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武则天的铜匦及告密制度

话历史 2023-07-22 05:01:12

铜匦的树立是武则天告密制度中最关键和重要的一环,应当说,铜匦设立之初确实为武则天当朝理政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为武则天打击异已巩固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则天初登大宝,反对者甚众。为宣告自己的权威之不可挑战性,武则天在朝堂上公开架设油锅,有反对者便当场扔下油锅,在皇宫前则立下铜匦一只,令天下人皆可下情上达,使造反派无所遁形。

铜匦的设立,使任何异议不经司法部门和正常的传送渠道便可直呈君主,三省六部等同虚设而天下告密之风大起。由于武则天对告密之人皆实行有错不究,有功则赏的态度,因此,为获得武则天的厚赏,势利小人争相揭发甚至编造罪证投入铜匦,同时,武则天又重任酷吏周兴、来俊臣和索元礼、丘神勣等人,而酷吏们则以武则天之喜怒为准绳,大造冤狱,令天下冤狱不计其数,一代人臣狄仁杰也八年未能上殿面圣,而民冤之不伸,更甚于前。

铲除异已之后,武则天便着手亲自捣毁铜匦的工作,先是将告密者的亲笔信在被告人生日诞席上当面交给被告人,以示自己之英明,同时也暗示了告密者并不会再得到好处和僻佑,于是,一场积怨已久的反诬告活动便声势浩大的在民间和朝廷中铺展开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曾经不可一世的三大酷吏都栽在了自己亲手发明的酷刑之下,留下了请君入瓮的千古笑柄。(注:直到公元697年,酷吏来俊臣等人被杀,这股告密之风才落下帷幕。)

铜匦制度给后人的警醒:

第一,铜匦制度只是特殊时期的一项特殊政策,是在主弱臣强,而君主统治地位明显有遭到威胁的时候才会出现的一种极端制度,是为了打击异已而不择手段的一种制度,并不符合一个内部已稳定的盛世王朝的做法,因此,一旦武则天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之后,她便义无返顾地抛弃了这项制度。

第二,铜匦制度及其连带的一系列的告密制度,始作俑者都不会有好的结局,特别是那些在铜匦制度中大搞阴谋权术以获得君主赏识的酷吏们,是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

第三,铜匦制度并不能招徕天下的士人,相反却会损害到当政者自己的统治基础。凡是有节气的士人是绝不会参与到告密者当中的,因为脱离了正常司法秩序的告密是没有任何保障可言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只以君主的喜怒为唯一的标准,并不会对谁特别的照顾,而人的喜怒却往往是无常的。使得象狄仁杰这样的人材也只能为保全性命流落民间。

第四,如果自身是一个坦荡的君子,对待铜匦等这种由强劲的酷吏们所支撑的制度,最明智的选择既不是抵触它也不是迎合它,而是要学会如何权衡轻重,避免最大的伤害。这一点,狄仁杰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对象。狄仁杰在面对酷吏审讯的时候,毫不犹豫就违心地承认了自己是在谋反,然后被免于用刑,在等待处决的时间里通过自己最大的能力传递了信息给武则天,虽然官职不保,但最终还是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和家族的安全,这种不计一时长短的做法,使狄仁杰最终还是被武则天重新启用,奉为阁老,成为一代贤相。

武则天一生的重要事迹

1、用人上,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

2、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3、宗教上,武则天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女皇,不但会将汉字中的佛字简化为“仏”,而且还会将国字造成“圀”。而无字碑就是东亚蒙古人种对时空概念的一种表现而已:即将过去放在身前,而将未来放在身后,也就是“无”代表未来,而“有"则象征过去。

4、政治上,武则天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家,善于察言观色,在太宗时期不是特别得宠,就转向了储君李治,后来李治当了皇帝,就把出家为尼的她又接进宫去,拜为昭仪。此后因为高宗体弱,武则天就借机一步步地干涉朝政、收买人心,在690年,以周代唐,当上了皇帝。

5、对外交流上,武则天为保障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积极收复安西四镇,使唐朝与欧洲的东罗马帝国联系在一起;又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使唐朝与东南亚、南亚、中亚的国家连接在一起。

参考资料

-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为何会拥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和拥护者呢?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身边既有周兴、来俊臣、索元礼这样的酷吏,也不乏一些治国理政的能手,诸如狄仁杰、娄师德、姚崇、宋璟等。他们追随和拥护武则天,有的是为权力而来,还有的则是受到武则天赏识提拔以报知遇之恩。

最高权力必会吸引一大批权力的追逐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武则天拥有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那些为了功名利禄的人必会有人愿意追随和拥护她。在武则天与长孙无忌势力争夺皇后之位的时候,就有李义府这样出身微末的人物选择效忠武则天,并在“废王立武”事件中充任马前卒,当然武则天也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李义府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侯拜相。

为了打击反对者,武则天发明了铜匦制度,大兴告密之风。周兴、来俊臣和索元礼便紧随而来,成为武则天打击异己的忠实走狗。他们大都出身低下,借助于武则天的势力得以迅速飞黄腾达,成为一时间炙手可热的人物。

武则天不问出身,广揽人才在唐朝初期,门阀势力在朝廷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普通庶族地主很难入朝为官。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把门阀世族的代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同时他还从庶族地主中搜罗人才,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

为了能够广揽人才,武则天派出使者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然后送到京城有她亲自考核,考试合格者不问出身全部录用;她还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为了满足选人的需要,武则天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度,她首创了殿试和武举,武周时期的科举不仅科目增多,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在武则天这样的努力之下,一大批人才被吸引到了武周朝廷之中,成为她执政的追随者和拥护者。像后来开创“开元盛世”的名相姚崇、宋璟,有名的宰相狄仁杰、娄师德均是武周朝廷的重臣。他们和武则天一起,承继着贞观遗风,推动了大唐的发展和进步。

武则天虽然有着许多为人诟病的不足之处,但是她却是一位勤政爱民、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的好皇帝。正是她这样充满魅力的政治家的光环,才会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和拥护者,他们是秉承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围绕在最高权力的周围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0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