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盘点历史上那些将一把烂牌打活的皇帝,到底有多厉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9 17:45:44

盘点历史上那些将一把烂牌打活的皇帝,到底有多厉害

在古代封建王朝家天下的模式之中,皇帝无疑是当时时代的唯一主角。自古以来,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共出现大大小小四百多个皇帝,这其中有着秦皇汉武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有着全国闹饥荒,老百姓无饭吃的时候,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白痴皇帝司马衷。有着亡国以后过着“乐不思蜀”的蜀后主刘禅,也有着亡国以后刚烈殉国的崇祯帝。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皇帝都有,那么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将一把烂牌打活了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

说到将一手好牌打烂的皇帝可谓是大有人在,诸如隋炀帝杨广,还有唐玄宗李隆基,甚至崇祯帝都可以算一个,毕竟败坏家业并不是一个难活。

但将一手烂牌打好的皇帝,可谓是屈指可数。因为像这种将烂牌打好的皇帝,往往是相当艰难的。这其中面对的政治风险可谓是相当危险的,有些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难度比之开国难度都毫不逊色。

所以说到将一手烂牌打好的皇帝,是真的少之又少,而今天要说的汉宣帝刘询就算一个。

为什么说汉宣帝刘询打好了一手烂牌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汉宣帝刘询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可谓是内忧外患。内有权臣霍光当权,这主可是废过一位皇帝的狠人。外有帝国内部各种矛盾突出,虽然前面汉武帝刘彻常年的开疆拓土,将汉朝推至巅峰,但是巅峰过后,却是满目疮痍危机四伏的帝国。

汉武帝之后的汉昭帝在位13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汉武帝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但汉宣帝面对的挑战依旧很大。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汉宣帝并没有任何根基,因为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特殊身份,所以汉宣帝从小在狱中长大。还被取名为刘病己,等到成为皇帝的时候才改名为刘洵。而霍光能选他为新皇帝,就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毫无根基,很好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汉宣帝刘询是汉废帝刘贺那样的人,甚至只是露出一些权力欲望的话,那么肯定还是会被霍光给废了的。

但汉宣帝很聪明,面对霍光的时候虽然如芒刺背,但并没有表达出忌惮的意思,反而一直伪装的很好。在霍光掌权的既定事实下,并没有露出任何抱怨之情,反而是承认这个事实,事事依仗重用霍光,这样一来最起码保住了自己的帝位。

可以说汉宣帝唯一一次公开跟霍光唱反调,就是立皇后的时候坚持立自己的结发之妻许平君为皇后,而不是立霍光之女霍成君。

当然情深的汉宣帝也为此付出惨烈的代价,许平君不久后被霍成君毒死。不得不说这时候就体现了汉宣帝的隐忍力,情深的汉宣帝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审时度势的隐忍下来,并且纳霍成君为第二任皇后。

最后汉宣帝靠着年轻的优势,耗死年老的霍光,并且掌握大权,得以实施自己的抱负。

同样情况,再看看光绪帝,如果他能一直隐忍,并且表示对慈禧太后的孝顺,那么也不至于下场凄凉的,所以说有时候隐忍真的很重要的。

而事实证明汉宣帝不只是心机深沉并且善于隐忍,他在治国上面也是很有作为。对内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还重视吏治,并且选贤任能,可谓是能人辈出,形成“麒麟阁十一功臣”。对外上面,本始二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可以说将汉武帝时代对匈奴的用兵暂时划上一个圆满句号。而且汉宣帝在汉武帝开拓西域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西域都护府,等于是正式将西域纳入大汉版图。

汉宣帝统治时期可以说是汉朝最为强大的时期,不只是恢复了汉武帝时期对外连年用兵所造成的各种后遗症,更是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因此史称“孝宣中兴”。

汉宣帝刘询驾崩以后,史书对其评价很高: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最后总结来说汉宣帝刘询是标准的将一把烂牌打好的皇帝,面对西汉第一权臣霍光,深谙自保之道,没有被废。并且利用年轻的优势熬死了霍光,最后得以亲政施展自己的抱负,才有了后来的“孝宣中兴”,是一个能力很强的皇帝。

把一张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知否里的盛紘,靠的是什么?

2018年,一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看着分明是一家子的内宅斗争大戏,像是现代都市家庭剧套在了古装剧上面,但却比现代的许多都市家庭剧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但不管是什么剧,最值得挖掘的,往往就是剧中的人物故事,一部剧,能把人物的故事讲好,多半是不会差的,知否当然也是。



今天要说的,就是这部剧中的“核心”人物,盛家主君盛紘。

他只是一个庶子出身,盛家祖上是商贾人家,这样的家世地位,却被强势逆转,盛紘到底靠的是什么?



01、幼年坎坷的盛紘要说盛紘,咱们得从他的父母亲和嫡母说起。

话说盛家,出身商贾,大概也和文炎敬家一样,祖祖辈辈都努力想要摆脱原本的身份地位,试图科举入仕。到了盛紘父亲这一代,他的父亲学有所得,年纪轻轻便中了探花郎,一下子把盛家的地位做了质的提升,加上从商所得,也算是个家境殷实的探花郎了。

古人有“榜下捉婿”的做法,可见科举入仕的仕子也是很被看重的,尤其是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下,通过科考改变命运和地位的人,在世人眼中有多了不起了。(这点从长柏科举及第的时候就有体现)。



那时候的盛老太爷中举之后,一时风头无两,这是盛家家族改变的开始。

后来,老太爷无意中被当时的勇毅侯嫡女徐氏(也就是后来的盛家老太太,原著中据说姓徐)看上,这位徐氏曾常住皇宫,在京城里颇有名声,最后却不顾一切下嫁这位探花郎。

是下嫁,也是远嫁,不顾家人族人反对,一意孤行,加上太爱对方,这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她嫁入盛家后的处境不会太好。

当时的老太爷年少入仕,却是个花花肠子,宠妾灭妻,纵容小妾嚣张拨扈,以至于徐氏处境艰难,连自己的嫡子都没有保住。



身份高贵的嫡妻尚且如此艰难,其他的柔弱小妾又怎么可能好呢?

多年辛苦煎熬,到了盛紘八岁那年,他的生母春小娘不堪凌辱而去,一如当年的卫小娘。不久后,盛紘被徐氏从“死里救出来”,养在膝下,让他从庶子,变成了当家主母的养子。

在老太爷去世后,顺理成章地成为老太爷这一脉的继承人,徐氏更是辛苦教养他,为他“延请名师指点,教以科举中榜,聘妻生子,延绵子嗣”。



可以说,没有这位徐氏,盛紘早就不知道死在哪里了,但显然,盛紘并不是深明大义的人,相反,他还有点自私,小肚鸡肠、甚至还很糊涂。

对于这样的一个嫡母,不仅没有太多感恩之心,反而对徐氏没有及时伸出手拉他和生母一把心存怨怼。只是他不说,老太太便也不提。

大概也是天资和他心里抵触的问题吧。



一方面,即便他和父亲一样早早入仕,哪怕背靠勇毅侯这样的“嫡外祖家”和后来的“岳丈家”,也没有让他有多大的前程,反而被早早调离京城,到偏远之地一点点做起。

另一方面,他抵触老太太的好意,并没有真正地愿意听取老太太的教养和意见,很多时候总犯糊涂。处事上,他很容易就被忽悠过去,需要人家时时提点,在大事上,需要老太太分析利弊才有所决断,算不上一个清明,通透的人。

剧中这样的事很多,尤其是老太太被下毒谋害以后,他在明兰面前,简直就是个王者带青铜的样子十分搞笑。

这是他一辈子前程的局限,但他无疑是幸运的。



02、早早入仕,风光恣意盛家似乎在知识文化传承上,也算是挺强势的,盛紘的父亲早早科举入仕,出身探花郎,才娶的盛老太太这个高门贵女,他自己也是年少科举及第,这才让老太太敢领着他上门到王家求亲,希望得到王家的提携,后来,他的儿子更是一次便入仕,加上处于新皇旧帝的过渡时期,正是新皇需要人的时候,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但传承的似乎除了文化,还有他们的习性。

老太爷宠妾灭妻,盛紘的伯父宠妾灭妻,盛紘也不例外,也还是宠妾灭妻。



若说盛紘的这三个女人,倒也真的挺特别的。

正室出身高贵,目不识丁,个性粗鲁,心思单纯,屁大点事,总爱吵吵嚷嚷,跟自诩文化人的盛紘压根聊不到一块儿去。

但好在有王家的名声和姻亲关系,又有盛紘早年被放官到苦寒之地,这位正室娘子跟着他受了不少苦,替他管家,为他生儿育女,顾好门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在这些的份儿上,盛紘没有对她太过分,还算纵容。



夫妻俩有事没事互相抬杠几句,大概也是看出大娘子的单纯,盛紘还时不时会打趣讨好她,他们俩凑一块儿,总有种老夫老妻那种逗趣的感觉。

比如说,华兰被下聘礼的时候,嬉皮笑脸着赔笑,给夫人插簪子,插科打诨哄大娘子的时候;

又比如说,面对着大娘子一脸得意,要给自己儿子拉线联姻被老太太软软地回绝,盛紘看了一眼大娘子泄气的样子,忍不住笑的时候;

盛紘看着糊涂,但对这位大娘子,其实还算是有夫妻之情的。



至于两位小妾,卫氏倒是如清流一般,虽是读书人,却不愿意软下身段讨好自己的枕边人,盛紘总在她这儿碰着软钉子,自然也不会过多的在意。

唯一让盛紘放在心尖上的女人,便是林噙霜这位有些文化,还能时时软下姿态,与盛紘诗酒风流,满足盛紘大男人主义的女子了。

为此,盛紘满心满眼地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林噙霜以及跟她的两个孩子身上。



比较讽刺的是,他生怕跟林噙霜和她的孩子再走一遍自己经历过的坎坷,一味的纵容,最后却造就了另一个小妾和孩子走上了自己走过的路,吃自己吃过的苦。

但不管如何,作为那个时代的人,能够实现仕途之梦,为家族翻身争光,能够得一心人,也算恣意的。



03、升级开挂的地位名声盛紘最在意的是什么?自然是他背负的盛家名声了。

盛家开挂升级,还得从他的长女开始说起。那时候,盛家的其他孩子都还小,他也只是一个扬州的小通判,但借着嫡母和妻子娘家的光,他最疼爱的孩子顺顺当当的嫁入伯爵府,也就是华兰,而这,还只是开始。



嫁华兰的同时,还顺道地因为儿子喜欢的一张疆域图,跟东京城的高门嫡子顾廷烨成了好友,盛顾两家算是有了些联系。

随后不多时,盛紘荣迁,升迁至东京城,在天子脚下做起了官,虽说刚开始踏入皇宫,见到皇帝,他还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满目惊慌,和几乎压不住的好奇。



但也还算谨慎小心,加上在早年顺手救下了一个老安人,无意中让当时的大儒庄学究欠了自己一个人情,当他的子女到了入学的年纪时,这位大儒到盛家开办学堂,也算是给盛家攒了个名声。

以至于当时的郡主家儿子都将儿子放到了盛家学堂里,算是跟齐家又搭了条线。

可以说,到了这里,盛家一路升级打怪,开挂的状态已经初露端倪。这要是换了普通的人家,哪能一步步地跟东京城的高门大户沾边呀。



慢慢地,这许多年也就这么过去了。

盛家剩下的子女全都长大成人了,长女华兰早就在东京城混出了好名声,为盛家争光不少,紧接着盛长柏成了王家,盛家,康家三家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孩子,不仅科举中榜,一次入仕,还娶了满门清贵的海家嫡女为妻。

盛家几乎是一派家和万事兴的样子。

中间林噙霜和墨兰的插曲,一点儿也没有影响盛家往上爬的脚步,老太太出马,直接为墨兰的婚事盖棺定论,墨兰如愿嫁入梁家,好与坏都不影响梁家的姻亲关系。



这一次,靠的仍旧是老太太的亲自出面,将一个庶女嫁入伯爵府成为嫡子的正妻。

没多久,顾家的宁远侯,皇帝跟前的红人顾廷烨套路了盛家,十里红妆聘娶他的小女儿明兰(明兰以庶女之身,成为宁远侯嫡妻,京城中最年轻的诰命夫人),还顺道将他的另一个云英未嫁的女儿推到了新科进士那里长枫也在老太太的安排下娶了柳氏。



而因为谋害嫡母被送到乡下反省的大娘子也成长了不少。

盛紘曾经说过,他这辈子是没什么大的前程了,能做到光禄大夫三品荣休就不错了,但剧情到最后,几品荣休还重要吗?

即便他这时候无官无爵,就冲着三个爵府的姻亲关系,几位大人物的父亲,岳丈,这就足够他和他的盛家几辈子名声地位斐然了。

盛紘原本只是盛家的小小庶子,生母还没什么本事,没法跟林噙霜那样子为他争取什么体面的那种,最后能够将这么一手烂牌的命运,打出王炸的效果,完全是因为勇毅侯家的这位嫡女,盛家的老太太起得头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82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