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民间故事之-卖秘笈

网络 2023-06-18 09:30:29

民间故事之-卖秘笈

清朝末年,大洪山一带突降一场千年难遇的暴雨,一直下了五天五夜才停息。山顶的伏虎观墙倒观毁,一片凄凉。

清修道长带领徒众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清理完断砖残瓦,看着残破不堪的道观,他叹气说:“要想修复道观,得一大笔银子,看来,只有卖祖传秘笈了。”

清修道长所说的秘笈,就是闻名天下的“伏虎十八掌”的修炼口诀及图解,是伏虎观的祖师爷掌灯道长独创的武功秘笈。想当年,掌灯道长凭着“伏虎十八掌”打遍天下无敌手,英名盖世,晚年创建伏虎观,潜心撰写了“伏虎十八掌”的秘笈。

师弟清净道长极力反对,“伏虎十八掌”应该只有伏虎观的弟子才能修炼,怎能轻易流传民间?要是传入邪恶之人手里,岂不是为虎作伥?

清修道长一笑,说:“当初师祖集众家武学之长,才创出独家掌法,武功本来是天下人的财富,源于天下,散于天下,有何不可?至于免入邪恶之人手中,师兄我自有妙法。”于是派出众多弟子,四处张榜公告:伏虎观化缘修缮道观,凡布施三百两银子的施主,以手抄的“伏虎十八掌”秘笈赠送。

公告贴出,应者云集。

大洪山脚下的赵家湾有两个年轻后生,是堂兄弟,一个叫赵宝,一个叫赵贵,从小跟着武圣宫的和尚习武,看见布告,带了银两,结伴而去。

来到进山路口,赵宝和赵贵看见路口旁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请各位施主到前面大洪山镇上的银昌号银庄兑换银票”。站在木牌下的小道士对他们解释,伏虎观只收银昌号银庄的银票,不收现银。

赵宝和赵贵来到银昌号银庄,兑换了银庄专制的三百两面额的银票,进了大洪山。

来到伏虎观,站在观门口迎接的小道士把他俩引到偏殿,解释说,为了表示对师祖的尊重,施主必须跪在师祖塑像面前发誓,不得将秘笈外传,然后将银票塞入旁边的功德箱里,出来后,就可以获得一份秘笈抄本。一次只能进去一人,轮流排队。

赵宝先进去,他按照要求在殿门口的登记处登记了姓名和籍贯,然后进得殿内。只见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掌灯道长的塑像前燃着一盏油灯,没有一个道士在里面。赵宝跪在塑像前发了誓言,虔诚地叩了三个头,然后把银票塞进了功德箱里。

出来后,道士递给赵宝一个锦盒,里面就是绝世武功“伏虎十八掌”的武功秘笈。

等到赵贵捐赠完出来后,两人结伴下了山,赵贵推说要去拜访附近一位朋友,让赵宝一人先回。

赵宝回来后,按照武功秘笈,一招一式地练起了“伏虎十八掌”,练着练着,练到第十式时,却发现秘笈已经到了最后一页,页末写着一行小楷:“九月初九,来道观拿下册,逾时不候。”赵宝感到好笑,秘笈还分上下册,分两次给,真会折腾人!

伏虎十八掌才练到一半,高深的都在后面,没有后面的九式,前面学的一点皮毛,完全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赵宝正在心里发牢骚,这时赵贵拿着秘笈找上门来,原来他的也是一样,只有前半部分。看来所有人都一样。

转眼到了九月初九,赵宝和赵贵来到了焕然一新的伏虎观,偏殿里早已站满了人,大家正在三五成群地议论纷纷,秘笈分两次给,不知伏虎观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到了正午,看看人差不多到齐了,清修道长率领众弟子出来,朗声说:“今天,是鄙观修缮完工典礼之日,为了铭记各位施主的功德,本观特修建了一座功德碑。”然后手一挥,站在院侧的小道士把红布拉掉,一座精致的功德碑展现在众人面前。

清修道长接着说:“现在,由本观人按照功德碑上的名字顺序点名,凡是被叫到名字的施主,上前来领取秘笈的下册。以后,你们就是伏虎观的俗家弟子,如在练功上有不明之处,可以随时来本观,本观绝不藏私。”

一百多人中,有一大半被点了名,赵宝也在其中。他拿了秘笈出来,发现赵贵没有被点到名,正沮丧地和那些与他一样的人吵吵嚷嚷地发牢骚。

清修道长双手往下一按,示意大家安静,他说:“没有被点名的,是没有捐银的,按照约定,不能赠送秘笈。”

赵贵怒声说:“我们明明一样拜了祖师爷捐了银票,你凭什么说我们没有捐?”“是呀,凭什么啊?”很多人随声附和。

清修道长说:“少安勿躁。为了还大家一个清白,请你们有疑问的跟我来。”

清修道长把大家带到偏殿,来到师祖的塑像前,叫小道士把功德箱掀倒,大家发现功德箱没有底座,地上露出一个洞口。清修道长说:“这是一个复式楼层,下面是小道士们的寝室。凡是进来捐款的,在殿门口登记了姓名籍贯后,小道士拿着登记簿交到守在下面的道士手中,进行登记。银票塞进功德箱里,会直接掉到下面。”

想不到功德箱下面还隐藏机关,大家议论纷纷。

清修道長接着说:“我之所以设了这么一个机关,主要就是考察人性善恶。品行不端之人,在无人监督之下,会突起贪婪之心,昧了银票,他会认为,没人知道他有没有往功德箱里塞银票。我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武功秘笈落入品行不端之人手中,让其为非作歹。”他转头问赵贵他们,“你们认为你们配得到秘笈吗?”

赵贵他们羞红了脸,在人们的嘲笑声中,灰溜溜地走了。

可是赵贵他们不甘心就这样丢了脸面,这些歹人聚在一起一合计,跑到县衙里击鼓告状,一口咬定清修道长故意设圈套,吞没了他们的银票。

县官派人传唤清修道长到堂,公开审理。双方各执一词,县官明知德高望重的清修道长不会说谎,可是这些事情都是伏虎观的道众自己暗中操盘的,缺乏说服力和公信力。赵贵这些人一口咬定伏虎观的道士暗中侵吞了他们的银票,那些所谓的机关和圈套之说,纯粹是掩耳盗铃的借口。县官一时不知如何才好。

这时,清修道长淡定地说,他有证人。县官一听,急忙传唤证人。

来的证人是银昌号银庄的吴掌柜。吴掌柜拿出一本账簿交给县官,说:“启禀大人,当初,清修道长特地和我相商,让银庄特制了这种三百两票面的银票。银庄对银票编了号,每放出一张,都在账簿上登记了兑换者的姓名和籍贯。后来这些没有捐款的人拿着银票来到银庄,说没有买到秘笈,要求兑回银子,账簿上不但有他们的亲笔签字,还按有手印。”

县官看完,举着账簿呵斥道:“现在,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赵贵他们低着头不敢作声。

跟着来观看审案的赵宝这才明白,难怪那天赵贵借口要访友,让赵宝先回,原来他是偷偷去兑回银两了!


搜索

立即关注328662397

鱼羊趣史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在民间流传的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趣味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的口头散文作品。那你知道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欢迎大家阅读。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韩信杀父剥猴皮
韩信这个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可人们都不喜欢他,他坏事做尽,最后折了他的阳寿,三十六岁死了。他干得最有名的缺德事就是为升官发财活埋了自己的母亲,(这个故事在我们精品故事有呢,大家看看本文后面的?相关故事?。)其它还有几件缺德事,这里先说一下他杀父剥猴皮的故事。

韩信的姥爷姓韩,是个员外老爷,有些家产,一家人闲来无事常爱下棋逗趣。家里边养着个看门的猴子,很有灵性,家人下棋时,它常在一旁观看,日数一长,也就对棋理通晓了。

有一天,韩员外带着妻子去上坟,家里只剩下闺女一人,韩小姐憋闷的慌,就独自在院中摆弄起棋来,看门的猴子见了,竟跑过来,抓起棋子竟很内行地点了起来,韩小姐一看,奇怪之后也就明白了猴子学会了下棋,于是就和猴子对起局来,结果小姐竟输给了猴子,小姐挺不服气,心想这是因自己太小看猴子的缘故,然后又认真地下了一盘,没想到又输了。这时,猴子把棋子一放摆摆手意思是不下棋了,小姐呢?哪能认输服气,她想再下一局,赢回一局也好挽回面子,没有奈何猴子就是不干,小姐戏言道:?猴子,你若再胜我一局,我就做你的媳妇。?嘿,这猴子还真听懂了,高兴地又和小姐下开了第三局,结果猴子还是赢了,猴子高兴的手舞足蹈,吱吱直叫,小姐不以为然,也没当回事。父母回来后,她就又上了她的闺房。

就那天黑夜,夜深人静时,那个看家的猴子竟直照小姐的绣楼窜去。小姐睡得正香时,猛觉有个毛浑浑的东西压在身上,一看正是那个猴子,韩小姐没敢声张,就与猴子成了夫妻。自那以后,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后来生了韩信,也没再嫁人。

韩信长到六、七岁时,上了私塾。有一天,他和同学们吵架,其中一个就骂他只知母不知父,他哭着回了家。

?娘,我的爹是谁呀小韩信缠得他娘不知咋回答,但奈不住小韩信硬纠缠,他娘就将事情的原委对他讲了。小韩信心想:?我的爹原来是只猴子呀!真羞人。?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是把生他的猴父亲恨得厉害。

有一天,他去了姥爷家,见到了那只猴子,他伪装挺喜欢的样子,一直和猴子耍,猴子也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与韩信玩的挺乐。韩信见机会来了,就将猴子带到一片树林里玩,趁它不防备,用劲朝猴子的肚底下踢去,猴子立刻昏过去了,韩信赶快取出准备好的刀子,活活地将猴皮剥了下来,弄死了猴子。

这件事使他折了八年的寿。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深潭灵
民国六年,在浙江北部的居仙县,有一处香火还算旺的因果寺。这年冬天,寺中住持自觉即将圆寂,于是在一日晚课结束后,将所有弟子集中于大殿,令其逐个儿讲述佛法,意欲从中挑选继任人。

经过一番考验,终于,智诚和智归脱颖而出。可是,他俩出色的佛法悟性,一时之间让住持无法做最后的抉择。

一天清晨,一个小沙弥跌跌撞撞地来到住持面前,兴奋地说道:?昨儿菩萨托梦,说智归师兄应当为住持人选。?

住持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他看了看眼前这个刚皈依的不谙世事的小沙弥,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小沙弥急了,忘了规矩,一把抓着住持的衣袖,说道:?菩萨还在梦中说,在后山深潭,会显灵。?

住持叹了一口气,对小沙弥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你犯了戒律,还不快去菩萨面前悔过!?小沙弥脸色一白,还没回过神,住持的身影就消失在大殿之后。

两天后,后山深潭,当真起了变化。原本深不可测、如死水般沉寂的潭水,忽然冒出阵阵白烟。有胆大者将手探入深潭中,只觉素来冰凉彻骨的潭水,此刻却是热的。

一时之间,寺中和尚众说纷纭。住持听到小沙弥禀告,拖着病恹恹的身子,还没走近深潭边,就已看到寺中众人团团围在深潭边窃窃私语。智诚和尚脸色铁青,站在深潭最外沿。智归和尚却不见身影。

众和尚一见住持来了,赶紧停止私语,讪讪然垂下手。

?阿弥陀佛住持盯着冒热气的深潭,若有所思地念着佛号,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住持邀请数十位高僧,共同听取智诚和智归再次讲诵经法,进行最后人选的决定。

智诚和尚首先开讲。只见他口吐莲花,整整讲了两个时辰,所有聆听者无不心生赞叹,面带微笑。可是,当智归手捧一株本不该在冬天出现的莲花花苞,从大殿外缓缓走进来时,大家都愣住了。

智归微微一笑,一股春天般的温暖洋溢在大殿之上。随后,他盘膝坐下,双手捧着小莲花盆,面色和蔼地开始讲经。他说得越是祥和,智诚和尚的脸色就越难看。

因为,当年云光法师讲诵《涅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天上坠下。而今智归和尚讲诵经法,听得莲花在冬天开放。

一切已然成定局。

三天后,住持圆寂了。没有任何悬念地,他指定智归做了继任者。

说来也奇怪,此后,虽然深潭的水恢复正常,但智归的修为却是突飞猛进。他一年四季,永远只穿单袍。而他所在之处,尤其是室内,哪怕不生火,屋中也如春天般温暖。

至于智诚,在寺庙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最后去做了火头僧。几年后索性还俗下山,跟着驻扎在县城的国民军打仗去了。至此,寺庙里的人,再也没有听到过智诚的消息。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因果寺成为当地香火最旺盛的寺庙,智归和尚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

至于山后深潭,每年都会在冬至日,连续显灵三天。而这三天,也是因果寺大作法事、信徒朝拜的日子。

一年冬天,刚过小雪节气,寺庙里来了一小支才入县城的军队,为首的是一个精干的年轻人。

?把你们住持叫出来见我。?年轻人毫不客气,大摇大摆地坐在太师椅上说道。

在他身后,站着几个穿着黄色军装的护卫,腰间还别着枪匣子。

?施主,本寺住持重病缠身,已经不见客了。?一个小沙弥战战兢兢地回道。

年轻人皱了皱眉,朝身边人看了一眼。

?放肆。陈旅长要见谁,居然还敢推辞一个长得凶神恶煞的护卫怒斥道。众和尚一阵慌张,不敢多说一句话。

陈旅长冷笑一声,挥了挥手,几个护卫随即往寺庙后方走去。不多时,一个老和尚被人拖拽过来。

?本旅长生平最恨的就是你这种老和尚,说什么后山深潭有菩萨显灵,一派胡言。?陈旅长慢条斯理地说。
著名的民间故事梗概:报应来的飞快
江宁城外有个长安村,据说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的故乡,村里文风昌盛,几乎代代都有通过科考入仕做官的。到了明朝末年,村里出了个叫?王秦关?的人,自打识字起就整天埋在书堆里,15岁中了秀才,乡人都说这神童前途无量。然而世事莫测,王秦关年年赶考年年落空,一直考到45岁,却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眼见年近半百,王秦关为科考拖累得家徒四壁,只好忍痛放弃学业,另寻出路,为一家人挣口饭吃。可他除了读书,再无一技之长,凭什么挣钱?思来想去,自己有一肚子墨水,何不著书立说,卖文养家?于是他决定为老祖宗王昌龄写一本传。王秦关从小就对王昌龄顶礼膜拜,名字也是入学以后自己取的,暗含了王昌龄《出塞》诗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之首尾两字。平时读书,只要碰到有关王昌龄的资料,不管出自正史野史,哪怕只有只言片语,他都随手记录下来,所以为王昌龄立传对他来说,应该不是太难的事。

果然,王秦关很快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状态,不管室内饥寒交迫,更不管窗外春秋更迭,呕心沥血,历时三载,硬是拿出了一部洋洋十万言的书稿。

然而光有书稿还不行,还要把它送到坊间印刷,成书上市卖了才能换来银子,王秦关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哪来这么多银子?这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

谁?

本家京官王加爵。

王加爵与王秦关曾在一个书馆读书。王秦关赶考年年落空的时候,王加爵的科考之路却异常顺利,中了秀才中举人,中了举人中进士,中了进士之后就被留在了翰林院。即便后来满人入主中原,他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依然在翰林院供职。眼下,王加爵正回乡省亲,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和他说说?想到这里,王秦关携了书稿就去登门求援。

但是王秦关有所不知,王加爵向来从骨子里看不起他,认为他是死读书的呆子,所以当王秦关憋红着脸说明来意之后,他根本不相信王秦关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大作来,鼻子里?哼?了一声,话中有话地说:?为老祖宗立传,可是慎之又慎的事啊!?

王秦关连连点头:?所以才恳请大哥拨冗一阅。如果大哥认为小弟考证有据,写之有理,就请为小弟的拙作作个序,并请族中赞助一些银两,尽早付梓面市。谁都知道,大哥在老族长面前说话是有分量的

王加爵一听,忍不住鼻子里又?哼?了一声,心说:你这呆子倒挺会拨拉算盘,又想名利双收,又舍不得花银子,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于是,他敷衍着对王秦关说:?你把书稿留下,我看看再说吧。?

然而,王加爵一打开这部书稿,就再也放不下了。他没有想到王秦关的笔头还真有些功夫,写王昌龄一生的行迹脉络清楚,写王昌龄与朋友的交往活灵活现。

赞叹之余,王加爵当即决定把书稿带回北京,立即付梓上市。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年。

王秦关天天抬着头盼啊盼,可是盼了一年也不见王加爵那里有什么动静。正心急如焚的时候,王加爵回来了,不过不是专门为这本书来,而是因为族里要重修家谱,他这个京官是被老族长特地请回来商讨家谱重修大计的。

商讨会开始前,王加爵给在座的每一位送了一本新书《王昌龄年谱》,嘴里还连连说着:?请指教!请指教!?正在这时,王秦关来了。王秦关在族里好歹也算是个落第秀才,老族长认为他抄抄写写还不错,可以为重修家谱出些力,就把他也请了来。王加爵没料到王秦关也会来,愣了愣,脸上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王秦关起初还没在意,忽然瞥到别人手里正在翻看的新书,凑上去一看,竟然就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印制装帧十分考究。新书终于出来了?他激动万分,正要朝王加爵磕头谢恩,却突然从旁边一位族人刚合上的书皮封面上发现,署名处竟印着?王加爵?三个字。

这家伙居然把自己的心血之作窃了去?王秦关顿时怒火攻心,冲上去一把扯住王加爵的衣服,要他说个明白。

参与家谱重修的都是族里的头面人物,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落第秀才在祠堂里撒泼,对京官如此粗暴无礼?于是根本不由他分说,老族长就把他赶出了祠堂,并宣布从此不得再参与重修家谱之事。

可怜王秦关有冤无处诉,出了祠堂就吐血,回家后一病不起。

眼见王秦关被赶出了祠堂,为了永绝后患,王加爵故意对老族长说:?这样的败类,辱没了先人,也辱没了全族,留他何用?依我看,不如把他清出家族,还族里一个清白!?以王加爵的地位,他在族里说话自然是一言九鼎,于是趁着重修家谱的时机,王秦关就被永远开除出了这个王氏家族。

时间又过去了半年,王加爵剽窃王秦关而来的《王昌龄年谱》,终于被送到了大清皇帝顺治的手中。不过,这可不是他要去邀功请赏,而是有人要借此弹劾他。他们说王加爵居心叵测,居然明目张胆地要反清复明,证据就是印在《王昌龄年谱》上的那首《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们说,秦朝、汉朝都是汉人统治的盛世,秦始皇、汉武帝更是汉人皇帝的佼佼者,而?胡?指的是胡人,当然也包括满人,是自古以来中原汉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王加爵在清朝开国之初就为王昌龄这个边塞诗人写传,又把这首诗印在醒目位置,其用意十分明显,那就是怀念汉家天下,号召汉人推翻满清统治不教胡马度阴山?。

顺治皇帝对此自然是龙颜大怒,挥笔就写下?灭九族、斩立决?的御批,拿王加爵的脑袋开了清初文字狱的先河。王加爵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剽窃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事已至此,也只有引颈受戮了。

受命执行灭族任务的满人官员,带兵包围长安村之后就把老族长带到祠堂,逼他按《家谱》上的人挨个点名,点一个杀一个。杀到最后,村里只剩下王秦关一家了,因为当年重修家谱的时候被开除,所以家谱上根本没有他的名字。王秦关因祸得福,一家人的性命就此保住。那满人官员看看空空荡荡的村子,又看看村外大片的土地,想了想,竟信口将病恹恹的王秦关委任为长安村的村长,让他招募流民,管理耕作,负责为朝廷完粮纳税。

猜你感兴趣:

1.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简介

2. 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民间故事的梗概

4. 有关民间故事主要内容

5. 有关民间故事主要内容

小兵张嘎是民间故事书吗

不是。
1、《小兵张嘎》是《百年经典》中的一册,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2、《小兵张嘎》是儿童文学家徐光耀创作的革命小说,于2006年12月1日在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精选民间故事文字版三篇



【升官扇】


清朝年间,福建的黄兰阶中了进士后,却一直未能得到一官半职。因此,他常被夫人张氏数落。


黄兰阶的父亲在世时,与军机大臣左宗棠是好友。他想,只要左大人写封推荐信给闽浙总督何璋,自己一定能混个一官半职。虽然,他知道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但是他还是打算试一试。


黄兰阶立即出发了,两个月后,他终于来到了左相府。左宗棠见是故友之子来访,热情地招待了他。


寒暄过后,黄兰阶小心翼翼地说明来意:“世伯,侄儿饱读诗书,很想为国家尽点力,谁知我空等多年,毫无用武之地,再者,家中老小全靠侄儿一人之力养活,如今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听清他的来意,左宗棠变了脸色,严肃地说:“你是有用之人,自然会有用你之人,我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我看这样,我送你几亩水田过活吧。”


黄兰阶说:“侄儿从小只读诗书,哪会种地呀?这些年,全靠夫人种菜和纳鞋底卖的钱糊口。还请大人看在家父面子上,为侄儿想个办法吧。”


左宗棠听他提起父亲,着实为难,在厅里转了一个来回,还是打消了推荐的念头,说:“如果我为你开了这个头,今后还有门生前来求推荐,怕是再难推辞。天不早了,我还有事,你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黄兰阶闻言,只得郁闷地出了左相府,在街上毫无目的地乱转。


转了一会儿,左相府的管家徐然跟上来,送他三两银子作盘缠,说:“我和你父亲生前也相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黄兰阶正愁没银子花,假意推辞一会儿就收下了,说日后情况好转定当厚报。


徐然又说:“琉璃厂那边有几家书画店,你不如去逛下,长点见识,说不定能谋出一条生路呢。”


黄兰阶听了他的劝,就转到他指的琉璃厂这边来,果然看到几家书画店,生意都比较兴隆。他一家家看过去,看到其中一家叫“吉祥”的书画店。店里挂着的字画,与左相府的画风风格相像。他一下子被吸引过去了,细一看店主写的字,和左宗棠的笔迹毫无二致。


他暗自琢磨,不如请店主仿写一封左宗棠的推荐信?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明白,店主怎么也不会为自己冒这个险。


黄兰阶见店主正在为顾客在空白扇面上题字,顿时计上心头。他想,只要让店主帮他在扇子上题几个字,向何璋暗示一下提拔的事,说不定何璋就会给他一个官位。


于是,他凑上前去说:“店家,我是一个书生,一直喜欢左大人的字,但无缘得到他老人家的真迹,我看您的字,倒与他的字很像,不如题在扇面上,我带回老家作个念想。”


店主说:“这个倒容易,很多书生都是这样想的,有的还上门讨要,对相府造成困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左府才把一些左大人的字画放到这里卖。你想写哪几个字?”


黄兰阶沉思一会儿,就有了主意,他拿过店主的毛笔在白纸上写下了一行字——读百家经典,成一代新人。店主看了,叫声好,照着在扇面上写了。正当黄兰阶为落款发愁时,店主却主动拿出一个印鉴落了款,正是繁写的“左宗棠”三个字。店主收了他十文钱,把扇子给了他。


有了这把扇子,黄兰阶的信心足了。一路做着升官美梦,他坐船换车,快速赶回了福建。


他知道,逢立秋的这一天,何璋就要召集有功名的后备官员们谈话,以示关怀。


回到家,黄兰阶跟张氏说出了自己的妙计,叫她到处宣传自家和如今的左相是世交,自己刚去拜访了左大人回来。张氏为了荣华富贵,卖力地宣传开了。


立秋这天,总督何璋果然召见后备官员们开会。黄兰阶举着那把扇子专门晃到何璋的跟前。


何璋不悦地说:“都秋天了,你还扇子不离手!”


黄兰阶乘机说:“大人,左大人跟我父亲是世交,我刚去拜访他老人家回来,这把扇子是他赠送的,我爱不释手啊!”何璋不敢大意,赶紧接过扇子细看上面题的字,这一看,他对黄兰阶就客气多了。


当天晚上,何璋对师爷说了这事。师爷琢磨了一通,说:“看这题字的内容,是说他读过了百家经典,是个人才,要我们提拔使用。不过这事先不急,等我明天去他家探下虚实再说。”


何璋说:“最保险的是给左大人写封信,探个真假。”


师爷说:“一封信来回时间太久,又显得您不相信左大人,而且,您怎么开口问呢?左大人可没说这扇子就是他推荐黄兰阶的信啊,这全靠意会!”


何璋听后,点了点头。


第二日,师爷亲自出马,到黄兰阶住的村里东问西问,果然得知他父亲和左宗棠确是世交,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来。而且,黄兰阶确实刚去左相府活动过。看来,这黄兰阶确实没吹牛,是自己处事不周,一直让他坐冷板凳。


回到总督府,师爷跟何璋汇报以后,两人嘀咕一通,便决定为黄兰阶安排工作。第三日,他们又听说左大人安排人买了几亩水田送给黄兰阶,就更深信不疑了。


十天以后,黄兰阶就当上了候补知县。可是,他的心里总是不踏实,他怕何璋知道真相以后,收回官帽。


张氏看出他的担忧,说:“左大人送给我们的田,不如卖一亩给何璋送礼,拉近彼此的关系,减轻他对你的猜疑;再卖一亩,给左大人送礼,夹带一封汇报你的近况的书信去,顺便感谢他赠我们田地的事,这件事,我派我的弟弟去办最可靠。”黄兰阶听了,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就依计行事。


何璋收到黄兰阶的礼,对他的怀疑之心果然就减轻了,他心想,既然这小子懂得打点,那他去左相府肯定也送了礼的,不然左大人哪会回他一把含义颇深的扇子?


左宗棠收到黄兰阶的亲笔信,知道他此番回去以后正巧被总督补了缺,感到安心不少,觉得九泉之下的好友不会责怪自己了。他就回了一封鼓励黄兰阶励精图治、为民造福之类的信。


这封宝贵的回信,就成了黄兰阶的护身符,借着一个机会,他拿去给何璋看了,何璋自此对他深信不疑,但是否还要提拔重用他,他觉得还得面见左宗棠以后再定夺。


借着一个回京的机会,何璋赔着笑脸,在左宗棠面前提起了栽培黄兰阶的事。左宗棠已收到过黄兰阶的亲笔感恩信,虽然那是感谢他送田地的事,但也说到了得到何璋任用的大事。当下,他就笑道:“是啊,我早说过,他是一块金子,总会发光的,何况本来是进士,肯定是人才,何大人,你就是他的伯乐啊!”这个话,在何璋听来,更有深意,那就是:“我都明白了,谢谢你!”


何璋当然不能一一还原黄兰阶当日晃着扇子要官的细节,只能呵呵一笑,表示你我心里有数就好。


回到福建,何璋因为心里有数了,就把黄兰阶从七品知县往上提拔,没过两年,就升到了四品道台。而每升一级,黄兰阶都不忘以侄儿身份给左宗棠报喜和感恩,讲述自己为百姓造福的故事。一来二去,他倒真的成了左宗棠赏识的人。因为左宗棠的原因,加上政绩确实不错,何璋倒也真的赏识他了,还觉得自己的眼光不错。


黄兰阶官运亨通,也没忘记感谢他的夫人张氏。他想,如果不是她心思细密,老是提醒自己给左宗棠汇报工作,恐怕自己的仕途也不会这么顺利。但有一点,他总是想不明白,那日左府管家徐然送自己盘缠,又指点自己去琉璃厂边的书画店,用意何在呢?那是左大人的意思吗?是他变相地在帮助自己吗?要不然,事情怎么那么巧呢?


为了解开这个疑问,趁着一次进京的机会,他专门去了左相府,这事当然不能问左宗棠,他只敢找管家徐然打听。


徐然只是意味深长地说:“凡事皆有机缘,要看缘分,看你的悟性,有些事不能说破,但说到底,你的位子,还是在于你自己,那些靠推荐信上位的,一味地搜刮民脂民膏,很快就被自己折腾回家了。”


以后的很多年,黄兰阶一直没弄明白,如果说左大人变相地通过徐然的指点推荐了自己,那为什么又送水田给他呢?有次他又在想这个问题,喝醉了的何璋碰巧也冷不丁问到这个问题,黄兰阶急中生智,信口胡编:“那水田其实是左大人送给我哥的,因为我哥不会读书,只会种地,但我哥不会写字,签不了田契,就全权委托我了。早年我父亲救过左大人母亲一命,所以左大人得知我父亲身故以后,就极力帮助我们兄弟二人。”


这样一说,何璋相信了,黄兰阶揪揪自己的耳朵,也有点相信自己的说法了。他想,我一个从不撒谎的进士,为了有碗饭吃,拿一把冒名的扇子骗住了何璋,如今撒起谎来更是草稿都不打,不是我的心地不好,实在是世道如此,不能不随机应变啊。



【黑驴沟的传说】


以前,人们把六盘山叫鹿盘山,这山上有一个最险要的地方,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从上往下看是一个无底的深谷,一不小心掉下去,就休想活命。


传说有一个樵夫,吆着一头黑驴,来到鹿盘山上砍柴,从清早一直砍到晌午,才砍了一捆柴,驮到黑驴身上,想打个捷路早些回去。可是,当他走到那个悬崖上狭窄的小路上时,忽然黄风四起,只听深谷中的石头吼声震天,一股黑烟云雾遮住了他的眼睛,看不清四下,又一阵黄风刮来,将黑驴和柴都刮下了深谷。樵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回,急得他跳上跳下寻黑驴,到处都寻不着,只好提着镰刀哭哭啼啼地回去了。


那头黑驴被黄风刮到深谷后,被摔死在深谷中一个茂密的大树林子里了,百日以后,风吹日晒,竟成了精,变了一个年轻美貌的俊媳妇,到处骗着吃人。


有天,一个道士到了这片大树林,碰着她,看她蹴在石头上梳头,模样很俊,就不由得问道:“你是谁家的媳妇子?蹴在这深山老林里,不害怕豺狼虎豹和妖精吗?”那黑驴子精一听,哭哭啼啼地对道士说:“我在家里闯下了大祸,公婆和男人商量着要杀死我呢,我听后就赶紧逃了出来,可又舍不得撇下我那宝贝儿子呀!道士能行行好,把我引着回去,替我说些好话?”道士听后睁开仙眼一看,原来是个黑驴子精,他赶紧使上解数和黑驴子精斗法,斗来斗去,他哪里能斗过黑驴子精呢!他使了个脱身法赶紧逃走了。


道士临阵逃性命,一直逃到了静宁州(今甘肃静宁县),对着城隍庙里的刘隍爷,将黑驴子精害人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刘隍爷一听着了急,就赶紧打点好行李,带上衙役来到隆德,和隆德的城隍爷商量降妖之计。他二人商量时互推互让,不由红脸,就击掌打赌,刘隍爷说:“我要是降不了妖,你就挖了我的左眼睛。”隆德的城隍爷说:“我要是降不了妖,你就斩了我的头。”于是,刘隍爷就前去降妖了,他带着五方土地神、八大金钢来到了大树林子里,拉开阵势和黑驴子精厮杀起来,眼看刘隍爷就要战过黑驴子精了,这时,黑驴子精却使了绝招,吐下一口黑烟雾,罩住了刘隍爷的人马。刘隍爷觉得事情不妙,就带上他的人马,赶紧逃回隆德的城隍庙,隆德的城隍爷一看,二话没说,命人挖掉了刘隍爷的左眼,到如今,静宁的城隍爷还塑不住左眼呢!


隔了几天,隆德的城隍爷又前去降妖,他不像静宁的刘隍爷到处声张大鼓,而是装扮成一个货郎来到了大树林,他肩挑货郎箱,手摇货郎鼓,边走边摇,还大声喊着:“货郎鼓,梆梆梆!我是一个卖货郎,百样货物都齐全,由你一看心欢畅。”黑驴子精一听有人过来了,赶紧跑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卖货郎。她装得羞羞答答,笑嘻嘻地走到卖货郎跟前,深施一礼,接着说道:“卖货郎留步,奴家要买东西呢!”城隍爷故意前行,不肯止步,边走边说:“路途远,不敢停;要是停,天要黑;要是买啥,到了来天。”黑驴子精一听着了急,一把抓住扁担头,恳求道:“货郎哥,货郎哥!快站住,快站住!买把扣线把花绣。”城隍爷放下担子,揭开货箱说:“要买啥线,由着你挑,我也乘乘凉。”黑驴子精一看:“哎哟!里头啥都有呢吆!”她伸手拿了这又取那,只顾挑货拿扣线,却忘了她是个黑驴子精,这时,城隍爷趁她不注意,赶紧上前,一把扳倒货箱盖,压住了黑驴子精。箱盖盖得太急了,黑驴子精的一条脚却露在了外头,她就不得显了原形,将小小的三寸金莲变成了驴蹄子夹在货箱外,城隍爷赶紧连夜担回了庙。


第二天,道士上庙焚香,看见庙里的墙角处放下一副货郎担,货箱缝缝呢夹着一条驴腿,他也没敢翻开。到了夜间,城隍爷给道士托梦说:“是我降了黑驴子精,庙里的货郎箱万万不能开,等到七七四十九天后,我把它带给玉帝,让玉帝把它压到十八层地狱,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到如今,隆德的城隍庙里还塑着个货箱,箱缝中还夹着条驴腿呢!


打这以后,人们把摔死黑驴子的那个地方,就叫黑驴子沟,也就是现在六盘山车路拐弯最急的那个外沟。



【荷叶托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有个老木匠手儿怪巧的,听说为慈禧老妖婆建行宫,就来了个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慈禧来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一个大寿桃,还用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的?怪喜欢人的。狗官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的寿桃。"


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原来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呢。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气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来!"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筛糠,磕头如捣蒜,请求饶命。慈接骂道:“是谁刻的莲叶大桃,找不出人来要你狗官的脑袋!滚!”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来,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戏楼吧,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吧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保定府流传开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9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