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太极图说》的道家思想渊源

荆十三 2024-01-04 11:53:52

《太极图说》内容概述

周敦颐的核心观念就是“太极”,《太极图说》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太极是指未分化的混沌的原始物质,无极是于太极之上形容混沌的无限性。太极作为原始物质,其本身是无形而又无限的,故太极图第一部分是一个空白的,未分化的太极——⚪即为“无极而太极”: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微信图片_20240104111954.png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颐的宇宙发展图式是:太极——阴阳——五行——万物。故其第二部分左右半圆分别为《周易》中离卦与坎卦的象,象征阴阳已经分化。而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表面“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的对立面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的矛盾思想,亦为“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阴阳互为条件同时产生不可或离。

其第三图为水火木金土五行交错之像,是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的说法。五行作为阴阳的展开,而阴阳又作为太极的展开,即为多样性的统一的“是万为一”“一实万分”的思想。至第四四五图,分别为与第一图相同的两个圆圈,第四图标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字样,第五图下方标有“万物化生”字样意为“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由此亦引出人得二气五行之秀,为万物之最灵,由此进而提出“立人极”思想。

纵观全图,值得注意的是,空白圆圈一直贯穿始终存在于每一部分中。这表明一切虽是无极的太极的化生,但其化生之后并未消失,太极始终在阴阳五行万物中,只是以更为丰富的形态表现出来,这就进一步巩固了其本体思想。


微信图片_20240104120747.png

《太极图》来源探究

南宋初有人提出周敦颐的太极图原出于北宋初年的道士陈抟。明清以来,考证或认定《太极图》源于道教系统的《无极图》或《太极先天图》的学者甚多。

周敦颐的宇宙论体系本身是根据《周易》构建的。自战国中后期出现许多解《易》学说后被汇编而成《易传》诸篇。最终促使《易传》由卜筮之书演化出系统的哲学体系的主要是受老子天道观和辩证思维的影响。易学在进入汉代以后,出现了儒家易、道家易和道教易三个流脉。不管是儒家易还是道家易,其提及宇宙万物生成问题时,大致脱不了老子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路。可以说无论如何其思想源头都在老子创始的道家学说中。而“无极”的无始无终荒寒无边之意境,与道德经中“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暗中契合。


今本《太极图说》是为表明“得圣贤之不传之学”的儒学正统性而经朱熹整理之后流传下来的,其内容解读不可避免因带有服务性目的而被歪曲。清代毛奇龄曾对《太极图》与《周易参同契》之关系进行专门阐述:“乃其所传者,则又窃取魏伯阳《参同契》中《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而为一图。”其“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的观点源于《参同契》中“坎离匡廓,运毂正轴”。而其第三图式中水、火、木、金、土所呈现的五行交错之象,渊源便在于将“三五之精”改为“二五之精”。故《太极图》无论如何也与儒家易之传统不符而与道家或道教易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的关系,同时也显现出周敦颐是将儒家易、道家易、道教易三脉合一,并对道家思想借鉴吸收而形成的新儒家思想。

3、《太极图说》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改造

气化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周易》的《系词》中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敦颐继承唐人孔颖达《周易正义》中主张“太极谓天地未分前之元气,混而为一”。认为“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四时运行,万物终始”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统一于阴阳二气,而阴阳二气又根源于太极。“分阴分阳”表明二气是由未分化的太极分化而来,因此太极指为分的混沌的原始物质,无极是指混沌的无限。太极作为原始物质本身是无形的无限的。太极的运动是阴阳产生的根源,从纵的、宇宙运动过程上说,是“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即运动和静止不断交替循环的过程。从横的、宇宙构成上说,是“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即宇宙构成是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其本质是阳气和阴气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合。动和静的循环是没有极限的,“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四时运行,万物终始,混兮辟兮,其无穷兮。”其第三图中“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思想与《周易》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思想有所关联。

再观《老子》中,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认为万物自无到有,有无相生,由混沌之气为“天地之始”;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六章“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以及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等等都与周敦颐所设想的宇宙生成过程有着及其紧密的联系。

微信图片_20240104121003.png

主静无欲的顺化修养论

《太极图说》阐述了对于人道的看法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认为“诚”是人的本性,纯粹至善,根源于宇宙的乾元本性;另一方面又以刚柔等气的特性作为性的规定,有善有恶。要克服不善的性的影响,就应该“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即最大限度的排除各自杂念、欲念,达到意识的静和虚的状态。静时头脑清明,无所不通。

就周敦颐本人来说,他本就“性好山水”,追求于山水之间实现超脱放达闲适恬静的“方外”化生活。他淡薄名利,不汲汲于世间得失成败,荣辱不相随,内心从不为外物所累,个人生活情趣上十分接近庄周风格与魏晋士人,好与道人结交,晚年拟与道人组建“逍遥社”。黄庭坚《濂溪诗》序称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其诗“朝市谁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 野鸟不惊如得伴,白云无语似相留。傍人莫笑凭阑久,为恋林居作退谋。”将此等少私寡欲、不事名利的超脱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与庄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间而心意自得”“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所表达的境界相一致。至于几乎由“无欲”“顺化自然”贯穿始终的《道德经》对其主静无欲思想的影响程度之深便更不必再赘述了。

此外,其对道教内丹典籍养生思想亦十分熟悉,其“阴阳造化机”、“子母相生”“精神合后更知微”等思想无不表现出其对道教的体悟与眷恋。

故,周敦颐《太极图说》在自然、社会、个人修养等诸多层面都展现出对道家思想的吸收融合。而自朱熹将其纳入理学范围后,周敦颐极富道家生活志趣的意境追求与同道人密切交往的方外向往被刻意掩盖删除。其思想中厚重的道家学术精神合思想气度不应因历史局限性与政治目的性而被扭曲与抹杀,其根源于老子宇宙体系的宇宙生成论不应被简单概括为“传圣贤(孔孟)之未传”。周敦颐对道家思想有着极大程度的吸收与融合,甚至可以说理学体系的创立根本上奠基与对道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上。

《太极图说》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别的暂且不提,就当时来说,它直接导致了朝廷痛失两位“科举状元”,不过却让学术界诞生了两位“理学大师”,据说才高八斗的程颢、程颐两兄弟(“二程”),读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之后,竟再也无心科考,从此转向理学,一心研究学问了。“太极图”图像最简单,但内涵却最丰富,堪称最完美的一幅图,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则把“太极图”所蕴含着的宇宙、人生、物质、能量、运动、变化等内容,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让世人对“太极图”,甚至对《易经》,都有了一种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从目的论的角度而言,人类归根结底要不断发展人类自身的能力,即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并在这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谋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人幸福。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也是一样,他的《通书》对于“人极”实际上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表现出一种人文主义立场,这也是儒家“仁学”的一贯精神。“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怕就怕“麻木不仁”,怕就怕冰冷的物质主义、对万物苍生渺无关怀。儒家从孔曾思孟,到周程张朱,以及陆王,从来都是忠于国家、关心民瘼、积极入世、进取有为的。这是一种精神境界,与“唯心主义”完全无关。

因此,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更不是二元论。周敦颐的“太极-无极”哲学是彻底的一元论,是物心合一,天人合一,是全面、中正、整体、无一遗漏地看待世界。比如周敦颐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其《太极图》和《太极图说》,就是象数和义理结合的表达,也是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最简明的表达,因而也最能代表中国固有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朱熹称:“周子立象于前,为说于后,互相发明,平正洞达。”《太极图说》是义理的,《太极图》则是象数的(图中配有少量文字)。象数的表达一方面具有比文字更多的内涵,一方面又有比文字更加简明的形式。

那么周敦颐的《太极图》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在这个集象数和义理于一身的图像上,我们又能发掘到隐含其中的宇宙奥秘呢?下一节,我们就来具体讲讲周敦颐的《太极图》及其《太极图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571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