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洪都保卫战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述为“守城奇迹”,60万大军连攻85天都打不下2万人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4 13:23:22

洪都保卫战为什么在历史上被述为“守城奇迹”,60万大军连攻85天都打不下2万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洪都保卫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元末明初,最大的一场旷世之战便是鄱阳湖大战,这一战奠定了朱元璋最终夺得天下的基础,而洪都保卫战作为鄱阳湖大战的第一战,正是其奠定了朱元璋最终取得胜利的基础,洪都保卫战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洪都保卫战被历史上述为“守城奇迹”。

洪都保卫战的进程

我们先对比一下双方基本信息:

军队数量:

陈友谅部:倾巢出动,60万大军(可能没有陈友谅说的那么多,但不会少于40万)

朱元璋部:2万人(加上百姓的加入,可能还要多几千)

攻守城时间:

85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7月

双方人员:

陈友谅部:所有精锐文臣武将谋士

朱元璋部:朱文正、邓愈、赵德胜、薛显、朱海龙等

朱元璋部

我们在看一下双方战前动员:

陈友谅部

对于陈友谅部来说,攻打洪都城只是战前热身而已,60万大军陈列在仅有2万人的洪都小城前,气势铺天卷地,无可抵挡,但没想到洪都城却去一颗钉子,牢牢的钉在了那里,乾立不倒。

朱元璋部:

朱元璋部也可以说是朱文正部,见陈友谅气势汹汹率60大军而来,朱文正自然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硬仗,定然要精心准备一番。

在这里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洪都城的情况,洪都城虽不大,但却很坚固,尤其是先前有太平城被陈友谅攻破的经验,洪都城针对陈友谅的攻城“手段”,采取了相对应的防御建设,如洪都城靠江的一面城墙向里缩了三十步,避免陈友谅的大船船头能够与城墙相接(太平城就是这么被攻破的)。

洪都陈有八个门:

抚州门、宫步门、士步门、桥步门、章江门、新城门、琉璃门、澹台门

守门情况如下:

邓愈:抚州门

赵德胜:宫步士步、桥步三门

薛显:章江、新城二门

牛海龙等:守琉璃、澹台二门

朱文正亲率2千精兵为机动队员,以防不时之需。

八个门,一门大约有2~3千人,加之朱文正的2千人,共计2万多人左右。

公元1363年4月23日,大战开始……

第一战:针锋相对

双方准备完毕,陈友谅第一波进攻开始,这第一波进攻也是最凶猛的一次进攻,毕竟60万对2万,陈家军气势如虹。

在武器装备上,陈家军还有一特殊武器“撞墙机”,此机器勇猛无敌,行是给洪都城的城墙撞开了一个三十丈的大口子。

一时间陈家军如饿虎扑食,纷纷向缺口冲去,双方白刃战一触即发,陈家军拼命的向缺口里冲,朱文正部则拼命的将敌人往出赶,并且在城墙缺口处搭建木栏杆修补城墙。

双方你来我往杀了一天一夜,是名副其实的拉锯战,直到第二天的天明大战方才平息片刻。

这一战,朱文正部牛海龙、李继先等人,相继战死。

此后,双方将士浴血奋战,谁也不服谁,陈友谅部仗着自己兵多将广,疯狂的攻城,朱文正部仗着自己守城,占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迎头痛击敌人。

值得一说的是朱文正部不仅仅是“守城”,还出其不意,在敌人放松警惕之时,率军突袭,直捣黄龙,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延缓敌人攻势。

第二战:拉锯战

敌人疯狂进攻了近一个月,朱文正部实在有些吃不消,为了暂缓敌人的攻势,朱文正使用了一招“假投降”。

朱文正派遣了一名使者,前去陈友谅阵营商讨投降之事,陈友谅见此自然乐于接受,但是到了双方约定之日期,朱文正却迟迟没有动静,陈友谅知道自己被骗了,大怒杀了使者,继续攻城。

朱文正部得以这几天的休息,恢复了一些元气,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痛哉!就这样又打了一个月。

第三战:坚守待援

两个月过去了,援军遥遥无期,朱文正也确实有些坚持不下去了,虽然朱文正以及守城将士们均以报了必死之决心,但是虽也不愿意就这么死了。

于是,朱文正便安排了一拨人趁敌人不备,突围出去,寻找救援。张子明侥幸突围出去,找到朱元璋,为其讲述了城里的情况,并请求救兵,得到了朱元璋一个月后援兵必到的承诺。

不幸的是在张子明赶往洪都城时被敌人所截获,但是他假装劝降,而在城墙下大喊:

“坚守待援,援兵马上就到”

城中士气大涨,就这样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又坚持了近一个月,直到朱元璋大军的到来,陈友谅被迫率军前往迎战,此时,洪都城守军,朱文正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时刻录品历史

陈友谅率60万大军,攻打85天,竟拿不下仅2万人的小城,我们以陈友谅的角度分析一二: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本就是下下策,陈友谅虽然军队多,但是朱文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坚城作为依靠。

此为陈友谅失败的原因之一!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攻城本就是下策,而若没有使守城之人放下守城之心,反而激起他“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必死之心,想要攻破他也是很难的。

此为陈友谅失败的原因之二!

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

陈友谅起初存在轻敌之心,攻城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没能以绝对性的优势一鼓作气拿下坚城,“再而竭,三而衰”,陈家军气势已弱,反而使朱文正不因一次一次的成功,气势达到了最高峰。

此为陈友谅失败的原因之三!

兵在精而不在多

兵在精而不在多,陈友谅一向空有其表,军队动则几十万,实则多为乌合之众,朱元璋军队虽少,但多为精兵强将。在军队的质量上,陈家军人不如朱家军的。

此为陈友谅失败的原因之四

2万对60万,奇迹般的洪都之战——陈友谅覆灭的开始

朱元璋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的一生中有过很多的对手,但是有一个人……是他一生也无法忘记的难缠对手,这个人就是陈友谅。 陈友谅。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原是一个渔民,后来参加元末农民起义,成为大汉政权建立者。 再看朱元璋。 朱元璋,濠州钟离人,字国瑞,初名重八,原是放牛出身,当过和尚,参加郭子兴起义军后改为朱元璋。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单看两人的人生背景,有着九成的相似,这样相似的成长轨迹便造就了两个人难分伯仲的能力,而历史的发展也使两个人最终成为了避不开的终极对手。 与朱元璋稳扎稳打的发展模式不同,陈友谅更像是火箭般的蹿升,在他的强势崛起背后,却是他的起义同胞徐寿辉、赵普胜、倪文君等人的鲜血!陈友谅将乱世中的阴险诡诈、背后捅刀子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而这一次他把目光盯向了朱元璋,他选择的机会是朱元璋在庐州全力进攻北元军队的时机,他毒蛇般的目光最终锁定了洪都这个地方…… 洪都,就是现在的南昌! 一、没有人相信朱文正能够守住洪州 陈友谅,全国动员,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万,巨型战船二百余艘,这样的实力完全可以用投鞭断流来形容。这一仗,陈友谅是笃定了朱元璋首尾难顾,所以他就像一个战阵赌徒一般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押了上去,他不认为自己会输,他认为朱元璋一定会输,除非出现奇迹…… 其时驻守洪都的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在洪都之战以前,朱文正是被所有人所公认的纨绔子弟,风流成性、嗜酒如命、夜夜笙歌是朱元璋阵营中所有人对朱文正的印象。所以在洪州保卫战之前,没有人相信这样一个家伙能够守住洪州。 更何况,洪州的守军只有2万人。 朱文正 二、奇迹从这里开始 人们往往都在说, *** 丝可以逆袭,那么谁又能做的准纨绔成不了大事呢? 朱文正是纨绔,但他更是一个真正的军事天才。在陈友谅强敌压境的时候,他突然变得正常了起来。他迅速的接受了洪都全城的防务并重新进行了安排。 好在朱文的身边都是朱元璋阵营中的能征惯战之将,他根据这些人的特点进行了重新的安排。 洪都是一个大城市,由于其城门众多为防守造成了难度,朱文正将各门守将安排完毕之后,还留下了两千人做为机动部队,防止各种突发状况。他的安排极为精准,有限的兵力得到了最大化的效果使用。 而令朱文正庆幸的是,在他的身边还有一名副将邓愈,这个人后来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名将! 三、惨烈的拉锯战 四月二十三日,战斗开始了! 陈友谅大军的主攻方向正好是邓愈所防守的城门,这一点足可以看出朱文正的先见之明! 陈友谅的士卒犹如潮水一般向着城池奔涌而来,似乎要一鼓作气将洪州吞没一般。 邓愈指挥着麾下士卒有条不紊的展开防守,他们用箭矢、横木、滚油……一切可能阻止敌人进攻的东西奋力向着城墙下倾泻! 一连数日,惨烈的攻城一直在持续,但是陈友谅麾下的汉军虽然死伤惨重却始终没能攻上城墙。面对这样的情况,汉军改变了策略,既然不能登上城墙那就破坏城墙。他们用圆木进行桩基,用刀砍,用石头砸……到最后竟然真的将洪都城墙弄塌了数段。 然而危急时刻,名将邓愈的应变能力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干脆就将计就计在各个城墙缺口的后方埋伏好了火铳手,当敌人从城墙缺口打量涌入的时候用火铳对着敌人进行密集射击,而汉军士卒拥挤在缺口处根本无处躲闪,顿时遭到了巨大的杀伤。 待汉军撤退之后,邓愈又明智的预料到汉军会很快卷土重来,他没有傻傻的去修理城墙,而是迅速用树木制作成了木栏,用于短时间内继续阻挡敌人的进攻。后来待战事平稳之后,再命令部队一边作战一边修补城墙。 陈友谅还曾经尝试让部队从水路进攻洪都,却不曾想被朱文正提前预判到,而设下伏兵,致使汉军遭到惨重的打击。 而朱文正更加疯狂的却是在这样极端劣势的情况下竟然多次安排麾下猛将薛显以骑兵部队杀出城去进行短促突击,得手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立即撤回城中,丝毫不给汉军追击歼灭的机会。而陈友谅多次攻城部署就是被薛显这个愣头青的突然杀出给破坏的。 战事就这样一直持续着…… 四、此消彼长 朱文正坚守的洪都在六十万汉军面前巍然挺立!原本信心满满的陈友谅隐隐产生了一丝不详的预感。 在这样的相持过程中,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一是犹豫不决。几番攻城不克之后,陈友谅对于能否拿下洪都产生了怀疑。一方面他觉得不能迅速攻克洪都,可以采取围城的方式徐徐图之,于是他命令部队停止攻城采取了围困的策略。而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洪都长久作战,于是又派兵转过头去进攻附近吉安,用来做为大军的支点和后盾。就是这两次犹豫,一来一去之间,让原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守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张子明 二是张子明事件。朱文正着实是一个奇葩,面对着陈友谅六十万大军,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向朱元璋求援,他甚至狂妄的认为自己可以凭一城之力对抗对面的倾国之兵!当后来,他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快要达到极限之后,派了一个叫张子明的书生偷偷潜出城向朱元璋求援。 张子明在见到朱元璋请求到援军之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回洪都。然而张子明在进城之前却不幸被陈友谅的部队所截获。陈友谅让张子明和自己合作,向城里喊话就说援军不会来了。 然而令陈友谅没有想到的却是,张子明表面上假装答应,然而到了城下之后立即大喊: 「 ”大家务必死守洪都,朱大元帅的大军正在快速赶来!” 当然喊出这句话之后,张子明自然是死在了陈友谅的屠刀之下。然而他的死却给了全城人以希望,更是激起了全城将士死战到底的决心! 一个书生,原本在这乱世当中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生命,却在这一刻迸发出强烈的火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五、黯然退场 七月十九日,当陈友谅得知朱元璋的增援部队已经到达湖口之后,不甘心的看了一眼巍然耸立的洪都城墙,一座让他颓然无力近乎绝望的城墙!最终他只能黯然的挥师撤退。然后他却并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人生末路的开始,就在数日之后,他便在鄱阳湖大战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四月二十三日到七月十九日,整整八十五天,两万对六十万,朱文正在洪都创造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这之后,一个新生的王朝开始冉冉升起——大明王朝!

洪都之战

洪都之战

洪都之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阵双方为朱元璋军和陈友谅军,朱元璋军2万,陈友谅军60万,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守城方由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指挥,其他主要参战将领还有邓愈、赵德胜等。

洪都之战的过程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会南昌市,坐落在翻阳湖与赣江交汇处,自古称“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朱元璋控制了江西地区以后,派了名将朱文正驻守洪都。

长江中游地区的陈友谅一直想吞掉朱元璋的势力,但几度东征都不胜而归。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陈友谅统率60万水军,巨舰数百艘,东征伐吴。汉军铺天盖地而来。

西吴举朝震惊,此时朱元璋忙于与东吴的张士诚作战,无暇西顾,就算挥师西援,以朱元璋的势力,也很难与汉军抗衡。因此,为了争取更多的备战时间,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了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

洪都守将朱文正接到这道命令后,平日里花天酒地。不务正业的他此时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他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南昌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下这座城市。

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地猛攻!与朱文正一起守洪都的,还有被当年明月称为“天下第六名将”的邓愈。邓愈是个擅长使用火器的将领。

敌军一度攻破城墙,闯入城中,朱文正派遣邓愈领兵前去御敌,邓愈带兵持火枪轮番射击攻入城中的敌军,汉军纷纷倒下,余下的看到火器杀伤力这么大,十分畏惧。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三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陈友谅不禁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

最终朱元璋准备好了一切,统率20万大军,千帆竞扬,向洪都浩浩荡荡地开来。吴军与汉军在鄱阳湖大战,结果陈友谅战亡,全军覆没.洪都保卫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战役。

洪都之战的影响

这场长达三个月的洪都保卫战,使朱文正充分发挥了不逊于同时代任何名将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造就了朱文正人生的巅峰,将他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星的神话舞台上。

洪都之战略意义极其重要,这场战争决定了朱元璋的霸王事业,陈友谅的汉军在此战中消耗极大、势力大削,最终在鄱阳湖被朱元璋全部歼灭,洪都之战改变了元末明初整个局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20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