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赵昚要为岳飞平反,身为太上皇的赵构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

以史为鉴 2023-06-13 03:42:52

赵昚要为岳飞平反,身为太上皇的赵构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

宋高宗赵构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1141年除夕,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以“莫须有”罪名处死了岳飞。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162年,赵构养子赵昚被立为太子,随即赵构禅让传位赵昚,史称“宋孝宗”,赵构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宋孝宗赵昚一即位,立即就给岳飞冤狱平反。

赵昚为岳飞平反,这实际是对养父赵构决策的否定,如果赵构已经去世,为了抗金大业鼓舞人心,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理解,但在历史上,赵构56岁退位,一直活到81岁,做了25年的太上皇,1162年时还能活蹦乱跳,而且赵构刚刚退位,并未完全丢掉权力。既然如此,为何赵昚敢于给岳飞平反,为何赵构还没有出面阻止?

1140年,发动政变掌握金国大权的完颜兀术,废除了对宋和议,撕毁和议南侵,亲统大军,分三路大举南下,重占东京。但与以往对宋战争不同,经过多年战争,南宋逐渐稳定,且涌现了一批战神级统帅,最广为人知的是岳飞。

面对金国南侵,南宋不仅抵挡住了,而且岳飞还趁势发动第四次北伐,进兵距离开封只有45里的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地区,逼得金兀术逃出开封,金国这一次南侵完败。岳家军势如破竹,让金兵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收复故土即将成为现实。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回朝,北伐之功毁于一旦。

1141年,金国以宋高宗生母和生父的遗体、与两国议和等为交换条件,要求赵构杀掉岳飞。这一年除夕夜,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岳云、张宪,制造了一个千古奇冤。

梳理史料不难发现:岳飞之死,赵构是主谋人,秦桧是执行人。

无论是为尊者讳,还是孝道考虑,前一个皇帝犯下的错误,继任的皇帝往往都会为之掩饰,让冤者难以昭雪;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继任皇帝基于某种政治考虑,不得不为冤者平反,但往往也不应该一即位就给岳飞平反。但真实历史却颠覆认知,庙号定为“孝”的宋孝宗一即位就为岳飞平反,几乎是直言赵构错了,赵昚为何如此不孝,赵构又为何没有出面反对,其中隐藏了什么鲜为人知的历史是非?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背景,赵构是赵光义一脉,赵昚是赵匡胤一脉,熟悉宋朝历史的都知道,宋初赵匡胤与赵光义关系复杂,按照“金匮之盟”,赵光义最后应该要把皇位再还给赵匡胤儿子的,但实际上却没有,整个北宋期间,一直是赵光义后代为帝。因此,赵构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不说有多伟大,但对赵昚而言绝对恩重如山。既然如此,赵昚为何还要“打脸”赵构?

笔者认为,赵构、赵昚这一反常举动,既与当时宋金形势有关,还与赵构、赵昚性格与志向有关,也与赵构、赵昚、岳飞、秦桧四人关系有关。

1161年,金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撕毁了《绍兴和议》,这让赵构非常郁闷,一度准备逃离临安府。宋孝宗当时还是太子,但是态度非常明确,要领兵和金军决战。幸运的是,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打败金兵,金海陵王渡江失败,随后又被部下所杀。

这一次战争对赵构产生巨大影响,当初为了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赵构付出巨大代价,包括杀死岳飞等,但在1161年却被金人无情的撕毁了。其实,在与金人交往过程中,金人一次又一次随意撕毁条约,毫无信用可言,除了有损赵构威望之外,更让赵构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由于金人过于失信,反衬岳飞的正确和赵构的错误,而赵构与赵昚在此战中的表现,又形成鲜明对比。因此第二年赵构退休之后,对赵昚为岳飞平反,或许因为理屈就采取了一种默认态度。

金帝海陵王完颜亮的结局,也让赵构警醒。完颜亮渡江失败,是被反对自己的部下杀死的,这让胆小的赵构非常担心自己结局。

1,当时皇太子赵昚已经36岁,一直主张对金战争,在朝廷有众多支持者。尤其是金国屡次背信弃义,让南宋朝廷非常愤怒。赵昚继位第二年,就发动了隆兴北伐,显示出当时南宋朝廷的对金态度。

2,赵构一味主和,却屡次被金国撕毁条约戏弄,加之赵构非常胆小,金国南侵时曾一度躲到海船上。因此,赵昚和朝廷对赵构形成巨大压力,让赵构担心会被自己部下杀死或囚禁。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第二年就主动退休养老,宣布不问政事。右相朱倬认为“靖康之事,正以传位太遽,盍姑徐之”,认为靖康耻就是因为传位太仓促,反对赵构仓促禅让,但赵构直言“老且病,久欲闲退”!最终,赵构退休之后,尽管并未100%放权,但对赵昚为岳飞平反之事,也没有横加干涉。

赵构、岳飞、秦桧、赵昚四人关系比较复杂,总的来说赵构与秦桧不和谐,岳飞有恩于赵昚,秦桧与赵昚有仇,赵昚为岳飞平反,既有主战的政治需要,又有报恩和否定秦桧的需要,赵构不好直接干涉。

岳飞与赵构的其中一个矛盾,就在赵昚身上。赵构唯一儿子赵旉,早在1129年就去世了,对江山社稷而言,无后代表不稳。岳飞曾向赵构建议,立赵昚为皇太子,以稳定国家人心,当时赵构对此非常不满,岳飞这是干涉皇家内部事宜,宋高宗就严厉斥退了岳飞,君臣关系不复当初。

相反,秦桧与赵昚关系就比较差了,尽管史书上没有直接说,但在赵构封赵伯琮(赵昚)、赵伯玖(赵构另一养子,也是赵匡胤一脉)为国公与节度使时,赵鼎、王庶等人强烈反对封赵伯玖这一官职,“并后匹嫡,此不可行”,但这两人问秦桧时,秦桧却“无一语”,意思是同意赵构决定,赞成对赵伯玖的分封。赵伯琮、赵伯玖虽然同是赵匡胤一脉,但在皇位问题上却是政敌,秦桧尽管没有明确反对赵伯琮,却支持了赵伯玖。而且,秦桧在世时,不仅几乎是权倾天下,更对主战派一直强势打击,必然引起赵昚反感,双方政治路线完全相悖。

赵构与秦桧的关系,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秦桧在世时权倾天下,赵构不可能不反感不警惕,1155年秦桧病重提出让儿子秦熺继任相位,却被赵构否决;秦桧去世之后,宋高宗平反大批冤案,又对秦桧一党严厉打击。

最为重要的是,岳飞实在太冤,南宋支持者众多,让赵构根本压制不住。

1142年,《绍兴和议》签订之后,韦太后从金国返回南宋时迎接大典中,金使刘祹见面头一句话就是“岳飞以何罪而死?”让南宋群臣无比尴尬,此后韦太后见过韩世忠后问“岳飞呢?”一大臣悄悄告诉她:“岳飞已死狱中”。据说韦氏脸色大变,转身斥责宋高宗:“岳飞是国家栋梁,威名远播,打得金人望风而逃!你为什么杀他?”之后愤然表示要出家。

1154,南宋状元是张孝祥,他中状元后即上奏:“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也”,要求给岳飞平反,捅了一个马蜂窝。但奇怪的是,赵构并未治罪张孝祥,对岳飞态度保持原状。

1161,完颜亮南侵,御史杜莘(杜甫13世孙)老上奏说“岳飞,良将也,以决意用兵.......文致极法,家属尽徙岭表。至今人言其冤,往往为之出涕”,强烈请求为岳飞平反“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随后,赵构将杜莘贬到四川遂宁。

因此,尽管赵构一直不愿为岳飞平反,但南宋都知道岳飞之冤,甚至不少人强烈要求为岳飞平反,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于是赵构在1162年退位,让接任者赵昚为岳飞平反。

不过,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却没有直接否定宋高宗,只是说岳飞之杀是秦桧原因,将罪名推到秦桧身上。而且,在行文上比较讲究,“会中原方议于櫜弓,而当路力成于投杼,坐急绛侯之系,莫然内史之灰”,用西汉周勃、周亚夫父子冤狱暗指岳飞之冤,虽暗示岳案是冤案,却又没有明说,而在给岳云复官的圣旨中说岳飞“困于谗诬”被杀。总之,赵昚为了照顾各方态度,又为了达到目的,很是为难,只能遮遮掩掩的为岳飞平反,对秦桧也没有过多谴责。直到宋高宗去世之后,秦桧恶名才逐渐彰显。

宋孝宗赵眘为什么会帮岳飞平反?

众所周知,岳飞,中国著名的抗金战士,在宋高宗被秦桧和赵构无端指控杀害。一代著名的反金斗士带着仇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公元1140年,岳飞打败8金军,想追击黄龙恢复健康。甚至在南宋不在南方一隅的时候,秦桧和宋高宗的十二枚金牌就把它召回朝廷。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解除军权,然后被诬告入狱,最后死在风伯馆。一代名人都会陨落。从此,岳飞而余曼姜弘响彻南宋,名留青史。岳飞被冤枉死了。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宋高宗的赵构为岳飞报仇,而宋孝宗的赵昚为他辩护。赵宋二帝的意图是什么?

为什么,岳飞作为一个反金星人肩负着南宋的安危,带领南宋将士在前线边境浴血奋战,却被强奸陷害?赵构看不出这是秦桧的诡计还是他的秘密御术。这一切都是从岳飞的冤案开始的。事情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南宋在抗金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赵构以此为由召集了三个人进入朝鲜。正所谓“功德酬勤”,其实是想削弱他们的军事力量。其中两人被授予唐朝大使,岳飞为副大使。表面上看,升职是危险的。当他们被提升时,赵构害怕战斗。三个重要的反金组织被废除。

与此同时,秦桧派他家养的走狗收集所谓的证据,与张军和岳家军的一些重要将领勾结。最后,在这一年的九月,秦桧把岳飞和赵构一起送进了大禹。在与岳飞和岳云进行了两个月的审判后,秦桧在妻子的建议下,在12月的风伯亭杀死了岳飞、岳云和张军。被绞死。时至今日,后人对此事的评判,大多是骂赵构昏庸。但这怎么可能不是他的秘王技能呢?要明白,宋高宗想要的不是在世界上竞争,而是安定下来。岳飞想收复中原,与此背道而驰。

对于希望安定下来的宋高宗赵构来说,与金正日和解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统治者谈判和平。前提是岳飞必须死。而如果岳飞真的收复了中原,迎来了北宋的两位皇帝归来。这让赵构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所以岳飞的死是必然的。1162年,赵构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养子,也就是说,宋孝宗·赵构自己成为了皇帝。这个宋孝宗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野心勃勃,主张北伐抗金,这与部分定居宋高宗有很大的不同。岳飞死后,宋高宗自然如愿以偿,与金军达成了和平协议,大致内容是南宋向金凤称臣,之后是割地重划边界,每年向金朝进贡。

宋孝宗给岳飞平反,打了宋高宗的脸,为何当时宋高宗不反对?

打脸是小,功效是大,为岳飞平反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了,宋高宗既然贵为太上皇,但无权插足政权管理,孝宗为岳飞平凡不过是利用岳飞,以达到巩固政权的效果。

历史上赵构在位35年之后就退位给赵眘,自己就做一个逍遥的太上皇,自由自在,尽情享受就好了,不用考虑国家大事,但是赵眘,也是就是宋孝宗为岳飞平反的时候,岳飞是赵构处死的,为什么会同意,而不是反对呢?

其原因一是因为赵构已经退位了,不用担心国家大事,多多少少也知道自己处死岳飞是做错了,但是那个时候听信奸臣的话,以为处死岳飞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江山,收回岳飞手上的军权,毕竟赵构一直都采用中庸之道,只要国家军权在就好了,其他什么人都不重要,都是垫脚石。同时岳飞一直建议赵构立太子,这个打击到不能生育的赵构,导致后来赵构杀岳飞时不手软,直接下死手。一点余地都不留。

原因二是赵眘平反岳飞的时候,没有说赵构的一丝错处,加上赵眘上位,迫切需要收复民心,从赵眘上位之后,就一直有人替岳飞喊冤,希望为他平反,还岳飞清白。这么好机会,赵眘肯定不会错过,为了自己为了国家,肯定会着手为岳飞平反。

让自己收复中原奠定基础,鼓舞军心,也收复了民心,为自己得到一个明君的称号。所以赵眘平反岳飞,又不会损坏赵构他自己的名声,又借新皇帝的手,把陷害岳飞的黑锅全甩给秦桧,彻底洗白自己,肯定不会反对了。会大力支持呢。

所以综上所说,我们可以发现岳飞就是赵构和赵眘皇位权利的垫脚石,一生都给这两位皇帝利用,重用的时候是因为需要岳飞,威胁到他们江山地位的时候,就马上杀之,就算后来为岳飞平反的时候也是利用他来收复民心,稳住大臣的心。不过不管怎么样,岳飞都是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74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