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辅佐刘禅

说历史 2023-06-07 05:42:39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辅佐刘禅

诸葛亮为什么要死心塌地辅佐刘禅?

这是诸葛亮答应刘备的承诺,而且刘禅也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这般无能,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在这一个位置上坐这么久的时间。

诸葛亮虽然说会辅佐刘禅,但是从来都只是在外面带兵,很少会回到朝内,刘禅也同样会知道诸葛亮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是希望能够完成刘备还没有完成的大业,希望能够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所以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刘禅都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军队还是钱粮,只要诸葛亮要什么全部都会给什么,完全不顾所有大臣的反对。而且还会经常性的和诸葛亮通信,始终都会觉得诸葛亮特别的辛苦,一定要注意好身体。这一个如此支持北伐的人,就没有想到在诸葛亮刚刚死掉,马上就选择停止北伐。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刘禅并不是一个喜欢斗争的人,但是却真的是毫无保留的去支持诸葛亮。

刘禅的德行也并非仅仅是体现在这里,对于所有的大臣也全部都是如此。当魏延被杀时,刘禅内心也会知道这无非只不过是被政治集团排挤,只不过是人品不好,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因此就选择厚葬他。

刘源特别看不惯刘禅的这些做法,一直都想要去反叛,可是刘禅也没有多做什么,只不过是选择渐渐远离自己的弟弟,后来还让对方成为了梁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刘禅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只不过是一个不喜欢战斗的人,在刘禅登上皇位之后没有出现结党隐私,没有出现贪污腐败,没有出现大臣专权的现象,朝臣始终都会一片和谐,这才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历史上很多的亡国之君一般都会备受折磨,备受侮辱,没有多少个能够拥有着好下场,但是刘禅却能够安享晚年,由此可见,这真的并不是一个一般人,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辅佐刘禅

刘禅明明比诸葛亮聪明,为何世人却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

三国的历史中,刘禅被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一直被后人嘲笑。如果前期蜀国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是诸葛亮的功劳,那后期刘禅一个人掌权,也保证了政局稳定,这就只能说是刘禅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做到的。人们后来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还是他举国投降,还完全没有骨气地说出乐不思蜀的话。我个人认为刘禅在投降后的表现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也是一种智慧的方式。



自从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就认认真真地辅佐刘禅,也对刘禅进行了全面的教育。以诸葛亮的教学能力,刘禅也是学到了很多知识。诸葛亮身体好的时候,刘禅年龄还小,诸葛亮也不敢把权力交还给刘禅,主要还是让刘禅观摩他治理国家。后来,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去世,刘禅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就自己开始治理国家。他上任之后,认为丞相的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废除了丞相制度,还把行政权和军事权分开交给不同的人,这样权力就形成了制衡。在刘禅的治理下,蜀汉又继续存在了几十年,老百姓也都安居乐业。这样的政绩,绝对不是一个扶不起阿斗可以做出来的。真实的刘禅,应该也是颇具智慧。



然而,蜀汉还是迎来了它的灭亡,263年 魏军南下大军压境。蜀国内部分成了主战派,和投降派,思考了各方面的因素,刘禅选择举国投降。投降之后,司马文王请刘禅吃饭,吃饭间,司马文王让人演奏蜀国的乐曲,刘禅的旧部听了都很伤心,只有刘禅一个人在嬉笑。司马文王又问刘禅想不想蜀国,刘禅说这里就很好,不想念蜀国。



从此,乐不思蜀就成为了一个典故,而刘禅也被永世扣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

刘禅既然这么“扶不起”,刘备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他?

不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历史记载,刘备去世以后,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儿子阿斗,也就是刘禅。

要说刘禅身为刘备儿子也有些悲喜交加。悲的是老爹为了笼络赵云,把刘禅直接扔在了地上,当场让赵云感动到泪流满面,当然这是小说情节,不过就算是现实历史,刘禅从小也是经历了不少灾难,能够活下来算是运气极好了。而刘禅虽然是刘备的长子,却并不是嫡子,他能够坐上蜀汉的皇帝,倒是一件喜事。

不过,“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两个非常贬义的成语让刘备兴复汉室的大旗多少带上了些羞愧的尘土,刘禅也并没有厚积薄发,励精图治,而是亲手葬送了蜀汉。

可是,在那样一个环境当中,刘备为什么会选择传位给“扶不起”的刘禅,就没别人了吗?

猛将刘封

刘备的第一个儿子是刘封,是在刘备41岁时候收的养子,当时刘封只有十来岁。等到刘封二十岁左右时候,能力逐渐凸显。刘封曾带领部队跟张飞等人一起进攻过益州,在战斗的过程当中几乎战无不胜,平定益州以后他就被封了副军中郎将。

但是,关羽进行北伐的时候遇到困难请求刘封相助,刘封并没有出兵。后来又欺负孟达,导致孟达选择了归降曹魏。在战争的过程当中遇到孟达和魏徐晃的两大兵力一起进攻,加上有部下叛变导致战争失败。

失败以后刘封回到成都受到刘备责备,诸葛亮认为刘封实力过于强大,一旦刘备去世就没有人能够驾驭得了。

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所以他建议刘备借着这个机会除掉刘封,刘备毫不犹豫的照做。刘封自杀以后,刘备伤心甚至为刘封哭泣,这足以看出他对刘封的喜爱。

不过,仅仅因为诸葛亮说刘备死后无人能驾驭刘封,刘备就选择了痛下杀手。现在想来,刘封本身从血脉上讲就与刘备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沟壑,再加上他不听指挥,气走孟达,这让刘备非常不满。虽然喜欢这个养子,刘备却从来没有想过让他来继承自己的皇位。

刘永与刘理

在史书记载,刘备的第一个亲儿子是刘禅,接着还有次子刘永,三子刘理。刘禅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蜀国第一皇子,但是,这并不表示刘禅的继位是稳若泰山。

刘禅的生母是甘夫人,而甘夫人仅仅是一个妾室,就算生出长子也只能是庶长子。但是,刘备的三位正牌夫人都没有皇子,生刘永刘理的也都是妾室。所以,皇子们的身份也都是一样的。

既然皇子们的身份都一样,而且,刘禅的能力也有限,为什么刘备要选择这样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帝位呢?

刘禅能力还算凑合

虽然在我国的史书里面并没有对刘禅的智力情况有明确的描述,但是通过当时的一些名人对他的评价不难看出:刘禅并没有民间传说那样不堪。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是:


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说刘禅是一个仁义之君,不论能力是否强大,可是内心还是不错的。不过孟达还说过:

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吴国的张温说:

今陛下以聪明之姿,等契往古......

现在想想,当上了太子和皇位继承人,受到阿谀奉承是难免的,就连诸葛亮也要看在刘备的面子上,夸赞一二,给自己这个“义子”一点信心。而孟达说刘禅当上太子,太让大家寒心了,这是说给刘封听的,目的是离间刘封与刘备的关系。

虽然我们不能够确切知道刘禅的真正能力,但分析可以知道,刘禅虽然没有十分的不堪,但水平确实有限,虽然从小学习诗书和武艺,但在刘备和诸葛亮的衬托对比之下,真的不太行,蜀汉的没落与刘禅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刘禅当太子是无奈之选

除了刘禅以外,刘永和刘理在史书上的记录很少,更没有记录这两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说,刘备登基称帝以后,先封刘禅为太子,然后封了刘永和刘理为鲁王、梁王。诏书上说,希望二人好好治理领地,为蜀管好边境,早日兴盛汉室。

现在看来,也许兄弟三人水平都差不多,刘禅是庶长子,顺利成章立为太子。再者就是,刘备称王的刘禅只有12岁,而刘备称帝刘禅成为皇太子时也只有14岁,刘禅称帝时年仅16岁。按照计算,刘永和刘理的年龄都很小,如果水平都差不多,选刘禅也是顺理成章了。

当然,刘备就算知道刘禅本身的能力不是很出众,也只能选择传位给刘禅。没有办法,自己亲生的儿子只有这个选择,让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继续执掌蜀汉,即无奈也必然。这点从白帝城托孤可以看出,当时刘备说: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的意思也很简单:我看刘禅普普通通,他如果能干你就帮帮他,他干不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葛亮一听这话也很感动,当然没有非分之想,立刻就当场立誓,必定用生命去辅佐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不知道刘备这句话是真是假,可是这评价也足以诉说自己对儿子的无奈,说明白了就是:不用他我还能用谁?诸葛亮想必也只能表示:事已至此,我也很无奈

刘备之所以会传位给刘禅,跟当时的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真正的刘禅并不是像《三国演义》或者是民间传言那样无能,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高明或者是出众。如果在和平年代的帝王之家成为一代君王可能会没什么问题,可惜生在了三国时期。在当时的环境下,蜀汉在失去刘备和诸葛亮后就失去了顶梁柱,注定避免不了被吞并的结局。

刘禅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为什么在诸葛亮死后还可以当30年的君王?

阿斗是扶不起来,但他又不是蠢。阿斗可以说是诸葛亮一手带大的。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所以诸葛亮在阿斗小的时候肯定会尽力教导他。在诸葛亮的教导下长大的阿斗,会是一个蠢人吗?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看问题也不能光看表面。阿斗是一个聪明人,不然他不可能在诸葛亮死了之后还能将蜀汉政权维持这么长时间。可是由于受诸葛亮的影响。应该说受诸葛亮专权的影响。阿斗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锻炼,也就导致了阿斗懒得动脑筋,他更倾向于接受别人的指导,而不是自己思考动脑筋。

但归根结底阿斗还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否则阿斗早就把诸葛亮的权利分散开。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当时的蜀汉政权分为三派。一个是以姜维为首的武官派,还有一个就是诸葛亮儿子为首的文官派以及阿斗身边的亲信。阿斗将这三派分割开并,将这个三派在朝堂上达成平衡,以此来制约这三派。所以阿斗不傻,这也是他能够将损害政权维持几十年的奥秘。


我们再来看蜀汉政权完了之后阿斗的表现。阿斗醉心于吃喝玩乐,完全不像一个亡国之君的样子。也没有流露出自己对于蜀国的思念,打消了当时魏国统治的对于阿斗的怀疑,并真的让阿斗做一个安乐王爷,悠然地过完了一生。在三国那个战火不断的年代,能够安全过完一生的人都不是普通人。阿斗是大智若愚。他并没有表面上那么蠢笨。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现在对于阿斗的印象不好,纯属是因为受了古代人们的影响,在古代认为阿斗这样的人就是坏的就是不好的。其实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阿斗,阿斗也还是可以的,至少阿斗身上还有可取之处。蠢人在生活中总是先死的,能活下来的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8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