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犯人为何都要选择在秋后问斩,这个时间有什么说法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1 11:46:45

古代犯人为何都要选择在秋后问斩,这个时间有什么说法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秋后问斩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秋后问斩”。每每看到这里的时候,小编都有一个疑问,为何要“秋后问斩”?再加上中国人爱说的“秋后算账”,这个秋天难道是独特的季节崇拜吗?还是很随意大家就默认了这个季节呢?小编在仔细看了一些资料之后,发现原来我们的祖先把问斩安排在秋天,其实是有非常独特的意义,而且还有大智慧在里边呢!今天的故事就和您聊一聊,为何要“秋后问斩”?

古时候处决犯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立决”,一种是“秋后决”。“立决”比较好理解,就是马上执行死刑。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听到的“斩立决”就是其中的一种。“秋后决”说的是在秋分节气之后再处以死刑。由于死刑的种类比较多,所以“秋后问斩”其实是“秋后决”的一种。“秋后决”其实说白了就是死缓的一种雏形罢了,留这个犯人命到秋天之后。但是为了避免一些人抱有侥幸的心理,只要是罪大恶极的人,都不属于“秋后决”的范围,一般都是要“立决”。

那么一年有四个季节,为何老祖宗要选择在秋天呢?其实,这个也是一个大智慧。古代人对于自然的崇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他们觉得这世间的一切事情,都要顺应上天的安排,不然老天就会派人来收拾大家。像弄个大洪水啊,弄个干旱啊,弄个瘟疫啊,古人都觉得这都是上天“拿个小喷壶”,时不时往大地上“倒点什么”,就是我们的自然现象了。也因为如此,古代还设有专门的研究气象和星象的机构,这些人不管什么罕见的自然现象,都会强行解释为“上天的暗示”。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到处都洋溢着生命萌发的景象;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一年中万物生命力最强大的时候;刚入秋天的时候万物成熟,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到了秋分之后,树叶开始凋零,处处一片黄色凄凉的景色;到了冬天,是一年中最不适合生活的季节,严寒难熬,周围都死气沉沉。所以在一年中秋分后到冬天,是自然界的生命衰退时期。古人觉得,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其实是不顺应自然现象的,怕这种违背上天意愿的事情发生之后会惹怒上天,所以特意选择在秋分后问斩,因为这个时候大自然的生命都开始凋零了。

“秋后决”在历史上的第一次登场时间其实比较早,最早可在西周的一些文学作品中见到记录,明确记载了在春天的时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时候的律法都要放松一些,对于一些小犯罪也要以教育为主的方式,如果遇到了犯的错误比较大的,就先关起来到秋分之后再处理。这种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刑罚,一直延续到了春秋时期,具体可参考《左传》。

不过也有人问了,“秋后决”在西周时期开始,只能算是一种默认的状态,但是后来有没有成为具体的法律,纳入法律文献中呢?当然写入法律了,不过却不是在推崇法家思想的秦代,而是在“独尊儒术”的汉代。董仲舒倡导的“儒家思想”其实早就不是原来一脉相传的儒家学说了,而是融合了各种学术思想的一种新形态。其中加入的神学更加强调顺应天意,所以处决犯人自然也要顺应自然规律了。

于是,董仲舒不仅明确了秋冬季节要进行处罚,而且也顺带写了春夏季节应该搞些活动庆典,这种说法也就是后来的“春赏秋罚”。从此这种刑罚制度就被后面的朝代保留了下来,不过也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更新完善。最开始的时候,处决的时间在农历的九月到农历腊月之间,一年是四个月。后来到了唐代之后,把农历九月给去掉了,只保留了农历十月到腊月之间。相比之前的春天要宽大处理的方式方法,后边的朝代进行了更改。罪大恶极的人,不管时间一律立刻处决,“秋后决”只限于一般的大罪,这种“秋后决”的方式其实很像现在的死缓。虽然其具备的神学色彩过于强烈,但是也为后世的法律制度完善提供了不少的思路。

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后问斩,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人都是特别喜欢研究风水时政的,对于一年四季都分出了很多个节气,对于每一个时刻都非常有讲究,特别信奉神佛。而且经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一些犯人在犯了罪之后,官府羁押的犯人都会把犯人放在秋后问斩也就是秋天。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人的印象中,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到处都是一片萧瑟的景象,所以就会在这个季节来斩犯罪之人。

一、古代死刑为什么是秋后问斩

古代的死刑犯之所以会选择秋后问斩也是为了顺从天意,因为在古人的眼中,秋天是万木凋零的季节,这个季节到处都是一片肃杀的景象,非常的庄严肃穆,所以就选择在这个时候来行刑。古人是比较迷信的,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有鬼神,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就会有上天来惩罚自己,所以经常感觉到害怕,就连皇上也不敢去违背神佛的旨意,要按照天意行事,不然的话就会被惩罚。春天和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个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是积极向上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有活力,如果在这些美好的季节杀人的话,是非常有违常理的。所以古代的犯人都是定在秋后问斩是为了遵从天意。一般官府在审案子的时候也是从秋天才开始审的,在霜降之后把案子都翻出来提审犯人,审完之后该斩首的就斩首,该放的就放了。

二、结语

而且很多人在看电视的时候都会发现,古代的人在面临斩首的时候都是选在午时三刻的。因为在正午的这个时间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于判官来说,即使是被判了死刑的囚犯最后变成了有冤屈,也无法再出来祸害人间,所以有一种邪不压正的思想在里面。

古代处决犯人,为什么要在秋后问斩?而且还要选在午时三刻?

实际上“秋后问斩”这个词录入到国家法律规定条文是在西汉时期,书中有道是人有四季,在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应该多点庆祝少杀戮,而秋天万物枯萎,所有植物都凋零了,正是适合砍头的时候。古人制定政策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四季变化,虽然是一种迷信的思想,但可以看得出古人对大自然的尊敬与敬畏。


当然,在秋后审问和砍头时也要考虑到人们的时间。一般来说,人们会选择阴历的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进行询问,并在秋天之后斩首。这时,人们忙碌的农活基本结束了,所以他们将有时间到刑场观看。在古代杀人不是有什么目的可言主要杀人的真正目的是威慑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刑场周围观看。

一般来说,是在下午三刻,这时间段大约在中午11: 00到下午1: 00,这时,人们会感到疲倦。一方面,他们可以在囚犯困的时候斩首,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犯人的鬼魂缠上法官和刽子手,古人特别选择了中午太阳是精神最高的时候来压制犯人的鬼魂。当然,在我们看来,这些都是迷信的做法。

古人在判处死刑时经常注意上帝的意志。所谓的“随波逐流”。虽然迷信,但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东西。虽然今天是一个法治社会,所有犯罪都有法律可循。但我们还要警告那些意图犯法的人,让他们知道严重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51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