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要照顾他一家老小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7 07:30:47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要照顾他一家老小

你们知道陈宫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曹操与陈宫,这两个人在演义里的故事耳熟能详。

曹操因刺杀董卓而被捕,然而在狱中却遇到一位清士,没有将他献给董卓求得利禄而是协助他逃出生天,而且还打算与他一同成事。

然而路上在吕伯奢家中,曹操因为多疑杀了好心招待两人的吕伯奢全家,激起陈宫的愧疚之心也就罢了;曹操展露为人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更是让陈宫听得惊心,发现两人为人处世之道恐怕差距甚远,于是不辞而别。

演义中两人再见是在曹操立足北方已稳,攻打吕布之时,这时陈宫已经是吕布的谋士。曹操围下邳,杀吕布,陈宫也在此坚持人格,坦然赴死。

正史虽然和演义略有出入,但陈宫确实事过曹操、吕布二主。其实陈宫是做过曹操的谋士的,曹操早年攻打兖州时,陈宫前往兖州陈情利害,用才智帮曹操不废一兵一卒拿下了这个地方,在其他曹操积累实力的战役中也出力不少,两人关系之好也一度为曹操阵营中的群臣所乐道。

然而在士族政治走上舞台的历史背景下,出身寒族的曹操对于世家既可以礼让三分,也可以辣手无情。陈宫身为名士,年少时也与知名之士相互结交,比如写下《章华赋》的名士边让,他们的阵营应该都属于世家大族。

为什么呢?

从汉代开辟的的察举制演变到汉末时,都是官家举荐官家,士族推举士族来做官;再加上汉魏时经济不够发达、纸质书成本不够低,也没有好的印刷技术,所以只有士族才能够传承“家学”,文化是被垄断在“士”这个阶级以上,能凭借举荐做上官的都是士族。曹操父亲是宦官的养子,虽然能够触及文化,但士族从来就没瞧起过宦官,曹家也由此从不在高门以内。

曹操出于恩威并施之道,杀过不少名士,占据兖州后也下令处死一干兖州名士,而这当中有不少陈宫的好友被杀,陈宫不忿;加之曹操打压世家,陈宫免不了看得心内不安,曹操后来征讨徐州大肆杀戮无辜百姓也与陈宫的理念相悖,于是陈宫决定背叛曹操。

由此陈宫在兖州叛乱,迎吕布立足。后来又跟随吕布到徐州,以为以吕布的勇武和自己的谋略应能成事。但吕布在智慧上和曹操毕竟差了太远,在到徐州以后,吕布首先是被本地谋士离间,疏远陈宫,后来陈宫也给吕布手下的叛将出过策,吕布虽出于尊敬而不追究,但两人关系降到冰点。

所以最后即便陈宫出的计策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吕布也一句都没听进去过。也许陈宫事到如今也明白了主公的知人之智是何等重要,然而他已经没有选择了。

陈宫死前确实和曹操有过一段对话:

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典略》)

陈宫这样说,是出于对曹操的了解。

他了解曹操心中自有一套评判人的章法,而他的最终品级恐怕会影响所有和他有关的人事在曹操那里的待遇,而他的回答彰显了他最大的优点:智略和气性。生死临于眼前,他镇定对答,出口仍然成章,是智;而把一切交给一个“在明公也”,则是在和曹操讲士者之间的气度。

他首先拿准曹操顾及“气度”。“将以孝治天下”、“将施仁政于天下”、“明公”,虽然是好听话,但这时候讲又不失气节,曹操必然不会当众打自己脸说“非也,我不是,我将杀你全家”这样的话来把残暴奸邪相往自己脸上挂吧?

第二,曹操厚待其家人,会显得曹操深明大义,士人会更愿意归顺他,也符合当时的“战争道德”。交战相争,本来是男人之间的事,各为其主罢了。遵守礼节虽然不会带来多大的实质性好处,但更容易得到好一点的名声,让人愿意合作;做的太过则相反,可能其他人慢慢会把“除祸”作为共识,而曹操对外平衡得一向很好。

再来就是两人确实有过交情。陈宫是曹操早年的功臣,曹操抛开权谋之举,确实算是性情中人,这份挣家底的情谊他不会完全不顾。

这样去死,确实应该是最明智的选择了。跟将死之人一诺,背信恐怕显得更为可耻,曹操又不会供不起这一家人的饭吃,故而“待其家皆厚于初”。至于陈宫之子长大后,首先毕竟陈宫先背叛曹操,后来又死于自己的选择导致的错误立场;曹操又厚待于他。陈宫与曹操并非仇敌,其子复仇的动机也确实不很充足。即便想要复仇,以曹操的戒心和能力,谋士之子又有多大的可能近身成功呢?

何况三国乃至先秦乱世时的战争本就往往如此,朋友之间也可能有刀戈相向的一天,不论生前立场如何,照顾朋友的老幼遗孀也算是某种共识。

就像春秋时的道义如今谈论起来会显得很惊人一样,三国时代也存在着某些“过时”的礼义。在生死纷争实在太过平常的时代,身怀智慧的人明白善因可贵,所以懂得妥协。

陈宫是怎么差点害死曹操的,为何死后曹操还帮他养母呢?

陈宫在三国演义之中是三国初期很重要的一个谋士,曹操对他也很信任,在出兵讨伐徐州牧的时候,曹操让陈宫带着兵给自己看守后方,曹操出兵之后,陈宫就立即发动政变,控制了东郡,并且向吕布投降,差点就把曹操给坑死了。后来吕布战败,曹操本来不想杀陈宫,但是陈宫却自己想要去死。

最后曹操流着泪杀掉了陈宫,其中有趣的是,陈宫已经两次背叛了曹操,但在三国演义里面,却成了有仁义的人。那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其实是后世的文人以及小说家为了迎合人们而贬低曹操,这也是剧情的需要。曹操在三国之中是枭雄的存在,他雄才大略,很有智谋。

曹操最大的问题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后来在三国演义之中,很多人骂曹操是一个国贼。但在当时,曹操只是汉相,他在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臣子,所以这样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毕竟那个时候,汉朝已经摇摇欲坠,多年的宦官乱政,董卓又这么一折腾,汉朝早就已经要崩塌了。

成功真的算是一个仁义之人吗?其实不是的,在叛乱之后他投降的是吕布,吕布可是一个闻名天下的,反复无常的人投奔这样一个人,成功的品行会好吗?所以由此来看,成功不喜欢曹操的为人是真的成功中意也是假的。成功被杀之后,曹操还养着他的母亲,还给他的女儿找了一个好人家。曹操的成功还是挺好的。

都是背叛,曹操为何杀了张邈家人,而供养陈宫的家人?

因为历史上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与对待陈宫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早期创业的曹操对待张邈的感情非常深厚,而对待陈宫的感情则为一般。

张邈是曹操早年非常要好的朋友,初平年间,任陈留太守,曹操之所以能起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张邈支持的。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朝廷内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首先是汉灵帝生前宠信的大宦官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又被十常侍所杀,然后就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杀尽宫中太监和宦官,最后就是董卓进京乱政,不久曹操逃离京城洛阳。

曹操来到了陈留郡,陈留郡也就是张邈任职的地方,曹操平生第一次起兵创业就是在陈留郡,曹操除了依靠自已的家底,还得到了当时富商卫兹的大力支持,卫兹散尽家财支援曹操起兵,出钱出力给曹操招兵买马,曹操的第一支人马五千多人的部队,就是在陈留郡拉起来的。

张邈是陈留郡的太守,当时的父母官,如果没有张邈根本起不了兵,另外大力支持曹操起兵的卫兹还是张邈的部将,从种种关系来看,曹操能够拉起第一支队伍,与张邈的支持息息相关。

另外,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唯有曹操一个敢率领军队攻打董卓,而关东诸侯中支持曹操并且还拨付给曹操军队的只有张邈和鲍信,张邈将自已的部将卫兹派出给曹操,一起攻打董卓,后来卫兹也就是在这一战中战死,而曹操要不是因为曹洪让马,也差一点死在此战中。

曹操与张邈可以说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在曹操早年的创业生涯,张邈给予曹操的帮助很多,张邈曾经因为批评过袁绍,而得到袁绍的怨恨,袁绍让曹操杀张邈,曹操就是不肯,要知道当时曹操的势力非常小,是依附于袁绍,但是曹操并没有听从袁绍的命令而杀张邈,这说明曹操对于张邈的感情非常深厚。

曹操原本就是性情中人,知恩图报,我行我素,曹操与张邈的感情因为曹操拒绝了袁绍而更加深厚,曹操不仅非常信任张邈,而且把张邈当成自已最后的依托,曹操因为要攻打徐州陶谦时,还曾对自己的家人说过:如果我曹操战死,你们可以去投靠张邈。

换句话说,在曹操心目中,张邈是可以托付家人的人,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如同刘备将家属托付给赵云一样,可以说张邈就是曹操的赵云。

世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你最信任的人,出卖了你。

张邈就是在曹操如此信任的情况下出卖了曹操,背叛了曹操,反而与陈宫一起迎立吕布,联合一批兖州人,夺了曹操的城池,占了曹操的地盘,杀了曹操的人马,你让曹操作何感想?

曹操可以说是相当愤怒,愤怒到了极点,虽然整个叛乱过程是陈宫主导的,但曹操并不知情,在曹操心目中,他根本就不相信张邈会反,曹操会认为张邈才是罪魁祸首,当时的张邈是陈留太守,是有实权,有军队的人,而陈宫不过是一个谋士,谋士如果没有军队,拿什么叛乱,所以陈宫和张邈背叛曹操,显然张邈才是重点。

曹操是个性情中人,因为自己父亲被徐州牧陶谦杀害,所以曹操在攻打徐州时,为了发泄怒火,每攻下一座城池,就用屠城来泄愤,这也是曹操早期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当曹操得知他最信任的张邈背叛了他,他心目的愤怒可想而知,曹操于是立即放弃了攻打徐州,转而回师兖州夺回城池,与吕布、陈宫、张邈等人发生了为时两年的兖州争夺战。

兖州争夺战是曹操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战役,打到最艰苦的时候,没有粮食吃,差不多就要人吃人,曹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差一点就要放弃,想着去投降袁绍,让自己的家属作人质,换取袁绍对自己的实际支持,但是程昱劝谏了曹操,如果曹操真这么做,就没有后来的曹魏政权了。

最终曹操在两年的兖州争夺战中艰难地击败了吕布、陈宫、张邈,当时吕布、陈宫、张邈逃走了去搬救兵,张邈留下了弟弟张超及家属守雍丘(今河南省杞县),曹操围攻雍丘,城破后曹操又屠城,全城百姓包括张邈的所有家人全部被曹操杀害。

曹操之所以屠城雍丘,并杀害张邈的家人,是因为仇恨,是因为曹操非常愤怒他最信任的张邈背叛了他,他要用张邈家人的鲜血来惩罚张邈的背叛,警告将来有意背叛自己的人,同时也有杀鸡骇猴的味道。

与曹操对待张邈家属的残酷屠杀不同,曹操对待同样背叛自己的陈宫家属,却有意网开一面,不仅没有伤害陈宫家属,而且一直供养陈宫家属,这种区别对待,让人非常不理解。

道理其实也不复杂,陈宫只是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并不是多么的重要,不要把三国演义中的捉放曹联想到真实的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上,陈宫没有救过曹操,也没有与曹操一起经历杀吕伯奢一家的事件,曹操与陈宫的相识,是在曹操就任东郡太守之后的事了。

虽然曹操成为兖州牧有陈宫的一份功劳,但更多是因为曹操有战功,能击败当时进入兖州的黄巾军,并得到了兖州当地士族的支持,当然也有陈宫的一份推荐之功,但陈宫其实在曹操早期的集团中,并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

曹操在兖州牧的位置上杀了兖州当地的名士边让,得罪了兖州的士人,也包括陈宫,然后曹操因为替父亲报仇,执意发动攻打徐州之战,同时在战争中肆意屠城,也让陈宫等部分兖州士人心寒,所以说陈宫的背叛,多少有些因为曹操所作所为被迫的原因。

曹操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在早期的创业过程中,年轻的曹操在政治上并不是很成熟,屠城这事常常干,但你看曹操晚年基本上就没有屠过城了,这就是政治成熟,既然陈宫是被曹操压迫而反的,曹操内心多少有些愧疚的。

所以曹操在拿下吕布,俘虏陈宫时,还有些不舍得杀陈宫,毕竟是被迫的,所以曹操就故意以陈宫的父母、妻儿来劝陈宫不要赴死,可惜陈宫一心赴死,并以反意恭维曹操的孝和仁义,迫使曹操在道义上不能杀害陈宫的家属。

当然了,曹操对陈宫也没有特别的深仇大恨,不像张邈,是在非常信任的情况下背叛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曹操并不是很恨陈宫,也就没有必要屠杀陈宫的家人,虽然曹操有这个能力,也不担心这个名声。

三国陈宫为什么能说服曹操善待厚养自己的家人

其实,陈宫并没有去说服,而是陈宫心里有底,在反问曹操。
当时情况是这样的,曹操击破城池,吕布陈宫被俘虏,
曹操想用陈宫的家人无人赡养来留住陈宫,希望陈宫这样的人才继续
回归自己帐下效力。
而陈宫也算一个智者,他很清楚曹操这种人是很大气的,
哪怕自己死了,自己的家人也会被很好的赡养,甚至比自己活着更好
因此,他对曹操的回答,也不是一种说服,最多是一种提醒,
我不会继续为你效力了,我只求一死,但是呢,你赡养我家人是一种双赢,
你赢的名声,我赢的家人的未来
我也知道你很大气,你不会让我死了以后家人无人照顾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12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