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桂彦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明朝初年,有一位名为桂彦良的博学之士,学问融贯古今,结合实际,太祖朱元璋为了请他动他为诸王讲学,不惜得罪宋谦与刘伯温,说宋谦不过就是一文人,刘伯温为人苛刻心胸狭隘,他们都不如桂彦良。在朝堂上也从不叫桂彦良的名字,而称他为“老桂”,还说:“世谓儒者泥古不通今,若彦良可谓通儒矣,”大赞桂彦良是博古通今的全才。
桂彦良是浙江慈溪人,从小聪颖过人,心思敏捷,再加上勤奋好学,因此博学之名广为传播,元朝末年中乡贡进士,曾任平江路学教授,后来天下大乱,便罢官回乡不再出仕。张士诚、方国珍听闻桂彦良的名声,争相以高官厚禄聘请,都被他推辞掉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听别人说桂彦良学问深厚,于是召入京中,不过仅授予了太子正字的小官,颇有考察的意味。
有一次,朱元璋做了一首诗,命桂彦良诵读,桂彦良拿到诗文后从容不迫的读了起来,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声音甚至响彻宫殿之外,左右近臣都非常惊讶,朱元璋称赞他直率朴实,正巧当时朝廷选出了一些国子生和举人准备录用,安排他们到文华殿进修学习,便任命桂彦良与宋谦、孔克表一同担任他们的老师。
两年以后,这批文华殿学生学成毕业,考核评定后,竟然个个出类拔萃,最终这批学生中有七人被任命为行省参政,八人为按察检事,十九人出任知府,其余皆授予御史一职。查探其中缘由,就数桂彦良的功劳最大,他讲学之时以孔孟圣学为本,汇聚历代治政之精华,联系当时国情之实际,解当务之急,因此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会干实事的实干家。朱元璋从此对桂彦良推崇备至,不叫他的名字而称他“老桂”,召他询问国事,回答都非常出色,皇上还经常命人将他们的问答内容记录下来。
后来朱元璋为诸王选任师傅,亲自写任命状聘请桂彦良担任晋王右傅,说:“江南的大学者,唯独你一人。”桂彦良谦虚的说:“我不如宋濂、刘基。”朱元璋却说:“宋濂只是个文人,刘基为人苛刻心胸狭隘,他们都不如你啊。”桂彦良到了晋王藩地,尽心辅导晋王,还精心绘制了“格心图”献给晋王,后来王府官制变更,桂彦良升任左长史。
桂彦良入京朝见时,呈上“太平十二策”,主旨是:法天道、广地利、顺人心、养圣德、培国脉、开经筵,精选举,审刑罚,敦教化,驭戎狄,贤俊,广咨访。朱元璋看后大为称赞,说桂彦良陈述的意见,通情达理,对治理国家十分有益。说:“世人都说学者只潜心古时的东西,而对时事不甚了解,像桂彦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精通古今的全才啊。”
洪武十八年,桂彦良告老还乡,两年后浙江乡试,又被任命为主考官,桂彦良带病上任,事毕回乡后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桂彦良不仅学问博古通今,还擅长书法,尤其草书奔放秀美,留下了《清节》《清溪》《山西》《挂笏》《老拙》等集和《陶诗春和咏》及《中都纪行》等著作。
很多人喜欢看明朝的历史,这与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密不可分,朱元璋能当皇帝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因为他的起点真的是太低了,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恐怕没有第二个人的出身比朱元璋更低的。
朱元璋原名就朱重八,其实他的名字应该叫朱八八,因为在元朝时代,最底层的汉人是不能用文字取名字的,只能用数字代替,具体的数字多少是和父母的年龄有关的。朱元璋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地主放牛放羊,一直做到17岁那年,因为这年他的父母和兄弟都被饿死了,他只能去皇觉寺讨口饭吃。
可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皇觉寺里的饭也不是那么容易吃的,一开始最为繁重的工作都是他干,后来他还是被主持赶出来了,不是因为他干活不好,而是皇觉寺也支撑不下去了,和尚必须出去自己想法讨饭吃了,朱元璋从一名和尚沦落为一名乞丐。
乞丐应该是社会的最底层了,朱元璋就是乞丐出身。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的人只用了15年的时间能当上皇帝,起码在最初是没有人能够猜到的。元末天下大乱,英雄豪杰无数,为何朱元璋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其实,朱元璋的成功无外乎人才和城池,在选拨和重视人才方面,朱元璋一直将刘邦视作偶像,徐达,汤和,李善长,刘伯温,朱升,宋濂等人都是文武全才,朱元璋能够将这些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并且能够很好的驾驭他们,这是朱元璋的厉害之处,尤其是刘伯温对朱元璋帮助极大。
在城池方面,朱元璋攻占的最重要的一个城池就是集庆,朱元璋称帝之后改为应天,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南京。朱元璋攻占滁州的时候就看到了南京的重要性,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反对,坚持要重兵攻占南京,这点也是朱元璋的厉害之处,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
1368年,朱元璋击败了中国南方几乎所有的起义军,他站在高高地南京城池上宣布建国大明,一个长达276年的王朝诞生了,朱元璋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当时的南京城城墙又高又厚,朱元璋曾经以胜利者的姿态对刘伯温说“如此坚固的城墙有谁能够攻破?”
刘伯温冷静地回答朱元璋6个字“人不可,燕子可”,朱元璋听着很纳闷,难道是说燕子能够飞进来吗,这不是废话吗?但是刘伯温没有继续向朱元璋解释。刘伯温几乎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所说的燕子可,当然不是指的飞翔的燕子,而是指的当时只有6岁的燕王朱棣。
也就是朱元璋在南京城君临天下之际时,30年后朱棣从北平起兵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攻占了坚不可摧的南京城,并将南京改为副都,北平定为国都,当然这时候的朱元璋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3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