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在海、陆两个战场处处被动,最终惨败。究其根源有二,一是不了解对手,二是被对手透彻了解。战前,日本政府向中国派遣了大批间谍,把大清帝国摸的一清二楚,这给了他们发动战争的决心和信心。
日本情报人员都忍不住自夸,因为他们的努力,日本才能在甲午之战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么甲午战前,日本到底掌握了中国多少情报呢?
山川地理方面
1872年日本首个间谍池上四郎入华,此后几年大批日本间谍遍布中国各省,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东北到四川盆地乃至云贵高原等,撰写了大量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的调查报告送回国内。
比如关于甘肃、山西的《纪行日志》、有关四川、陕西的《陕川经历记》、有关东北的《满洲纪事》。这些报告放在一起,组成了中国山川地理的全景图。
不光是职业间谍,当时不少日本政府官员也借游历之名,刺探情报。代表日本出访俄国的榎木武杨在完成出访任务后,绕道新疆进入中国,游历沿海各省,写成《攻取中国以何处为难何处为易》一书。日本内阁顾问评价该书对中国的“山川险要,人情土俗,无不详载。”
这些地理情报所展现的地大物博,刺激了日本的侵华野心,更成为日后日军侵华的重要指南。
社政民情方面
日本间谍往往在华多年,混迹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对清政府治下的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观察。他们报告中对时局的描述和问题的剖析,往往切中要害。
日谍宗方小太郎指出,清国的最大弊端在于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为上层所获悉,地方官吏阳奉阴违,对朝廷指示不落实或打折扣。宗方认为,早则10年,迟则30年,中国必将支离破碎。
另一日谍小川又次在报告中写到,清国自尊傲慢成风,自称中国,常以虚张声势为惯用外交策略,屡屡酿成同外国纠葛,又屡屡招致失败。
以后来清政府的表现看,日本间谍们的认知及预判可谓精准。
陆海军情方面
清政府所倚重的福建水师、北洋水师等重要军事力量、沿海兵力部署以及洋务运动兴办的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等著名军工生产机构,都或多或少地为日本间谍所掌握。
为搜集福州船政局和福建水师的情报,日本早在1872年就在福州设领事馆,最终他们设法偷绘了《福州炮台全图》,并将左宗棠军队的全军紧要图册也弄到手。
杭州湾的乍浦以及吴淞、江阴、镇江等处炮台,日本人甚至深入到炮台内测量,精确掌握了内部构造及炮台胸壁厚度、射角大小及口径。
对于京畿重地,石川洁太花五年时间编成《华北兵要地理资料》,绘制了精密的京郊地图。
安原金次、关文炳等日谍获取了北洋水师的信号书、威海军港内及沿岸炮台兵力部署,并向日军大本营提出“先取荣成湾为基地,再攻占威海卫”的建议。
另一批日本间谍调查了从山海关至大沽口的二百多里的海岸线,确定北戴河以南的洋河口为最佳登陆地点。甲午战争中日军大本营制定的直隶平原决战计划,第一候补登陆地点就是洋河口。
当时人称,日本间谍“或察政务之设施,或考江山之形胜,无不了如指掌,”“尽知我军情,先发以制我,致倭人着着争先,而我则处处落后”。日谍活动如此猖獗,清政府就没有察觉吗?
严格说,不是没有察觉,但总体上全国上下对此问题是麻木的。
更多>>(接下文评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7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清朝为什么能制服北方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