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辽为什么不伐蜀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起张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他“威震逍遥津”的英勇事迹,他虽然身为曹操手下的爱将,但却跟蜀国的关羽有着极为良好的关系。不过我们要是仔细研究下张辽的一生,就不难发现,其实在他整个从军生涯中,还从未跟蜀国有过交战,这也不免让后人生出了一丝疑问,难道是因为张辽和关羽私交甚好,知道他的厉害,所以才不敢进攻蜀国?
结合当时的背景,汉室倾颓,诸侯都蠢蠢欲动,经历了连年战火之后,最终剩下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就是乱世中仅剩的三位佼佼者。而他们三方彼此之间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的关系。
当时每个掌权者心中最想的肯定不会是偏安一隅,而是如何终结乱世,成为真正的霸主,称霸三国。在这种情况下,以张辽在军中的身份,肯定会成为曹操南征北伐的中坚力量,但是在跟主要竞争对手蜀国的战斗中,张辽居然没有出场过,这确实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先从张辽的生平开始聊起,相信大多数人对这员猛将最深的印象就是在公元198年,曹操攻破下邳时那个宁死不降的硬汉形象,虽然“真香定则”依旧是成立的,但这并不影响张辽在一众三国爱好者心里的地位。
此等猛将在擅长识人、用人的曹操手中,自然能发挥出前所未有的战力,在赤壁之战、长坂之战以及之后的合肥之战中,张辽都可谓是大放异彩。
而“威震逍遥津”这一经典战役便是发生在合肥之战中的,张辽在此战中不仅以八百士兵大破孙权的十万人马,而且还差点将孙权抓住,这也使得他名声大噪。而“张辽”二字也在孙权心中留下了阴影,在后来的交战中,即使明知张辽病重,孙权还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诫部下: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那此时的刘备还在干嘛呢?此时的他刚刚占领益州,还未成气候,直到5年后的公元220年,才正式成为了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但张辽在两年后就去世了,自然没什么机会与刘备集团交战了。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经历了赤壁之战的惨败,只得从华容道逃脱,但却在诸葛亮的重重设伏之下,最终被关羽所带领的500校刀手给拦住了。此时的曹操人困马乏,一众兵士也在之前的埋伏中陷入苦战,此时身边仅剩的战力是绝对不可能与关羽抗衡的。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突然献策,说可以用之前对关羽的种种恩情劝说,一关羽重情重义的个性,说不定会放过他们,而此计也的确成功了,关羽念及之前被俘时曹操对他的恩情,便把马头带过。让手下的500校刀手让开了一条路。但没等曹操走到一半,关羽猛然想起军令状在身,想转身追杀曹操,但此时张辽却突然跳了出来,跪地求情,关羽不忍,这才领兵回营。可以说没有张辽,曹操的小命早已交代在了华容道上。
也正是因为张辽的此次求情,在以后的无数次的魏蜀之战中,曹操都从未派过张辽前去带兵迎战,就连关羽水淹七军,势如破竹之时也是如此,而张辽也自知欠了关羽的人情,并未申请出战。而且曹操是一个疑心特别重的人,因为张辽跟关羽的这层关系,再加上之前欠下的人情,一但派张辽出战,他不仅有可能手下留情,还可能会转投关羽,所以曹操终其一生也没有再让张辽与蜀国交战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5 年(建安二十年),孙权趁曹操用兵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对于合肥来说,扼守江淮,成为曹魏进攻东吴的重要跳板。所以,就孙权和东吴来说,无疑将曹魏占据的合肥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为此,在进攻合肥上,除了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将领明确参战之外,当时驻东吴守于江淮附近的东吴将领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都应参与此役,可谓名将云集,甚至说是东吴精锐全部出动了。在此背景下,合肥之战以及逍遥津之战也爆发了。
一
首先,就逍遥津之战来说,是合肥之战的组成部分。在逍遥津之战中,面对东吴的10万大军和众多名将,曹操因为主力在征讨汉中和对战刘备,所以在合肥只有7000守军。因为曹操的主力来不及支援合肥,所以,在逍遥津之战中,东吴在各方面可谓占据绝对优势。但是,这场战役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从7000守军中挑选了800壮士,并且在夜晚突然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对于孙权和东吴将士来说,对张辽的突袭根本没有什么准备,所以迅速溃败开来。
二
此战,张辽率领800壮士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为了保护孙权撤退,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根据史料记载,陈武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也即陈武之于孙权,就好比赵云之于刘备。在陈武的奋力抵抗下,孙权获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为了躲避张辽的追击,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众所周知,在古代战争中,一方主帅的麾旗丢失的话,无疑会让己方的阵营大乱。所以,对于10万东吴大军,也因此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
三
在逍遥津之战的后期,张辽继续率领精兵追击东吴将士,并且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在此背景下,孙权这位诸侯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张辽活捉。由此,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战中,张辽凭借800将士让10东吴大军溃不成军,这是为什么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奇袭是张辽以少胜多的关键。在曹操给张辽的信中,核心内容就是要趁东吴10大军还没有集结完毕的时候来突袭对手。对于曹魏在合肥的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在商量完毕后悄悄召集了800壮士,在凌晨的时候突然进攻还在熟睡中的东吴大军。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对张辽的偷袭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和防备。
四
最后,对于东吴来说,虽然在进攻合肥上投入了10万大军和众多大将,但是,相对于蜀汉和曹魏,东吴的兵力组成上,往往来自于各个将领的部曲,也即这些兵力平时都在各个将领名下,需要战斗时才由孙权等人集中在一起。由此,对于这10万大军,不仅没有集结成阵,彼此之间也缺乏足够的配合和协防,这是张辽能够成功突袭的重要原因。而且在逍遥津之战中,本来东吴可以在后期凭借兵力优势围堵张辽的,但是,因为主帅孙权只顾逃跑,促使东吴大军失去了指挥。总的来说,逍遥津之战化解了合肥之围,,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中最耀眼的一位将领。
张辽,字文远,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国五子良将之首,看过三国的读者应该了解张辽威震逍遥津之战,以少胜多,以劣胜优,杀得东吴满朝文武肝胆俱裂,孩童闻名止泣。在三国历史上张辽还有很多经典战例,例如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斩乌丸单于蹋顿于柳城,又讨平梅成、陈兰争贼寇。那为什么如此良将在吕布属下碌碌无为呢?
张辽虽是吕布手下的大将,但在吕布麾下毫无战绩的主要原因:一、张辽太年轻;二、多数以高顺副将的身份出现。三、吕布没有慧眼识英才的能力。只知道逞一时的匹夫之勇,用人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自私自利,根本就不会用人。但张辽是以义为先的人,也明白吕布不是明主,但还是忠心追随,直到投降曹操。
吕布当时兵败时,张辽也是怒骂曹操,后来经关羽劝说才投降的。张辽自从跟随曹操之后真正的爆发期来临,随军征讨,战功累累,曹操也把张辽视如亲信。赤壁之战中亲自载曹操脱难,并射伤东吴名将黄盖。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更是以区区七千兵力大破孙吴十万大军,还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名声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故事。
张辽在五十四岁时病逝江都,谥刚候,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由此看出曹操阵营实力更适合张辽施展才华,曹操无论人才质量与军事实力都比吕布强上不少,曹魏五子良将,其中只有乐进是曹操起兵时期的将领,其他四人全都是降将,降曹操前也是无名之辈,所以武将个人勇武也脱离不了曹魏集团实力的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9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