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喜欢有夫之妇?
这是因为色心不改,在曹操的心中始终都会喜欢美人,只要是漂亮的角色,都希望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这也是因为美人而导致自己的发展受到了相应的影响,最终差点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性命。
一、淫人叔婶
那一年曹操为了消灭吕布,选择威胁张绣,在第1次攻打的时候,对方不战而降只是很可惜,曹操色心又起。在晚上找女人的时候没有找别人,反而想起张绣遗孀邹氏,张绣特别的愤怒,必然会流露出对于曹操的一些不满。在这一个阶段损失自己军中的第一猛将,也赔了第一继承人的性命。
二、迷恋少妇
关云长不仅仅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将,是后世忠义的一个榜样。曹操和刘备在选择联合攻打的时候,关羽马上提出要求,希望能够把杜氏让给自己。关羽在当时可能完全不了解曹操的性格,在曹操的面前提起这件事情,简直是触动了多疑的神经。想着连关羽都喜欢,这会不会是一个美人,因此想要去看一下这一个女子。在看到之后果然觉得这是一个大美人,忘记了对关羽的承诺,亲自做了一顶绿帽子。曹操的好色之举简直是给关羽打了一个响亮的巴掌,这简直是夺走自己的梦中情人,曹操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会留住关羽。
三、没有得到美人
第3次真的是有一些冤枉,根本没有得到美人,可是自己却已经栽了一个大跟头。诸葛亮非常巧妙的去篡改铜雀台赋。这使得心中特别狭窄的周公瑾勃然大怒,马上说出了隐藏心中的真实想法,并且决定终身都和曹操成为敌人。这件事情也导致曹操受到了连累,但不可否认这一次是最为冤枉的,因为根本没有得到过美人。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揭秘曹操为何三次在美女裙下栽跟头
揭秘曹操一生中做过最错误的事究竟是什么?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一生功过后人毁誉参半,挟天子以令诸侯,保全了汉室天子最后的尊严和威仪,却又践踏了四百年汉室的国祚。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但有一件事堪称曹操一生干过的最蠢的事,他自己也是这样认为,后人评论亦是如此,乃他一生污点。
陈留起兵,伐董失败后的曹操开始逐鹿中原,内心不再对汉室俯首称臣,而是单飞。迎汉献帝不过是政治手段,曹操得刘协任命升职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再起刀兵,目光对准了南方的荆州门户——宛城。
宛城守将名张绣,骠骑将军张济(董卓部将)的从子,走投无路之下投降了杀亲仇人——刘表(刘表兵士射杀进犯的张济),张绣是接收了张济的部队才初具实力的。
荆州官员纷纷庆贺刘表,刘表乐呵呵地收下了这员猛将,使之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
曹操率大军南征宛城,兵强马壮说的是正是曹军,张绣闻此消息,内心惶惶不安。曹操部队抵达淯水,将到宛城时,张绣率部献城投降。曹操大喜过望,画大饼给官职,把张绣原来大军仍给他统帅,乐呵呵地驻营整兵,想着下一步去哪。
曹操猜忌多疑,但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唯独这好人妻,是再怎么改都改不了,青年时期如此,中年如此老年亦如此。闲来无事的曹操闻言张济的遗孀、张绣的婶婶邹夫人姿色出众,是难得的美人妻。
见猎心喜的曹操也没管那么多,命人将其送到自己房里来。
张绣是铁血猛将,再而言原本还是和曹操同等地位的军阀。曹操不问自取,这不是侮辱是什么?
这放在现代都是奇耻大辱,更别说封建礼法的古代。强纳邹夫人,曹操事先问一声做侄子的张绣商量也好,他偏不,就是要强拿过来。
张绣得知此事大发雷霆,曹操知道后就有点不开心加不放心了,准备秘密杀掉张绣,剪除后患。可惜事情败露,张绣先下手为强偷袭曹军,因为还是刚投降,手下的士兵还是听他的。
此战,曹操嫡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三人都是因断后而死,曹操本人也差点在乱军丛中被砍死。
曹昂是曹操长子,生母早亡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视若己出,和嫡长子无疑。典韦,有勇有谋,忠心耿耿,是曹操最放心的贴身保镖。只知曹安民是曹操侄子,曹昂堂兄,其他事迹一概不知。这三个都是曹操的铁杆,还有张绣兵马和宛城,全没了,就因为曹操的好色,强纳寡妇。
曹操不止一次提过曹昂,将曹昂视作最合适的继承人,还说愧对他。曹操的这次蠢事,改变了后面太多太多事情。
作为一个君主一个大人物,德才不配位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一个小缺点都会惹得四方震动、黎民涂炭。
曹操剧照
适逢官渡之战,曹操在许攸的帮助下,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给自己带来了缓冲的时间,并且在最后大败曹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了胜仗自然也有一堆的战利品,部下在清点战利品的时候,发现曹操的一些手下给袁绍写的投诚信,当下气愤不已。
于是,他将信上呈给曹操,希望曹操可以按这上面的名单进行抓捕,杀鸡儆猴。可是出乎部下的预料,曹操甚至连信里面的内容都没有看,便直接将这些信丢到了旁边的火盆里,部下连救援都来不及,便化成了一堆灰烬。
部下不解,曹操却笑着解释,当时的情况,袁绍兵力雄厚,远远胜于曹操的兵力,再加上曹操当时的粮草几乎都已经消耗殆尽,如果不是许攸临时的投诚,曹操都没有什么把握可以胜利,何况那些小兵呢?
这事之后,无论那些写过投诚信给袁绍的人怎么想,至少将领们对曹操的胸襟十分佩服,所以可谓是用几封信换来了将领们的绝对忠诚,不可谓不划算。而当时曹操如果真的按照信上面的名单抓人,可能会泄一时之愤,可难免会让人心寒。
曹操一生多疑,所以烧信的举动才让后人更加觉得他是一代枭雄,有着心怀天下的胸襟。
许攸像
首先,许攸自认为有才有能力,自然要得到重用,但是在袁绍军中,袁绍听信谗言,不仅不重用他,反而羞辱于他。之后,再加上许攸的儿子犯罪被抓,他求救无用,因此嫉恨上了袁绍。适时,袁绍刚愎自用,派酒鬼乌巢守卫粮草重地,被许攸当作向曹操投诚的敲门砖,当即便投靠曹操了。
其次,许攸和曹操本就是自幼的朋友,许攸在看出袁绍不能敌曹操之后,自然第一选择是曹操了。
再次,许攸本就是一个贪功好利之人,在袁绍军中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所以他投奔曹操并不是一时的气愤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抓到袁绍的漏洞之后便连夜投靠了曹操,也是心机颇深。
而曹操赤足相迎也让许攸感动,立刻便献上一计,让曹操从袁绍的粮草下手,曹操采纳之后,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袁绍军中大乱,给了曹操休养生息的机会,以致于袁绍在兵力远远胜过曹操的情况下还是一败涂地。
许攸的出现,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没有他,结局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许攸却不够聪明,他不了解曹操奸雄的本质,所以他自恃劳苦功高,在官渡之战后每每口出狂言,最终惹怒曹操,被曹操杀死。
许攸画像
许褚听后十分生气,打下是大家的功劳,怎么能让许攸一人独揽自傲,许褚一气之下,便杀了许攸,将人头带去给曹操,说明前因后果。曹操听后,便教训了许褚,曹操怪罪许褚不应该这么莽撞,许攸只是逞口舌之快,并没有其它意思。过后,曹操下令对许攸厚葬哭悼。
又根据《三国志》一书中,提到了许攸是被曹操杀死的。许攸和曹操俩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关系自然很是亲密。在官渡之战中,许攸弃袁绍而投奔了曹操,并且将袁绍攻打要领告诉了曹操,曹操才得以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后来,许攸十分傲慢,认为自己在作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见了曹操也大呼曹操的小名。这让曹操很是生气,虽然表面和许攸还是一样要好,但是也很气愤许攸狂傲自大的一点。虽然许攸也立下了很多战功,但是曹操无法容忍许攸在人多的时候,也大呼曹操的小名,曹操忍无可忍了。于是,便下令让手下的侍卫将许攸杀死。曹操很爱惜自己的手下,认为他们都是很有才华的谋士,但是曹操受不了狂傲自高自大的人,而且对自己很不尊敬,许攸的做法 *** 到了曹操。所以,曹操选择杀掉许攸。
曹操剧照
唯才就用,不问出处,这是曹操用人最大的特点。荀和郭嘉曾经就说过曹操知人善任。能够辨辩别哪些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是个从事何种事情,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价值,这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一点。
其次就是,能够把一个人的才能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有的人善于言谈,但是做事不细心,他就把人家放在外交场合。像崔琰这样的,为官清廉,以身作则,相当正派,于是曹操就把他放在干部任选的岗位上,能够不贪腐,保持官场廉洁。比如任俊,做事踏实,曹操便让他去实施屯田制,结果屯田制顺利实施。不管他把人放置在什么位置都很合适,都会很称职。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曹操做不到这一点,他生性就很多疑,宁可负尽天下人,人家关系处理的相当糟糕。对谁都不信任,睡觉的时候都提心吊胆,他做过的坏事太多,怕遭到报复。由于他自己就是反了原来的主子,所以他怕别人走上同样的路。再加上曹操阵营里的人来路就很复杂,当时又人才奇缺,所以曹操的人才管理也很困难。
曹操剧照
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三国演义不喜欢曹操,罗贯中将他负尽天下人、敏感易怒、多疑善变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而与他相反的就是关公关二爷的义薄云天。因为对三国演义的作者来说,曹操曾是东汉的丞相,但是一朝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小人和叛徒,而刘备、关羽之辈则是名正言顺的汉王朝继承派,人家刘备身上有汉族血统,争来争去不过还是汉朝的江山,曹操就不一样的,曾经是人家的臣子,一朝想成为王,不就是大奸大恶之徒么,师出无名。
曹操因为多疑杀了热情待他的吕家父子,说出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让人感受到他了冷血无情的一面,使他奸诈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纵然是关羽,也有性格上的缺陷,他极为自负,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要考虑三国演义作者是一个明朝人,他处于封建社会的体系之中,夹杂了太多个人喜好观点。因此我们在读三国的时候,要客观的评价曹操这个人,每个人关于正义和邪恶的考量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能够看得到,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他的魏王还是死后封的,有人说这正是他奸诈的表现之一,因为他不想自己承受万世骂名,就让他的儿子来做这些事情。
曹操剧照
大约是杀生太多,身上背负的冤孽太重。曹操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好,加上长期的负荷,争抢地盘、酒色纵欲,他的身体状况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当时的他虽然忍受着脑疾的痛苦,却只以为是压力过大,生活流离,过于紧张。其实这也是诱发他脑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但是更多的是他生来就有顽疾。但是当时的医疗水平达不到,特别是脑部问题,一直就是医家最难解的地方,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轻易改变,根本没有开颅手术这一说,因此曹操一直得不到根治。
在起兵征战四方的时候,他的脑疾更加严重,有时候甚至用头撞墙,当时的医生给他整治结果是操劳过度,让他放松自己。曹操开始不断地纳妾充实后宫,但是适得其反,他还因此荒废了朝政。
在官渡之战之前,他头痛的已经无法忍受,但是他还是坚持在军中,可见他对自己是能够狠得下心的,对别人就更能狠得下心了。因为身体原因,他的性格也产生了变化,变得暴躁易怒,杀人成瘾。官渡之战的时候,下面大臣为了曹操的身体找来了华佗,他用针灸的办法让曹操暂缓了疼痛,曹操将其留在身边作为御医。但是曹操不是一个配合治疗的病人,同时是个掌握生杀大权的病人,在感觉到这种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曹操一怒杀了华佗,之后身体状况每日愈下,不久便离世了。
曹操和袁绍
纵看袁绍和曹操的生平,他们走的是从合作到分裂的一种道路。当曹操还是少年的时候,他还是很崇拜袁绍的。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曹操进入太学,得以同袁绍相识,而且有着亲密的联系。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和袁绍同任朝廷官职。之后二人相见的机会几乎没有,直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当时董卓是在洛阳肆意妄为,屠害忠良,令天下人所痛恨。所以曹操同各路的诸侯一样,都来到袁绍帐下,试图通过联盟的形式讨伐董卓。然而联军是各自心怀鬼胎,作战中各自为战,甚至是一旁观望的都有。曹操主导的战争首次大败,令其元气大伤,最后只能依附于袁绍。
之后袁绍占领了冀州,并将关东交于曹操代理。曹操在这一时期也曾利用条件,以讨伐黑山军的名义,进军东郡。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刘岱战死,鲍信将兖州转与曹操,自此曹操有了自己的可用的地盘。然而此时的曹操还是面临着四面的强敌,诸如袁术、公孙瓒等人,所以他仍旧需要袁绍的牵制。
当袁术、公孙瓒和袁绍火拼的时候,虽然曹操也参与其中,但这也让他有了喘息的机会。终于在恭迎天子这一事件上同袁绍产生了分歧。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迅速壮大,才迎来了他于袁绍的决战。
曹操和袁绍
在新版电视《三国》中,曹操对袁绍的评价可谓是既刻薄,又在理。曹操说他在二十岁上下的时候,是极其的崇拜袁绍,因为传说他是“四世三公”之家出来的,德望自是非凡。不过到三十岁的时候,曹操与袁绍同在一朝任职,这时的他开始看不起袁绍了。最后到了四十岁之际,二人都割据一方,曹操索性就蔑视袁绍了。
为什么呢?因为曹操在经历了多年,看人有了丰富的阅历。在曹操眼里,袁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实际上却是内心胆小之人。袁绍生性优柔寡断,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总是畏首畏脚难以做出决定,但是看到蝇头小利,却又没头没脑地一拥而上。曹操评价袁绍虽然身为人主,但是心胸狭隘,刚愎多疑,时常做出政令不一的行为。即便手上有着众多的人才将领,却不懂的使用,任人唯情,而不用贤。身为人父的袁绍,不严厉管教自己的儿子,任由他们为了爵位互相争夺,扰乱纲纪。
也的确印证了曹操的评价,袁绍最后因为这些缺陷导致他错失了太多的良机。而袁绍的几个儿子在他死后,相互争夺爵位,以至于被曹操分而击破。
官渡战役中曹操设防图
由于袁绍没有听取田丰恭迎天子的建议,导致曹操能够挟天子令诸侯,使得袁绍做事憋手蹩脚。当袁绍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便决定集结十万兵马,南下攻占许都消灭曹操,官渡战役也由此拉开了序幕。战争初期是袁绍的实力绝对大于曹操的,所以曹操没有选择在黄河沿线布兵防御,而是在各个关口重点设防,尤其是袁军必经之地――官渡。
曹操的布防是正确的,这样发挥了人少的绝对效益。期间刘备也起兵反曹操,曹操在后方迅速对付刘备。袁绍此时没有听取田丰的“袭其后”的建议,令曹操悠闲地收拾了刘备,顺便降了关羽,之后曹操又有全部精力来对付袁绍。曹操利用声东击西的方法攻其不备,关羽斩杀了大将颜良,至于文丑却是被乱军所杀。之后两军进入了长达半年的僵持阶段,恰巧袁绍军中的许攸投奔到曹操帐下,建议曹操夜袭袁绍的屯粮地乌巢,官渡大战的转机就此开始。
曹操率精兵放火少了乌巢,袁绍一面派兵救援,一面自作聪明攻袭曹操大营。没料到曹军英勇善战,乌巢迅速被拿下,淳于琼被杀,张A、高览等人投降。袁绍大军立刻崩溃,军心涣散,到头来袁绍只能领八百起兵退回冀州。官渡一战从此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实力,袁绍则在抑郁中不久病逝。
袁绍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出在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虽然谋略较多,却是不善于决断之人,从而时常错失良机。在官渡战役期间,刘备起兵反曹,田丰劝袁绍奇袭曹操后部。但是袁绍却以小二病重,而不愿出兵,等到了刘备败于曹操,他才兴师动众讨伐曹操起来了。再有就是袁绍虽会用人,但不懂的识人。袁绍手下的田丰、许攸、逢纪等人都是有名的谋士,但是他们内地里常因为不合而时常相互争斗,袁绍又部分忠良。田丰极力谏言要以持久战术拖延,令曹操断粮而败。但是袁绍非但不听反而将田丰关入大牢。还有就是袁绍心存妇人之心,部下受伤他会很伤心,但是倘若手下立功了,他有对封赏极为吝啬。导致袁绍军中很多人才没被重用,最后反而投降了曹操。
另外就是曹操无论在政治上的决策,还是军事上的部署,其能力和见识都超过了袁绍。曹操挟天子就为他的政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袁绍还嫌弃天子吴用。曹操面对袁绍的远超于他的大军,重点设防,做到从容应对。加上曹操对人才的渴望,才会令许攸背离袁绍,成为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关键因素所在。
袁绍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被召集了各路诸侯组成讨伐董卓的联盟军队,其自身也被推为盟主。联合盟军同董卓交战,声势之大倒是吓跑了董卓,但不久盟军也瓦解了。自此各处的豪强开始了割据争雄,袁绍也是巧占冀州,拥有了广袤而充实的重地。依据冀州的袁绍,先后攻占了青州和并州二弟,势力增大。建安四年(199年),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争后,袁绍终于打败了雄踞幽州的公孙瓒,逼的他自焚而亡。幽州也就被列入了袁绍的势力范围内,这也是他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
随着实力的大增,带来的也是袁绍自大轻敌的心理变化。虽然这时候的曹操异军突起,但是在袁绍眼里,他还是不值一提。袁绍没有采纳田丰沮授等人的持久战建议,而是集结兵力迅速南下攻打许都。由于袁绍心胸狭隘,优柔寡断,刚愎多疑,他关押田丰,责骂许攸,导致战略决策事物,军事机密也被泄漏,官最终渡大战惨败收场。
官渡大战不同以往的战争,它是袁绍和曹操的战略性决战,所以此战的完败令袁绍一蹶不振。袁绍逃回冀州后是整日抑郁寡欢,在平定了叛乱后,终因心情积郁而病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杨修被曹操所杀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