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岳飞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大英雄岳飞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他的故事,譬如岳母刺字、三拒诏书等等。
但自古英雄多薄命的,岳飞在历史上也只是惊鸿一瞬,很快就被奸人所害,藏于土中。
岳飞的死因谜团扑朔,但是不管怎样都与一个大奸人有关联,他就是秦侩;后人为表示对秦桧等人的痛恨,将其铸成跪姿,跪在岳飞墓前赎罪。
至于岳飞的死因,有人说是因为他只懂打仗,触犯了皇室的利益,有人说他是功绩太大遭人嫉妒,也有人说是岳飞刚愎自用所以被杀,总之众说纷纭。
如今跪在杭州岳飞墓前的铜像有四个,分别是秦桧、秦桧妻子王氏、万俟卨和王俊;其实,岳飞墓前的跪像不止现在四个,最多的时候五个,只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撤掉了。
在明正德时期,浙江指挥史李隆前来西湖参拜纪念这位英雄,也是他最先命人铸铜像,让奸臣跪在岳飞面前,这时候有三个小铜人,分别为秦侩夫妇二人以及万俟卨。
前来烧香拜祭的游客都对岳飞崇敬有加,又更加感慨这位大英雄的命不该绝,于是对秦桧等人的跪像又是扔又是砸又是骂的,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心里的愤恨,于是这些铜人就很快被毁坏了。
最终只能重新铸造几个铜像放在岳飞墓前,因有人觉得张俊、罗汝辑也是陷害岳飞的主要责任人之一,所以先后这将这两人铸成铜像,因此岳飞墓前的跪像达到了五个,铜像数目频频变化,这也是对岳飞精神的一种肯定。
由于前来祭拜岳飞的人络绎不绝,为发泄心中的情绪,都会对跪像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就又被破坏了;进入清朝中期,有一位朝廷大员来重新修筑这五个铜像,只不过经过反复斟酌后,决定将罗汝辑撤掉,变成了如今的四个:秦桧、秦桧妻子王氏、万俟卨和王俊。
虽然岳飞墓前跪着的人一变再变,但是人们对岳飞的尊敬,对小人的厌恶却从未改变过,这也就是古人的爱憎分明,更值得现在的我们借鉴。
岳飞曾写过一篇名为《满江红》的词,他在过去的黑白历史中高呼:“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战场上,岳飞是一员猛将,他奋勇杀敌,一洗靖康之耻,虽被奸人所害,但岳飞的精神永在,令世人推崇。
岳飞之名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不管是精忠报国的刺字,还是他领兵抗金的事迹,都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英雄事迹。但,他的遭遇,也让很多人为其鸣不平。只是,虽然后世为他正名,还在他的墓前立了导致他冤案的罪魁祸首的铜像。但是为何原本五个铜人,现在却只剩下四个了?另外一个人是谁呢?
秦桧
五个铜人中,第一个当然是当时力主议和的奸相秦桧。而他之所以跪在岳飞的墓前,原因是因为,在当时,虽然岳飞和他对于大宋和金朝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是如果只是政见不合,秦桧不会就此被钉上耻辱柱。而是因为,秦桧在与岳飞政见不合后,对岳飞进行了构陷。
还有一点是,秦桧十分了解当时皇帝赵构的真实想法,一旦打赢,就会迎回被禁的帝王,如此一来,赵构的身份就会非常的尴尬。更重要的是,虽然当时秦桧是宠臣,也是权臣,但是却绝对没有能力可左右宋高宗的。但是,了解高宗心思的秦桧和高宗可谓是一唱一和,在秦桧看来,不杀岳飞,难成和议,所以才使得岳飞含恨而终。所以,而岳飞被害,秦桧难辞其咎。
秦桧和岳飞之死有关,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是为何秦桧的妻子王氏也被制成铜人跪在岳飞墓前呢?这是因为,王氏的家族中很多人降金,有人猜测,在秦桧被撸后王氏降金。另外,秦桧虽然权倾朝野,但是,他却非常的惧内,所以,王氏对他有影响。
除此以外,在针对岳飞一事上,秦桧之所以给高宗出谋划策,建议他将岳飞收监,也是因为受了王氏的建议。因为王氏说:"缚虎容易纵虎难啊!"而秦桧听了王氏此言,才立即下了决心,取过纸笔,写了数语,折好,派一名干练的家仆秘密将这封信交给狱吏。这天晚上,传出了岳飞的死讯。所以岳飞之死,王氏也脱不了干系。
张俊
另外,还有一个人张俊。他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原本也是战功累累,比如,他曾经在宋徽宗时期就已经多次参与到对西夏作战中了,还领军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曾经随军远救中原。可是,就是一个战功卓著的大将,却因为一时贪念,促成了岳飞的冤狱。
因为在绍兴十一年,宋高宗因为以赏柘皋之功,要升张俊的职位,张俊被升为枢密使,而岳飞被升为副枢密使,可是,韩世忠是名将,执掌军权。可宋高宗和秦桧二人,在当时就已经有了议和之心,所以并不打算兴兵,也不打算重用主战的将领,而韩世忠和岳飞这样的就是首先需要被免职的。
所以,善于揣摩上意的张俊,开始首先提出收纳宣抚司兵权,而宋高宗和秦桧,也因此,罢免了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除此以外,张俊还协同秦桧在当时推行对金的乞和政策,并且,还帮着伪造了证据,使得岳飞蒙冤。
万俟卨
除了上述的三人,还有一个是宋朝的宰相万俟卨,只是他也是个奸臣。他在政和二年中举,在他任职湖北提点刑狱候,投入秦桧门下,之后开始担任监察御史。而这样的之位,为秦桧诬陷岳飞出力不小,因为监察御史,有检查百官之权。
在绍兴十一年,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和以岳飞等为代表的主战派,开始了纷争。但是,在意会到高宗并不愿应战的想法后,秦桧开始蓄意诬陷主战派,力主达到议和成功。于是,秦桧的手下万俟卨开始捏造一些证据,如:武侠他谎报军情、逗留淮西、弹劾岳飞对部将说山阳不可守等多项罪名,上呈给高宗后,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秦桧赢得了此次朝堂争议的胜利,更心酸的是之后他和秦桧争权,最后还被罢黜了。但他对岳飞的构陷却不可忽视。
罗汝楫
上文中提到的四个人,都是现在仍然跪在岳飞墓前的人物。而原本五人中另一个就是罗汝楫,在绍兴(公元1131—1162年)中,他曾任任殿中侍御史,他任职时,也是因为御史的身份,被秦桧拉拢,最后依附秦桧,与中丞何铸交章论岳飞罪。另外,他还劾黜岳飞旧幕及大理寺中欲想要轻判岳飞的很多人。
而他之所以被人从岳飞墓前挪走,并非是因为对他有何误解,而是因为他身份不高,对岳飞之死,虽然有影响,但是并非决定性人物。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呢?岳飞目前的铜像,在明末清初时,一个官员在原本死人的基础上又给岳庙增加了一个跪像,这个人就是罗汝楫,因为他在岳飞案时,用文章声讨岳飞,是毒舌杀人。而雍正年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重塑铜像的时候,却觉得和另外几人相比,罗汝楫不够资格决定案件的走向,充其量是个帮凶,于是就把罗汝楫的跪像丢弃了。
这就是岳飞墓前原本五人的情况,以及他们为何会跪在岳飞墓前的原因。以及后来随着的时间流逝,铜像的人数有所增减的原因。但是,我们在讨论岳飞之死之时,不应该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岳飞墓前的这几个人身上,还要考虑到当时皇帝的意愿才是决定案件的最终原因之一。臣子有罪,帝王也不无辜。
公元1142年1月,抗金名将岳飞因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直到21年后,岳飞才得以平反,宋孝宗下诏为他昭雪,并将其遗体从九曲丛祠迁出,以一品礼改葬在栖霞岭下。
岳飞墓经过历朝历代,依然保存完好。清康熙五十四年,其建筑规格在重建时被改变。1979年,岳飞墓根据南宋建筑风格全面整修,全墓分为忠烈祠区、墓园区、启忠祠区三大部分。后世对岳飞墓的重建,表达了后世对他的尊敬。他一生精忠报国,一心为民誓要收复河山,值得后世钦佩和赞扬。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墓前原本跪着的有五个人,现在少了一个。他墓前跪着的是谁,少的那个人又是谁?
第一位,秦桧。他向来与岳飞不和,因为他主张求和,割地赔款,向金人俯首称臣。而岳飞是主战派,主张用武力收复失地。两人政见不同,从而产生了矛盾。在秦桧的游说下,宋高宗赵构也站在了他这边。他也知道皇帝担心岳飞功高震主,便利用这一点,与他人设计污蔑岳飞勾结金人,通敌卖国,导致岳飞冤死。可以说,秦桧是这场冤案的主谋。于是,后世让秦桧的铜像跪在岳飞墓前,永远地向其谢罪。
第二位,秦桧的妻子王氏。岳飞被关在牢里时,秦桧每天都十分担忧,害怕皇上突然反悔。王氏看在眼中,问丈夫为何愁眉不展,得知原因后,竟随口说了一句:“老爷您把人给杀了,事情不就结束了吗?”王氏“一语惊醒梦中人”,秦桧为了彻底消除自己的心腹大患,设计陷害岳飞。若不是王氏的一句话,也许岳飞的结局会不一样,毕竟当时有许多朝中大臣为其、求情。
第三位,张俊。他原本是南宋初年的名将,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但他晚年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他知道皇帝和秦桧想收岳飞等人的兵权,便主动依附秦桧,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接着,他参与制造陷害岳飞的为证,促成岳飞冤狱。他的铜像跪在岳飞面前,一点儿也不冤。
第四位,万俟卨。此人是秦桧的同党,为官初期就依附秦桧,曾担任监察御史、右正言。受秦桧指使打击主战派,主治岳飞的冤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逗留淮西等罪,导致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后来,他因与秦桧争权,被罢黜。
第五位,也就是少了的那个罪人,名叫罗汝辑。他也是秦桧的党羽,曾参与陷害岳飞。其铜像之所以被撤走,是因为他不出名,只是一个小角色,不配跪在岳飞庙前。
上述五人,让一代忠臣良将冤死,让他们跪在岳飞面前赎罪,是罪有应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47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