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代侍寝制度:嫔妃按月轮回皇后一月两天(后宫嫔妃都分什么等级?)

人生百味 2023-07-22 11:27:48

古代的皇帝拥有天下,其后宫中女人们多不胜数,很多皇帝面对茫茫美女,常常自感无所适从,因此不少皇帝发明了一些临幸嫔妃的怪招,如晋武帝,其后宫中有万余美女,被封为嫔妃的也很多,他就乘着羊拉的车子随走随停,停到哪个妃子的宫前,就临幸哪个嫔妃,此举竟惹得嫔妃们纷纷在门前插上绿油油的竹叶,或者洒上盐,以吸引羊们拉的车子停到自己门前。

但是这种方法的随意性太大,造成了有些会吸引羊的妃子常常得到临幸,有些不会的可能长年得不到宠幸。

发展到唐朝的时候,皇帝们很好的避免了这种情况,为了体现人人有份,又兼顾尊卑有别,唐朝皇宫管理者对侍寝制度的安排是按照月圆月缺的运行规律来安排的。

每个月的前十五天,就是从初一到十五,月亮会从月芽变得越来越圆,而后十五天则渐渐变缺,最后又成了镰刀一样弯月,这是月亮的运行规律。而唐朝后宫的侍寝制度就依此进行了这样的安排,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世妇、嫔妃一直轮到地位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则反过来由地位高的皇后轮到最低的御妻。

这样一来,皇后可以在十五、十六两天独占皇帝的临幸,这也突出了皇后高于其他嫔妃的地位,而数量最多的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这九天里分开来伺候皇帝,但御妻的数量比较多,所以可能有些御妻们需要在某一夜中共同侍奉皇帝,资源稀缺,她们也实为无奈啊!

拥有这么多美女,估计唐代的皇帝们也会感叹,想睡个安稳大头觉都不容易呀!

后宫嫔妃都分什么等级?

唐代后妃等级:

唐建国之初 参照隋朝旧制皇后以外另设:

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以上三等是为八十一御妻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扩展资料:
侍寝制度

为了体现人人有份,又兼顾尊卑有别,皇帝每月的夜生活安排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安排的:每个月的前十五天,月亮越来越圆,而后十五天则渐渐变缺,所以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御妻一直轮到最高的皇后,而十六到月底前则反过来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

其中,皇后可以在十五、十六独占皇帝两天。而数量最多的八十一个御妻只能在每月二十二到三十的这九天里,每九个人共同伺候皇帝一夜

-唐朝后妃

古代嫔妃侍寝都有哪些规矩呢?

每个朝代侍寝制度略有不同,但嫔妃们面对的情况基本一致——大家都拥有一个男人,他美丑不论,必须好好伺候,否则全家性命难保,伺候好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所以后宫女子无论想不想争宠,当皇帝召唤你的时候,你都得侍寝。汉朝时期,出现了“召幸”制度,皇帝怎么能知道,谁长什么样,又怎么根据审美分配宠爱呢?

其实在周朝,是根据身份不同来分配同房的次数,身份越高,分到的次数越多,这样诞下的皇子也长幼有序,尊卑不乱,皇后更容易生下皇位继承人。到了唐朝,实际上又延续了周朝的做法,根据身份地位分配。

对于侍寝制度,历朝历代都有变革,都不尽相同,但清朝是变化最大的,清朝出现了电视剧中著名的“绿头牌”,也就是“翻牌子”这是清朝特有的。

其他朝代皇帝还是有很大的随心所欲的权力,爱宠幸谁就宠幸谁,想起谁就是谁,很多长相低调点的嫔妃,可能就被皇帝给忘了,“翻牌子”在清朝皇帝看来是善举,是雨露均沾的表现,这样就不会冷落了某位嫔妃,也不至于让皇帝心血来潮去宠幸一个妃子,半路上又折回去看另外一个妃子,对皇帝也是一种纪律约束。

《清宫遗闻》里记载着后妃侍寝的流程——

皇后侍寝的话需要敬事房记载日期,妃子侍寝比较复杂,首先需要敬事房太监将刻有妃子名字的绿头牌,按照位份摆放好,这个牌子也叫膳牌。

不过如果皇帝用膳后,叫“去”,众位嫔妃小主就可以散去了,这表示皇帝要单独睡书房,不临幸任何嫔妃了。如果取一个绿头牌翻转过来,被翻到牌子的就准备侍寝。

翻牌子还有一件事需要注意,电视剧中演的牌子背面朝上,皇帝像抓阄一样翻牌子是不对的,其实是有字的一面朝上,皇帝扣过来才是“翻牌子”。

第二步是沐浴更衣,由太监等人抬到皇上的龙床上去,而且被抬上龙床时也必须一丝不挂,要用被子裹起来然后由太监抬到皇上的龙床上去,而且要从皇上露出龙足的地方进去,才算是正式侍寝。

这个规矩,源于嘉靖朝,嘉靖因为太变态,差点被几个宫女合伙勒死,从此他就得了疑心病,怀疑妃子都想害他,所以妃子侍寝就必须“抬龙床”了,防止携带凶器。

第三步是太监“叫去”,太监跟公鸡一样准时打鸣,到底就扯着尖嗓子叫,这叫“催钟“,侍寝跟午夜惊魂一样,怪不得清朝妃子不容易怀孕,是精神压力太大的缘故。

第四步是太监问皇帝留不留,皇帝说留,代表他心里认这个妃子,有资格生下他的孩子;如果说不留,太监就按压妃子腰部的某个部位,就可以让孩子没希望生下来,说来还是比较残忍的。

无论如何侍寝制度对古代的妃子而言,也并非是幸事,每天被禁足,又要承受精神压力,说实话也是生不如死的,所以在古代当什么也不能当妃子,没有了人身自由,没有自由爱某个人的权力,即使享尽荣华富贵,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生命了无生趣。

古代嫔妃侍寝有哪些规矩

明、清两朝侍寝制度

晚膳后,执役宦官便托一银盘进呈皇帝,上面有嫔妃的"绿头牌",供皇帝挑选当夜侍寝嫔妃。

皇帝选中侍寝的妃嫔后,要将名单送给皇后审阅。假如皇后应允,便加盖皇后印,假如皇后坚决不盖此印,则此妃嫔不能被宠幸。

被翻了牌子的妃嫔接到侍寝的口谕后,沐浴,化妆,再由太监遮住自己眼睛,赤身裸体地躺在床前铺开红毯上。由太监包裹起来,抬到皇帝寝宫,放到皇上床前。

太监退出,包裹中的妃嫔从皇帝脚底徐徐钻入。侍寝后,太监要马上将妃嫔送回,不能过夜。皇后与皇贵妃则不受此待遇,也可以在皇帝寝宫过夜。

《春秋》上说“晦阴惑疾,明谣心疾,以辟六气”。

九嫔以下,每九人中进御一人,八十一女御占九个晚上,世妇二十七人占三个晚上,九嫔占一个晚上,三夫人占一个晚上,以上共十四夜,皇后独占一个晚上,共十五夜。

上半个月按上述安排进御,下半个月从十六日开始,由皇后起,再御九嫔、世妇、女御,与月亮由盛而衰相对应。

至于年龄上的规定是,九嫔以下,女御以上,到五十岁停止进御。三夫人和皇后不在此例。

古代学者的这套理论显然牵强附会,也不能为古代帝王们接受。皇帝拥有众多的女性,是为了满足色欲,哪一夜由谁来侍寝取决于皇帝的兴致,如果皇帝没有兴致,也可以独寝。

明代后宫,每日天渐黑时,嫔妃所住的宫门前,都挂起两只红纱笼灯。皇帝临幸某宫,则该宫门上的灯卸下来,表示皇帝已选定寝宿的地方。

于是,负责巡街的宦官,传令其他各宫均卸灯寝息。失意的嫔妃们只得灭掉希求宠幸的红纱笼,明晚再重新挂上。

扩展资料 侍寝制度源自于明朝的嘉靖皇帝。

首先我们来看下,清代皇帝的侍寝规定,在晚膳的时候,太监会给刚吃完饭的皇帝,端上来一个盘子,上面放的是妃子的名字,而皇帝翻完牌子后。被翻到的妃子就立刻要开始梳洗,香香。

然后到了时间,自己脱光衣服,裹在一个专用的摊子里面,然后由太监抬到皇帝的龙床。这样做其实只为了一项,那就是皇帝的安全。

嘉靖要想长生不老,必须采阴补阳,主要是,两个措施,一是,用处女经血来炼丹药;二是,用少女骨髓来入药。为此,嘉靖皇帝征召了成千上百的14岁左右少女进宫,专门用来炼丹。

为了保证经血的纯真,让宫女们天天不能吃饭,吃草药,和露水,搞得一个个痛苦不堪,十分消瘦。而且为了取骨髓,有时甚至直接杀掉宫女。

这样的残暴,使得宫女们被迫反抗,1542年的11月的一个晚上,在嘉靖皇帝睡觉后,16名宫女上了皇帝的床,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杀掉皇帝。

宫女们用绳子牢牢绑住了嘉靖的脖子,但是因为打了死结,使得嘉靖没有被勒死。而宫女们被抓全部凌迟处死。嘉靖皇帝受此惊吓,十分戒心,从此不再到妃子宫殿就寝。

而且为了安全起见,将侍寝的妃子脱光,赤条条的由太监送到龙床,开始成为定制,这也是为了防止类似的“壬寅宫变”再次出现。后来满清入主中原,觉得这一套很是安全,因此,照搬来使用。

参考资料:_侍寝

古代的几种侍寝制度,有一种皇上的内心是崩

所谓侍寝,就是古代嫔妃们陪皇帝睡觉,由此获得帝王宠幸,从而享受荣华富贵。
周代的时候,嫔妃侍寝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来决定的。每月初一到十五,月亮会越来越满,由十五到三十,又逐渐变缺。所以,周代嫔妃侍寝的顺序是,初一到十五,宠幸的嫔妃是由地位低的到地位高的,十五到三十,则是由地位高的到地位低的。
唐开元年间,骰子在后宫是一种“媒人”,皇上由于不耐烦为择妃侍寝而费神,所以就叫嫔妃各自掷骰子,按照她们的点数决定去哪留宿。风流才子李隆基还有一个“碟幸法”,就是让嫔妃每个人都头戴鲜花,蝴蝶飞到哪个嫔妃头上就是哪个得到宠幸。
在清朝的时候,设有敬事房,专门负责后宫妃子的侍寝。晚饭时分,太监会呈上写有嫔妃名字的牌子,这牌子一端被染成绿色,故称绿头牌。皇上选中某位嫔妃,就会将牌子翻下,然后太监就退出去通知嫔妃准备侍寝的事宜。到了时刻,嫔妃需全身都衣服都脱下,又棉被裹着,让太监抬到皇上的龙床上。此时太监们却不离开,而是在门口等候。为何皇帝连一点隐私都没有,原来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到了,管事的就会在门口大喊“是时候了”,如果皇上还没结束,则太监会反复高喊几次。嫔妃是不能在这里过夜的,侍寝后,则继续又棉被裹着又太监抬了回去。
古代妃子是没权利决定要不要孩子的。侍寝后太监会问皇上留不留,如果留就记下侍寝时间,如果不留,太监就按摩妃子的后股穴道,达到避孕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67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