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黛玉宝钗都是蕙质兰心,为何性格如此迥异?
《红楼梦》里,黛玉和宝钗两人,本来就是一时瑜亮,难分轩轾。两人各有各的特点,无论从家世背景,还是个人修养,都很难说谁更胜一筹。或者说,两人其实是一种平行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尽管两人各有擅长,但她们的拥泵却很难调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或许和两人的性格差异有关。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两人之间的差异,性格似乎就是唯一明显之处。黛玉爱憎分明,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宝钗大度平和,总是在照顾旁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决定她们这么明显的性格差异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两人性格的差异,第一个原因或许就是父母的不同。说的更浅白点,也就是家世教养的问题。
父母是儿女的第一个老师。黛玉和宝钗,在家里的地位其实是差不多的。
黛玉作为江南林家的独女,而宝钗则有一个哥哥。但薛蟠这个儿子,早就被紫薇舍人看淡。所以说,从传承和弘扬家业来说,黛玉和宝钗肩负着同样的使命。
但是,黛玉的父母,一个是当朝探花郎,一个是国公之家的娇女。两人在教育儿女上的观点,必然有非常浓厚的清贵气息。读书人身上的清高与孤傲,你可以说有点不合群,但千百年来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黛玉的性格,骨子里其实就是这种清高之气。
而紫薇舍人薛公则是商人出身。尽管有钱,但无论见识还是看待事物的眼光,必然会更世俗一些。我们且不论是读书人的清高优秀、还是商人的世俗更随和。至少,薛公在教育宝钗成长的过程中,必然是用自己骨子里的那种观点,潜移默化地教育子女。
所以,黛玉在待人处事上,就会表现出爱憎鲜明的观点。但这并非恶意或者吹毛求疵。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和黛玉这样的人打交道,只要有足够的度量,必然会获益匪浅。
而宝钗从小就受到更世俗的熏陶,相对而言,她更懂得生活的艰难,或者说赚钱不易。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独木难成林这类道理。所以,即使年纪轻轻,也表现得非常随和。也懂得从一些细节上去拉拢(非贬义)别人。因此,宝钗给人的感觉,就要更受人欢迎。
如果说父母的教育是两人性格分歧的基础的话,那么,两人成长的环境与过程,更是将她们的性格彻底分开而泾渭分明。
在成长的过程中,黛玉经受的苦难远超宝钗。最开始,黛玉也生活在美满幸福的的4口之家。上有痛爱而严谨的父母,下有蹒跚学步的弟弟。可不到五六年光景,这一切都烟消云散。黛玉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家人,而成为一个旁人眼里的孤女。
我们能想象,一个6岁的小姑娘,这么些年是如何走过来的吗?她经受的痛苦有多大,从小濡养出来的读书人的清高就会有多深。
因此,表现在世人面前的黛玉,某些时候会像一只刺猬一般,浑身是刺,让人无法靠近。但这并不成为她伤人的手段——只要不侵害到她,她也根本无意伤害别人。
而宝钗的成长过程如何?我们只知道宝钗和母亲、哥哥三人相依为命,但不能忽视她也曾失去严谨而慈祥的父亲。幼年失去父亲的悲伤,宝钗和黛玉殊无二致。
但是,从小耳闻目染培养出来的世俗观点,让宝钗还是坚强地走了过来。我们所见到的宝钗,是表面冷静,凡事随和的人。待人接物上几乎可以说是平易近人。但她内心深处,还是被压抑着那种“火热”。只有有所松懈,就会迸发出来的热情。
因此,黛玉宝钗之所以有性格上的差异,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家庭背景、父母教育的不同,二是个人成长环境的不同。两者一起作用之下,也就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09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绍兴黄酒节
下一篇: 总政开始平反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