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崇俨,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所生的第二子,永徽五年(655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永徽六年(656年),还在襁褓之中的李贤被唐高宗李治册封为潞王。父亲李治是唐朝皇帝,母亲武则天是唐朝皇后,李贤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之家,一条金光大道仿佛早已在他脚下铺开。
李贤一身继承了李治与武则天的诸多优点,小小年纪就容颜俊秀,聪慧机敏,“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深受父皇宠爱、然而谁都没有料到,李贤的人生结局却以一种非常凄惨的方式告终。
上元二年(675年),李贤的哥哥、皇太子李弘年纪轻轻就突然暴病而死。20出头的李贤,顺理成章成了大唐皇太子。此事成为李贤一生命运转折点。羽翼渐丰的武则天,野心勃勃觊觎唐朝皇位,亲生儿子李贤身为唐朝合法继位人,显然成了武则天登基的拦路石。母子关系逐渐恶化。
调露二年(680年),按捺不住的武则天终于动手了,她降下懿旨,指责李贤“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把李贤废为庶人,囚禁起来。永淳二年,李贤被流放荒蛮之地巴州,并最终受尽折磨死在那里。
李贤被害,与武则天最为宠爱的一个术士明崇俨有关。明崇俨,洛阳偃师人,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明恪,担任过唐朝豫州刺史。明崇俨小时候,他父亲部下有个看门小吏是个江湖道士出身,“门卒有道术”,精通所谓“道术”,把平生所学都传给了明崇俨。因此却没有走仕途,而是潜心修道,成为当时有名的江湖术士。
唐高宗和武则天也听说了他的名声,于是把他召入朝廷,封为正谏大夫,让他侍从左右,明崇俨得以自由出入宫廷,一时声誉鹊起。明崇俨长相俊秀,且能言善辩口才便捷,善于察言观色,窥伺上意,而且知书达理,对国家大事“颇陈时政得失”,因此很快得到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信任。
武则天心怀二志,时刻盘算着篡夺皇位,正在用人之际,于是对明崇俨这样的江湖奇才非常重视,与之过从甚密,因此朝野民间就有了种种他们二人的流言蜚语。太子李贤知道后,对导致母亲声誉受损的明崇俨非常厌恶。
明崇俨精明过人,善于窥测主上心思,渐渐感觉到了武则天的称帝野心,也对她与太子李贤之间的矛盾了如指掌。于是为了讨好武则天,他经常在其面前诋毁贬损李贤,说什么“太子不堪承继”,两个弟弟李显和李旦谁都比太子强。
然而就在明崇俨春风得意之时,一件意外之事发生了。仪凤四年一天早上,明崇俨府中的仆役早上起来,去伺候主子穿衣,却发现明崇俨卧房紧闭房门,如何呼喊都不见答应。众人打开房门一看,明崇俨胸口刺着一把刀,早已死去多时,原来是在昨夜遇害了。
明崇俨是武则天的宠臣,唐朝炙手可热的大红人,他的死引起轩然大波。武则天怒不可遏,下令大理寺彻查此案,捉拿真凶。而当时的狄仁杰,正在大理寺任职,“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一年破获案子不计其数,却对明崇俨遇害一案始终束手无策,未能破案捉到真凶。
武则天急火攻心,不分青红皂白迁怒于太子李贤,派人诬陷李贤宫中藏有铠甲几百套,显然是有谋反之意,最终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至于明崇俨被杀的真凶到底是谁?是否与太子李贤有关?至今仍是一个千古谜团。
的儿子: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登基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在位期间上承,下启开元盛世,、。接下来由我来探秘下武则天的儿子们。
代王李弘:李弘(652—675),唐朝唐高宗第五子,母亲是武则天,妻子乃裴居道之女裴氏。655年时,被封为代王;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废,改立李弘为皇太子。675年5月,李弘与高宗、武则天同赴合璧宫时暴卒。但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
潞王李贤:李贤(654年—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据两唐书记载,李贤年少时容止端雅,读书往往看一遍就过目不忘,聪慧非常,因此深得高宗喜爱。上元二年,皇太子李弘(武后长子)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李贤文史造诣深厚,成为太子不久就诏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等为《后汉书》作注释,史称“章怀注”,具有很高历史文献价值。公元680年,武后宠臣明崇俨为盗所杀,怀疑是太子李贤所为,随后派人搜查太子府第,得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以谋逆罪被捕下狱。
高宗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现四川省巴中市)。公元684年,高宗驾崩,中宗继位不久就被武后废黜而另立幼子睿宗,睿宗柔弱形同傀儡,武后自此完全把持唐朝皇政。睿宗即位初,武后派人前去校检废太子李贤的宅第,不久李贤就在流放地自尽。根据两唐书记载,李贤之死很可能出于武后的懿旨。
李贤死后,武后下旨恢复其雍王王爵,并以亲王礼在流放地下葬。公元705年,武后驾崩,中宗继位。唐中宗念及兄弟之情,将李贤的遗体迁回长安,以亲王礼陪葬乾陵。公元712年,李贤遗孀房氏病故,唐睿宗下旨追赠李贤为“章怀太子”,房氏为“章怀太子妃”,合葬于太子墓(即今天的章怀太子墓)。
唐中宗: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公元710年5月,一个地方小官燕钦融上书指责韦皇后 *** ,干预朝政。中宗亲自召燕钦融来京诘问,韦皇后指使信党喝令卫士当众将燕钦融摔死。中宗看了,露出了很难看的脸色。韦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 *** 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武则天。母女两便密谋害死中宗,韦皇后知道中宗喜欢吃饼,于是命令情夫马秦客配置了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中,蒸熟,命令宫女送入神龙殿。中宗正在翻阅奏章,见饼送来,随手取来就吃。不一会儿。忽然腹中绞痛,扑倒在榻上乱滚,太监急忙去报告韦皇后,韦皇后故意磨蹭,拖了许久才来,见中宗痛苦的样子,还假装问中宗怎么了。中宗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嘴呜咽的哭泣,没多久便死于长安宫中的卧榻上。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唐睿宗(公元662~716年),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显庆元年(656)太子李忠被废后,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太子。李弘时年五岁,为人孝敬、勤政。《旧唐书》说他二十四岁时病故,根据有关病情推测,死于肺结核病(肺痨)的可能性较大。而《新唐书》说,李弘由于同情萧淑妃所生的两位被禁闭的公主,奏请放她们出宫婚配。此事触怒了武后,武后便将自己的长子鸩死。后来下嫁禁军军官的两位公主也被武则天处死。
上图太子李弘影视剧照
也有认为,在高宗病重时,太子李弘监国期间,委任了一些官员辅政。武则天认为这是太子扶植亲信政治集团以制约自己,为了扫除自已登基之路上的障碍,不得不拿大儿子开刀。各种说法各有论据和支持者,很难定论。
上图唐高宗影视剧照
李弘死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也颇有政治才干,还召集学者注释《后汉书》。太子在宰相、官员中的势力也不小,加上高宗命太子监国,这些使武则天感到空前的政治压力,母子关系也日益紧张。正议大夫明崇俨以符咒劾术为高宗、武后所见重,常密称:?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貌美太宗。?暗示武则天改立英王为太子。宫中还有议论称,?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李贤听后大为恐慌,疑惧不已。
调露元年(679),明崇俨为盗所杀,凶手未获。社会上传言是太子李贤派人暗杀。武后大怒,指使亲信弹劾李贤阳谋篡位。高宗派人调查,结果在东宫马坊搜出数百件皂甲。高宗素爱李贤,欲为其开脱罪责。武后却说:?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高宗无奈,只得下诏废李贤为庶人,同伙伏诛。
上图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在东宫马坊所搜出的数百件皂甲,并不能作为李贤谋反的证据,因为按照唐朝制度,东宫有太子仆寺,下设马坊,有十率府的军事机构,领有卫队,所以拥有一定数量的皂甲是正常的。另外,指认太子杀明崇俨也没有证据,而且杀明崇俨对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毫无助益,可见此事只能是一桩冤案。
图章怀太子墓壁画
永淳二年(683年),李贤流放巴州(今四川巴中)。光宅元年(684),为防备李贤有所行动,武则天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勣赴巴州监管李贤。丘神勣一到巴州,就将李贤囚禁于别室,逼其自杀。当时李贤年仅三十二岁。李贤死后,武后虽举哀于显福门,追封李贤为雍王,并将丘神勣贬职。但这只是一种装门面的动作,很快丘神勣便官复原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9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卖秘笈
下一篇: 民间故事之-免死金牌招魂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