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项羽推翻秦朝之后为什么不做皇帝而是选择做一个西楚霸王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6 06:28:36

项羽推翻秦朝之后为什么不做皇帝而是选择做一个西楚霸王

项羽为什么做西楚霸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遍及全国,秦国派章邯四处灭火,章邯一路势如破竹,觉得黄河以南的起义军也不过尔尔,于是率领20万主力军北上与王离的20万长城军回合,准备攻打当时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赵国,赵国那点军队自然抵挡不住强大的秦军,赵王兵败逃往巨鹿,不久各地起义军纷纷赶来救赵,驻扎在外围,都不敢向秦军发动攻击,因为他们被打怕了。

项羽剧照

唯独项羽是个例外,他不怕秦军,率领5万楚军,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当项羽把章邯军队打败以后,诸侯军队才有了信心与项羽一起攻打王离,王离惨败。项羽从此一战成名,成为起义军首领,天下公认的盟主。

巨鹿之战以后,项羽引兵西进取关中,此时的项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在关中称帝,继承秦始皇的帝业,但是他没有选择帝业,而是选择西周时期的霸业,自封西楚霸王,还分封了18路诸侯王,那么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项羽剧照

(一)项羽没有称帝之志,只想衣锦还乡

项羽打败秦军主力,成为天下起义军盟主以后,引兵来到咸阳把刘邦赶出关中,并搜刮关中金银珠宝准备回江东。

他手下的谋士韩生不乐意了,他对项羽说:关中之地多好啊,土地肥沃,而且周围有四个关隘,你没有听说过吗?如果东面敌军一百万进攻函谷关,我们只需要派出2万人马就可以阻挡,关中是称霸天下的好地方,有些人想都想不来,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项羽听后却说:人发达以后,总要在父老乡亲面前炫耀一下嘛,这样多威风,不然跟穿着绫罗绸缎在深夜里走路一样,那多没劲。

韩生听后生气了,他说:人人都说楚人跟猴子似的,一点儿没错,我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

项羽听后,别提多生气了,他觉得我打败秦军主力以后,诸侯都是跪拜着见我,一个小小的谋士敢这么跟我说话,不是自寻死路吗?于是项羽一怒之下把韩生给煮了。

项羽剧照

(二)楚汉争霸时期,涌现出了一股裂土封王的思想热潮

楚汉时期,刘邦和项羽都运用过分封制,但是性质不同,刘邦的分封是一种手段,而项羽的分封是目的。大谋士张良曾经对刘邦说过,如果能够成熟而巧妙的运用分封,就会有一大批人跟着你打天下,张良为什么这么说呢?笔者可以为大家举例说明。

项羽手下有一员猛将叫英布,刘邦彭城之战惨败以后,他知道英布和项羽闹了一点小矛盾,想借此机会把英布挖过来。英布在项羽分封18路诸侯王时,被项羽封为九江王,英布已经在项羽那儿地位尊贵,刘邦要怎么说动他呢?

刘邦派出一位名叫随何的使者游说英布,刚开始英布不理睬,后来随何许诺英布只要你降汉,汉王就封你做淮南王。英布听后开始动心了,他想反正项羽最近对自己也不怎么样,投靠刘邦自己的王位又没损失,何乐而不为?后来英布经过权衡利弊后降汉。

英布剧照

除了英布以外,还有韩信和彭越。楚汉时期,刘、项两家的主战场在荥阳一带,在荥阳刘邦被项羽打得无还手之力,仅靠彭越在项羽的后方骚扰他的粮道,促使项羽回兵救援,刘邦才得以喘息。

但是等项羽疏通粮道回来以后,刘邦又被项羽打得嗷嗷叫,刘邦盼啊盼啊,他盼韩信来救他,此时韩信被他派去开辟北方战场了,韩信灭齐以后,刘邦可高兴了,这下项羽完蛋了,韩信的援兵一到,项羽吃不了兜着走。

结果让刘邦出乎意料的是,他等到的不是韩信的援兵,而是韩信的求封信。韩信认为我替你打下这么多地方,封我做个齐王,要求不过分吧。刘邦虽然生气,但为了得到韩信的支持,还是勉强答应韩信的要求。

韩信灭齐以后,汉强楚弱的形势已经形成,但是刘邦的家人还扣在项羽那儿,刘邦提出议和,项羽想了想,哎!齐国、赵国乃至黄河以北的诸侯国全部被韩信占领了,自己的老巢彭城也快没救了,于是项羽答应了刘邦议和的要求。

刘邦剧照

项羽答应议和以后,把刘邦的家人放了回去,此时的项羽不敢往彭城撤军,因为那儿已经驻满刘邦的军队,他只能往南向固陵方向撤军,没想到刘邦竟然出尔反尔,人质被释放以后他就不认账了。

刘邦撕毁合约追击项羽至固陵,刘邦仍然不是项羽的对手,被项羽打得躲在固陵不敢出来,刘邦很气愤,先前答应参战的韩信、彭越一个都没有来,他们想干什么?刘邦问道。

张良说:他们不来是因为你没有封他们做真正的诸侯王,他们都想做王,如果没有韩信、彭越你灭不项羽,你别看你有20万大军,项羽只有10万,你打不过他。

刘邦听后依计行事,结果韩信、彭越得到好处以后,答应得非常爽快,立即出兵,韩信、彭越一来,项羽完了。

由此可见,分封的重要性,刘邦就是巧妙地运用分封,才成功地从一介布衣逆袭成为汉朝的天子,所以说分封是刘邦通向成功之路的阶梯。

刘邦剧照

(三)项羽仇秦心里严重

秦始皇晚年喜欢巡游,一次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队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其实项羽想杀秦始皇,为什么呢?项羽的爷爷是项燕,他是秦始皇灭六国时,楚国最后一位抗秦的大将,楚国灭亡以后,项家褪去了贵族的光环,沦为平民。

当秦将章邯在巨鹿将赵王和赵国国相层层包围时,天下起义军看清了形势,秦国不灭,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扫地出门,于是天下起义军纷纷赶来救赵,但是却没有哪支起义军敢向秦军发动攻击,因为他们被打怕了,觉得进攻也是羊入虎口。

楚怀王也派出一支军队北上救赵,主帅是宋义,副帅是项羽,当救援大军行至安阳时,宋义下令停了下来,他想采取隔岸观火之策,项羽不乐意了,自己报仇的大好时机就在眼前,宋义竟然拦住了自己的去路。于是项羽一怒之下将宋义杀害,率领军队渡过漳河,将渡船、行军帐篷、做饭用的工具全部销毁,只带了三天的干粮,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此时项羽是仇恨占据了上风。

项羽打败秦军主力以后,引兵进入咸阳焚烧宫殿,搜刮金银珠宝,杀秦王子婴。刘邦其实比项羽先进入咸阳,但他没有杀秦王子婴而是任命其为国相,却不料项羽仗势欺人,把秦王子婴要了去,刘邦不敢不给,自己那点实力,不是项羽的对手。其实项羽想杀的是秦始皇,秦始皇已经去世,他只能拿子婴当出气筒。

秦始皇剧照

项羽不想当皇帝,更愿做霸主,主要原因是他不想继承秦始皇的帝业,他痛恨秦始皇。项羽成为天下霸主以后,将秦始皇的郡县制废除,选择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而且秦国的一些制度不管好的坏的,他都不采纳。

项羽这么痛恨秦始皇,他怎么可能去沿用秦始皇发明的帝制呢?刘邦不同,刘邦是每灭一个诸侯国,就建立郡县制,显然刘邦走的是秦始皇的老路,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依靠分封来拉拢人才为他办事。

项羽在灭秦之后雄霸天下,他为什么不称帝呢?

首先就是因为项羽一心只想着原来的那种分封制度,而且他灭秦最初也是由于秦的暴政,他想打破秦的这种制度,去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所以他只想到称王,并没有称帝的意识,还是由于项羽的思想观念比较老旧,不会想到更进一步,最后才让刘邦钻了空子。

还有是因为项羽称自己为西楚霸王,他在战场上厮杀也是很果断的,但是在政治谋略上他却只是一头热,没有深思熟虑过,就是他的性格不够沉稳,灭秦之后因为他表现突出,大家都很敬重他,他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却没有考虑过称帝。更重要的一点是项羽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他自己太有主见了,别人说的话他都不听,所以导致项伯最后也不帮他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羽身边缺乏能够帮他的人,看刘邦为什么最后能够称帝,还不是刘邦身边有很多能人帮助他出谋划策。而项羽身边的人本来也帮他策划了一场鸿门宴,要把刘邦杀了,都是由于项羽太过仁慈,又加上有人帮助刘邦,刘邦就逃走了。如果在这场鸿门宴中项羽能够把刘邦杀了,说不定后来称帝的就是项羽了。

说实话项羽这种性格也不太适合称帝,他比较适合当那种将军,因为他擅长打仗,但是他却不适合当一个国家的领导者,灭秦之后他做事比较鲁莽,而且思虑不周。项羽是非常注重情义的一个人,所以后来被刘邦诓骗,以至于在乌江自刎。

千古谜题,项羽一统天下后,为何只做霸王而不做天子?

首先跟项羽的性格有关系,项羽的性格可以说本来就不是那种可以做帝王的人,他只适合做那种称霸一方的诸侯王,所以就算项羽那个时候占领了咸阳,他也没有主动的称帝,而是选择和其它的诸侯一起平分天下。

其次项羽是一个集优柔寡断和刚愎自用为一体的人,此外项羽对帝王之术的运用跟刘邦相可以说是差了一大截的,这种性格也致使他不知道怎么去使用自己的手下,所以到了战争的后期,导致他这边的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投靠到了敌方的阵营。

就比如说一代战神韩信,韩信刚开始的时候是在项羽的手下做事的,但是项羽并没有重用韩信,对于韩信来说一两次可以容忍,但是时间一长心也就冷了,所以最后才会毅然决然的选择投靠到刘邦的麾下,这种缺点也直接表明项羽根本不适合做皇帝。

不仅如此,那个时候的项羽并不算完全的称霸天下,虽说前期项羽的势力是最强的,但是秦朝灭亡以后,还是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诸侯王,而且项羽也没有进一步产生想要吞并这些诸侯王的想法,不然也不可能放任刘邦去蜀川那边发展。

要知道这些诸侯王一日不灭他就一日不可能做皇帝,但是天下的大势肯定是分久必合的,你不做这个皇帝肯定会有人来取代你,所以刘邦在合适的时间站了出来,打败了项羽,然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汉朝。

西楚霸王项羽打败了秦国,为何不称皇帝?

项羽,姬姓,名籍,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著名将军,他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西楚霸王和他的楚军,曾经威震天下,也确实建立了西楚政权,为什么他不称皇帝呢?有四个鲜为人知的原因。

其一,皇帝的称号还是新生事物,没有深入人心

大家想一想,其实皇帝对咱们来说,那是人人皆知的称号,已经有2200余年的历史。

但是,对项羽来说,皇帝的称号还是新生事物,从秦始皇开始称呼“皇帝”,到项羽率军灭秦,期间只有15年而已。

也就是说,“皇帝”这个称号对项羽那一代人来说,还是新东西。

其二、项羽更喜欢“王”的称号

比如周武王、秦王、楚王、关中王,他甚至于宁愿要“关中王”的称号,也不在意什么“皇帝”的名号。

楚怀王曾经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刘邦本来最先入关中,可以成为关中王,但是“王”这个称号,各路诸侯,只有楚怀王具有“王”的尊号,所谓物以稀为贵。

因此,项羽更倾向于“王”的称号,所以他才自称西楚霸王。

其三、秦始皇是项羽的仇人,项羽不愿意使用仇人用过的东西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着大船渡浙江时,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

其实,项羽是要用“西楚霸王”的尊号来取代“皇帝”的尊号,他本来也可以定都咸阳,但是咸阳的皇宫是秦始皇用过的东西。他不愿意用秦始皇用过的东西。

于是乎,项羽进入咸阳后,引兵屠戮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大火连续烧了三个月没有熄灭,搜集宝物美女准备回江东。这个时候,有人劝项羽说关中富饶,可以成王霸之业。但项羽不喜欢秦始皇用过的东西,自己又迫切的想回到江东,可以“衣锦还乡”,于是不听此人的劝告。

那人有些失望地说,都说楚人性情残暴,果然是这样。项羽听到后,居然把那个人杀掉了。

其四、项羽具有“西楚霸王”的尊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册封诸侯王,而秦始皇的“皇帝制度”则意味着“郡县制”,而郡县制是不能全面册封诸侯王的体制

项羽凭藉手中掌握的四十万军队,于次年一方面尊楚怀王为义帝于郴县,而暗中密令英布、吴芮等人将其杀死于南迁途中。

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王的身份将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分封给诸侯、部将和降将为王。

这十八个王分别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等诸侯王。

可以看出西楚霸王的政权结构就是:西楚霸王—诸侯王。而秦始皇的行政体制是:皇帝—郡—县

项羽也只能用“西楚霸王”的尊号,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册封诸侯王。

秦始皇的“皇帝制度”则意味着“郡县制”,而郡县制,对于项羽那一代人来说,就意味着秦始皇的那一套。

而项羽起义的目的就是推翻秦始皇的皇帝制度,他怎么可能再用“皇帝”的称号呢!

总而言之,当时“皇帝”的称号还是新生事物,没有深入人心,项羽更喜欢“王”的称号,秦始皇又是项羽的仇人,项羽不愿意使用仇人用过的东西。

项羽具有“西楚霸王”的尊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册封诸侯王,而秦始皇的“皇帝制度”则意味着“郡县制”,而郡县制是不能全面册封诸侯王的体制。

所以,最终项羽抛弃了“皇帝”的称号,自己创建了“西楚霸王”的尊号。

项羽推翻秦朝之后,项羽为什么没有直接做皇帝?

项羽做的是“西楚霸王”,其实就是“皇帝”。

但是“皇帝”一词,是秦始皇这个人有史以来第一个首创的。而项羽又是推翻他的人,所以不耻于秦始皇的许多做法,当然也不喜欢用“皇帝”这个词,但项羽为了表示自己与以为君王的不同,采用了春秋五霸的称法,自称“霸王”。而项羽又是楚国人,所以就叫做“西楚霸王”。
其实呢,鉴于秦始皇这个人的名声不好,从汉代到宋代,皇帝很少自称皇帝,一般自称“朕”,大臣上书也不会称“皇帝”,而是称“陛下”等词。只有在死后的庙号才称为“某某文皇帝”“某某武皇帝”之类的。生前一般很少称“皇帝”的,因为那样就等于你把自己当成秦始皇了,而秦始皇的名声又不太好。
一直到了元代,蒙古人再一次捡起来“皇帝”这个称呼,在圣旨里,直接自称“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有样学样,首创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清代沿袭了这个做法。但宋代及宋代之前的圣旨,从来不会这样开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178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