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渊退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盛唐风华,但也有着浓重的血腥气;最著名的莫过于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让中国出了一个千古明君,也让盛唐四海来朝,但是对于处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很扎心的事情 ,由其是对于李氏皇族,对于开国之君李渊来说,这是一场人伦惨变。不过作为开国帝王,魄力是有的,但他竟然没有反抗而是顺势立了世民为太子,最终把位子传给了这个弑兄杀弟的次子,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在这个事变之前,李世民先去告了一状,说太子和宫内李渊的爱妃有染,这消息可是让这位开国之君很是郁闷,不论真假反正心情不好就是了,于是他找了几个忠心的老臣,吩咐李世民明天和建成元吉宫中对质。其实呢这只是秦王的拖延之策罢了。他早就买通玄武门守门将官,所以在第二天建成兄弟过来的时候,他就带领自己的亲信把二个射杀。
其实这件事情进行到太子齐王死掉后,李渊已经有怕察觉,但当时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已经来到宫中,而李渊的贴身侍卫中比较忠诚的也被他带着兵将杀掉了。这时候,李渊已经知道事情不受自己控制了,身边的保护力量也死亡殆尽,剩下的不过是李世民安排的人罢了。
当时的情况就是李渊已经无法控制事态的发展,而自己这个二儿子是什么性格他也是非常清楚的,能忍别人不能忍,但到了关键时候也是能狠得下心来。事实上后来李世民的举动也证实了他的猜测,这位秦王动手后就没有再犹豫连太子和齐王家的男女老少包括婴儿全都杀了,标准的斩草除根。所以这个时候除了立他为太子也真的是没有别的人选了。
当然,李渊心里也是有愧的,当年起事时,是次子东征西讨,为他打下大半江山。他也答应过立他为太子,但最后还是立了嫡长的建成。如今兄弟想残到如此境地,他又已经偌大年纪,早已经不是刚起义时那么有魄力了。因为这种种缘由凑在一起,最终这位创建的大唐的开国君主立了李世民为太子,并且迅速退位让他登基,而自己避居到太极宫,不再过问政事。他的退让使得这位秦王在当上皇帝后让大唐变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自己也成了天可汗。
李渊手握实权,被儿子逼着退位,有多方面原因,是综合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唐朝建国之初,多方实力博弈的一种结果。具体原因如下,我们就能看出李渊为何被儿子逼着退位。
首先,唐朝新建伊始,内部不稳定
公元618年,李渊在李世民的“胁迫”下发动起义,参加到了反隋运动中。唐朝建立之初,地方上还有许多诸侯王,比如王世充、刘黑闼等地方军阀。在唐朝初期的统一战争中,打头阵的便是李世民。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实力逐渐强大,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头。在唐朝初期地方军阀被消灭完之后,李世民的强大,已经成为唐朝内部的一种不稳定因素。
其次,皇室成员内部不稳定
李渊有22个儿子,但是太子一位只有一个。按照我国嫡长子继承制,天子必须是李建成。但是,在唐朝初期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居功甚伟,并且手下有一帮强兵猛将。以太子为首的李元吉集团,对李世民不间断打压,皇室成员内部非常不稳定。李渊年老体衰,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办法稳定。
最后,唐朝初期所处的国际环境,迫切需要李渊交出实权
唐朝初期的国际环境,迫切需要一位有魄力的君主来主持大局。唐朝初期,国际上主要对手是突厥。唐朝北方的突厥实力强劲,对于唐朝形成了压顶的态势。唐朝初期的太子李建成能力有限,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而唐朝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最终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天平倒向了李世民,李渊被架空,最终不得已禅味给李世民。综合来看,李渊的退位主要是建国初期过分依赖李世民,导致最终利益分配不均,引发夺嫡之争,为后来的被迫禅位埋下了伏笔。
其实我们来看一下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啊,李世民当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他的哥哥以及弟弟,他当时已经是属于率军逼宫。在当时李渊已经控制不住局面了,他儿子李世民已经发动了兵变,逼着他将皇位让给他。所以李渊不是说他想不想把皇位传给李世民,而是他不想也没有办法。
李渊也是被当时的李世民给控制住了,所以李渊是属于禅位的,而不是传给李世民。就算李渊不想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李渊的手底下的那些大臣们也会让李渊传给李世民。这个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这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李渊唯一的出路。如果李渊不主动的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李世民其实也不介意再发动一次兵变,所以这个只能说是李渊对他儿子李世民的妥协吧。
李世民也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他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把他们的哥哥弟弟们都杀死了,他立即就把李渊控制住,他把李渊软禁了。其实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他一直都是属于被软禁的状态,一直到李渊死去,他都是只能在那么一小块范围之内活动。所以李世民心狠呢,李世民虽然是雄才大略。
可惜啊,相应的也是付出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说亲情友情。这可能就是皇位的代价吧。毕竟要想成为至高无上的人,总需要付出一点什么东西。其实李渊这个情况和他的曾孙还是曾曾孙唐玄宗李隆基比较像。李隆基在晚年时候也是被他的儿子逼宫,不过他这个就比较惨,李隆基当时是被他的儿子用兵队包围起来强迫的传位。
李渊让位给李世民的原因有这三个:
1、形势所迫,当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李渊毫无察觉,说明皇宫已经在李世民的掌控之中了。
2、李世民能力强,李渊深知李世民的能力与实力,李世民在建国后平定叛乱,没有人比李世民更适合这个皇位。
3、李世民拥护者多,李世民继位朝堂也不会有动荡。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唐初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
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玄武门事变发生后,如果可以的话李渊肯定是不愿意退位当太上皇,更是不愿意将皇位让给李世民的。
但不愿意也没办法啊,毕竟每当李渊想起在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李世民的麾下大将尉迟恭手持兵器,冷冰冰地看着他,李渊都难免会瑟瑟发抖,心有恐慌。
再一联想到,李世民不仅杀害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甚至还将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嗣全部都杀害了,李渊也难免会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全。
当然了,李渊除了为自己的性命考虑外,还有这么几个原因,让他最终决定退位,并将皇位让给了李世民。
第一,在李渊的这些儿子当中,的确是李世民最适合当皇帝。
虽说李渊是因为玄武门事变,从而极其的厌恶李世民,但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是真的最适合继承李渊皇位的那个人。这一点从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上,就能得到证明。
相比之下,李建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论手段论谋略,跟李世民相比都要差一些。
第二,深受打击的李渊,也不太想继续当皇帝了。
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已经60岁了,在当时绝对是高龄。
在李渊已经年迈的情况下,还失去了2个儿子、10个孙子,这噩耗是让李渊悲痛欲绝,精神上更是受到了巨大打击。这种情况下的李渊,自然是不适合继续再当皇帝了。
既然李渊不想当皇帝,那就需要选择一位皇位继承人。可哪怕李渊再怎么痛恨李世民那也没办法,毕竟在李建成、李元吉已死的情况下,也只有李世民适合继承皇位。
第三,李世民的威望过高,权势上就仅次于李渊。
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是权倾朝野,封无可封了。朝堂之上,他是太尉、司徒、尚书令、上柱国、秦王。在军队里,他是天策上将、左右武侯大将军。在地方上,他又是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凉州总管。再加上唐朝大半个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因此李世民的威望,甚至是要比李渊还要强。
威望过高,又掌握着诸多实权,再加上李世民又控制了禁军,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李渊再怎么的不愿意,也只能选择将皇位拱手相让,这样一来至少还能给自己留些体面。
总而言之,还是李世民的实力决定了一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86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