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禹偁,北宋诗人兼直臣,因敢于直谏遭到贬官

众妙之门 2023-06-20 14:47:07

王禹偁,北宋诗人兼直臣,因敢于直谏遭到贬官

在历史长河中,王禹偁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王禹偁出身寒微,祖上世代以农耕为业,但这位贫农出身的孩子却天赋异禀,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写诗作文。

公元983年,王禹偁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不久,宋太宗召他来面试,提拔他为右拾遗。989年,宋太宗面试贡士,又召试王禹偁,面对皇帝出的题目,王禹偁“赋诗立就”,宋太宗又提拔他为左司谏、知制诰,担任自己的秘书。

按说,像王禹偁这样的千里马,得到了天下最大的伯乐—皇帝的赏识,应该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了。然而,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王禹偁是聪明,但聪明人也分两类,一类以聪明“务实”,一类以聪明“务虚”。识时务者为俊杰,务实者借势发力,顺水推舟,往往谋得高官厚禄;务虚者好以天下为己任,事不关己却少见多怪,专以找茬儿、挑刺、针砭时弊为能事,常常让领导左右为难。很可惜,王禹偁属于后者。

也许是官场“厚黑学”的书读得太少,王禹偁性格刚正,为人耿直,好议论朝政,好批评别人,在该颂圣时规劝,在该闭嘴时批评,口无遮拦,从不顾忌。比如,宋太宗特意召试他,并提拔他为右拾遗,这种皇帝高兴、自己也高兴的时刻就该说说客套话、感恩一下呀。他却当天就送给皇帝一份《端拱箴》,劝宋太宗戒奢侈、行节俭、施仁政,好像皇帝是个无道昏君一样,这怎么会让皇帝高兴?

又比如989年冬,京城大旱,民不聊生,这种时候就该出点救灾的主意,他却不识时务地向皇帝上疏,说什么“一谷不收谓之馑,五谷不收谓之饥。馑则大夫以下,皆损其禄;饥则尽无禄,廪食而已”,并建议宋太宗下诏,除了宿卫军士、边庭将帅外,其他官员都减少俸禄。于是,朝中大臣几乎被他得罪光了。更可笑的是,在王禹偁短暂的仕宦生涯中,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愚蠢行为,还远远不止一两次。

991年,庐州(今安徽合肥)尼姑道安状告老翰林、著名文学家徐铉与嫂子姜氏通奸。经审查,道安系诬告,本当受罚,但宋太宗下诏赦免了她。对于皇帝已经决定了的事,王禹偁颇不识相,坚决要求治道安的罪,并为徐铉雪冤,弄得皇帝很是生气,把他贬为商州(今陕西商洛)团练副使。

995年,宋太宗已经召还他为翰林学士,作为一个重新被起用的贬官,吃一堑长一智,应该学乖了,不能说的就别乱说,可是他偏不。这年四月,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宋太宗不按当时的礼制治丧,自己不为皇嫂穿孝服,也不让大臣们临丧。个中缘由,大臣们心知肚明,无非是孝庄皇后在宋太宗登基前后有过对他不利的言行,因此人人噤若寒蝉。唯独王禹偁充当出头鸟,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弄得宋太宗雷霆震怒,以诽谤罪把他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知州。

宋真宗即位后,为显示新朝气象,又把王禹偁调回京城任知制诰,编撰《太祖实录》。当时,张齐贤、李沆同为宰相,两人不和。在这一山不容二虎的权力斗争面前,王禹偁老毛病又犯了,从中横议曲直,把张齐贤给惹恼了。他发现王禹偁在编撰《太祖实录》时,该用曲笔的时候过于直白,暴露了先帝的隐私,便以“轻诬”之罪,到宋真宗面前告了一状。于是,王禹偁又被驱出京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

三遭贬谪,王禹偁仍不思悔改,甚至还写了一篇《三黜赋》以明志,中有“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之句,好像被贬官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宋史》对他的评价是:“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真可谓一语中的。像他这种不懂官场哲学、不懂生存哲学的知识分子,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官场,从来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此后,才华横溢的王禹偁再未得到朝廷的重任,不久便在黄州任上郁郁而终,年仅48岁。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赏析



[写作背景]

本文作于王禹偁贬官黄州期间。王禹偁是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一生为革除弊政而不屈不挠地斗争,多次遭到贬谪。太宗淳化二年(99”,任知制诰并判大理寺时,因替徐铉雪诬得罪皇帝,贬商州团练副使。至道元年(995),兼翰林学士,在太祖皇后宋氏丧礼一事上,直言无忌,又触怒最高当权者,贬滁州知州。《滁州谢上表》称:“粗有操守,素非轻易,心常知于止足,性每疾于回邪。位非其人,诱之以利而不往;事匪合道,逼之以死而不随。”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参与撰写《太祖实录》,又因直书史事忤宰相而落职,降为黄州知州。作《三黜赋》表心迹,谓“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无亏”。本文所说“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即指贬滁以来的经历。王禹偁在黄州三年,调任蕲州知州,不久就因病逝世。
王禹偁是开北宋诗文革新之先河的重要人物。他盛赞韩愈文,自称:“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赠朱严》)疾呼“咸通以来,斯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送孙何序》)他的文章,内容充实,笔墨淡雅,抒情议论,均得心应手。他以平易畅达、简雅古淡的文风,吹开宋初文坛上“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五哀诗》)的阴霾,带来变革的清新气息。本文为晚年之作,已尽脱五代文格,艺术上臻于成熟。

[层次结构]

本文以“亦谪居之胜概也”为界,大致分前后两部分,前为记叙描绘,后为发慨咏志。
首段指出黄冈房屋的特点:因多竹故皆竹屋。
第二段记叙自己所建小竹楼的位置、竹楼上所看到的景观、及自己在不同季节的感受和各种活动的情趣。
第三段写自己优游无事、闲适自乐的谪居生活。
第四段表示自己鄙视那些居华丽高楼者所过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第五段就竹楼之易朽,联系自己的累遭贬谪而抒发感慨。
末尾点明作记时间。

[内容述评]

王禹偁忧念国事,以直谏敢言而遭贬。表面上看,本文写小竹楼环境之优美和居于其中的情趣,又写了谪居生活的闲适,实际上透露出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对贬谪的不满。作者曾作<端拱箴),劝谏国君力戒奢侈、征伐、滥刑,以仁政爱民为务,从本文对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的鄙视中,也可看出他的这一观念,看出他清廉高沽的操守。
王禹偁“事上不曲邪,居下不谄佞。见善若已有,嫉恶过仇雠”((全宋文)卷三戚纶(王禹偶诔词))。他为人刚毅,信念坚定,爱憎分明,品格高尚。本文末段通过竹楼“易朽”与“不朽”的议论,告诉人们,竹楼虽然易朽,但居其间者的人格却是不朽的,“屈于身而不屈于道”的人永远是不朽的。对应该如何处世为人,王禹偁作了很好的回答。

[艺术特色]

一、借物言志
本文前半部分描绘竹楼中所见、所闻、所感,为后半部分的抒发感慨作了很好的铺垫。全文紧扣竹楼来写,由竹楼“价廉而工省”,又宜于居住,写到竹瓦的寿命仅有十年,但自己累遭贬官,“奔走不暇”,“岂惧竹楼之易朽”。通过写竹楼,表明了自己身可屈而道不可屈、向往不朽的人生境界的崇高心志。
二、运用对比、排比的手法
文中以廉价简陋、朴实无华的小竹楼与齐云、落星、井干、丽谯等华丽高楼对比,以“贮妓女、藏歌舞”的享乐腐化与“焚香默坐”的“骚人之事”对比,抒写了·作者方正高洁、不图富贵的品格和宽广博大、光明磊落的襟抱。竹楼之“易朽”和作者人格之“不朽”的对比,隐含在文章末幅,突出了本文的主旨。“夏宜急雨,有瀑布声”以下,连用六个“宜”字,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生动地写出了主人生活在竹楼中的无限情趣,显示其人格的雅洁崇高。

[参考资料]

荆公谓王元之,《竹楼记》胜欧阳《醉翁亭记》,鲁直亦以为然。曰:公论文,常先体制而后辞之工拙。予谓:《醉翁亭记》虽涉玩易,然条达迅快,如肺腑中流出,自是好文章。《竹楼记》虽复得体,岂足置欧文之上乎!(金·王若虚《罅南遗老集》卷三十六)
竹楼韵事,《竹楼记》韵文也,必极力摆脱俗想方佳。-此作妙在用“消遣世虑”四字摆脱一切,纸上亦觉幽阒辽曼,不可具状。通篇不呆贴竹楼,善用衬笔,或写楼中之趣,或引楼外之景,或指他人之乐,或抒自己之情,极摆脱,极有韵,真与竹楼相称也。(清·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
以竹瓦起,以竹瓦结,中间撰出六“宜”,俱在竹瓦声音相应上描写,皆非寻常意想所及。至叙登楼对景清致,飘飘出尘,可以上追柳州得意诸作。(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
以潇洒出尘之笔写潇洒出尘之心胸,恰与斯题相称。(清·谢有恽《古文赏音》卷十一)
冷淡萧疏,无意于安排措置,而自得之于景象之外。可以上追柳州得意诸记。起结摇曳生情,更觉蕴藉。(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大抵是借竹楼以写其谪居之意也。通体俱切定竹楼,抒写胜概。玩“亦谪居”句,则竹楼之景,尽属谪居之乐矣。“吾以至道”数语,分明有由乐转入悲意,却妙在笔能含蓄不露。末以“斯楼不朽”结到底,还他个记体。“远吞”二段是景中有人,“公退”一段是人中有景,读者亦须辨之。(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北宋王禹_拼音?

北宋王禹_拼音:王wáng禹yǔ_chēng

人物介绍:王禹偁 (chēng)(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巨野县)人。 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授知制诰、黄州知州,世称王黄州。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未逾月而死,时年四十八。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阙文》。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北宋时期济州钜野人,出身于磨面为生的贫苦人家。少年就学乡里,9岁能赋诗,10余岁能撰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乡试获第一名,殿试中乙科进士,任成武县主簿。

文学主张: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王禹偁属“白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3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