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崔湜:三次拜相给皇帝戴绿帽子献妻女给太子

历史典故 2023-07-22 17:09:40

学而优则仕,这句圣贤话激励着一代代文人士子,不顾枪林弹雨向政坛进军。出于对权力的趋附和亲和,许多文人道德滑坡、心灵扭曲、行为变态;为了高位、权势、厚禄,有相当一部分文人兜售灵魂,出卖身体,甚至献出自己的亲人,无所不用其极,丑事做尽。唐代文人崔湜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

崔湜出身博陵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祖父崔仁师、父亲崔挹均做过官。崔湜兄弟四人,均有文采,均好诗词,其中以崔湜最为拔尖。崔湜从小就以诗词著称,而且中过进士,其文学上的造诣和名气虽然比不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在唐代跻身前二十名不成问题。崔湜若不是死得早,其文学成就或许更大。

然而,相比于文学,崔湜更热衷追逐权力,尽管他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考功员外郎。“神龙革命”后,中宗李显复辟,大权渐渐落入了韦后、武三思一党。为了对付武三思,侍中桓彦范上书劝谏中宗当心韦后、武三思,但中宗不听。不得已,桓彦范找到下属崔湜,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即秘密监视武三思。

这个差事,让崔湜很畏难。毕竟,武三思是中宗的宠臣,是韦后的情夫,朝中亲信密布,耳目众多,崔湜言行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以当时的形势,桓彦范决不是武三思的对手。思前想后,崔湜决定背叛桓彦范,投靠武三思。为了一张投名状,崔湜把桓彦范的计划全盘告诉了武三思,导致桓彦范被贬。

这次叛变,使崔湜获得了一定政治利益,官封中书舍人。然而,中书舍人仅为正五品,负责繁琐的日常事务。武三思挫败了桓彦范,更加不可一世,而崔湜仍默默无闻,这让崔湜很不甘心。为了上位,崔湜不断地在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在崔湜看来,武三思可以通过私通韦后而掌握实权,他为何不能效仿呢?

其实,武三思的第一个高端情妇是昭容上官婉儿,后又跟韦后打得火热,冷落了上官婉儿。崔湜抓住这个机会,主动献身,成为上官婉儿的床笫密友。对于这段恋情,《旧唐书》载“时昭容上官氏屡出外宅,湜托附之”;《新唐书》载“湜附托昭容上官氏,数与宣淫于外”。总之,崔湜给中宗戴了绿帽子。

官婉儿是美才女,她之所以能看上崔湜,是因为崔湜有文采,有美貌,是当时难得的美才男。上官婉儿的地位虽比不上韦后,但也是中宗的宠妃,对她有求必应。在上官婉儿的极力推荐下,崔湜官运亨通,“中宗遇湜甚厚,俄拜吏部侍郎,寻转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唐书·崔湜传》)。

当了宰相后,崔湜变得骄纵起来,大肆收受贿赂,胡乱提拔干部,朝野非议,在御史的弹劾下,崔湜被贬为襄州刺史。情夫被贬出京城,上官婉儿落了单,情感无所寄托,于是伙同安乐公主不断向中宗求情吹风,没过多久,崔湜又回京任尚书左丞。中宗死后,韦后称制,崔湜复为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次拜相后,崔湜成为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的三料密友。不过,韦后、上官婉儿等人没折腾几天,就被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干掉,睿宗李旦即位。对于这个靠卖身、取悦女人、淫乱宫廷而身居高位的无耻之徒,睿宗非常反感,随即将其贬为华州刺史,后改任太子詹事,崔湜由此与李隆基有了交往。

当时,李隆基虽身为太子,但其权势、能量和影响力远不及太平公主。为了能够再次当上宰相,崔湜鼠首两端,一面讨好李隆基,“妻美,并二女并进储闱”;一面向太平公主献媚献身,“有冯子都、董偃之宠”(《朝野佥载》)。为了富贵,崔湜豁出去了,不仅充任太平公主的面首,还把妻女献给了李隆基。

在李隆基、太平公主的举荐下,崔湜再次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官拜中书令。而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为了争权,也越发水火不容。崔湜判断,李隆基不是太平公主的对手,于是便铁了心追随太平公主。后来,李隆基击败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不久,因危害李隆基的事件被揭发,崔湜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崔湜一生三次为相,都是靠其无耻行径换来的。前两次,他押对了宝,故飞黄腾达,有惊无险;最后一次,他运气不好,选错了老板,招来杀身之祸。柏杨先生虽说“专制政治和领袖至上的封建政体下,站对了边就有荣华富贵,站错了边就身败名裂,这里面不涉及贤愚忠奸”,表示可以理解崔湜,但崔湜的无耻始终令人作呕。

请详细解说唐朝女官上官婉儿一生的具体情况?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八月二十二日,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而置他于死地的那份废黜诏书,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替武则天草拟的。宫廷中没有爱情,事实再一次证明,婉儿已经坚定了自己紧跟武则天的决心。而这样的决心将跟随她的一生。

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圣历元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中宗即位后政权掌握在韦皇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颠沛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养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韦后则一心学武则天,勾结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了朝纲。早在唐高宗崩时,上官婉儿那年十六岁,她母亲早已去世。这婉儿善于修饰,画眉贴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了私情。后来中宗被废,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韦氏伴着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尽苦楚。中宗到了复位以后,大权在握,便接着把婉儿召幸,合成一个鸾凤交,册为婕妤,封婉儿母郑氏,为沛国夫人。又令婉儿专掌起草诏令。
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让她满意。后经中宗召幸,她自叹命不由人,中宗年老,难免床闱缺乏风情,她便把武三思荐给了韦后。韦后平日在宫中爱赌双陆游戏,她和武三思对坐着赌双陆,韦后故意撒痴撒娇,逗着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着一把牙签儿,还替他二人算着输赢的筹码。
由于有上官婉儿和武三思的加入,韦后势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权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御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皇帝旨意,发左御林军及千骑兵,在半夜时分,分两路军马直扑武三思、武崇训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统兵三千,直趋肃章门,斩关直入,搜索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兵败被杀。中宗下诏将太子首级献上太庙。这时,韦皇后见死了武三思,心中万分凄凉,听说太子首级到京,便下懿旨:“将太子首级,在三思、崇训父子柩前致祭。”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自到灵前吊奠。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子,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婉儿趁此机会,将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从来佳人才子,没有不相怜相惜的!当初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尚结一份私情,见了崔湜,神情之间,若接若离。如今武三思被韦皇后管住,丢下婉儿一个人孤凄凄的,一缕痴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与婉儿堪为一对佳偶,如今结成露水缘,婉儿才得如愿以偿,但尚有不满意处,崔湜在宫外,婉儿在宫内,宫闱虽然弛禁,究竟有个中宗在上面,终究不方便。婉儿又想出一法,请营外第,以便游赏。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为沼,叠石为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此地亭台阁宇,园榭廊庑,风雅为洛阳第一家,上官婉儿与崔湜从此日日鸳鸯戏浴。崔湜的弟兄崔莅、崔液、崔涤弟兄四人个个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个一个地引他们进宫来,和上官婉儿见面。婉儿见了这许多美貌少年,一时里爱也爱不过来。从此,上官婉儿行走坐卧,无时无刻都有这崔家弟兄四人追随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儿常常在宫中设宴,一个美人儿中间,坐着四个少年儿郎,在两旁陪着饮酒说笑,行令赋诗。后来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景龙四年,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阴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是为睿宗。韦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参决政务。七月,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党羽。婉儿本是个聪明人物,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凑巧李隆基入宫,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申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张说为她写:“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此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唐朝皇帝的19位公主是谁

1.、魏国宪穆公主

魏国宪穆公主,始封义阳。下嫁王士平。
主恣横不法,帝幽之禁中;锢士平于第,久之,拜安州刺史,坐交中人贬贺州司户参军。门下客蔡南史、独孤申叔为主作《团雪散雪辞》状离旷意。帝闻,怒,捕南史等逐之,几废时士科。薨,追封及谥。—— 《新唐书·诸帝公主》

2、卫国文懿公主
卫国文懿公主,郭淑妃所生。始封同昌。下嫁韦保衡。
咸通十年薨。帝既素所爱,自制挽歌,群臣毕和。又许百官祭以金贝、寓车、廞服,火之,民争取煨以汰宝。及葬,帝与妃坐延兴门,哭以过柩,仗卫弥数十里,冶金为俑,怪宝千计实墓中,与乳保同葬。追封及谥。—— 《新唐书·诸帝公主》

3、万安公主,天宝时为道士。
开元新制:长公主封户二千,帝妹户千,率以三丁为限;皇子王户二千,主半之。左右以为薄。帝曰:“百姓租赋非我有,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邪?使知俭啬,不亦可乎?”于是,公主所禀殆不给车服。后咸宜以母爱益封至千户,诸主皆增,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封千户,有司给奴婢如令。
——出自《新唐书·诸帝公主》

4、郑国温仪公主
唐宪宗有十八个女儿,第十女郑国温仪公主,始封汾阳,下嫁韦让。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十二月,光禄卿、驸马都尉韦让为澧州长史,公主亦随行。韦让及公主的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全唐诗》曾收韦让诗一首《八月十四日月夜》,诗云:“中秋垂一宿,延颈望金波。素魂虽微缺,清光已觉多。”
郑国温仪公主,始封汾阳。下嫁韦让。薨,追封及谥。——《新唐书·诸帝公主》

5、汉阳公主
名畅,庄宪皇后所生。始封德阳郡主。下嫁郭鏦。辞归第,涕泣不自胜,德宗曰:“儿有不足邪?”对曰:“思相离,无他恨也。”帝亦泣,顾太子曰:“真而子也。”
永贞元年,与诸公主皆进封。时戚近争为奢诩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文宗尤恶世流侈,因主入,问曰:“姑所服,何年法也?今之弊,何代而然?”对曰:“妾自贞元时辞宫,所服皆当时赐,未尝改变。元和后,数用兵,悉出禁藏纤丽物赏战士,由是散于人间,内外相矜,忸以成风。若陛下示所好于下,谁敢不变?”帝悦,诏宫人视主衣制广狭,遍谕诸主,且敕京兆尹禁切浮靡。主尝诲诸女曰:“先姑有言,吾与若皆帝子,骄盈贵侈,可戒不可恃。”开成五年薨。
——《新唐书·诸帝公主》

6、豫章公主:
她是由长孙皇后养大的公主,《新唐书·列传一长孙皇后传》里有这么句话:下嫔生豫章公主而死,后视如所生;也就是说豫章公主的生母地位很低,并且似乎因为生她难产而死了。不过幸亏豫章公主遇上长孙皇后这么好的嫡母(可没捧皇后的意思,史书里写着呢),所以很平安地长大了。呃,新唐书把豫章公主的丈夫的名字搞错了,不是唐义识而是唐善识,他是唐俭的儿子。唐俭嘛,也是大唐功臣之一。
豫章公主应该挺得李世民喜欢,《魏郑公谏录》记载她死后太宗久著素服,魏征劝说李世民:“伏愿割无已之痛,从先王之礼,改御常服以副群下之心。”李世民这才改穿常服。
豫章公主,下嫁唐义识。——《新唐书·诸帝公主》

7、清河公主:
清河公主的名字叫做李敬,字德贤。看着名字想来公主当是个贤良女子。
她的丈夫名叫程怀亮,是程知节的儿子,程知节也就是《隋唐演义》里的那个草包程咬金的原型。其实历史上的程咬金并不草包,还算挺有才的。他的本名叫做程咬金,后来不知怎地改名叫知节了。演义里用的正是他的本名。
不过很奇怪,公主传里称程处亮是“怀亮”,程知节传里却叫“处亮”,小小疑问下(听说他的墓志上写的“处亮”,那似乎该是处亮了)。程处亮算是子承父业,封为终宁远将军。
清河公主于麟德年间去世,陪葬昭陵。

8、长宁公主
是唐中宗嫡女,韦后所生,先后嫁杨慎交、苏彦伯二人。颇受宠爱。圣历年间,她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设立府卫,十步一人,加以骑兵巡逻,僭肖宫省。
长宁公主,韦庶人所生,下嫁杨慎交。造第东都,使杨务廉营总。第成,府财几竭,乃擢务廉将作大匠。又取西京高士廉第、左金吾卫故营合为宅,右属都城,左頫大道,作三重楼以冯观,筑山浚池。帝及后数临幸,置酒赋诗。又并坊西隙地广鞠场。东都废永昌县,主丐其治为府,以地濒洛,筑鄣之,崇台、蜚观相联属。无虑费二十万。魏王泰故第,东西尽一坊,潴沼三百亩,泰薨,以与民。至是,主丐得之,亭阁华诡捋西京。内倚母爱,宠倾一朝,与安乐宜城二主、后?胃郕国崇国夫人争任事,赇谒纷纭。东都第成,不及居,韦氏败,斥慎交绛州别驾,主偕往,乃请以东都第为景云祠,而西京鬻第,评木石直,为钱二十亿万。开元十六年,慎交死,主更嫁苏彦伯。务廉卒坐赃数十万,废终身。
——《新唐书·诸帝公主》

9、襄阳公主
唐顺宗只做了一年皇帝就病死了,他有十一个女儿,大都没有故事。只有这个襄阳公主,非常不安分,她最不耐烦的,就是做公主了。整天关在屋子里,锦衣玉食也没有什么意思,还是做民间女子更自由惬意。

她下嫁给张克礼。张克礼是军阀的儿子,这桩婚事是皇家对藩镇的笼络手段。襄阳公主从来就没有喜欢过这个丈夫。不过,出嫁之后,最大的好处是终于离开皇宫了——也许她从来就没有住过皇宫,就嫁到地方官家里这一点看,她当时地位还比较低,只是个县主,行动相对自由。她出嫁之后,最喜欢的,就是换上布衣服,化装成民女或者青年男子,在大街上逛,吃吃路边摊,混混小酒馆。
在大街上,不知凭什么样的邂逅,襄阳公主认识了贵族子弟李元本,以及薛枢、薛浑兄弟。特别是薛家兄弟,是风流倜傥的公子——或者说,是自以为风流倜傥的烂仔。
襄阳公主跟这几个年轻人同时发展着,后来发现,最喜欢的还是薛浑。有一种观点,认为衡量女子是不是真爱那个男子,就看她对他的父母好不好。看来襄阳公主是真的真的好喜欢薛浑,喜欢到她自认已经是薛浑的女人了,若是薛家点头,她索性要搬到薛家住去。一时不好搬去,她三天两头就微服一趟,跑到薛浑家,带了礼物,去看望薛母。完全不知害羞地说:“媳妇给您请安了。”把薛母吓的,受她一拜也不是,不受也不是。
这样地在光天化日下大大方方地出轨,有关的人不是不知道,但公主都用一点小恩小惠堵住他们的嘴。张克礼也知道自己戴稳了绿帽子,但哪个驸马不是冒着戴绿帽的危险结婚呢?混一日是一日罢了。襄阳公主被周围的默默反应所纵容,越发大胆,情夫干脆带回家来,当丈夫看待。张克礼出来进去,都看见他二人“达令”长“达令”短,根本没把合法丈夫看在眼里。
驸马一怒之下,进宫告状去了。
当政的并不是公主的爹,她爹已死。皇帝已换了两任,是她爹的孙子她的侄儿唐穆宗了。唐穆宗本不想管这姑妈的事儿,但无奈驸马不依。皇帝只好接了这案子,找人核对事实,竟有不少人是目击者,亲眼看见公主和薛浑在大街上拍拖。即使还没有发明狗仔队拍照,也足以证明驸马所言不虚。要是真有狗仔,这事恐怕早就被八卦的头版轰炸得过于频繁,市民们茶余饭后谈得太多,以至于有了新的爆料都懒得再看了。
唐穆宗不发飙也不行了,立刻下令把公主捉了来,关在冷宫里,一辈子也别想迈出大门一步,那段疯狂的微服出行的日子,换来的是永久的无期徒刑。薛浑兄弟被发配到崖州,就是现在的海南岛,远得不能再远,一辈子也别想再跟公主见面了。
襄阳公主,始封晋康县主。下嫁张孝忠子克礼。主纵恣,常微行市里。有薛枢、薛浑、李元本皆得私侍,而浑尤爱,至谒浑母如姑。有司欲致诘,多与金,使不得发。克礼以闻,穆宗幽主禁中。

——《新唐书·诸帝公主》

10、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同胞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久之,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及后

武则天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主曰:“以赐驸马可乎?”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后杀武攸暨妻,以配主。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而主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
永淳之前,亲王食实户八百,增至千辄止;公主不过三百,而主独加户五十。及圣历时,进及三千户。预诛二张功,增号镇国,与相王均封五千,而薛、武二家女皆食实封。主与相王卫王成王、长宁安乐二公主给卫士,环第十步一区,持兵呵卫,僭肖宫省。神龙时,与长宁、安乐、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凡七公主,皆开府置官属,视亲王。安乐户至三千,长宁二千五百,府不置长史。宜城、定安非韦后所生,户止二千。主三子:崇简、崇敏、崇行,皆拜三品。

韦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谋出主下远甚,惮之。主亦自以轧而可胜,故益横。于是推进天下士,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动大议,远近翕然响之。

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事定,将立相王,未有以发其端者。主顾温王乃儿子,可劫以为功,乃入见王曰:“天下事归相王,此非儿所坐。”乃掖王下,取乘舆服进睿宗。睿宗即位,主权由此震天下,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主每奏事,漏数徙乃得退,所言皆从。有所论荐,或自寒冗躐进至侍从,旋踵将相。朝廷大政事非关决不下,闻不朝,则宰相就第咨判,天子殆画可而已。主侍武后久,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逢合,无不中。田园遍近甸,皆上腴。吴、蜀、岭峤市作器用,州县护送,道相望也。天下珍滋谲怪充于家,供帐声伎与天子等。侍儿曳纨谷者数百,奴伯妪监千人,陇右牧马至万匹。

长安浮屠慧范畜赀千万,谐结权近,本善张易之。及易之诛,或言其豫谋者,于是封上庸郡公,月给奉稍。主乳媪与通,奏擢三品御史大夫。御史魏传弓劾其奸赃四十万,请论死。中宗欲赦之,进曰:“刑赏,国大事,陛下赏已妄加矣,又欲废刑,天下其谓何?”帝不得已,削银青阶。大夫薛谦光劾慧范不法,不可贷,主为申理,故谦光等反得罪。
玄宗以太子监国,使宋王、岐王总禁兵。主恚权分,乘辇至光范门,召宰相白废太子。于是宋璟、姚元之不悦,请出主东都,帝不许,诏主居蒲州。主大望,太子惧,奏斥璟、元之以销戢怨嫌。监察御史慕容珣复劾慧范事,帝疑珣离间骨肉,贬密州司马。主居外四月,太子表追还京师。

时宰相七人,五出主门下。又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皆私谒主。主内忌太子明,又宰相皆其党,乃有逆谋。先天二年,与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元楷、慈、慧范等谋废太子,使元楷、慈举羽林兵入武德殿杀太子,怀贞、羲、至忠举兵南衙为应。既有日矣,太子得其奸,召岐王、薛王、兵部尚书郭元振、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晈、中书侍郎王琚、吏部侍郎崔日用定策。前一日,因毛仲取内闲马三百,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叩虔化门,枭元楷、慈于北阙下,缚膺福内客省,执羲、至忠至朝堂,斩之,因大赦天下。主闻变,亡入南山,三日不出,赐死于第。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簿其田赀,瑰宝若山,督子贷,凡三年不能尽。崇简素知主谋,苦谏,主怒,榜掠尤楚,至是复官爵,赐氏李。始,主作观池乐游原,以为盛集,既败,赐宁、申、岐、薛四王,都人岁祓禊其地。

11、永和公主
是唐肃宗的一个女儿。她从小就跟和政公主生活在一起,和政公主的母亲去世,便由永和公主的生母韦妃抚养,姐妹俩不是一母所生,但感情很好。和政公主从小就正直精明,很得唐肃宗喜欢。姐姐得了什么赏赐,总要给妹妹也争一份。
和姐姐关心朝政不同,永和公主一心研究美容养颜,并给后世留下了两个护肤的秘方。
永和公主,韦妃所生。始封宝章。下嫁王诠。薨大历时。
——《新唐书·诸帝公主》

12、定安公主,始封新宁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龙时,又嫁韦濯。濯即韦皇后从祖弟,以卫尉少卿诛,更嫁太府卿崔铣。主薨,王同皎子请与父合葬,给事中夏侯铦曰:“主义绝王庙,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将拒诸泉。”铣或诉于帝,乃止。铦坐是贬泸州都督。
——《新唐书·诸帝公主》

13、唐高祖女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年龄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南北朝统一之后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旧唐书 列传八》

平阳公主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子哲威(柴哲威),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坐弟令武(柴令武)谋反,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官。令武尚巴陵公主(即北景公主),累除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永徽中,坐与公主及房遗爱谋反,遣使收之。行至华阴,自杀,仍戮其尸。公主赐死。

《新唐书 诸帝公主》

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绍诡道走并州,主奔鄠,发家赀招南山亡命,得数百人以应帝。于是,名贼何潘仁壁司竹园,杀行人,称总管,主遣家奴马三宝喻降之,共攻鄠阝。别部贼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持所领会戏下,因略地盩厔、武功、始平,下之。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帝度河,绍以数百骑并南山来迎,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帝即位,以功给赉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唐会要 公主杂录》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馀,与太宗会于渭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及薨,追谥曰昭。

14、 万春公主,杜美人所生。下嫁杨朏,又嫁杨锜,薨大历时。——选自《新唐书·诸帝公主》

壹 事实上,从生平履历来看,万春和玄宗其他的女儿都不大一样。依性格而论,她既没有一般公主的刁蛮,也没有贵族女性的内敛,每天活蹦乱跳,二十几岁的人还和小姑娘一样。以相貌而言呢,万春长得虽不是蓝眼睛黄毛儿、眼窝深陷,但看上去也不似正版汉族,有时候玄宗也开玩笑说她像个洋妞。

和一些轻易怀疑自己骨肉非亲的糊涂老爹相比,唐玄宗算是一个开明的男人,并没有在万春的血统问题上做过多考虑。不光如此,对这个女儿他还格外喜爱,经常会带着她出入教坊、书院之类的地方,有时甚至还会让她跟着自己参加一些与文人雅士们的小型聚会。
也就是说,在万春的少年时代,其眼界是非常开阔的,不光能接受正宗的高等教育,还能偶尔在文艺圈里混上一混。这种堪称灵活而丰富的教育方式,让万春学会了不少其他公主们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写诗,又比如作曲。据说署名杨贵妃的《霓裳羽衣曲》其实就有万春不少心思。
在那些日子里,年轻的万春和靓丽的玉环在后宫之中你拉弦儿来我敲鼓,完全突破了二手母女之间的尴尬。这种五好家庭式的关系,让当家作主的李隆基非常高兴,也让后娘杨贵妃心中欢喜,因此在选取驸马的问题上,她和老公李隆基可谓费了不少心思。

贰 万春二十三岁的时候,杨玉环左挑右选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侄子杨炪。结婚没多久,杨炪便官升三品,当上了主管外交事务的鸿胪寺卿。
按照当时情况而论,唐帝国算是地球上顶尖的大国,繁荣昌盛非同一般。因此,虽然当时交通不算方便,既没有飞机也没有轮船,但长安城里还是住了不少外国人——波斯、安南、天竺、突厥、日本人,比比皆是。这些外国人大多数都抱着对大唐帝国的无比崇敬来到这里,其目的也是基本相同的,要么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要么是做点买卖挣点外快。按照保守的估计,在当时的长安,外来人口足有数万之多,其中光是突厥人就有一万多户。
庞大的外来人口给长安带来繁荣的同时也添了不少麻烦,因此管理这些人、与各国使节打交道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杨炪这个鸿胪寺卿管的恰好就是这些。万春下嫁之后,陪父亲出席文艺界酒会的机会瞬间少了很多,可偏偏她又是一个闲不住的性子,因此惟一的办法就是抖擞精神杀入老公的社交圈中。

叁 与文艺界聚会时的单一肤色不同,在杨炪和外国人的聚会中,棕的白的深的浅的各种颜色统统都有。由于长相习俗的不同,除了各国遣唐使之外,大多数混在长安的外国人都成了二等公民,达官贵人们没几个愿意和这些家伙搅在一起,杨炪也是一样,每次聚会喝酒他都痛苦得要死。与此不同的是,万春在数次聚会后觉得这些外国人优点还是蛮多的。除了性格开朗之外,甚至其中有些人还算得上人才,比如他们有人精通天文地理,有人善于冶金采矿,还有人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医疗技术。久而久之,万春觉得,这些外国人对唐帝国的用处并非是外来人口那么简单。
随着对外国人印象的改变,万春夫妇开始接二连三地为他们制造舆论,争取正常的生存环境。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政府也慢慢意识到,外来的和尚也有可能是会念经的,于是慢慢放松了对这些人的监管,并且开始考虑允许这些外国人在中国担当官职。

肆 事实上,如果当时真的如万春所愿,那么中外的文化交流一定会迅速发展,并且系统化、官方化。可惜的是,就在万春和杨炪的计划即将实现的时候,一场变故发生了。掌握着大半个北方兵权的安禄山突然起兵造反,并且连战连捷,很快就打到了长安。万春的老爹李隆基带着杨玉环撇下长安,落荒而逃。
此时作为帝国的公主,万春很可能也希望自己能跟着老爹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而,作为主管外交事务的杨炪,如何妥善安排这些人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是撒手不管,还是先安置好他们再顾自己?

经过一番仔细考虑,万春和杨炪最终决定留下来,先解决好这群外国哥们儿再说。于是在他们的安排下,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或归国或遁逃南方,基本没有受到太大的危害。从这点来说,万春夫妇的营救行动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和人道关怀。
但不幸的却是万春和丈夫在战乱之中失散了。

末 战乱平定以后,万春重新回到了长安城。此时的大唐已经从鼎盛转向萧条,她一边寻找失踪的丈夫杨炪,一边继续着与外国人的交往。此时李隆基已经不是皇帝,新皇肃宗和她也没有太深的感情,因此万春虽然依旧锦衣玉食,但却没了往日的欢乐。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万春已经四十岁了,丈夫依旧没有找到。深居简出的她也慢慢放弃这种毫无希望的空守,让另一个男人闯入了她的生活。这人名叫杨锜,是杨炪的堂叔。按道理来讲,叔叔和侄儿媳妇搞在一起,事情不算多好。但唐朝毕竟是唐朝,玄宗连儿媳妇都不放过,因此万春嫁给叔公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一代外交强人最终走上了二婚的道路。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万春的新夫妇生活平淡,既没有往日的快乐,也没有往日的波澜,日子就如同一潭死水。五年之后,万春撒手归西,为自己的公主生涯、外交生涯画上了一个不算完美的句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80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