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习历史,但其实历史的领域非常广阔,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还有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今天我为大家整理的是关于柴諴: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三子,被后汉隐帝所害这一历史内容的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柴諴年幼还没有起名,乾祐三年十一月十三丙子(950年12月24日),在李业的鼓动下,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刘铢诛杀郭威、王峻的家属,刘铢极其残忍,连婴儿都没有幸免。郭威继室张氏与郭威的儿子郭青哥、郭意哥,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定哥还有第三女都被诛杀。柴荣作为郭威的养子,他的三个儿子也被诛杀。
后周建立后,郭威下诏赐长子柴宜哥名谊(宗谊),赠左骁卫大将军;柴荣第二子名诚,左武卫大将军;第三子名諴,左屯卫大将军。
周世宗显德四年四月廿六癸未(957年5月28日),柴谊可赠太尉,追封越王;柴诚太傅,吴王;柴諴太保,韩王。
关于柴諴: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三子,被后汉隐帝所害的内容就是这些了,致力于为读者提供高质量、全面的历史资讯和故事。我们的内容不限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们吧。
公元959年,一代雄主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留下幼子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承皇位,幼主临朝大权旁落,给了柴荣的主要助手赵匡胤改朝换代的机会。公元960年,军权在握的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人合谋,导演了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好戏,篡夺了后周政权。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善待柴荣的子孙后代,赐柴氏“丹书铁券”,还留下誓碑遗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遗训,从此柴家子孙与宋朝共存亡。但是当年赵匡胤善待柴荣的子孙真只是因为他心善么?背后是有很深的政治考量的。
首先周世宗柴荣对于赵匡胤有大恩,可以说没有柴荣的知遇之恩也就没有赵匡胤的权势,赵匡胤篡位后在杀害柴荣的幼子,会显得忘恩负义、心狠手辣,为名声考虑不能下手;其次周世宗柴荣真的是一个有魅力的君主,赵匡胤登基很多年后还有大臣为柴荣哭泣,可见赵匡胤刚篡位的时候柴氏在天下间的名望。初建的北宋外部强敌环伺,经不起内乱,因此为了实现政权的和平过渡,赵匡胤必须善待柴氏。但是赵匡胤还是想办法尽量消除了柴氏对于皇权的影响。
柴荣一生共有7个儿子,长子柴宗谊、次子柴宗诚、三子柴宗諴都死在了后汉隐帝刘承祐手中,主要就说说活到赵匡胤篡位的四个儿子身上。
四子柴宗训就是7岁登基的周恭帝。柴宗训被逼禅位后,被赵匡胤封为郑王,迁徙到房州居住。柴宗训可以说是对赵宋江山最有威胁的人,但是因为柴宗训年龄小也做不了什么,而等到他长大20岁就死了,对于柴宗训的英年早逝没什么明确说法。柴宗训留下的五个年幼儿子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都是由赵匡胤的人抚养长大,自然也不会想着夺回江山的事,彻底成为了闲散的贵族,享受荣华富贵。
五子曹王柴熙让在陈桥兵变时不知所踪,据称为了躲过赵匡胤的追杀,改姓宁。
六子纪王柴熙谨和七子蕲王柴熙诲当时尚在襁褓中,差点被刚登基的赵匡胤杀了,最后是因为政坛大佬卢琰和军方大将潘美拼死劝谏才保全了柴熙谨和柴熙诲,从此卢琰收养柴熙诲将其改名卢璇,潘美收养柴熙谨将其改名潘惟吉。在中国古代改姓是一个很严肃的事,牵扯到宗族礼法,因此柴熙谨和柴熙诲改姓后也就从法理上失去了对于赵匡胤皇权的威胁,没继续遭到迫害。
卢璇一直由卢琰亲自抚养教育,后随卢琰归隐田园。卢琰去世后,卢璇为养父守孝十年后才出仕宋朝,受到宋真宗重用,封殿前防御使、武烈侯。卢璇致仕后居灵山上卢,子孙极多,成为浙江卢姓中九个支脉人数最多一支。潘惟吉由潘美抚养长大,也出仕了北宋,他的子孙中较出名的有潘夙、潘必正。
史书记载,周世宗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其中他的前三个儿子都与后周太祖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一起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这也是为什么郭威传位给养子柴荣而不是亲生儿子的原因)。柴荣的第四子便是周恭帝柴宗训了,柴宗训在七岁的时候即位,又在“陈桥兵变”之后禅位给了宋太祖赵匡胤。
《新五代史·周家人传》记载,柴荣的另外三个儿子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并且说“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但是有一些宋朝的笔记却给我们记录了柴熙谨和柴熙诲的另外一个版本的结局。
第一、北宋文人王铚的《默记》
《默记》记载,周恭帝柴宗训在“陈桥兵变”之后便禅位给了赵匡胤,随后搬出皇宫到天清寺居住。有一次,赵匡胤前往天清寺探望时,看到跪拜在路边的原后周后宫的太监、宫女中有两人非常特殊——她们竟然各怀抱着一名男婴!赵匡胤派人询问之后,才知道这两个男婴正是柴荣的儿子,于是“艺祖顾诸将云:‘此复何待’?”,随即令侍卫将他们“提去”。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不敢做出反应,因为任何反应都可能被现任皇帝怀疑为不忠,也更不敢替这两个孩子求情了。赵匡胤发现只有大将潘美用手掐着廊柱低头不语,赵匡胤便问他:“你觉得不应该吗?”潘美则回答:“我哪里敢觉得不应该呢,只是于情于理都觉得不安啊!”赵匡胤随即命侍卫将那俩孩子带回来,将其中的一个交给潘美收养,这个孩子即史书中记载的潘惟吉,赵匡胤对他终生没再过问。
第二、北宋王巩的《随手杂录》
《随手杂录》同样是说赵匡胤看见宫女怀抱着周世宗的儿子,他问身边的大臣应该怎么处置。赵普的回答只有冰冷的两个字:“去之”,只有潘美低头不语,在赵匡胤的一再追问下,他也不做任何回答,沉默良久之后,赵匡胤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此时,潘美才解释到:“我要劝陛下杀了他们,便对不起周世宗;若劝陛下留着他们,便是对陛下不忠”。于是,赵匡胤将这两名男婴都交给了潘美抚养,“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这两个北宋文人的笔记讲了类似的故事,再加上赵匡胤豁达的为人,所以他把周世宗的儿子交给潘美收养之事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明朝靖难之役是什么
下一篇: 曹操一辈子顾虑重重曹丕为何就敢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