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三国时期的蜀国和吴国的关系真的很好嘛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都知道,曹操只从击败了袁绍之后,实力增大了很多。不久,曹操南下,荆州刺史刘琮望风而降,一时间天下震动。这时候,有很多的人就已经开始说臣服曹操了,只有刘备和孙权两人仍然负隅顽抗。这两个人为了活命,就只好团结了起来,双方达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终于在赤壁击败了曹操,曹操率领残军回到北方。曹操回到北方后,天下三分的大局已经成型,刘备和孙权的联盟也看起来牢不可破。那事实上,蜀国和吴国的关系很好吗?我们看一下历史上的记载就知道了。
赤壁之战
事情得从赤壁之战结束说起。赤壁之战结束,曹操留下曹仁镇守荆州,自己则返回了北方。这时候,孙权以周瑜为将,开始乘胜追击,准备吞并荆州。而刘备方面,上表天子表刘琦为荆州刺史,也对荆州开始用兵。 但是,周瑜的动作显然没有诸葛亮快,在周瑜刚拿下南郡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拿下了武陵、零陵、长沙、桂阳四郡。
江东名将周瑜
按理来说,这样是双方各凭实力得到的地盘,双方也没有太大的争议。《三国志》记载,为了进一步巩固关系,孙权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了刘备。刘备也是有来有往,去见了孙权,并且这次去,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还把南郡也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双方的关系还挺好,起码表面上看起来如此。
孙权将自己妹妹嫁给了刘备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双方的关系比较好。《三国志》记载,益州的刘璋实力不行,孙权想拿下益州,就询问刘备的意见。刘备是何等人物,这种好事当然不能让给孙权,于是就声泪雨下,说自己和刘璋是汉室宗亲之类的,坚决反对孙权出兵。但是,后来刘备却自己发兵拿下了益州,孙权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两家表面的友好关系也没了。
孙权不满意刘备取得益州
刘备拿下益州后,就派人前来索要荆州。孙权当时就借了一个南郡给刘备,现在却要整个荆州,刘备当然不愿意,于是就不给。这一下孙权就发怒了,让吕蒙率兵一举拿下了桂阳、长沙、零陵三郡。刘备十分慌张从益州赶了过来,命令关羽夺取这三郡。双方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在这危急关头,曹操进攻汉中了,刘备担心曹操拿下汉中后进攻益州,于是就将这三郡给了孙权,两家重归于好。
曹操进攻汉中
但是,人的贪欲是无尽的。《三国志》记载,公元217年,孙权派人和曹操修好,双方立誓重结为姻亲。公元219年,关羽开始孤军北伐,孙权再次故技重施,令吕蒙一举拿下了荆州,连关羽都被杀掉了。曹操一看双方打了起来,赶紧给孙权加官进爵,孙权也遥相呼应,将之前俘虏的魏将都送回了魏国。
关羽孤军北伐
曹丕称帝后,孙权更是将名将于禁送回了魏国,自己甘愿当魏国的藩属国。曹丕则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公元221年,刘备借报仇为名进攻孙权,孙权派出陆逊抵挡,将刘备击败。公元222年,曹丕突然进攻孙权,分三路进攻,但是被孙权派陆逊击败。过后,孙权赶紧派使者去见刘备,和刘备重新修好。
吴国名将陆逊
以小编的观点来看,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的关系并不好,因为双方有利益上的冲突,并且双方都见不得对方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这三个国家之间,利益是最大的。这三个国家自始至终都在追求利益,任意两方的联合都会有其共同利益所在。所以说,吴国和蜀国关系只是表面朋友而已。
曹操自从平定了北方袁绍及其残余势力之后,所得兵马无数,成为不可抗衡的诸侯,曹操亲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放弃新野、丢掉樊城,还带着所谓的?仁义?携带着十万百姓从樊城向江陵逃跑。而曹操也毫不客气,大军猛追刘备,刘琮则在此时不战而降,曹操更得荆州兵马和粮草无数。
刘备当阳战败逃往江夏,曹操则顺流而下,荆州治中邓义、别驾刘先,知道敌不过曹操,于是引荆州军民出郭投降,曹操也算是没有费劲就得了江陵。
曹操与众将议曰:今刘备已投江夏,恐结连东吴,是滋蔓也,当用何计破之?曹操采纳荀攸献计:我今大振兵威,遣使驰檄江东,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孙权必惊疑而来降,则吾事济矣。也就是说曹操此时是要对刘备进行最后的决战,而且顺带把孙权给收拾了。
此时的孙权其实也没有想好到底要不要战,因为手下文官主降武将主战,孙权虽然自己也想战,但是没有下定决心。而曹操攻打刘备又势在必行,所以如果刘备亡则孙权和曹操必有一战。对于这样的形式,孙权自然是会选择战,而且诸葛亮又不断给孙权、周瑜灌输要战的思想,这使得孙刘联盟逐渐形成并紧紧连在一起。
如果曹操不紧逼孙权和刘备,孙刘联盟就会不复存在,而且可以看到孙权和刘备也是各怀鬼胎,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此孙刘联盟一半的功劳得归功于曹操的步步相逼,如果曹操在得到江陵之后停住脚步,等待一段时间会是什么效果呢?先看一看下图。
刘备在夏口(也就是江夏),曹操此时在江陵,而孙权在柴桑。江夏这里地盘很小,是刘琦很小的驻地,如果曹操不紧逼刘备,孙刘联盟就会瓦解。如果郭嘉在,肯定能看得出孙刘联盟及更深层次的战略,如果郭嘉真的在,他会怎么做呢?
郭嘉看透人心,人性都是有弱点的,郭嘉之谋也多根据此而做出判断。在曹操征乌桓后,郭嘉遗计定辽东这一次中,依着曹操的性格,肯定会大举进攻公孙康,如果不攻打则公孙康杀掉袁熙和袁尚主动投降曹操。
还有在刘备和吕布相争之时,郭嘉也看出了刘备、吕布各自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攻打任意一方他们就会联盟,如果不打他们则互相争斗。所以但是曹操采纳郭嘉的意见,暂时不攻。
那么郭嘉要是还在,根据他以往的经验,也可能会劝曹操在江陵暂时停住。因为此时如果在追击刘备,那就是要把刘备往死里整了,刘备在江夏,向南只能投靠孙权了,再无路可走,这样就会逼迫孙刘联盟,让曹操增加了孙权这个对手。
反之,如果曹操得了江陵就此暂停,刘备在江夏,刘备和刘琦的军马一共不过万人,而江夏地盘又很小,即使诸葛亮再有本事,也很难在短暂的时间内发展到过十万人的军马。而孙权和刘表是世仇,刘琦作为刘表的儿子,不可能会和孙权和好,刘备在江夏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即使再有本事也发展困难。
江夏粮食又少,刘备撑不了多久也得向孙权求援,而孙权没有了曹操的步步紧逼,见曹操又没有南下的迹象,孙权很难和刘备达成联盟,而且刘备得了诸葛亮,也会让孙权很忌惮,根据孙权的谨慎,他也许会选择干掉刘备。
我们知道曹操 刘备和孙权分别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开创者,在三国时期三人之间有过多次精彩的较量,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互相博弈才让三国的故事更加精彩。这三个人的关系其实也并不是一直是敌对的,他们之间时而为敌时而为友,严格来说谈不上谁是谁真正的敌人或朋友。那么作为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实际奠基人他们之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他们三人之间彼此之间是否都曾见过面呢?
我们先来说刘备,刘备肯定是见过曹操和孙权的。刘备和曹操之间最为著名的故事就是我们熟悉的“煮酒论英雄”了。其中的出处来自《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里记载:"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而且早在这之前曹操和刘备曾今一起合作过征讨吕布,在消灭吕布之后刘备跟随曹操回到了许都,此后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史书记载曹操对刘备“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由此可以得知刘备在许都的这段时间是经常和曹操谋面的。
下面我们再说说刘备和孙权,赤壁之战后曹操主力撤出了荆州败退到了北方,这时候孙权和刘备都在积极吞并荆州的州郡,当时刘备推荐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以刘琦的名义先后拿下了武陵、长沙、桂阳和零陵四郡。不久刘琦病其部属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孙权得知之后畏惧刘备的势力日益增长于是将自己的妹妹下嫁给了刘备。随后史书《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这次刘备和孙权的会面不仅确立孙刘两家的联姻结盟的关系,而且刘备还向孙权提出了借荆州的请求得到了孙权的同意。这次孙权和刘备的会见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件,据《三国志 吴书 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记载“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我们说刘备分别见过了曹操和孙权,现在就剩下曹操和孙权这两个人是否见过面了。在历史上孙权和曹操大约就过三次交集。第一次是赤壁在之战的时候,不过这次战役的主要负责人是周瑜,当时孙权只是作为预备队的指挥,因此我们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事实上并不在前线他和曹操见面的可能不大。第二次是濡须之战,在赤壁之战后不久曹操集结重兵对孙吴的军事重镇濡须发动了两次进攻。
第一次进攻发生在建安十八年正月,史书记载:“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从这里的记述来看因为双方处于交战的状态曹操和孙权见面的可能不大。第二次进攻发生在建安二十一年,史书记载:“二十一年冬,曹公次于居巢,遂攻濡须。“不过不久孙权就派出使者向曹操求和了,在史书上也并没有提及曹操和孙权会面的相关记载。孙权和曹操的第三次交集就是后来的荆州之战了,但是史书上也仅仅记载的是:“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这里说的比较明确孙权因为忌惮关羽在荆州的势力,曾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为曹操效力一起征讨关羽,并没有孙权和曹操会面的记载。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曹操和孙权两人之间是通过书信或者使者来沟通的,两人极有可能没有谋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46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