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国军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于秦国军队的兵力问题,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其实,我们可以用秦朝统一之后的总人口,反推当年秦国的人口和兵力。众所周知,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的时候,全国的总人口只有2000多万。当时的秦朝号称拥有百万军队,其实,即使是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常备军的数量也没有超过100万。那么,在秦国的不同时期,到底拥有多少军队呢?
一、秦国起初只有200余万人口
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关于秦国的人口问题,商鞅和秦孝公有一段经典的对白:商鞅说秦国目前只有200万人口,但是为了的秦国人口不下八九百万。通过商鞅的描述,我们能够发现,当时的秦国只有200余万人口。在与强大的魏国反复拉锯中,秦国几乎达到了全民皆兵的情况,集结了全国所有的青壮年。在电视剧中,甚至出现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和10多岁的半大孩子。由此可见,当时的秦国已经竭尽全力,挖掘了所有的战争潜力。此时的秦国还是一个弱国,常备军的数量应该只有10多万人。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逐步增强。在此之后,秦国从魏国的手里夺取了河西地区,人口开始出现增加。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逐步消灭了四川地区的巴国和蜀国,占领了成都平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和人口。秦国丞相张仪出使楚国的时候,形容秦国“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用这样的方式吓唬楚国君臣。其实,秦国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军队,这仅仅是一种外交手段。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总人口达到了300多万。秦国常备军的总数应该有20多万,此时的秦国还谈不上超级大国。当时,东出进攻韩国和南下进攻西川,秦国只能二选一。由此可见,秦国还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势力两线作战。
二、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快速发展
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为秦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秦国真正迅速发展则是在秦昭襄王时期。在秦昭襄王执政时期,秦国不断的进攻韩国、魏国、楚国,从楚国手里夺取了富饶的江汉地区。在秦国与赵国爆发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投入了40多万军队,秦国投入的军队数量不详,但最少应该与赵国相当或者多余赵国。由于国土面积继续扩大,秦国所能掌控的人口迅速迅速提高。在秦昭襄王在位的末期,秦国的总人口应该达到了700万以上。此时的秦国常备军接近40万,这是有准确数字的。如果进行战争动员,秦国有能力拿出50、60万军队。
在秦昭襄王之后,秦国出现了连续性的动荡,在这段时间,秦国的扩张步伐逐步放缓。到了秦王嬴政上台的时候,秦国统一天下的局面已经势不可挡。关于当时的人口,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反推。秦国出动军队进攻赵国的同时,还能抽调军队进攻楚国。由此可见,秦国已经具备了支撑两线作战的国力。秦国灭亡楚国的时候,秦国动员了60万军队,这是秦国大部分军队,但不是全部。按照这个标准计算,在秦王嬴政消灭六国之前,秦国的总人口应该达到或者接近1000万。略低于东方六国的总数,此时的秦国常备军应该有50多万。
三、国家得不到休养生息,这是大问题
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全国的总人口只有2000多万,秦王嬴政成了秦朝皇帝嬴政。众所周知,秦朝统一不久,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秦帝国土崩瓦解。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休养生息。当时,全国有一半的人口都在为秦朝劳动,国家没有得到应有的休养生息。久而久之,各方面的问题就会总爆发。与秦朝相比,汉朝的皇帝们要聪明得多。汉朝建立的前期,一直向北方的匈奴认怂。直到汉武帝时期,在国库十分充实的情况下,才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关于汉武帝时期的问题,我们明天慢慢讲。
我认为宋国是小国家 最多不超过5000人 齐国东方强国但是 在初期也不过2W-5W左右 楚国 南方最大诸侯 号甲百万 实际上和齐国差不多 也就5 6W的样子 秦国西陲大国 士兵大概3W多 战车200乘 晋国和秦国匹敌 不会多出许多 也就3 4W样子 以上为春秋初期诸侯国
秦总兵力60万。
一、并韩灭赵。
各路秦军虽有30万之众,但由于受到赵20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于现地。后来,经过连续作战,秦始皇将原来由南北3支攻赵部队,编为1个独立作战单位,由桓齮统率。
二、灭魏。
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
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三、灭楚。
与蒙恬率兵20万对楚进攻。王翦于是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
四、灭燕。
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五、灭齐。
齐国经过燕军进占,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
过去当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有政治远见的周子曾向齐王说:“且赵之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力主积极援赵。
齐王竞没有接受这一具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尔后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
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扩展资料:
秦灭六国到底需要多大的实力。仅王翦灭楚国就出兵六十万!
关于秦国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时期,而嬴氏祖先则产生于颛顼时代,由此可见,嬴氏秦国历史之悠久。殷商之后,嬴氏先人就定居于边边,负责镇守疆土,抵御西戎。
到了周朝时期,周天子又封赏嬴氏大片土地,再加上秦人长期与西戎作战,不断开拓边境,秦的疆域面积逐步扩大。到东周时期,周天子正式将秦列为诸侯国之一。
后来诸侯国实力逐步强大,周王室衰微,天下共主的局面逐步破裂,各地诸侯国相互征伐,相互争夺土地与人口。
到了春秋时期,各国更是加入了争霸战争,秦国也参与。到了穆公统治时期,国力空前强盛,与晋国、西戎交战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最终秦国击败了中原各国,成了春秋时期首屈一指的强国,确立了一番大业。
穆公去世后,秦国的霸业也随之落幕,中原各国继续混战。穆公去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来,秦国再无雄主出现,地位一落千丈,成了一个远离中原的蛮夷小国,山东各国再也没有将秦国放在眼里。战国时期,秦国还饱受魏国的打压,生存空间急剧压缩,只得向西征服少数民族来夺得地盘。
到了秦孝公继位之时,秦国面临着山东六国联军的威胁,随时都有亡国的危机。秦孝公励精图治,招贤纳士,以挽救大秦。
不久商鞅入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变法,秦孝公也支持大刀阔斧般的改革。挽狂浪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经过20年的变法,秦国终脱贫成功,一雪前耻,收复失地,大败魏国。
秦惠文王继位后,继续坚持商鞅变法,推行耕战,秦国国力日上。随后,张仪入秦,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采取合纵连横之策,使得秦国称雄列国。到了秦昭襄王时,范睢入秦并得到重用,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先后蚕食三晋以及楚国大片土地。
后来秦国又吞并了巴国与蜀国,天府之国成为秦国稳定的大后方,秦国实力进一步膨胀。此时秦国为名副其实的头号强国,并且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其实也正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发展,才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楚国也曾是赫赫有名的强国,后来楚王被骗往秦国并遭到了拘留,随后,秦武安君白起率军进攻楚国,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楚军损失惨重,丧失大片土地,国都被秦军攻破。
楚王只得迁都以避秦军锋芒,由郢都迁往寿春,好在楚国地域辽阔,才能以此来拖住秦军。但后来的楚国日趋腐朽,实力与秦国较量。
齐国历来为东方强国,疆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但与燕国结下怨恨,后来燕国名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军抵挡不住联军的攻势,接连丧失了大片土地。齐国沦陷七十余座城池,几乎到了灭国的绝境,后来用了火牛阵才打败联军并得以复国。
但复国后的齐国实力锐减,只得争取时间来休养生息,再也无暇与秦国较量。
魏国位于中原核心地带,与秦、楚、齐、赵这些强国接壤,战国早期,魏国也是名震一时的霸主,训练有素的魏武卒战斗力更是惊人,为列国所忌惮。但正是由于魏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多年以来饱受列国的侵扰。
而且魏国位于崤山以东,正好阻碍了秦国的东出,因此,秦国崛起后最先挑战的也就是魏国。后来魏国经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元气大伤,只得任人宰割。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力量大增,成了唯一一个能与秦国角逐的国家。后来秦赵两国对上党地区产生了争执,随即爆发了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率军40万,赵将赵括统率45万。长平之战赵军45万全军覆灭,仅剩百余名年幼士兵得以回国报信,赵国一蹶不振,再也无力抗秦。
到秦王嬴政继位之时,统一六国的时机已然成熟,六国减衰落,秦国实力仍在增长,而且足以以一敌六。秦将王翦攻打楚国之时率兵六十万,几乎倾全国之力,楚国也是统一战争中最艰难的一战。整个统一战争中,秦国动用的兵力近百万。
此外,秦国当时的后勤供给也是相当的强大,在长平之战与攻打楚国战役中,后勤补给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也就成了大势所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0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