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打仗身边有那么多的将领,项羽和陈胜为何没有

以史为鉴 2023-06-11 23:26:27

刘邦打仗身边有那么多的将领,项羽和陈胜为何没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末战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读秦末战争的历史,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多带兵打仗的将领在刘邦的身边,项羽、陈胜他们怎么就没有呢?难怪都说刘邦运气好。

事实是这样的么?大概还是值得商榷的。

一、将领们哪里来的?

事实上,我们仔细读《史记》的话,会发现,在秦末战争中,除了项羽、齐国田氏等少数割据势力的主体是昔日战国贵族之后,大部分统兵将领还是出身较低的。

比如陈胜、吴广本身就是戍守渔阳的屯长,刘邦也不过是个亭长,萧何、曹参还相对好一些,是县里的“高官”,樊哙是卖狗肉的屠夫,周勃就是个吹鼓手,周文只是自称懂得兵法,就被陈胜任命为统兵将领,一路杀进函谷关,打到戏水河边。

这些历史有时候都让人感觉特别不真实。

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哪儿学的带兵打仗的本领呢?

主要有两个方面:

1、来源于从战国时期一直沿袭到秦朝的征兵制

按照《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当时的男子只要年满17岁,就要登记在册,随时准备入伍,到60岁才能免役。如果有战争需要,这些人是要随时入伍的,即使没有战争,也要有两年服兵役时间(一年在本郡,一年戍边,陈胜、吴广就是在去戍边的路上反的)。

秦朝的军训制度也非常严格,射手射弩不中,御者驾车不善,骑手考试排在后面,这都是要受罚的。不仅如此,如果成绩不好,负责督训的官吏和选募者也都要跟着受罚。

2、民风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连年征战,“尚武”的军民自然也应运而生了。

无论是求自保,还是为上疆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习武、演兵都是一种常态。

在这种完善的兵役制度管理下,又有如此“尚武”的民风,即便是秦朝的普通百姓,也大多具备较好的军事素养和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这之中,出现大量优秀的“平民”将领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军事人才的稀缺

这个题目看起来跟上面我们所说的有些矛盾,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在秦朝末年,尽管“来之能战”的统兵将领比比皆是,但是真正的统帅人才却少之又少,换句话说,就是懂兵法的人非常非常少。所以,自称懂兵法的周文能够得到陈胜的重用,甚至可以一路打到戏水之边,如果不是遇到真正的高手章邯,结局如何就很难说了。还有张良,得到一本《太公兵法》也一样如获至宝,犹如得了武林秘籍一般。

此外,像项梁这样,曾经经历过父亲项燕在兵法上面言传身教的更是寥寥无几了,项羽、韩信都是在项梁的身边衍生出来的军事天才。

所以,在秦末战争中,除了极少数超一流高手(项羽、韩信、章邯)以外,其他人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刘邦的那些发小虽然能力也参差不齐,但却并不会显露出明显的劣势,相反,刘邦因为跟张良学习过《太公兵法》,且有所领悟,反而在与其他人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即便是英布,后来也完全不是刘邦的对手。

鲜花说

尽管刘邦的兄弟们一直围绕在刘邦的身边,也都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但刘邦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吸纳人才,从我们熟知的张良、韩信、陈平等人,到后来在关中地区提拔的大量秦人,甚至建立起一支以秦人为基础的五千人骑兵军团。

组建骑兵军团时,刘邦原本计划任命李必和骆甲作为负责人。他们都是昔日秦朝军训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也都是非常适合的人选。不过,当刘邦将要下达任命的时候,两个人都异口同声地推辞了。理由很简单,他们的出身是旧秦人,当以辅佐为主。最后,刘邦派出灌婴来管理这支骑兵军团。

通过这件小事,我们既能看得出来刘邦用人的独到之处,也能想象得到,在刘邦诸多领兵发小的背后,还有很多无名英雄的帮忙,这也是刘邦最后成功的关键。

项羽的武将和谋士都不输刘邦,为何说唯独少了一人就不行?

这个人就是萧何,这个人虽然是一个小官,但他所带领的人事部门却十分的好。一个军队钱粮是根本,这也是刘邦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历史上曹操的军师荀彧也是和萧何一样的角色,简单而言就是负责后勤。荀彧的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作为曹操的首席指挥官,在战场上及时修正了曹操的进攻方针,弥补了曹操骄傲轻敌的缺点。后人称荀彧为“王佐之才”,意思就是说他有着非凡的治国能力。

可不要小瞧了后勤部的作用,古代战争中粮草的保障工作是最为重要的,有一句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不仅包括士兵们的食物和衣物,也包括了战马吃的草。一只强大的队伍,它的粮草保障工作也一定是顶尖的,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怎么上阵杀敌?


那么萧何在这方面可就是天才了,大家都知道,刘邦和张良是负责正面战场的,他们从来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粮草问题,就是因为萧何这号人物的存在。在萧何镇守关中那一会,刘邦留下的是一个残局,关中几乎是没了生产力的地方,而刘邦还要求萧何不断为前线提供补给,这时候萧何的聪明才智就发挥出来了,以短短一年时间彻底恢复了生产力。

能够胜任这后勤工作的人必定不平凡,萧何就是这么一位奇才,而项羽方面恰好缺少这一方面的人才,所以说项羽算是输在了萧何手上。

项羽和刘邦手下各有哪些大将和谋臣?

项羽手下有范增、龙且、钟离眛等,刘邦手下有张良、韩信、周勃等。

1、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桐城南)。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

公元前206(汉元年),范增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

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

2、龙且

龙且[jū](?-前203年),中国楚汉之争时期人物。秦末名将,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与曹咎、周殷同为楚军大司马。

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英布背楚之时,项羽使龙且点兵十万往击之。龙且与英布战,大破之,英布逃离九江归汉。

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派龙且帅二十万众往击之。韩信与龙且大战,诈败,引龙且中水淹之计。龙且力战汉诸将,被汉骑将灌婴斩杀,楚军大败。项羽闻龙且战死,大为伤感。

3、钟离眛

钟离眛(?—前200年),钟离氏,名眛(多被误为“昧”或“眜”),朐县伊芦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楚汉之际项羽麾下的大将。

多次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给刘邦以沉重打击,但后来遭项羽猜忌,在垓下之战时逃离楚军。最后自杀身亡。

4、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

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颍川郡贵族其祖三代为韩丞相本姓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

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

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5、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吴起,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

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已失传) 。

6、周勃

周勃(?—公元前169年),沛郡丰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

弓马娴熟,孔武有力。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封为威武侯。参加楚汉之争,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

成皋之战时,留守镇关重地,突入成皋战场。带兵攻取曲逆、泗水、东海两郡,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绛侯。带兵讨平韩信、陈豨、卢绾叛乱,拜为太尉。

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吕后死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两度成为丞相,最终罢职归国。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离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