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定都长安为什么又定洛阳为东都

华里士 2023-07-18 14:02:15

唐代的东都,是同样历史悠久的洛阳市,作为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长达四千年的历史以及与西安同样的十三朝都城,让人惊叹。

唐朝是一个灿烂辉煌的朝代。自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以来,唐朝不仅用很短的时间搞定了内部的叛乱,迅速统一了天下,在中华大地建立了又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还在建国后的不久就敢用兵攻打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灭了东突厥、高昌和吐谷浑,打跑了西突厥,又和西南的吐蕃搞好了藩属关系,打下了比汉朝还要大的疆土,让后人都为之骄傲和自豪,更以唐人为荣!

那么,唐朝为何要定都长安,随后又把洛阳当作都城呢?这里面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吗?唐朝统治者定都长安和洛阳的时候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唐朝和北周、隋朝一样,是关陇贵族在关中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不仅有着一定的政治延续性,还是关陇集团操作的必然结果。作为同样出身于关陇贵族的李渊来说,定都长安是最佳的选择,也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所以,刚刚登基称帝的李渊绝对不会傻到放着离老家那么近的一座完整无缺、历史悠久的长安城不用,再跑到其他地方重新建立新的都城!

况且,李渊手下的不少文臣武将都出身于关中地区,也不想离开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更想在故乡衣锦还乡!所以说,在李渊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将的强烈要求下,定都长安是非常英明的举措,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对于长安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这里就不再一一解读了。这种重要的战略位置,更让长安在群雄并起的隋朝末年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放眼当时的天下,有什么地方比得上长安更适合当新王朝的都城呢?

至于定都洛阳,那是武则天这位伟大女皇的杰作。由于长安处在唐朝统治的关陇贵族的包围当中,所以,武则天很是不爽,就是要换个新的首都。由于武则天改朝换代,把唐朝变成了周朝,自然要换新首都了。在综合了各种考虑以后,武则天觉得还是洛阳好,因为定都洛阳既可以监视关中地区的一举一动,还能逃离关陇贵族的包围,又能对全国地区进行很好的控制。于是,武则天就定都洛阳,又对新王朝的官职进行了变动,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手笔啊!

既然有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首都,后来的唐朝统治者也就没有更改前人的决定,干脆就用了两个首都,也不再做任何的变动了。这样的两都制度一直存在着,直到唐朝灭亡,对后来的影响很大。比如,明朝参照唐朝的例子,就用了两个首都,北京和南京。

再说,自武则天以后,唐朝已经走向繁荣了,唐朝的统治者需要两个首都,借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一方面,他们要迎接周边国家的朝拜,在长安和洛阳显示天朝的地大物博,另一方面,他们要安抚天下的百姓,让天下人都能够得到唐朝统治者的恩惠,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唐朝为什么要把洛阳和长安都设为“京都”?

在唐朝,有两个“京都”,一个是“西都”长安,一个是“神都”洛阳。

为什么唐朝要设两个京都呢?有人说,那是因为皇帝既想在长安居住,又想在中原地区图个新鲜;还有人说,两个京都,是为了皇权统治方便。

不论是什么原因,唐朝有两个京都,这是事实。最近,读的历史书多了,听的课程多了,我也才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

让我先给你说为什么要设立两个京都这个结论吧,那就是因为当时的粮食运输问题,不容易到达长安,却很容易到达洛阳,所以,要在洛阳建都。

那问题又来了,为什么粮食容易到达洛阳,而不容易到达长安呢?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陆路运输比较困难,而且成本很高,水路运输,因为有京杭大运河,运输方便,成本很低。为了生存,唐太宗、武则天等天子,都只好把众多的吃皇粮的后宫与文武百官,由长安迁到洛阳,或者说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来回奔波。

就是现在,由洛阳到西安的路程也有近四百公里,而且还是高速路。由此可以想到,古代的人,没有柏油马路,没有汽车,更没有高铁,仅仅靠两条腿或马车,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小路或山路上,古人是多么的辛苦和无奈。如果有三分奈何,他们何苦要这样来回奔波啊!

先说吃皇粮的人。唐太宗的时候,整个长安,中央政府定员只有730人,但是,到了唐玄宗的时候,光宫女就有四万人,带品级的宦官三千人,官员数量有一万多人,再加上皇族、官员的子弟、各式各样的仆人,吃皇粮的人达到好几万人,长安城负担不起了。

再看粮食的需要量。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向江南转移,唐太宗的时候,只需要每年往长安运上20万石粮食就够了,但是,在唐玄宗的时候,每年几百万石也不够了。

再说粮食的运输。运送几百万石的粮食,从江南到长安,困难重重。走陆地,运费比粮价还贵,不划算;走水路,虽然很便宜,但黄河三门峡又是一个天险,根本运不过来那么多粮食。

因此,从唐高宗的时候就开始,唐高宗带着武则天,有七次,从长安搬家到洛阳。原因就是因为在长安没吃的,只能带着满朝文武百官,搬到一个运粮食更方便的地方。武则天当皇帝之后,干脆就不回长安了,把洛阳改名为“神都”,就在洛阳执政。即使是在盛唐的开元天宝年间,国力强盛之极,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唐玄宗也还是要不断地在长安、洛阳之间跑来跑去,开元年间,唐玄宗在洛阳居住的时间合计不下十年。

这就是唐朝几代皇帝在洛阳、长安两地跑来跑去的主要原因。

唐高宗时期,大唐朝廷为什么频繁在长安和洛阳来回迁移?

我们都知道唐朝曾经有过两个首都,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但是在唐高宗时期,这位皇帝非常频繁的把唐朝的首都从长安和洛阳这两个地方来回搬动。这样的行为让人非常的疑惑,究竟这位唐高宗想要干什么?为什么频繁的迁都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唐高宗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帝。

唐高宗的不普通并不在于他自己身上,而在于他的母亲——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实际上在唐高宗在任时期,虽然他为名义上的皇帝,可是实际上朝廷的掌权者却是他的母亲武则天。虽然朝廷的实际掌控者是武则天,但是唐高宗并不甘于这把权力拱手让人。他自己在任的时候,希望把权力都集中在自己的领地洛阳。

在一段时间迫于武则天的压力后,又同意武则天的要求把首都搬迁到长安。那个时候唐朝的首都常常的更换,这并不是因为唐高宗个人的意愿,而是一个权力之间的拉锯战。唐朝的首都在洛阳的时候宣誓了唐高宗的权力暂时胜过了武则天,而唐朝的首都在长安的时候便证明武则天的势力比当时的皇帝唐高宗要大。

同时唐高宗是一个非常懦弱的皇帝,他想拥有皇位和权力的同时又害怕母亲武则天的威胁,因此不会乱来。这使他的内心产生了非常剧烈的心理变化,最后也只能在唐朝首都选址这个问题与她的母亲武则天做一些妥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53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