜欢崔琰,都要拉拢,崔琰并不想陷入嫡庶之争,两不相帮,来了个装病作哑,不料因此获罪,差点死在牢中。

曹操破了袁绍后,很高兴啊,对崔琰说:我看户籍,青州有三十万户,真是大州啊!崔琰直接说:天下大乱,百姓遭殃,您来了也不关心民生,就想着人多了,还指望大家喜欢你?

能这么说曹操的可没几个,关键曹操也没计较,甚至亲自向崔琰道歉。

曹操外出打仗,让他帮着曹丕管理建邺,曹丕喜欢打猎,曹丕就说:您不好好管理天下,感化百姓,却只顾自己玩乐,也想像袁绍那样覆灭吗?

为立世子,曹操伤透了脑筋,曹丕和曹植也暗中较劲,曹丕是长子,曹植有才华,但是曹植是崔琰哥哥的女婿,所以曹操担心崔琰护着曹植。

但崔琰却说:自古都说当立长子,而且五官中郎将(曹丕)聪明孝顺,所以应该让他继承大统。

如此大公无私,曹操都忍不住赞叹!然而,赞叹未必就是满意,一念既起,杀心则起。

曹操做了魏王,杨训写了文章一番赞美,被别人嘲讽拍马屁,崔琰看了文章后就说: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曹操得知后,很不高兴:“耳”不是好词,生女儿就会说“生女耳”(生个女儿罢了);“会当有变时”更不恭敬!

直接把崔琰罚作奴隶,剪了头发,这种刑罚很严重的,崔琰自然不服,找了借口说:崔琰家门庭若市,他自己眼神也不服气,好像有怨恨,杀了吧!

如此忠心之人,就这样被曹操罚了、杀了,而理由都是猜测,都是莫须有,实在让人惋惜!

究其原因,则是曹操对崔琰的忌惮,崔琰终究和曹植有裙带关系,罚作奴隶时,家中还门庭若市,更让曹操不爽,终于动了杀心。

曹操以“衣着华丽”之由处死曹植之妻崔氏,其深层目的是什么?

? ? ? 曹操对家里人很好,他虽然依法治国,不徇私情,但是当他的家人违逆他的时候,他总能宽容以对。曹植是他的爱子,一度想立他为储。公元217年,曹植借着酒兴,擅开司马门,行驶在魏王驰道上。曹操虽然暴怒,但也只是杀了掌管魏王车马的公车令,并没有实质处理曹植(按法杀掉曹植也不为过)。当然曹操是个严父,而不单是慈父。

? ? ? 曹植的妻子崔氏,是崔琰的侄女,一次因为衣服太过华丽,被曹操看见,曹操大怒,认为她违制,下令把她遣送回家,随即赐死。曹操一反常态杀了崔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 ? 有人认为,这是简单的节俭与奢华的问题,没有必要深入解读。也有人认为,这是曹操通过杀崔氏告诫曹操储位一定,不要做无谓的争取,表示坚定立曹丕的决心。还有人认为,杀崔氏是杀崔琰的后续动作,曹操要彻底清除崔氏的影响。 ?小编认为,杀崔氏不是孤立的事件。因为曹操对自己的家人很好,不要说违制,就是曹植这样的以下犯上,挑战公法尊严的情况都可以宽宥,更别说穿几件漂亮衣服。违不违制,还不是曹操说了算。

? ? ?其实说穿了,曹操就是决定把崔氏驱逐出曹家。那崔氏到底什么地方惹了曹操?不是崔氏惹了曹操,还是崔琰惹的祸。崔琰是个正直的士大夫,曹操封魏公后,他曾任尚书,可以说是直接为曹操服务的人,除了才能之外,应该还有曹操满满的信任。

? ? ? 但是崔琰后来却被曹操杀害了。起因当然是他写给杨训的一封信中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的句子,被人告发他怨恨诅咒。曹操罚他做徒隶,崔琰仍然不甘屈服,很多人去看他。曹操大怒,把他赐死了。

? ? ? 看崔琰的被处死的过程,总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曹操应该不是望文生义的人呀!小编认为崔琰之死其实与曹植与曹丕两人争储有关。曹操曾经为立储的事情烦恼,于是秘密向大臣们征询意见。其中就有这个崔琰。崔琰用开口的信表示按照大义应该立长子曹丕。他的做法虽然得到了曹操表面的赞赏,实则曹操恨之入骨。

? ? ? 为什么曹操不避嫌,明明知道他是曹植妻子的叔叔,仍然向他征询意见?无非是想让他为曹植说话。结果他却为曹丕摇旗呐喊,让曹操始料未及。在曹操看来,这是吃里扒外,玩弄曹植于股掌之上。对于曹操而言,他的行为是反其道行之。而且崔琰公开议储,等于把事情大白于世,让曹操很被动,同时把曹植逼到悬崖边上。曹操怎么会放过崔琰?

曹操为什么杀死崔琰?

曹操手下最厉害,也是贡献最大的军师荀彧之死,让人觉得曹操确实挺阴险的。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曹操杀荀彧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荀彧毕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孙篡汉,这个对曹操来说是无法妥协的,他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不管怎么说荀彧都是必须死的。不过对于曹操手下的另一个谋臣崔琰的死,这个曹操真的无法洗白了,就算是挺操派,也只能用冤案来评论了。

所以千万年来崔琰之死,一直都是曹操屠戮名士的一大罪状。在陈寿等史学家的笔下,曹操就是一个爱猜忌、疑心重的人。除去荀彧不说,他在杀崔琰之前,就曾经干掉过汉末大儒孔融,帮助过自己消灭袁绍的许攸,还有辅佐自己平定马超的娄圭。陈寿在评价此三人之死时说“皆以恃旧不虔见诛”,意思是都和曹操有旧交情,但是都对曹操做了一些不够恭敬的事,结果都被杀了。不过崔琰跟他们还不一样,他也没有对曹操不恭敬,所以在几位大才子中,崔琰被杀是最让人感到冤枉,感到痛心的。

崔琰被杀还得从他的岗位说起。建安十三年,曹操恢复了丞相制度。在下面设立了东曹和西曹两个办事机构,他任命崔琰为东曹掾。这个官职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却掌握着朝廷官员的考评和举荐,相当于我们现在组织部的领导,负责官员推荐和升迁,所以是个非常吃香的岗位。

不过崔琰为人正直清廉,他在这个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为曹操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他还杜绝拉关系、走后门等潜规则,所以深得曹操信任和敬重。

造成崔琰之死的直接原因是跟曹操称王有关的。当时,有一位叫做杨训的官员,为了表忠心,他上了一道表章称赞曹操的功劳,马屁拍得非常肉麻。曹操当然看了很高兴,但是在别人看来却是一身鸡皮疙瘩。于是很多人在私下议论纷纷,说杨训太不要脸了,顺带也把曾经举荐过杨训的崔琰一起批评了。

于是崔琰写了一封公开信,为杨训辩解,崔琰的原意是讽刺批评者只会谴责呵斥,而不按常理解释,不料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怨谤”。曹操听后勃然大怒,将崔琰罚为徒隶,并派人看管。这个徒隶的罪是什么呢?就是把人的胡子和头发全部剃了,可能有人觉得这不是很好的事吗?免费理发多好呀,却不知道这对于古人来就却是一个很大的耻辱。

崔琰无罪被罚,他心里非常不满,因此毫不屈服,更不知道低调,竟然呆在家里天天会客,门庭若市,这就好比是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且还是以崔琰为首的小团体。崔琰是这个小团体的中心,犯了错误还不认罪,这还了得,于是曹操下令赐崔琰自尽,一代名士就此殒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3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