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乾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乾隆亲封的第一位皇贵妃是慧贤皇贵妃。慧贤皇贵妃高氏本是来自内务府的包衣子女,因父亲高斌受雍正帝的器重,任命为河道总督,因此高氏才被雍正帝指为弘历(乾隆帝)的侧福晋。乾隆继位后,高氏初封便是贵妃,成为清朝后宫史上为数不多的初封为贵妃的女人(注:其他五位是孝懿仁皇后、温僖贵妃、悫惠皇贵妃、敦肃皇贵妃、孝和睿皇后)。虽然初封贵妃的高氏受到了乾隆的宠爱,但她却身体不好,一生未育,不过,最终被封为皇贵妃,葬入裕陵地宫。
乾隆帝亲封的第二位皇贵妃是哲悯皇贵妃。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是乾隆做皇子时期的侍妾,她是乾隆最早的女人,给乾隆生下了皇长子永璜,但是这个女人命运不太好,在乾隆继位前便去世了。不过,乾隆并没有忘记她,仍然将其追封为皇贵妃,葬入帝陵。
乾隆亲封的第三位皇贵妃是娴皇贵妃,即后来的继后那拉氏。那拉氏在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后,被晋升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开始统领东西六宫,两年后正式转正,成为统摄后宫的皇后。可惜的是,这位大清国的皇后最终却因“剪发事件”与乾隆帝决裂,死后不知被葬于何处,官方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建国后,在一次考古中,发现了继后那拉氏的棺椁,原来乾隆帝将其塞到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且位居侧位,堂堂大清皇后,没想到死后竟然没有自己的地宫。
乾隆亲封的第四位皇贵妃是淑嘉皇贵妃。淑嘉皇贵妃金氏同样是内务府包衣出身,而且她也是乾隆潜邸时期的一名侍妾,入宫后成为乾隆的宠妃,连续生下四名皇子,死后被追封为皇贵妃,最终被葬入裕陵地宫。
乾隆亲封的第五位皇贵妃是纯惠皇贵妃。纯惠皇贵妃苏氏也是乾隆潜邸时期的一名侍妾,不过从出身来看,苏氏是一名来自江南的民间女子。纵观乾隆后宫,苏氏也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她给乾隆生下了三个儿女,但最终却无缘葬入帝陵,不过乾隆专门给她修建了豪华的皇贵妃园寝,花费了13.4万两白银之多。
乾隆亲封的第六位皇贵妃是令懿皇贵妃,即后来的孝仪纯皇后。令懿皇贵妃和后来的庆恭皇贵妃是仅有的两位非乾隆潜邸出身,却能荣封为皇贵妃的女人。而且,令妃在三十多年的后宫生涯中给乾隆帝生下了六个儿女,儿子嘉庆也幸运地继承了皇位,由此,她母以子贵,被追封为孝仪皇后,入葬裕陵地宫。
乾隆第七位皇贵妃是庆恭皇贵妃。庆恭皇贵妃陆氏是唯一一位非乾隆亲封的皇贵妃,陆氏原本是一名来自江南的民间女子,进入皇宫后受到帝王宠爱,虽然一生未育,但她抚养了嘉庆帝,因此也得以获得死后荣宠,被嘉庆帝追封为皇贵妃,葬入了裕陵妃园寝。
还不知道:乾隆的老婆那么多谁和他合葬了的读者,下面上官魅影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之前《如懿传》热播,剧中讲述乾隆与诸位后妃故事,着中描绘乾隆与其继后乌拉那拉氏。其实历史上乾隆最恨的后妃就是乌拉那拉氏,在乌拉那拉氏死后未给她谥号也没让她葬入帝陵,就随便丢在妃陵。乾隆皇帝一生七十多后妃,最后也就有无位后妃与其同葬。
乾隆裕陵地宫
可以看出最终有资格和乾隆皇帝一起随葬才是他最爱的人,而不是《如懿传》中哪位娴妃。能与乾隆同葬的后妃有乾隆正妻孝贤皇后、嘉庆皇帝母亲孝仪皇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令妃、高皇贵妃、嘉皇贵妃和乾隆初恋,在乾隆继后追封的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这五位依次排列在乾隆裕陵地宫。
如懿传中富察皇后和乾隆后妃金氏
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的乾隆裕陵,在乾隆十七年告竣,前后耗银170多万两。建成以后乾隆地宫最先安葬的富察皇后,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胜水峪地宫。起初富察皇后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在三月十一日死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由于她是乾隆最爱的人,乾隆立马拨款加快建设,最终四年建成,让富察皇后下葬。
如懿传中富察皇后(左)金氏(中)高贵妃(右)
由于乾隆地宫建成时乾隆后妃中除了皇后还有数妃子已经去世,乾隆当时把自己的初恋哲悯皇贵妃(大阿哥之母)金在乾隆十七年与慧贤皇贵妃金棺一同奉移安葬于清东陵裕陵地宫。
高贵妃真实画像
这最先安葬的三位后妃都是乾隆宝亲王时娶得妻子,其中哲皇贵妃富察氏是乾隆第一个女人,也是最先让乾隆成为父亲的女人。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生乾隆的皇长子永璜,九年四月生皇二女。但是,富察氏一天皇妃都没做过,她在乾隆登基前两个月就死了,后来乾隆追封她为皇贵妃。
如懿传
而慧贤皇贵妃高氏算是乾隆的知己,它常语重心长地嘱咐乾隆帝要自爱,不要悲伤,当皇帝很不容易,情真意切,使乾隆皇帝很受感动。在她病重时乾隆册封她为皇贵妃,她只做了两天皇贵妃就去世了。为了悼念爱妃,乾隆帝写了多首挽诗。
第四位葬入乾隆地宫嘉皇贵妃,金氏,是八旗朝 鲜人。初隶内务府汉军。金氏初入宫为贵人,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被册封为嘉嫔,六年晋封为嘉妃,十三年晋封为嘉贵妃,一生为乾隆生育有四个儿子。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病逝,奉皇太后懿旨乾隆追封她为淑嘉皇贵妃,在乾隆二十二年她入葬乾隆裕陵地宫。
令妃
第五位葬入乾隆裕陵的是嘉庆母亲孝仪纯皇后,她于乾隆四十年去世,同年葬入乾隆裕陵地宫。她为乾隆生有六名子女,在乌拉那拉氏被废后担任皇贵妃,摄理六宫。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嘉庆皇帝为皇太子,同时追封令懿皇贵妃为皇后。
而可怜的娴妃,委屈的在妃园寝纯惠地宫一角落。继后辉发那拉氏死后,名义上以皇贵妃礼仪安葬在此。
沈阳东陵
清福陵 (俗称东陵) 简介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位于沈阳旧城东北二十华里处,俗称东陵。
清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崇德元年(1636)大清建国,定陵号为“福陵”,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现存古建筑32座(组),古建筑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是一处融满汉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皇陵建筑群。其保护区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自然景观赏心悦目,周遍环境幽雅壮观,于1929年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1963年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乾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天子”,一生风流,他还有一个称号“十全老人”,寻欢作乐一世。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有两位皇后是生前加封的,还有一位即嘉庆帝的母亲,是追封的。在地宫中陪伴乾隆的是第一位皇后(即孝贤皇后)和嘉庆帝的母亲,那么那位没福分追随这位“风流天子”进入裕陵地宫的皇后是谁呢?
在祖父康熙和父亲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25岁登基的乾隆励精图治,将清王朝的统治达到强盛的顶点。正所谓盛极必衰,乾隆朝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更是封建君主集权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相传乾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天子”,一生风流,他还有一个称号“十全老人”,寻欢作乐一世。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有两位皇后是生前加封的,还有一位即嘉庆帝的母亲,是追封的。在地宫中陪伴乾隆的是第一位皇后(即孝贤皇后)和嘉庆帝的母亲,那么那位没福分追随这位“风流天子”进入裕陵地宫的皇后是谁呢?
先说说在地宫里的皇后吧!首先要说先入裕陵的孝贤皇后。乾隆帝与皇后的感情很好。史料记载:富察氏死后,乾隆异常悲痛,连续九天,每天都在皇后灵柩前三次摆上供品。并用富察氏生前所希望的“孝贤”二字,作为她的谥号。在孝贤皇后富察氏的灵柩安放在裕陵地宫的四年里,乾隆皇帝竟为她祭奠了100多次,而且多次饮酒作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缅怀的内疚之情。其实,孝贤皇后之死,也是众说纷纭,谜团重重。
孝贤皇后富察氏,在美貌丰姿的二八年华嫁给了弘历作福晋。夫妻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富察氏先生一女,两岁便夭亡了。后来富察氏生一子,雍正帝大喜,亲自为此皇孙命名“永琏”。二字隐示将来承继皇位之意。乾隆帝继位不久,便将亲自书写的“永琏为皇太子”的密告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然而,这位十分受宠的皇子,九岁早殇。令乾隆和孝贤皇后异常悲痛。三年后,皇后又生了皇子永琮。琮者,古之玉器,形方中孔,多于礼地,乾隆帝又打算立这位嫡出的皇子为太子。不料永琮刚满两岁,竟死于天花。皇后承受不住连续失去两个亲生的皇子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沉重打击。于永琮死后第二年春天,随同乾隆帝东巡时在途中染上伤寒,病重身亡。
也有人说,孝贤皇后是在与乾隆东巡时,从济南回京时,不慎落入水中而死的。还有人说,孝贤皇后是在永琮死后的第二天晚上死于风寒。
在裕陵地宫中另一位皇后魏佳氏,最初为贵人,后依次晋为嫔、妃、贵妃,生下皇十五子J琰即后来的嘉庆帝,在乾隆四十年病故。之所以被葬于地宫,是因为乾隆的爱屋及乌,此话怎讲?很简单,因为魏佳氏是由第一位皇后所教养成的,所以乾隆允许一并埋葬地宫。乾隆六十年,以J琰为皇太子,令追赠其母为皇后。魏佳氏没有看见儿子登基,更没在生前当上皇太后。死后能破格封为皇后,也算是托儿子的福。
还有一位没有进入裕陵地宫的皇后,与民间“乾隆休妻”的传说有关。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是乌拉那拉氏,是佐领那尔布之女。乾隆还是皇子的时候,乌拉那拉氏被册封为侧福晋。她不仅深得皇帝宠爱,而且颇讨皇太后喜欢。乾隆登基后,封为娴妃。在皇后富察氏死后不久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年初,皇后陪皇太后和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在途中,皇后刚过48岁生日,不知出了什么事或是出了什么问题,传说被乾隆打入冷宫,削发为尼,民间便盛传“乾隆休妻”。若干年后,那拉皇后染疾病故,乾隆帝命按皇贵妃礼葬皇后乌拉那拉氏,葬于裕陵西侧的裕妃园寝明楼后的大宝顶内。
那拉氏皇后到底因为什么原因而触怒乾隆,以至于将其打入冷宫,老死不相见呢?正史没有记载,然而皇后惹恼皇帝的事情肯定存在。只有当事人才会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让皇上突然将宠爱多时的皇后打入冷宫,此事必然恶劣非常,传出去有损皇家威严,以至正史都不敢记录。我们知道的是,乾隆皇帝在其后30余年的帝王生涯中,再也没有立后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件事使他下定决心摆脱后宫的干扰。看来民间的“休妻”一说,不是全无道理。究其原因,实在让人疑惑。
第一位孝贤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十分钟情的皇后。 她是满洲镶黄旗人,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协办大学士傅恒之姐。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3 月28 日)。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乾隆皇帝弘历,在他身居皇子位时,奉雍正皇帝赐册富察氏为其嫡福晋,时年十六岁。雍正六年十月初二日子时生皇长女,两岁即殇。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申时生皇二子永琏。九年五月二十四日生皇三女即和敬公主。弘历登极之后,于乾隆二年(1731年)十二月初四日以金册、金宝立富察氏为皇后,时年二十六岁。后性节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翠。岁时进帝荷包,唯以鹿羔偃尬燧囊,仿先世关外之制,寓不忘本意。 乾隆三年十月十二日巳刻皇二子永琏亡。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子时皇七子永琮生,因患痘两岁即殇,谥悼敏皇子,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复追封哲亲王。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率皇后东巡,驻赵北口,至曲阜,谒孔林。至泰安,诣岱岳庙,登泰山。三月驻济南,幸趵突泉,侍太后阅兵,幸历下亭。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748年4 月8 日)回銮,至德州登舟,皇后崩,时年三十七岁。事出之后,皇太后亲临看视,悲恸良久。乾隆帝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恭奉皇太后御舟缓程回京。乾隆帝自留德州,亲视殡殓完毕,扶榇回京。皇后梓宫经由通州抵京,由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于长春宫,后移至景山,停在观德殿,以后又迁至静安庄。直至乾隆十七年十月十三日辰时,才移梓宫至直隶遵化州清东陵。十月二十七日孝贤皇后梓宫奉安于胜水峪地宫。皇后崩后不断被加谥,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谥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孝贤皇后之死,众说不一。有丧子痛心、忧郁而死之说;有微感寒疾、病重亡身说;亦有失足落水、丧命汪洋一说,真是莫衷一是。
丧子说:孝贤皇后居潜邸福晋时,于雍正八年生皇二子。雍正皇帝亲自为皇孙命名“永琏”,隐示承继皇位之意。所以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初二日乾隆帝就密定皇储,亲自书写了“永琏为皇太子”的密旨,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可惜,这位十分受宠的永琏,只活了九岁就早亡了。乾隆三年十一月,皇二子永琏死后一个月,乾隆帝告知各官员: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祀用皇太子仪注行。
继而又为皇太子永琏加了“端慧”谥号,专门在蓟县朱华山修建了端慧皇太子园寝。乾隆八年十一月初六日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地宫。 乾隆帝、后失去爱子,十分悲痛。事隔三年,于乾隆十一年四月初一日,皇后又生了皇七子,取名“永琮”,乾隆帝又打算立这个嫡出的皇子为皇太子。不料,永琮刚满两岁,竟被天花夺去了生命。永琮死后三个月,乾隆帝又道出他内心的苦衷:“先朝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 这位皇七子尽管没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乾隆帝的钟爱,他死后的丧仪仍高于一般的皇子,赐谥为“悼敏”,也入葬在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之中。皇后连续失去两个亲生皇子,精神上受到了沉重打击,在皇七子死后的第二年春天,她随同乾隆帝,奉皇太后东巡,在归途中崩逝。这与她心情忧郁、丧子痛心有着极重要的关系。
病重说:乾隆帝曾降谕昭告天下说:
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苛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13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