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初和唐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很多的朋友都有着一个疑问,那就是汉朝初立时,国力不足以荡平匈奴,为何唐朝刚建立便可平定突厥?对于这个问题,小编也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就以当前了解到的一些资料,抛砖引玉聊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一、突厥与匈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汉初匈奴国内政治稳定,明君辈出,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都比较英明。与此同时,大汉帝国推行休生养息的黄老政治,也无意与匈奴开战。唐初的突厥情形不同,李世民登基后,这位大唐新皇帝革新政治,发展经济;这位强有力的统帅兼君王雄心勃勃,欲将大唐帝国打造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突颉利可汗的进取心却不断地衰减,突厥面临着一系列的国内问题,重重危机。
1、政令混乱。颉利可汗似乎颇为仰慕中华文明,当时有一投奔到突厥的中国人,名叫赵德言,肚子里有点墨水,能说会道,颉利可汗很欣赏他。赵德言就把中国那套繁文缛节的东西传授给颉利可汗,可惜赵德言对中国文明不解精髓,只懂得些皮毛,结果这些繁文缛节的把戏,不过是令颉利可汗在臣民面前更加威风凛凛罢了,此前突厥人的政法原本是简单明了,经过赵德言的改革之后变得烦琐苛刻,愈发的混乱不堪,反对者是暗潮涌动。
2、经济萧条。突厥汗国并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自始毕可汗始,突厥在中原群雄混战中捞了不少好处,后来又多次侵入唐帝国,每次都以议和为条件,得到不少金帛,同时对其治下的其他部落,也是大肆掠夺。李世民上台前后,突厥却连年发生雪灾,致使马牛羊等牲畜大量死亡,经济遭遇极大破坏。颉利可汗在这种情况下,以政府收入减少、支出不够为借口,向各部落加派税赋,激起各部落的反抗。
3、部落的反叛。政治上的混乱与经济上的掠夺,使归附突厥的游牧部落铤而走险,起兵对抗颉利可汗。最先起兵的是铁勒族的薛延陀部落,共有七万余帐落,首领名叫夷男,宣布脱离突厥汗国,起兵造反。颉利可汗派出四员大将率军队镇压薛延陀的的反叛,不料大败而回。
继薛延陀的叛变之后,回纥、拔野古等十余个部落也揭竿而起。颉利可汗派大将欲谷统领十万雄兵,企图一举踏平回纥部落。回纥部落共有十万人,其中可用于作战的人数约五万人。回纥的首领名叫菩萨,率领五千精兵,迎战突厥的十万骑兵,竟以寡胜众,大破突厥师。贞观二年(628年),突厥人统治下的诸游牧部落的叛乱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其东部的奚、霫、契丹等部落也纷起反叛,响应薛延陀与回纥。
4、雪灾引发大饥荒。正当薛延陀与回纥的反叛烈火熊熊燃烧之际,一场天灾突如其来。突厥国内遭遇大雪灾,积雪达数尺之厚,致使牛马羊等牲畜大量死亡,继而引发了全国性的饥荒。貌似强大的突厥汗国,其经济基础实为薄弱。
5、颉利可汗与突利小可汗的矛盾。突利小可汗率兵镇压东部部落的叛变,为了自保,奚、霫等部落索性脱离突厥汗国,归附大唐帝国。突利小可汗统御无方,颉利可汗大为恼怒,召回突利小可汗,让他率兵去讨伐薛延陀、回纥。在北线战场上,突利的军队遭薛延陀、回纥的重创,几乎全军覆没,突利单身逃回。颉利可汗本来与突利小可汗之间便存在矛盾,一怒之下,将突利小可汗软禁起来,甚至用鞭子打他。
突利小可汗是始毕可汗的儿子,在突厥国内是二号人物。如果不是始毕可汗去世得太早,他的年龄还太小的话,现在的突厥可汗的宝座便是他的了,怎么轮得到颉利呢?受到侮辱后的突利小可汗一腔怨气,从此走上与颉利可汗决裂之路。颉利可汗三番五次向突利要求调用其部队,突利二话没说,一口回绝。更加令颉利可汗吃惊的是,突利竟然上书给唐朝皇帝李世民,请求前往帝国首都长安城朝见天子。突利小可汗还没来得及上朝,颉利可汗便发兵讨伐。突厥两位可汗大打出手,内战愈演愈烈。突利小可汗的实力不如颉利可汗,紧急向大唐王朝求援。
二、汉朝与唐朝的国力对比。汉朝是在秦末动乱的情况下建立的,百姓久经战火,虽然在秦朝之后,但是秦朝修长城,建秦皇陵,进行了很多大工程,并没有给人们太多休养生息的时间,而秦前又是春秋战国的乱世,人们更是没什么休养生息的机会,经过可以说非常长时间的乱世,汉朝最需要的就是修养,这倒不是说打不过,而是随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必须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喘息一段时间,于是采取和亲的方式来求一个和平的环境。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汉朝对匈奴的小规模战争都是失败的。
而到了唐朝时就不一样了,尽管隋末动乱,但是毕竟隋朝非常安定,经济水平发展也很高,隋末动乱并没有过于摧毁这些基础,唐朝一建国就有很好的基础,因此稍作整顿,就能爆发出非常强的力量,国力方面也支持。甚至有人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都是建立在隋朝打下的基础之下的。
三、丝绸之路的建立。其这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西域都护府打开了中原人对于战略物资马的大门,骑兵在古代就是战力的象征,而汉初并没有太多的马,马的质量也并不高,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才有了高质量马匹的饲养场地和来源。而且这也和突厥和匈奴的战力有关,其实无论什么时候,战争的胜败大多时候都是和国力成正比的。
所以由上可见,突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受了内政混乱、经济萧条、部落反叛、天灾饥荒,外加两可汗内战等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实力一落千丈。唐太宗拥有着这么好的基础,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出兵,一战便消灭突厥。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一统王朝,人们经常会拿这些大一统王朝相比较。而汉朝与唐朝就是被放在一起的王朝,一般合称为汉唐。这两个王朝都是非常强盛的存在,是古代顶尖的王朝。两者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都是建立在另一个强大王朝的基础上,汉前有秦,唐前有隋。两者巅峰的时候都是横扫四周,成就赫赫威名,开创辉煌盛世。
不过两个朝代在达到巅峰之前,都经历了一番苦难,而且都是来自异族的威胁。当时汉朝的异族大敌是匈奴,唐朝的异族大敌则是突厥。两者都被异族狠狠地羞辱过,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差点被异族围杀,吕后还被匈奴的可汗调戏。李世民则是被突厥打到了城下,无奈妥协,付出了一定代价才让突厥退兵。
当然,两者虽然都被羞辱了,但是最后都找回了场子,狠狠教训了那些异族,让他们元气大伤,从此对中原有了敬畏之心。不过两个王朝在这方面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汉朝重创匈奴忍让了六十多年,才在汉武帝时期,依靠卫青以及霍去病两大名将杀怕了匈奴。而唐朝却只花了三年的时间,就打的突厥臣服,尊李世民为天可汗。为何这两个王朝复仇所用的时间会有这么大差距呢?
其实这都是因为两者的情况相差许多,首先从外部来讲。汉朝面对的匈奴非常强大,当时匈奴是统一的政权,各部落步调一致,在匈奴首领的指挥下,依靠地利的优势搞得汉朝没脾气。唐朝面对的突厥却不一样,突厥并没有统一,而是分为了西突厥和东突厥,彼此间都不对付,唐朝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
其次则是内部因素,汉朝建国的时候,整个国家都是百废待兴,之前秦朝的诸多暴政早就搞得民不聊生。后来经过了许多大战,搞得国家非常虚弱,资源方面根本支撑不起一场浩大的战争。唐朝的建立虽然也是经历了许多战火,但是它的受损程度没有那么高。
隋朝的基础可比秦朝好多了,给唐朝留下了很多好东西。所以唐朝在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治理下,很快就恢复了实力。主要对付的又是东突厥,自然比较轻松就攻灭了东突厥。然后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猛将,打服了四周异族。
当然不管怎么样,汉朝与唐朝都是成功复仇,一雪前耻。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时间长短都无所谓,只要能够达到目标,那就是好的。
众所周知,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正所谓雄汉盛唐,八方仰慕,万国来朝。两者可谓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如:均继承和发扬了短命前朝的?政治遗产?,均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均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推向新的高峰。除此以外,有趣的是,二者都曾经面对北方草原的强敌威胁,一度也称卑躬屈膝,通过送礼加和亲的方式得到暂时的安宁,而后奋发图强,积蓄力量,最终令强敌屈服。
然而,就其过程而言,二者又截然不同。汉朝自武帝开始,便与匈奴之间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较量,期间有战有和,虽曾多次大破匈奴,但直到汉宣帝时期才算将其彻底降服;唐朝则在唐太宗贞观四年便一战灭亡了东突厥,并将其首领颉利可汗俘虏,捉到国宴上跳舞,此时距离贞观初年,唐太宗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外订立屈辱的渭水之盟才仅仅过去不到四年时间。汉唐之间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差异,究竟原因何在呢?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突厥与匈奴。在秦末汉初,匈奴在其首领冒顿单于的带领下走向强盛,进展河套地区,占领河南地,并利用楚汉战争之机,进一步扩展其国力,成为实力雄厚的强国。虽然从生活习俗上来看,还比较落后,但从其军力来讲,绝对是一个善骑射、战斗力很强的群体。到了西汉初年,其国力已发展到顶峰,西控制西羌、西域,东征服秽貊、朝鲜,时常南下侵扰汉境。
据《史记》记载,汉高祖七年(即: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讨伐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并与匈奴展开激战,因中匈奴诱敌之计,刘邦率前锋部队轻敌冒进,结果被围于平城白登山(今大同)整整七昼夜,险些丧命。最后,刘邦用陈平之计,贿赂匈奴阏氏,并答应匈奴日后送财物及公主和亲,才得以脱险。
在匈奴全盛时期,其控弦之士更是达到了六十万(相当于匈奴五口人出一个兵)。此外,在匈奴大单于的统治基础十分牢固(在宣帝之前),即使如后来漠北大战中匈奴大败,元气大伤,匈奴各部与伊稚斜单于本部失联,右谷蠡王以为伊稚斜阵亡并一度自称单于,但在收到单于命令之后,又立刻自销单于名号统一听从号令。可以说,汉朝与匈奴几乎在同时期崛起,且都处于其发展的巅峰阶段。
而突厥则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兴起,在公元550年(西魏大统十六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高车(铁勒)各部五万余帐,带领突厥发展壮大起来。随后,阿史那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先后降服柔然、高昌,征伐吐谷浑,建立起横跨草原的强国。据《旧唐书》记载:?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到公元560年左右,突厥征服吐谷浑之后,控制西域,并联合波斯灭了白匈奴,势力发展到了极致。其疆域东至大兴安岭、辽河流域,西抵咸海、中亚河中地区。
但是,到了公元583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西突厥两部,内讧,实力大减。此时隋朝才刚刚建立。等到唐初之时,东突厥内部也分裂出了大可汗颉利可汗和小可汗突利可汗,且彼此之间矛盾重重,明争暗斗不断。虽颉利可汗也曾称雄一时,甚至一度兵临长安,但由于其统治基础不稳,无法最大程度的融合草原各部力量,又接连几年遭遇天灾,其实际上早已是外强中干,国势日衰。而同时期的大唐王朝正蓬勃兴起,虽一时吃瘪,但上升势头极猛,后劲十足。
然后,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汉唐。面对兴盛期的匈奴,汉朝初立,中原大地刚刚结束长年战争,国力虚弱,战马奇缺,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加之汉高祖刘邦剪除功臣韩信等人,使得对匈作战时无名将可用。后来刘邦本人在与冒顿单于的决战之中轻敌冒进,招至大败,此后终生再无对匈作战之念。后世诸帝,每当有对匈动武之心,便被以此警戒,故而即使文景之治汉朝国势大盛,亦不敢轻易对匈开战。
直到武帝时期,决心改变国策,强势反击,才展开与仍处于上升期的匈奴的硬碰硬较量。而且,由于大月氏等匈奴死敌被灭国西迁,武帝的试图联合西域诸国灭匈的计划破产,继而采取了独自硬扛的策略。无论是北征匈奴还是南平百越,亦或者是开拓西域,远征大宛,武帝均是以一国之力独立完成。
在对匈作战中,从征兵、后勤,到向导、作战,均以中原内地供应,这种以一己之力支撑全部对外作战的方式极大消耗了汉朝国力,虽?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所诛距离也确实有其极限,在国家机器几近崩溃之前,武帝本人都不得不下罪己诏,承认自身过失,调整国策。后世继任帝王吸取经验教训,在对匈作战采取借力打力方式,与西域诸国联合抗匈,极大降低了自身的战争成本。加之长年战争使得匈奴内部分裂,故而到汉宣帝时期最终得以完成对匈奴的征服。
反观唐朝,开局便全盘接收了隋朝所留?遗产?,战马、粮草充足,在统一战争中唐军便拥有了相当规模战力的骑兵部队,国势正盛。太宗手下谋臣如云、猛将如虎,甚至太宗本人也是历史上罕见的马上天子,武功赫赫,年仅十八岁便开始征战天下,真可谓勇武过人。
而且,唐太宗李世民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将分化瓦解、借力打力的战略已经玩的炉火纯青。他册封原属于突厥的薛延陀首领为第一任薛延陀大汗,致使薛延陀背叛突厥投靠唐朝,成了讨伐突厥的先锋,此外,唐朝还鼓励东北地区的契丹,库莫奚等民族脱离突厥控制,离间东、西突厥,甚至东突厥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可能瓦解突厥的力量。
所以,到了唐军大元帅李靖雪夜袭突厥之时,唐朝已经完成了联合契丹、库莫奚、薛延陀、西域,甚至突厥内部势力的战略目标,对东突厥形成战略包围态势。在灭突战争中,包括突利可汗,阿史那贺鲁等敌方高级将领纷纷化为内应,成为唐军向导,真可谓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加上连续多年草原雪灾,突厥实力极为衰弱。天赐良机,太宗岂能放过,于是在贞观四年,发兵六路,分兵合围,由李靖挂帅,发起对东突厥的战略决战。主帅李靖亲领3000精骑,向突厥大营猛扑,最终一战灭亡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成就不世之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兵十余万人直逼长安。大军驻扎在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四十里,京师大震,长安戒严。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
不久后唐大军赶至太宗背后。颉利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便请求结盟。于是双方在便桥上杀白马订立盟约。突厥领兵而退。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
?
这次事件对太宗震动很大,认为突厥反复无常,结盟也不足为信,促使太宗决定要彻底铲除突厥。渭水之盟后,太宗加紧了备战,甚至亲自垂范练兵,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是强汉盛唐。这两个皇朝可谓是把汉人的腰杆子挺直了,直到今天我们都自称汉人、唐人,在国外一些国家更是有唐人街,
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带领下将宿敌匈奴几乎灭绝,霍去病更是封狼居青,这一战出了刘邦的白登之围的恶气,也出了汉朝忍了七十年的恶气,汉人凭此战立威,而匈奴只能感叹“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唐朝则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战定乾坤,生擒突厥颉利可汗,洗刷了“渭水之盟”的耻辱,从此突厥俯首称臣。
这两个朝代典型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精神。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两个顶点。而且这两个王朝还有一个共同点,刚开国的时候北边就有一个强邻居。汉朝碰上了匈奴,唐朝遇到了突厥,而且这两个王朝都被强邻居给欺负过,但是这两个王朝也最终击败了对手。只是,汉匈之战打了百年,而唐朝只用了三年就灭了东突厥。是唐朝比汉朝强?还是突厥比匈奴弱?
首先来分别看一下汉唐两朝的对手有多强大
匈奴,匈奴的鼎盛期是从公元前176年到公元前128年。据《史记》记载,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人以四十万骑兵将汉高祖刘邦围在白登山,刘邦险些丧命于此。到了匈奴的全盛时期,匈奴的控弦之士更是达到了六十万(匈奴五口人出一个兵)。
而东突厥的巅峰期有多强大呢,据《旧唐书》记载: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
由此可见,匈奴和突厥都不是善茬,那我们再来看一下汉朝和唐朝的实力。
开局就不同
汉朝建立时,中原大地刚刚结束从战国到秦末数百年的战乱,国力非常虚弱。当年刘邦出门,想找几匹没有杂毛的马都找不齐。另外,刘邦为了避免发生秦朝那样百姓造反,朝廷没有外援的情况,在铲除异姓王的时候广封刘氏子孙为王,这一举措大大削弱了汉朝中央政府的力量。另外,刘邦为了维护统治,将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彭越诛杀,逼反了英布。结果在匈奴来犯时无将可用。
而唐朝开局时的状态则要比汉朝好的多。首先,唐朝不缺战马,在统一中原的战争时,唐军就大量运用骑兵。其次,隋炀帝虽然把天下折腾的大乱,但是也给唐朝留下了点遗产:堆积如山的粮食。此外,唐朝立国后没有分封天下使国力分散,更没有大杀功臣良将,而是厚加赏赐,使得将士归心,敢于用命,而唐太宗本人也是极其优秀的军事家。
两个汉人起了很大作用
汉文帝曾送宗室女去匈奴和亲,并让太监燕地人中行说作为陪同侍臣一起去。中行说不肯去,被汉廷强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对汉文帝说:“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会威胁汉国。”文帝只当他在说气话,也不以为意。
结果中行说到了匈奴后立刻归降,并深受老上单于信任。中行说教匈奴人计数的方法,并劝匈奴人不要改变在服饰、饮食上的习惯以免受制于汉人。老上单于在中行说的支持下,在给文帝回书中口气傲慢,对汉朝使臣也威逼利诱,动不动就索要钱物金银,不给就威胁秋熟后大发兵马入汉境中践踏。
东突厥与唐朝对抗时也遇到了一个汉奸,不过我认为这个汉奸更像是一个间谍。原来,东突厥颉利可汗重用汉人赵德言,此人作威作福,变更旧俗,政令烦苛,国人开始不满。颉利又信任中亚来的胡人,而疏远本族人。胡人贪婪,反复无常。颉利连年用兵入寇唐朝边境,属民不堪其苦。
东突厥比匈奴会作死
就在东突厥颉利可汗与李世民在渭水会面一年后,东突厥遭了天灾,这年冬天,天降大雪,突厥各部损失惨重,部民无以为生。颉利可汗不知脑袋抽了什么风,居然对各部大加索取,以填补自己的损失,于是突厥的附庸各部纷纷叛离。而匈奴除了被汉朝打得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发生过叛降汉朝的情况之外,还没有主动归顺的。
汉朝和唐朝的战术不同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汉武帝朝,因为汉武帝本身在军事上并没有太大的天分。所以当时汉朝采用的战法主要是硬拼,以强大的国力为支撑,大军远征塞外,争取和匈奴的主力决战。此外,也采取了偷家的策略,比如绕道匈奴的后方,焚毁他们的辎重,掠夺牲口,斩杀妇孺,对匈奴实行斩草除根的打法。
而唐朝采用的战法就比较灵活了,首先,对臣服与突厥的部落采取拉拢的手段,以削弱突厥的实力。其次,唐朝册封薛延陀的首领乙失夷男为可汗,分化了突厥的内部势力。最后,在与东突厥决战时,唐朝采取“只诛首恶”的手段,一边痛揍突厥主力部队,一边宣称“我们只是来收拾颉利可汗这家伙的,你们只要不帮他,我就不为难你们”。这一招很有效,东突厥君臣之间上下离心,颉利可汗在最后逃跑时就是被自己的亲叔叔给抓住送给唐军的。
跑得快很重要
匈奴在被汉军几次重创后,再也没有组织大规模军队与汉军对抗的能力,于是匈奴人很快做出了决定,往北跑。如同惊弓之鸟的匈奴人一口气往北迁徙了数千里。汉军再也没有能力进行追击,于是汉武帝特意派使者去给匈奴单于传话:你们要么过来与我决一死战,要么过来给我跪下来叫爸爸,你跑在极北之地挨冻算什么呀。结果匈奴人就是不南下,汉军也无可奈何。
而颉利可汗就属于那种没脑子的人,被唐军几次痛揍之后,他居然还不往漠北跑,而是猫在了阴山,当时正值严冬,可能他比较怕冷。更可笑的是,在接连被唐军重创之后,颉利可汗居然要和李世民谈判。要知道,弱者是没有和强者谈判的资格的,当对方一巴掌就能把你拍死时,他会跟你扯皮吗?果不其然,李世民一边派出使臣与颉利谈判,一边密令李靖对放松了警惕的颉利发动偷袭。结果只有颉利和少数随从逃出升天,大难不死的颉利逃到了自己的叔叔阿史那苏尼失那里,没成想自己的这位叔叔为了日后不被唐军收拾,居然把颉利抓起来送给了唐军。
由此可见,我们并不能在汉朝与唐朝的对外战争能力孰强孰弱这个问题上轻易下结论,毕竟他们的对手不同,时代也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陈平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没被刘邦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