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司马懿九个儿子,原配夫人张春华生了三个,伏夫人生四个,张夫人生一个,柏夫人生一个,其中三个为帝,
1、 晋景帝司马师,张春华生
司马师,字子元,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谥号“忠武”。司马昭受封晋王时,司马师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2、晋文帝司马昭,张春华生
司马昭,字子上,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3、平原王司马干,张春华生
司马干,字子良,西晋建立后,司马干受封平原王,历任抚军中郎将、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卫将军等职。永宁元年(301年),晋惠帝司马衷复位后,任司马干为侍中、太保。永嘉五年(311年),司马干去世,享年八十岁。
4、汝南文成王司马亮,伏夫人生
司马亮,字子翼,西晋宗室,西晋建立后,先封扶风王,后改封汝南王,先后担任骑司马、抚军将军、卫将军、宗师等。咸宁三年(277年),升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等要职,镇守一方。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病重,有意托孤于司马亮,但在杨骏阻挠下并未成功。元康元年(291年),杨骏被杀后,司马亮入朝任太宰,与卫瓘分掌朝政,大肆封官却失去人心。不久,司马玮矫诏将叔祖司马亮杀死,死于宫斗乱兵之中。
5、琅邪武王司马伷,伏夫人生
司马伷,字子将,年轻时就有才气,在魏历任宁朔将军、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等职,先后受封南安亭侯、东武乡侯、五等爵制建立之后改封南皮伯。西晋建立后被封为东莞郡王,入朝担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外出任镇东大将军。后改封琅邪王,加开府仪同三司。西晋伐吴时,率军出涂中,孙皓向他投降并奉上玉玺。战后因功拜大将军,增邑三千户。太康四年(283年)6月12日,司马伷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孙子是晋元帝司马睿。
6、清惠亭侯司马京,伏夫人生
司马京,字子左,晋宣帝司马懿第六子,晋朝建立前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7、扶风武王司马骏,伏夫人生
司马骏,字子臧,早年聪慧,历任散骑常侍、步兵校尉、平南将军、安东将军等职。西晋建立后,接连受封汝阴王、扶风王,任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他施政仁义,安抚百姓,维护民族团结,深受爱戴。后因功加拜征西大将军,又派文鸯平秃发树机能叛乱,使二十万部族归附。进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太康七年(286年),司马骏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追赠大司马、侍中、假黄钺,谥号武,后世称其为“扶风武王”。
8、梁孝王司马肜,张夫人生
司马肜,字子微,西晋建立,司马肜受封梁王,拜北中郎将,之后历任平东将军、安东将军、卫将军、征西大将军等职。元康七年(297年),司马肜因与建威将军周处有矛盾,催促周处出兵讨伐齐万年,并且断绝其后援,致使周处兵败战死。太安元年(302年),司马肜去世。周处,字子隐,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成为西晋名将。
9、赵王司马伦,柏夫人生
司马伦,字子彝,西晋建立后,封琅琊郡王,后改封赵王。历任平北将军、安北将军等。任征西将军、镇守关中时,因赏罚不明引起羌族、氐族反叛,被召回京师。元康十年(300年),太子司马遹被贾后一党杀害,司马伦趁机鼓动司马遹旧部以及齐王司马冏等人起兵讨伐贾后党羽。同年贾后被杀,司马伦又趁机诛杀了对自己不满的政敌淮南王司马允,司马允死后,司马伦自封大都督、相国等头衔。不久,干脆逼惠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元建始。司马伦登基后,任用孙秀等小人掌政并大肆封官来收取人心。不久,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同年四月,司马伦宣布退位迎晋惠帝复位,自己带着家人前往金墉城居住,之后,梁王司马肜上表请求诛杀司马伦,于是朝廷派遣使者到金墉城将司马伦赐死。他的三个儿子也被一同诛杀。
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分别为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司马亮、司马伷、司马京、司马骏、司马彤和司马伦。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司马懿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是老二,所以字仲达,他的哥哥字伯达,他的弟弟字季达。司马懿有九个儿子,两个女儿,比他老爹还厉害,司马懿的长子叫司马师,次子叫司马昭。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大权之后,不久死去,长子司马师继位,独揽大权。司马师小命不长,很快死了,死前,没有让自己的儿子继位,而是让自己的弟弟司马昭继位,后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魏国皇帝禅让,自己当了皇帝,建立晋朝,那么,司马师的儿子结局如何呢?他是怎么死的呢?
司马师其实没有生出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的儿子是过继的,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做儿子。
咸熙二年(266年),司马炎迫使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咸宁元年(275年),司马炎追尊其祖父司马懿为宣皇帝,追尊其伯父司马师为景皇帝,追尊其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
《晋书》记载: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司马懿),上尊号曰景皇帝(司马师),追尊号曰文皇帝(司马昭)。
司马攸(248年—283年),字大猷,小字桃符。是司马昭的次子,是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弟。司马昭非常喜欢司马攸,《晋书》记载:初,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
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也很有才能,甚至比他哥哥晋武帝司马炎还强。《晋书》记载: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
因为司马攸的伯父司马师没儿子,就继给他做了儿子。《晋书》记载:景帝无子,命攸为嗣。景帝无子,命攸为嗣。
西晋建立后,司马攸被封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到了晋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越来越高,荀勖、冯紞趁机进谗言,将其排挤出朝廷,导致司马攸气恨发病,呕血而死,只有三十六岁。
司马攸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感到惋惜,如果是他继位,就不会让司马炎那个白痴儿子当皇帝了,当然,也不至于有后来的五胡乱华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5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民间故事之-夺命诡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