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在秦末反秦旧部中属楚国最厉害,其他五国都没有人了吗

以史为鉴 2023-06-12 04:22:41

在秦末反秦旧部中属楚国最厉害,其他五国都没有人了吗

对秦末反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秦末时,比较出名的几个反秦义军都是楚国人,从一开始的陈胜吴广,到后来的景驹,以及最著名最厉害的项羽,他们都是楚国人。甚至刘邦也是生活在楚国故地上的,也算是楚国人。所以就会给人一种感觉,在当时为何只有楚国旧部反秦最厉害,其他五国没有人了吗?

为什么楚国旧部反秦最厉害:一、楚人的情怀。屈原的《楚辞》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过往社会的追忆,对楚国情怀。一个贵族如果仅仅是为了统治利益,又何必扯那么多呢?如果是为了一己私利的话,那么情怀就是很虚假的。项羽也是贵族,他也有强烈地恢复楚人家国的情怀,甚至整个反秦起义军都是以楚人为主。这就比较奇怪了,同样都是失了国,别的诸侯国都没有楚人这么强烈的恢复家国的愿望。项羽为什么给自己封了楚地,难道不是一种家国意识的表现?贵族如果只是为了一己之利,那首先考虑的是战略利益,而不会是情怀。

按理说秦制对于底层民众更有利,因为打破了贵族世袭一切,垄断一切。土地可以买卖了,凭本事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秦国之所以能强盛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压制了贵族利益,以军功和贡献封赏。所以人才向秦国流动,秦国普通人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别的诸侯国贵族不愿意失去固有利益,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秦国强大起来。这种制度,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反秦?难道都是贵族子弟?不可能的,反秦的对于绝大多数都是楚人,陈胜吴广似乎也是楚人,这其中就有玄机了。

秦始皇自统一后便开始远征百越,这个战争的目的也是引发了很多猜测,为什么要立刻远征百越,真的是为了开疆拓土吗?小编觉得还是比较可疑的,秦制是帝制,秦制对于分封有优势。但对于野人之礼乐就未必了,目前发现南方少数民族,只要与羌人没有关系的,几乎都是血亲族群构成的社会,这种社会是有民族意识的。其部族之间是通过会议方式连接,就是其组织结构是会议制,是相对平等的社会。

有些民族可能至今都没有经历过等级社会,而与羌人有关的民族,几乎都是奴隶制。藏族、彝族、汉族以及北方各民族都是奴隶制。云南也是如此,凡与羌人彝族无关的民系都是会议制结构。如果当年越人、楚人内部存在这样的制度,或者楚国并没有完全像北方诸侯国那样是纯粹奴隶制。如果这样的话,楚人有家国情怀,越人体制对于推行秦制不利就合理了。那秦始皇攻打南粤就有动机了。楚人在看到秦国内乱之后纷纷起义也就很合理,并非是什么农民起义,就是民族战争和复辟战争。

而且,楚人出身的刘邦想要坐稳天下,想要推行秦制,所以对楚文化采取了一系列遏制措施。其方式与秦始皇攻打南粤异曲同工,目的一致。帝制里帝王怎么能容忍有平等意识的社会存在,后来楚人中的苗瑶大多都南迁了,加上更早期离开的商族主体泰国人,后来的楚地可能已经没有多少地道的楚人了。所以所谓楚虽三户,大概就是指楚人里存在三个部族群体。这些部族内部可能就是血亲平等社会。对于这个推测目前只是少了楚国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记录,否则基本可以定案。

二、幸存者偏差。其实这个问题并没那么复杂,说到底这也算是——幸存者偏差。首先,一直以来我们所说的楚国旧部最大的一股是项梁、项羽这一支。项梁之所以能够在江东地区造反,是因为秦朝政府没抓住他。司马迁曾记载得非常清楚:项梁杀了人,为了躲开仇家躲到了吴中地区。虽然为什么杀人没有说,但作为楚国贵族,武功又很高,一般人肯定不敢惹他。而项梁在吴中地区很快成为当地最大的势力,在吴中地区那些有贤能的人都是出自他的门下。

项梁在吴中地区作为外来人混得风生水起,说明他的能力才气远超一般人。那么在家乡杀人要逃跑,作为楚国旧贵族,最有可能的是得罪了秦国官吏。因为,秦朝建立后,为了削弱山东旧贵族势力,将他们迁到了四川等地建设边疆。项梁这样的人肯定是被迁徙的人之一。估计项梁不想去,就在反抗中杀了人,然后靠在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成功逃走,来到了吴中。也就是说项梁是漏网之鱼。换句话说,其他各国的贵族已经被迁往了四川或者在秦朝的严密控制下不能发展。在小编看来,由于项梁、项羽逃过了这些监视,所以导致他们在秦末的表现非常抢眼。

其他五国的旧部都在干嘛:其实各国豪强并没有错过这场伟大的人民战争,当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国贵族也响应。项梁脱离了秦朝的监视,让他能够做大,一开始资本比其他五国雄厚。而且其他五国的旧部势力中,也没有项羽这样的优秀人才。假如没有项羽的话,章邯等人在杀掉项梁后,楚国的反抗也就结束了。而有了项羽,才给人一种感觉,楚国旧部的反抗是最厉害的。假如李牧生活在秦末的话,小编相信赵国可能就会成反抗最厉害的国家了,因为小编觉得李牧比项羽更厉害一些。

在小编看来,其他五国在之前都是暂时隐忍的,当然有些还是不断的在为故国复仇的。比如张良就是韩国贵族,他的祖先曾经连续任过韩国三朝的宰相。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张良就曾经在始皇帝东巡的路上刺杀过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六国也是纷纷复国。武臣在赵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做了赵王;田儋在齐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齐王;韩广在燕国旧势力的支持下,成了燕王;周市在魏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做了魏王。韩王成做了韩王,不过由于实力有限,张良等人觉得复国无望,就跟着刘邦干了。

总结:所以综上所述,小编认为一方面来说秦楚由于争霸的确产生了巨大的仇恨,楚人的情怀支持着他们的反秦事业;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幸存者偏差的原因,所以相比之下看起来楚国的反抗是最厉害的。其实当时的其余五国也都是在养精蓄锐,想要寻找机会伺机而动。

秦末时期,项羽,刘邦,韩信,这三个人是否印证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呢?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出自西汉时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所说的?三户?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楚国始祖熊鬻,姓芈,熊氏,其后裔有三大姓:昭(昭阳)、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户)。

另一种是指地名:三户(今河北临漳西)。亡秦的决定性战役就是在三户水一带展开,楚将项羽率军战胜秦军主力,并接受其投降。

无论指哪一种三户,都代表了一种灭秦的坚定信念。

一、项羽,刘邦,韩信不属于熊氏三户的范围,但都属于楚国人。

1、韩信,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

淮阴,春秋末,属吴。吴被灭后属越。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楚国屡侵泗水流域,淮阴归属时越时楚,后来终属楚。

2、刘邦,生于战国时期魏国的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

丰邑,周朝并徐州于青州;丰邑随徐州隶属于青州。春秋时期属宋,宋桓公立,封萧叔大心于萧,此时丰邑为其支封。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齐、楚、魏共伐宋;宋康王逃走,死于温地,丰邑遂属楚。

3、项羽,祖籍原为周朝分封的项国,姬姓,子爵,又称项子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西郊。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为鲁国所灭,仅存项地名。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项属楚。一说为齐桓公所灭。

项国子孙以国为氏,称项氏。项橐(tu?)曾八岁服孔子。项燕出生于下相(今江苏宿迁),为楚将,生子项梁,梁兄子项籍。

虽然三人不属于楚三户,但都属于楚国人。如果按?亡秦必楚?来看,应该说是对的。

二、楚义帝熊心,芈姓,熊氏,名心。楚怀王熊槐之后。

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尊义帝为首领,也就是说,刘项起义军是在一地的领导之下,推翻了暴秦。这也属于?亡秦必楚?。韩信虽然不算起义将领,但也参加了反秦战争。

三、反秦起义发起于楚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符离集一带),刘邦、项羽也响应于楚地,所领导的起义农民也来源于楚地。

总之,以原楚国民众为主力,以其他地方民众为辅助的几十万反秦起义大军,用了三年的时间,最终灭掉了暴秦。可以认为,?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的谶语,是应验了。

亡秦必楚什么意思?为什么最终一定是楚国灭掉了秦国

在秦国被灭之前,曾经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就是,楚国现在虽然势力弱小,但是最终能够灭掉秦国的,一定就是楚国。这可以说是一种预言,而这个预言最终也的确实现了。不过,当初被秦国灭掉的一共有六国,为什么最终一定是楚国灭掉了秦国,而不会是另外的五个国家呢?

大家应该对秦汉历史都比较熟悉吧,《 史记?陈涉世家 》 记陈胜义兵 入陈事说陈胜称大楚,?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日?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樱,功宜为王。 ?陈涉 乃 立为王,号为张楚?,云云。陈胜吴广起义尊的就是以前被秦国灭掉的楚。在项羽本纪中,楚南公有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比较推崇?楚?的口号。包括后来的各路起义军,都尊楚,包括后来的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在好多史书上,把秦末农民起义直接归纳为?秦楚之战?,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被称为?楚汉之战?。

那么为什么灭亡秦国必须尊?楚?,而不是燕、赵、韩、魏、齐这几个国家之一呢?而且自从尊楚以后,天下皆响应,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做简要阐述。

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追溯到战国末期。战国末期,楚国和秦国比起来相对衰弱,即便是这样,楚国仍然是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秦赵长平之战之后,楚国成了抗击秦国的最强大的力量。秦朝虽然灭掉楚国,但是秦朝耗费了非常长的时间,而且损失也很惨重。公元前241年,楚、魏、赵、韩、卫五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居中心地位的就是楚国。虽然五国战败,楚国被迫迁都,但是楚国并没有一蹶不振。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知道,秦末农民起义主要是从陈胜吴广开始,而陈胜正是楚人,他家就是阳城人,正是楚地。陈胜用复兴楚国为口号,很容易在当地发动起义。

还有一点,秦国虽然灭了六国,六国遗民虽然对秦国一直非常痛恨,而且怀念故国,但是迫于实力弱小,就不敢反秦。但是,六国遗民在反秦方面一直采取的是非暴力的手段,传播秦国的负面影响。在这方面,齐国做得非常好,他们反对的声音最高,一直在舆论上打击秦国。当然,后来的焚书坑儒,和六国这些活动确实有一定的关联。

而在武力反秦方面,楚国遗民做得最突出,他们的复仇愿望最强烈。当然,秦始皇一直特别关注楚地的动静,对楚地一直提防着,对楚地暴乱一直镇压得比较彻底。秦始皇针对楚国和齐国制定了许多制度。秦国曾经组织了大规模、大范围的移民运动,把齐楚之地约十万人迁徙到咸阳及其周边区域,被迁徙的主要是齐楚之地的大姓,如:昭、屈、景、怀、田等五个姓。虽然齐楚遗民被重点看管,但是仍然压制不住这些人对秦国的反抗报复心理。

虽然刘邦后来打败了项羽,用的是汉王名义,但是他的力量确实是源自于楚地,可以说是楚的一支分支。尽管后来发生许多变化,刘邦建立汉朝,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秦末农民战争还是属于秦楚之争,最终楚国打败了秦国,虽然最后建国的国号是?汉?而不是?楚?。

为何是楚国人灭了秦国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楚国人对秦国人极其仇恨,楚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复仇的基础,楚国人抓住了机会。

楚国和秦国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楚国的实力甚至一度要强于秦国。“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很好的概括了当时秦楚两国的实力。可是秦国掐灭了楚国强大的希望,并给楚国带来了极大的耻辱。

楚怀王以前秦楚关系尚且可以,怀王之后秦楚逐渐结下大仇。楚怀王登基以后,锐意进取,对外灭掉了越国,对内实行新政。就当楚国君臣决意成就一番作为的时候,秦国却派人诓骗楚怀王。宣称只要楚国断绝和齐国的友好关系,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土地。楚怀王信以为真,断绝了同齐国的关系。可是张仪和秦惠文王却失信于天下,只宣称愿意割地六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诓楚事件”,楚国沦为天下的笑柄。

公元前312年,秦楚展开大战。楚国战败,被斩首八万士兵。接着秦国占领楚国的重地关中郡。公元前311年,秦国又攻占楚国的召陵地区,楚国进一步衰落。最让楚国人民难以接受的是公元前299年秦国把楚怀王骗至秦国囚禁起来。一国国君被骗至他国囚禁起来,这在春秋战国时期绝无仅有,更何况被骗的还是楚国这样的大国。这是秦国给楚国人民带来的新耻辱,让所有楚国人都蒙羞的耻辱。

秦国带给楚国的耻辱还远没有结束。楚顷襄王时期,秦国又多次打败楚国,夺取楚国大片领土,屠杀楚国大量军队。公元前278年,白起率军攻陷了楚国都城郢。战国时代,都城被攻陷的情况时有出现,可是都城彻底被占领,只有楚国一家。楚王被迫把都城迁往陈。公元前241年,秦国又逼迫楚国把都城迁往寿春。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对楚国前后用兵八十万,几乎等于对其他五国用兵的总和。秦国灭楚期间,给楚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也最大。山东六国中楚国人民也最痛恨秦国。楚国灭亡之时,在楚国广泛流传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可见楚人对秦人的憎恨。

秦灭六国的时候,六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摧残。虽然楚国遭受的损失最大,但是楚国毕竟底子厚、实力雄厚。加上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楚国遗民最多,楚国遗民的实力也最强。楚国遗民对故国充满怀念,对秦朝充满敌意。这些充满愤怒的楚国遗民有实力,他们时刻准备推翻秦朝。只需要一个契机,他们就能形成燎原之势。

秦朝末年,原楚国人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陈胜迅速建立“张楚”政权,并且打到了咸阳附近。陈胜吴广的起义失败了,以项梁和项羽叔侄为首的原楚国贵族和以刘邦为首的原楚国百姓又举起了反秦大旗。项羽刘邦一同拥立楚怀王,并且合力灭掉了秦朝。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何楚灭楚人想着复国,而秦朝灭亡后无人复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中范增对项梁所说的一番话,当时正处于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刻,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正进入转折点,吴广被杀,陈胜被秦将章邯打得大败死于车夫庄贾之手,而另一支农民军秦嘉立原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也被项梁所击败杀害,刘邦也在这个时刻刚起兵。

反秦起义的大潮正处于低谷,项梁召集部分反秦义军商议今后如何行动,于是范增在会上说了一番话,大概的意思是说:

陈胜失败是应该的,秦国灭亡六国时,楚国最没有过错,自从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楚人至今经常怀念,所以楚南公说:哪怕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陈胜起兵没有立楚王后裔为王,所以他失败了,所以你应该立楚国王室后裔为楚王。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最早是楚南公说的,楚南公是谁,没有人知道,从名字看应该是楚国的贵族,这话啥时候说的,也不知道,只知道范增对项梁复述了这一番话,这番话的背景是天下开始蜂拥反秦最关键的时候,尤其是楚人反秦最为激烈。

范增引用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项梁、项羽以及整个项氏家族都是原楚国的贵族,他们是楚人,打起反秦第一战的陈胜、吴广也是楚国人,包括后来建立西汉王朝的刘邦也同样是楚国人,所以说秦朝被一帮楚国人所推翻也说得过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楚国人对秦朝这么仇恨?为什么楚国人一心想着复国?

其实这是一个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问题,战国七雄都是存在几百年以上的诸侯国,在秦国没有统一天下之前,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语言、货币、度量衡量、文字以及自己的国君,楚人对楚国国君效忠,赵人对赵国国君效忠,齐人对齐国国君,这种认同感持续了几百年。

是秦国发起的统一战争,结束了这种局面,原来的楚人效忠的是楚国国君,秦统一天下后,所有楚人都效忠秦朝皇帝,这个效忠对象发生了改变,另一个就是存在几百年的文化习俗全部也变了,变成了灭亡自己国家的秦国文化,楚人一时难以习惯。

不仅楚人难以习惯,原东方六国短时间也是难以习惯的,只有秦人没有改变,因为一直用的秦法,习惯的就是秦国文化,但是,楚国与其他东方六国比起来,只有一个优势,就是原来的国土面积是最大的,人口是最多的,楚国鼎盛时期包括今天的河南南部、湖北和湖南全部、重庆和贵州一小部分、江西全部、安徽大部分、江苏大部分、山东南部、浙江全部、上海全部等地。

项梁

所以刘邦、陈胜、吴广、项梁、项羽、范增等人都是原楚国人,楚国地大物博,人才也最多,当年秦国灭楚时,王翦凭借一战击败了楚军主力,随后攻破了楚国各地的重要城池,楚国灭亡,但是,楚国灭亡并不比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冤多少,范增说楚国没有过错,那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又有什么过错呢?

秦灭六国只是天下趋势如此,六国中哪一国都不存在过错,范增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反秦的需要,便于团结楚国人反秦,楚国之所以复国也是因为反秦战争胜利后的顺理成章,如果战争失败,就不存在复国的可能了。

但是,楚国的复国与原来的楚国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虽然项梁在反秦之初立了楚王后裔熊心做楚怀王,但是楚怀王熊心后来还不是被项羽派人杀害,然后项羽自己当了西楚霸王,楚人所复的楚国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楚国了,只是一个还叫楚国,由楚人所建立的国家而已。

楚国之所以能复国,最大的原因就是赶上了好时势,因为陈胜吴广一反秦,整个天下除了原来的秦国区域,其他所有的六国区域全部都反了,这是一种时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风口,风口上的猪都会飞,放在秦末就是只要你反秦,大概率就能成功,这就是趋势,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所以楚国能复国,不仅楚国复了国,原东方六国全部复了国,不仅东方六国复了国,整个天下一下子就多了十几个诸侯国。

项羽

光是项羽就分封了18路诸侯,还有一些没有被分封的诸侯自立山头,比如田荣、彭越和陈馀,这些被分封的诸侯中,有一部分是原来东方六国的王室贵族之后,比如韩王成,魏王豹,另一部分是依靠军功和实力崛起的新晋贵族,这些新晋贵族的身份有可能是农民,比如陈胜、吴广,也有可能是奴隶或者囚徒,比如英布。

那么这些诸侯后来去了哪里,包括秦朝灭亡后的秦人为什么不能复国?

先说一点,不是秦始皇的直系后代全部被杀,秦国就不能复国,其实只要是秦人在,并且有人愿意复国,同时赶上好的时势,才能复国,楚国复国就是这样,但是,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分封的18路诸侯,基本上全部被刘邦收编了,比如英布,项羽分了项布为九江王,后来英布投靠刘邦被封了淮南王。

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

除了英布这样被收编的,大部分诸侯被刘邦所消灭,比如魏王豹,被刘邦手下所杀,除了诸侯,刘邦还收编了几乎所有秦朝的力量,刘邦是第一个进入关中的诸侯,但他没有烧杀抢劫,而是约法三章,也没有杀害秦国宗室,所以刘邦赢得了秦人的民心,所以刘邦的军队中有大量的秦人。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的后方包括巴蜀、关中都是原来秦国的地盘,这些地盘上生活的就是原来的秦人,这些人全部归属了刘邦,这就是秦朝灭亡后没有人复国的原因所在,因为秦人全部投靠刘邦,变成了汉人,他们认同了刘邦所建立的汉,没有必要再复秦,所以就没有人复秦

另外,刘邦不仅是得了六国的民心,更是得了秦人的民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有民心支持的汉朝是不会有人造反要复国的,百姓在乎的不是那个时代,而是稳定的生活,秦末的农民起义是因为秦朝失了六国民心,而汉朝没有失,所以不会有人复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