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清驸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如今我们常见的驸马之称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 驸马都尉是古代官职之一,汉武帝时初设。驸,即副。皇帝出行自己乘坐的车驾为正车,而其他随行的马车均为副车,驸马都尉为掌副车之马。对大臣是种荣宠。魏晋之后,帝婿就是驸马成惯例,清代称额驸。
驸马,皇帝女婿,一辈子衣食无忧、荣华富贵是肯定的,还有位娇滴滴的公主,许多人梦寐以求。可这是相对而言的,拿平民百姓、乞丐商贾来说,他们肯定是想当的,他们最需要的物质都在这驸马之中。可是对于那些稍有志向追求的人,公主选夫婿当这驸马,是避之不及的。
明清两代共203个状元愣是没一个敢当,要说当上驸马,就是和皇家联姻有血亲,要钱要权漂亮老婆更是有。可这为何就是没人想当。皇家女婿看着当得爽,实则根本没尊严和性生活。古代功成名就的男人有个三妻四妾很正常,但驸马绝对不能,只能有公主一个妻子,否则就是侮辱皇家。(当然也有特许例外,但极少)
可这成为皇家女婿,绝对不是简单容易地事,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年龄14~16岁;二、英俊潇洒和身体健康;三、本地人(也就是京城人);四、家世好且清白。这些条件是对通常情况而言的,也有别的特例,而最重要的还是心理素质要过硬啊。如汉代公主养众多面首,驸马一句话都不能多说,不然后果不可预料。
明史记载,驸马每天要向公主问安4次,而且驸马的父母对公主儿媳,也要行君臣之礼,不能有怠慢。公主吃饭,驸马伺立在旁,公主坐着你站着,公主吃着你得看着。这不是在家供了个活祖宗,你有点本事能忍吗?
而且为防止外戚干政,驸马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爵位,严格规定驸马:不能领兵、不能入仕、不能科考。你可能会想,自己的下一代可以避免,可惜驸马的孩子也要遵循这三不原则,相当于被圈养起来了一样。
明清两朝公主出嫁前,驸马还得试婚,当然不是公主上阵,专门检验驸马那方面行不行。公主下嫁后身边都会带有一个总管事务的宫女嬷嬷,为了节制夫妻生活,公主驸马要同房亲热必须经过她同意,所以得花笔钱去贿赂这位大保姆,不然不行。最重要的是有时间限制!又花钱又限制时间,感觉怪怪的。
驸马一家也不能做官,只能领一份朝廷俸禄。若是公主先去世,那么公主府会被收回去,驸马没其他房子的话就只能住大街。驸马出轨更是不可能,就算公主不收拾你,也会有其他人,这事别人还不能管,管也管不了。公主出轨,驸马也不能管,更是管不了。(公主出轨是常态)
这么多事情,放到现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受不了,更别说封建社会的大丈夫们。状元郎当驸马,更是不可能,寒窗苦读十余载,可不是来当驸马受气的。
公主自恃是皇帝的女儿,身份尊贵,所以对公公婆婆常视之为“臣”,而自视为“君”的家族成员,这种心态常会让公公婆婆跟驸马造成一种委屈感。 公主下嫁后设有公主府,驸马不过是府内的附庸:一般而言在唐代,普通的公主封邑是千户,有时恩宠高的公主还可封到一千四百户。所谓封邑的户数,实际上就是中央政府将这些户数的赋税,都送给公主花费,所以公主等于是有薪俸的,她拿的是政府丰厚的津贴。当了驸马反而不容易升官:唐代,一个男人娶了公主以后,便有了“驸马都尉”的官衔,于是简称为驸马。一般来说,驸马与公主结婚后,都会立刻加上一个“三品员外官”的官衔。翻一翻唐代众多驸马历史来看,唐代一共有210位公主,结过婚的130位,这中间只嫁一次的有100人,有再婚也就是“二嫁”的有27人,至于“三嫁”的有3人,所以总共驸马人数该有163人。但是,这163人最后能做到位极人臣的宰相,大概只有2人;其它能做到部长级的九卿级官员,不会超过10人;剩下的驸马,则多半是没有正式的一官半职。所以做为一位唐代的驸马,在政治仕途上其实并不是很顺利。以上四个因素,都使唐代人对驸马身份毫无兴趣,敬而远之。
状元为什么难成驸马?
文/张秀阳
过去说人生有“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果这四喜事碰到一起了呢?那叫“四美俱”,岂不是上天的眷顾?
小时候看民间传统戏剧,以及长大后看古典话本小说、唐宋传奇,看到那些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椎刺骨,十年寒窗无人问,最后一举成名天下知。高中状元后并当上驸马,最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比如陈世美中状元,就当了驸马,虽然最后死在包黑子的轧刀下。冯素贞虽然是个雌儿,但皇帝老儿却不辨雄雌,也要招她为驸马。这些戏曲小说,初看时很开心过瘾,觉得热闹非凡,觉得人生“四喜”状元一下子占了“两喜”,也是醉了吧?但看得多了,也有怀疑,考上状元就真能成为驸马吗?皇帝得有多少女儿在宫中等着下嫁状元呀?
实际上,状元要想成为驸马,可是难上加难。
中国的科举,从隋朝到清朝,将近1300年。读书人的科考是“三部曲”: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考是“进士”第一名后,就是所谓的“状元”。根据记载,从科举考试开始,隋朝没有殿试,所以没有产生状元。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止,历史上一共产生状元638名(武状元除外),这其中还包括太平天国的15名。有唐一朝,状元共148名,而有据可查的公主成婚的共有111名。嫁给状元的公主只有唐宣宗长女万寿公主,她嫁给了状元郑颢。这位郑附马,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状元驸马。
其间原因,最主要的是,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是天子门生,都是将来可能要委以重任的人,皇帝当然不会让儿女私情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其次,皇室中的嫁女,往往是政治联姻,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笼络良将,16个女儿全都嫁了勋臣子弟,其子孙们也基本上沿袭如此。清代的公主和格格们,大多嫁给了蒙古贵族。如果说公主们去向有什么共性,大概一是政治,二是外交。还有第三个最直接的原因,考状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古人又多早婚,这一圈考下来,读书人没添孙子,儿子该满地跑了。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范进举人那么老,怎么地也都是“大叔”了,让皇帝将女儿嫁给老男人,皇帝除非傻了。
今天说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先生的故事。
说到郑驸马,要先说说驸马爷的岳父大人唐宣宗。在唐代历史上,除了开创时期的李渊、李世民,和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唐宪宗李忱,也是一位数得着的英明的主。2009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一部古装电视剧,由佘诗曼、杨怡、陈豪、郑嘉颖领主衔主演,以唐朝宫廷为背景,讲述了唐朝后宫为权为情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明争暗斗。这部叫《宫心计》的电视剧就是以唐宣宗为原型展开的故事。
元和五年(810年),李怡(后改名李忱)生于唐长安城大明宫,他的老子是唐宪宗李纯,他是李纯的第十三子。李怡的生母郑氏(孝明皇后)原为镇海节度使李?的侍妾,李?谋反失败后,郑氏入宫为郭贵妃(懿安皇后)的侍女,后来被唐宪宗临幸,生下李怡。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三月,李怡被封为光王。论辈分,李怡是敬、文、武宗的皇叔,论年龄却比唐敬宗和唐文宗还小一岁。
在唐朝二十二位皇帝中,唐宣宗李怡无疑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他是历史上头一个以皇太叔身份登基的皇帝。
李忱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由于李忱在位时之年号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称之,并且将大中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将唐宣宗比作唐太宗和汉文帝一样的明君。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李忱在私事方面是极端的自律,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有很多其它的优点,诸如多才多艺,生活节俭,喜爱读书等等。
李忱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为儿女们的婚事,他没少操心。他有个女儿万寿公主,嫁给了状元郑颢,郑颢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爷,但就是这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还是拉郎配才得以成婚的。
郑颢是唐宪宗时宰相郑?的孙子。郑?,字文明。父羡,池州刺史。郑?少有奇志,好学,善属文。大历中,有儒学高名如张参、蒋?V、杨绾、常衮,皆相知重。郑?擢进士第,不过他没有考中状元,登宏词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县尉。张延赏镇西川,辟为书记,入除补阙、起居郎,兼史职。无几,擢为翰林,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德宗朝,在内职十三年,小心兢谦,上遇之颇厚。
郑?以文学进,出入中外者逾四十年。守道敦笃,耽悦坟典,与当时博闻好古之士,为讲论名理之游,时人皆仰其耆德焉。及文宗即位,以年力衰耄,累表陈乞,遂以太子太傅致仕。三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赠司空,谥曰宣。
做为前朝宰相的孙子,郑颢继承家风,不但青出于蓝,而且胜于蓝,考中状元,而且成了皇上的乘龙快婿。
万寿公主是唐宣宗的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后,宣宗择驸马有几个条件,要出身高贵、身家清白、本人文化程度高,用现在话说就是高考状元。
要符合这样的条件,说实话很难。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正应了那句话:皇上女儿也愁嫁。宣宗皇帝为公主婚事发愁,就找到大诗人白居易堂哥白敏中,白敏中是当时的宰相,皇帝身边的大红人,为主解忧,是应尽职责,就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上面所说的郑颢。
郑颢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状元,时任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以文才风度儒雅而著称于士林。最难得的是,他还是单身,没有娶妻。宣宗皇帝十分高兴,马上派人到郑府上去传诏,要亲自见他,为公主先行相亲过目。不料来人去到郑府一宣诏,郑颢不在家,一打听,原来郑颢早已和江南的卢家姑娘定亲,现在婚事都准备好,已经去往江南接卢姑娘了。当差的着急了,立即将这意外情况禀报宣宗皇帝,宣宗皇帝绝不放过这个好姻缘,皇家看中的女婿,谁人敢先下手为强?一封诏书,一直追到郑州,硬是把迎亲队伍拽了回来。
郑颢垂头丧气回到家里,皇命难违,加之白敏中对他百般说合,郑颢能有什么办法,只能退掉卢家婚姻,依照圣旨娶了万寿公主。但郑颢心中随时非常想念卢姑娘,并且从此对白敏中恨之入骨。
公主出嫁时,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李忱开始,改为铜饰。皇帝给公主规定了“三不守则”:“无鄙夫家”,“无干时事”,“有子而寡,不得复嫁。”前两条:不得瞧不起夫家,不得干预政事。后一条,如果丈夫死了,留有儿子,就必须守寡,不得再嫁,在唐朝当时就显得苛刻。之前,唐代公主找情人,改嫁两三个丈夫的,大有人在。
有一次,郑颢的弟弟生病了,皇帝派使臣去探病。使臣回来汇报,皇帝问:“公主有没有去探过病?”使臣说:“没有。”皇帝又问:“那公主在哪里?”使臣答:“在慈恩寺看戏。”
李忱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尽管宣宗皇帝严格要求万寿公主恪守妇道,万寿公主也力求做得好一些,但郑颢的心中还是难以割舍卢姑娘,强摘的瓜不甜,拉郎配的婚姻终归不是很幸福,郑颢想到这些就特别恨白敏中,这一恨就是许多年,经常在老岳父皇上面前说白敏中的坏话。
白敏中本是宰相,后来因为党祸之争被外放。他离开京城前,面见皇上,吞吞吐吐地说:“皇上啊,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上说:“爱卿但说无妨。”
白敏中说:“当初我好心做了个媒人,将郑颢配与万寿公主,但是他对这桩婚姻一直不高兴,隔三差五就向陛下您说我的坏话。之前我还在京城,他不能把我怎样;现在我要去外省,看来我离死期不远了。现在不得不把我的担心说与皇上知道。”
皇上说:“原来是为这个。我给你看一样东西。”
皇帝让人抬出个小木箱子来,箱子被锁得严严地。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郑颢骂白敏中的奏折。原封不动地放在里面。白敏中十分诧异:这是何意?
皇上说:“这个箱子你可以带走。我早就知道你们的恩怨是怎么回事了,我若是相信他,怎么会任用你到现在?”
这个状元的心中本来已经有了属意的人了,但是皇帝非要要求这个状元给自己的女儿做女婿。当时恰逢唐宣宗要为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择婿,年轻的状元郑颢一表人才,唐宣宗实在是喜欢的不得了,心生要将万寿公主许配给郑颢的想法。不成想,郑颢拒绝了这天大的好事。
原来郑颢与卢家千金已有婚约,本待状元及第之后就要成亲的,而且郑颢与那卢家姑娘是郎情妾意,十分的般配的。唐宣宗无奈找来时任宰相白敏中,让他想办法去说服郑颢,让郑颢放弃原有的婚约,来娶了公主做驸马。
郑颢是个非常有自己想法的人,他并不想娶公主为妻。这一天,郑颢带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领着娶亲队伍前去迎娶卢家小姐。皇上吩咐的事情办不成,那可了不得,白敏中没有办法,半路上截住了郑颢的娶亲队伍。经过一番威逼利诱,郑颢最终被逼放弃了婚约,答应了要娶公主。
被迫与公主结婚之后,两人的生活却并不幸福。娶了公主以后,状元郎郑颢的生活并不幸福,他心中对卢家小姐依然念念不忘,对公主本就没有感情,这会婚姻生活怎能如意。郑颢便把所有的郁闷都发泄在了宰相白敏中的身上,不断挑白敏中的毛病,上报朝廷弹劾白敏中,搞得白敏中十分狼狈,每每想及此事,白敏中心中感慨万千,后悔当年逼郑颢娶了公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241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