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邓艾偷渡阴平攻灭蜀国大获全胜,蜀国为什么不守阴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8 03:07:39

邓艾偷渡阴平攻灭蜀国大获全胜,蜀国为什么不守阴平

对蜀汉阴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时期发生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其中历史上公认的“三大战役”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然而,在所有战役中若论经典程度,没有一场能比得上邓艾偷渡阴平攻灭蜀国。

三国末期,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兵分三路攻打蜀国。钟会统兵十万作为主力,从斜谷、骆谷进军汉中;邓艾统兵三万,从甘松、沓中牵制姜维率领的蜀国主力部队;诸葛绪统兵三万,负责切断姜维后路。

然而,还没等魏国三路大军顺利完成部署。姜维就已经带着部队退至剑阁,并打算扼守剑阁天险来阻断魏军入蜀的道路。

钟会率大军远道而来,结果却被挡在了剑阁之外。虽然魏军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想要强行攻下姜维把守的剑阁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眼看十几万大军每天光吃饭不干活,钟会心里非常焦虑,于是便萌生了退兵的想法。

就在钟会准备打道回府之际,邓艾却提出了一条奇袭建议,即偷渡阴平。大体上就是从阴平出发,通过渺无人迹的山川小道深入巴蜀腹地,对蜀国发起突袭。光从字面上看,这条计策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可熟悉古代四川地理的人应该会知道,邓艾打算通过的阴平古道在当时几乎无路可走,而且在必经之路上还有一处叫摩天岭的地方,其南面是一片悬崖峭壁,基本不可能用来行军。也正因如此,蜀国没有在阴平道上部署守军,因为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这条路绝不可能通过大规模军队。

邓艾从军中选出部分精兵,具体人数史料上没有记载,但考虑到阴平古道无法进行大规模行军,因此可以推断他所带的部队规模顶多也就几千人。就这样,邓艾开始了三国历史上最大一场冒险。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从这段《三国志》中的记载可以看出,邓艾当时通过阴平道的难度有多大。尤其是当邓艾军队到达摩天岭后,“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邓艾和他的部队是以连滚带爬的方式通过了这段悬崖地带。

邓艾的军队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走过了长达七百馀里的阴平道。此时全军上下已经是又累又饿,手无余粮,几乎是陷入了绝境。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由蜀将马邈把守的江油。邓艾所带的魏军虽然都是精锐,但经过了上面这番折腾,基本已没多少战斗力了。此时只要马邈死守江油,无需多久就能把魏军拖死。

然而,马邈却是一个蠢货。他看到魏军从天而降,立即慌了手脚。原本据关死守就能搞定的事情,他却偏偏选择率军主动出击。此时魏军已没有退路,所以打起仗来格外拼命。马邈看到魏军这么能打,心里感到更加惶恐,于是便选择了投降。本来邓艾所率的魏军已处在崩溃边缘,可是马邈的投降却让魏军轻松占领了江油,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粮草补给,还收编了马邈的军队,从而实力大增。

之后,邓艾迅速带领军队向成都进军,并在绵竹打败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扫清了通往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得知邓艾即将兵临城下后,蜀汉后主刘禅惊慌失措。经过一番犹豫后,他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所率的魏军投降,自此蜀国灭亡。

偷渡阴平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最惊心动魄,最充满悬念的一场军事行动。在整个过程中,邓艾的军队多次处于九死一生之中。但最终邓艾却将这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现实。区区数千魏军在邓艾的带领下犹如一把利剑直插蜀国腹心,进而完成了灭蜀大业。从这一点上来说,邓艾当属三国时期最耀眼的将星之一。

除了军事能力杰出外,邓艾偷渡阴平能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蜀国内部腐朽不堪。整个蜀国当时拥兵十万二千人,姜维在剑阁的军队不足五万,剩余数万人在防守状态下却挡不住区区几千魏军。由此可见,蜀汉灭亡其实也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三国志》

邓艾灭蜀国时,吴国为何不救?难道是自身难保?觉得蜀国灭亡很可惜。

蜀汉灭亡前,东吴是尽力去救蜀国了,但是,蜀汉求救的信息是十月份送到东吴,但下个月刘禅就投降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东吴根本来不及救援。
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记载:魏国大军压境,蜀国向吴国求援。吴国眼见此次形势非同一般,蜀国有灭国之危,丝毫不敢怠慢,紧急援蜀。
当时吴国想出了三个对策救援蜀国:第一,大将军丁奉率大军进逼魏国南方重镇寿春,以围魏救赵之策,迫使部分魏军回援;第二,将军留平前往南郡商议,由永安方向入蜀救援;第三,将军丁封、孙异自汉水进至汉中救援。可以说,吴国在救援蜀国这件事上也算是倾尽全力了,东吴刚刚部署好,就传来了蜀主刘禅投降魏国的消息,蜀国居然只支撑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宣告灭亡。不是东吴救援不给力,实在是蜀汉走向灭亡的脚步迈得太快。
不可否认的是,由魏军大将邓艾主导的“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迫降刘禅,实在堪称三国战争乃至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话又说回来,邓艾行动之迅猛,连姜维大军都来不及回援,更何况吴军呢。

邓艾为什么敢偷渡阴平?邓艾为什么能成功偷袭?

邓艾偷渡阴平,算是兵行险招了,当时邓艾手里人手并不多,但是却敢带着他们直逼刘禅的大本营,这的确算得上是“奇谋”。三国时期另一个奇谋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是很可惜诸葛亮一直不答应,魏延自己也身死,没有机会去实施,也就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想象。而邓艾的计策,为什么他敢这样做?重要的是,为什么他能够成功?

虽然邓艾最终被陷害致死,但邓艾成功偷渡阴平的传奇从此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传奇的一幕,50岁左右才被司马懿所识的邓艾凭此一役比肩白起、韩信,成为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将之一。

那么,邓艾制定这样的一份偷袭计划,他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呢?

1.这其中最大的关键是姜维失去了汉中。

喜欢三国的人都知道,蜀汉之所以能够以一州之力成为三国鼎立的一方,不在于蜀汉有多强大,而是在于蜀汉拥有两个地方,一是汉中,二是荆州。四川三面环山,东有缺口为荆州,所以,在关羽失去荆州之后,刘备刚称帝为何就举全国之力东征,发动夷陵战役,根本原因就在于荆州太重要了,失去荆州,益州东面门户大开,随时有被敌人进攻的危险。

所以,刘备在夷陵战役失败之后,诸葛亮为何把与联盟东吴作为基本国策,一方面是两国联合才能共同对抗曹魏;另一方面化解东面被攻的危险。好在东吴并无大志,只想偏安,所以,蜀汉东边门户一直平安。

但是,蜀汉还有一大危险那就是北面,虽然北面环山,但当年刘邦能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利用了北面环山之间有通道。所以,刘备在取代刘璋成为益州新主之后,黄权建议北取汉中,方可保蜀汉平安。

刘备亲率诸葛亮、张飞、法正、黄忠、马超、魏延、刘封等大将豪华阵容,发动了汉中战役,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败曹操,取得汉中战役的胜利。

虽然汉中之战没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名声显赫,但汉中之战的激烈并不逊色于这三大战役中的任何一场战役,其惨烈程度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当时曹操也是超豪华阵营参战,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双方动用那都不少于二十多万人马,刘备是惨胜,这也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时刘备无力支援的根本原因,因为无兵可援了。

刘备因此汉中称王,蜀汉实际上进入最鼎盛时期。汉中从此在魏延、诸葛亮及蒋琬、费祎等苦心经营下,一直成为蜀汉安全的最大屏障,在诸葛亮之后,曹魏即使多次西征,但都在汉中被蜀汉打败,曹魏无力深入汉中,那也就不可能再深入蜀汉,蜀汉政权虽然是在草包刘禅的领导之下也一直无忧。

但到了姜维时代,姜维改变了蜀汉在汉中的战略,放弃“错守诸围”的传统战略,改为“敛兵聚谷”的战略,也就是将过去的步步设防、错综接应的战略改为坚守关键部位的战略,这样,在司马昭三路大军的同时进攻之下,汉中迅速失守,姜维大军被逼到剑阁一带。

失去汉中,整个蜀汉就暴露在曹操三面包围之下,即使是崇山峻岭,但曹魏大军也就有了谋划奇兵的可能,邓艾就在这种情形下想出了偷渡阴平这一奇谋。其实,即使邓艾不想出这一奇谋,在曹魏的三面夹击之下,也会有其他奇谋诞生,只是时间问题。

2.所以,邓艾敢偷渡阴平,最关键在于蜀汉失去了汉中。

再就是,蜀汉国经过夷陵之战、街亭失败和魏延之死,已经失去了人才梯次培养发展的条件,也就是出现了军事人才的断层,廖化、张翼这些刘备时期的老人还在披挂上阵,姜维这种中生代的人才寥寥无几,年轻将领更是没有人才出现。

正是有了这般底气,邓艾才只考虑自己,不考虑蜀汉国会怎样的排兵布阵。

然后,蜀国内耗,这是一个王朝腐朽没落最为基本的特征。相较于姜维的战略高度不够,蜀汉更大的问题在于他进入了衰落期,其特征就是宦官弄权。

宦官是皇帝制度的寄生品,伴随着整个皇权的始终,但这有一个特殊现象,皇帝正,朝政清,社会安定,这宦官绝对无名;反之,宦官有名,这个朝廷必定有问题。

3.蜀汉到了这个时候,谁最有名?除了阿斗,就要数宦官黄皓了。

邓艾虽然不能完全清楚蜀汉国朝廷的内幕细节,但姜维“沓中避祸”这样的大事还是知道的,魏国在出征诏书中已经提到了这一点。所以,对于一个腐朽没落的王朝,你的作战计划无论是怎样的大胆都不为过。

姜维不守险,边将投降,这也给了邓艾以底气。

出征时,邓艾的任务是拖住姜维,因为姜维已经“远离巢穴”,主攻任务是由钟会去完成。但是,钟会却几乎是毫无阻拦地进入并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汉中!原因何在?蜀汉国在边境已经不设防。

本来,诸葛亮、魏延等人的边防政策是设立营寨,守住山口,但姜维认为这样只能防住敌人,而不能消灭敌人,于是撤销山口营寨,只在汉、乐等城驻军。等到钟会进攻阳安关口,守将蒋舒投降,另一个将军猝不及防,战死。

钟会进攻乐城,虽然一时没有攻下,但钟会知道这是一座孤城,跟本就不去管它,直接绕过去攻击剑阁。这对姜维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边城之战虽然是钟会打的,但三支军队有一个统一的监军卫瓘,他会及时地给各支部队通报情报的。

也就是说,姜维的边境不设防、边城守将投降,邓艾都是一清二楚。

面对这样一个腐烂、内斗的朝廷,面对这样一支没有防守意识的军队,面对不战而降的边境将领,邓艾完全可以预料,只要他出其不意出现在蜀军面前,蜀国朝廷就会震颤,军队就会恐慌,将领就会有人投降,他就会有胜利的把握。

可以说,当面对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时,任何一个大胆的计划都是有可行性的。也难怪司马昭会把蜀汉国看成是“国小民疲,资力单竭”!这要是诸葛亮时期,同样的国土和人口,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会认为蜀汉国是一个“伐之如执掌耳”的小国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5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