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朱元璋北伐成功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北伐的确很难,但是也不是不可能成功的。早在三国时,吕蒙就指出:“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这其实是点中了北方政权的一个很重要的弱点,那就是一般都处在四战之地,国境线漫长,四处都要分兵防守,故而对峙南方政权的一线兵力反而不会很多。而徐州距离南方统治中心建康非常近,南方政权以徐州为突破口的话,可以轻易集结起占绝对优势的一线兵力,并且因为徐州无险可守,可一战克之。只是东吴自身实力有限,怕打下了守不住,反而让北伐军被包了饺子,所以一直采取较为保守的先巩固淮南(结果屡败于合肥、寿春)的方针。
到了东晋,统治集团就开始将这一思路投入实践,并确立了以攻占山东为深远目标的进一步规划(因为燕一直较弱)。刘裕北伐,大军果然迅速通过了徐州(当时徐州已被桓温之前北伐攻占),奔袭山东,先消灭了最弱的南燕。随后,刘裕兵分多路席卷中原,相继攻克洛阳、长安之后灭亡了后秦。此时,刘裕已经取得除了河北之外的整个天下,若非刘穆之病死,北伐可能已经成功。
明太祖制定的北伐计划则是: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这很有可能就是吸取了刘裕北伐的成功经验,只有一处修改,那就是不浪费兵力攻长安,只拿下潼关,以少量兵力守关即可牵制西北元军,这样此后就可以集中力量直取大都。我认为这是一招妙棋,并且打破了历代兵家“得关中者得天下”的思维定势。
先取徐、青的北伐路线可以看出有几个明显的好处,一个是有大海帮忙掩护侧翼,这样奔袭山东之军被多路夹击的风险就少了很多。攻下徐、青之后,就反而对中原形成了东、南两路包夹之势。此外北方政权一般不会在山东部署很多兵力,较易攻取,拿下之后,因为地形多山却也比较容易巩固。就算北伐军被敌人断了后路,也可以依据山东来自保。更重要的是,直取山东一旦成功,就可大大充实本方实力,形成雪球效应,极大的扭转了敌我力量对比。
所以,朱元璋闪击山东的计划在4个月内就取得了巨大成功,俘获士卒3.2万余人、马1.6万余匹、粮59.7万余石、盐5.37万余引、布绢8.07万余匹,而己方几乎没有什么损失,扭亏为盈。此后明军可谓一路顺风,除了攻打山西时遇到元军顽抗之外,其余战役非常顺畅,几乎是势如破竹,攻大都时元顺帝也是弃城而逃,于是取得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北伐的完全胜利。其实,北方政权也不像南方那样有那么多险要地形可守,只要形成了势头,就有可能反而形成这样一边倒的局面。
北伐的胜利从来不是军事上的单纯胜利,而是政治经济上的胜利的必然结果。
元末各地四分五裂的割据,使得元朝并没有统一的力量,去对抗大明。朱元璋北伐,从军事上讲,实际上就是解决部分北方割据势力而已。
朱元璋北伐的过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最终实现了北伐胜利。
元朝至正27年(公元1367年),时为吴王的朱元璋在扫清所有竞争对手之后,动用了25万大军,在徐达、常遇春的指挥下,兵锋直指元朝。
当时朱元璋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本以为北方苦元已久的百姓箪食壶浆,以待王师。但现实其实有一点打脸。
北方最主要的军事割据力量之一的河南籍元朝将领王保保,在朱元璋亲自下诏,苦口婆心,劝降了七次;甚至让自己的儿子秦王朱樉纳了王保保妹妹为正妃的情况下,不为所动,力保元廷,成为明军的主要劲敌。
朱元璋对他又爱又恨,恨的是他不理解一个汉人为何对元廷如此死心塌地;爱的是此人忠义,对元朝从一而终。因此称其为?天下奇男子?。
?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 朱元璋《谕中原檄》
其实朱元璋并不知道,王保保实际上是个地道的蒙古人,叫?扩廓帖木儿?,只不过汉名叫?王保保?罢了。
但是这导致了朱元璋此后几次北伐的策略,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朱元璋不再以恢复汉人天下的功臣自居。而是承认元朝的历史正统地位,采取了大量的怀柔政策,顺应了大多数人的想法,实际降低老百姓的压力,促进民族的融合。
在洪武八次北伐的过程中,朱元璋放弃了对北元太子侮辱性质的献俘礼、准其常服、赐其中华衣冠;
朱元璋并没有对大明境内的蒙古、色目人赶尽杀绝,而是让蒙古、色目女子嫁给汉人,禁止其族群内通过。使得这些曾经的?异族?很快融入了中华民族。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那么几个大分裂时期,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南宋、西夏后金并立的?后三国时期?,这一时期多少的枭雄都立志于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然而自古至今唯有明太祖朱元璋能够统一成功。
其实在这些枭雄里面,有些人的军事水准其实比之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不遑多让的,比如刘裕,后来朱元璋的北伐战略大体上也是和他差不多,先取山东后走河南陕西,巩固两翼,如果刘穆之不意外身亡的话,之后刘裕也是想要进一步收复河北,而同样的岳飞的军事水平比之这两位也是分毫不差,然而这两位英雄豪杰最终都失败了。
深耕其中原因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或多或少有别的因素在制约着他们,而朱元璋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所以最终唯有他能够成功,那么朱元璋的天时地利人和究竟有哪些优势呢?
朱元璋的天时
以往的那些英雄豪杰北伐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天时,比如诸葛亮、刘义隆以及岳飞,他们当时面对的都是一个庞然大物,而他们的国家的国力和北方那些人比起来差距实在过大,比如诸葛亮北伐是以一州之力对抗拥有七州之地的曹魏,刘义隆则是面对尽占河北、西域的拓跋焘,而岳飞面对的女真在当时更是号称?满万不可敌?。
而朱元璋在这一点上倒是拥有天然的巨大优势,当时北方已经被刘福通的义军搞得头疼不已,而当时各地的起义军已经多如牛毛根本管不过来,比如朱元璋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当时也是抗元的主力,当时元朝面对这些军阀根本无从一一清缴,只能任由他们壮大。
而这个时候朱元璋则趁此良机发展自己,凭借着朱升的九字攻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一一收拾了南方各路枭雄,最终统一了南方,在此之后开始了收服中原的统一大业。
而此时元朝内部党派林立,元顺帝的一系列骚操作已经导致元朝四分五裂,外部各路元军也早已经是一盘散沙,而这样子的一群乌合之众面对朱元璋的百战大军怎么可能不败?
所以在天时方面朱元璋真可谓占尽了好时机,此时的元朝处于百年来最衰弱的一个时候,而朱元璋是命中注定要建立这不世功勋。
朱元璋的地利
而地利方面的优势就在于朱元璋的地盘已经不缺战马了,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南方对北方一直屡战屡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缺乏战马,在那个时候战马是当之无愧的战场霸主,同等条件之下步兵对骑兵输的肯定是步兵。
当然历史上不是没有?以步克骑?,比如那个宋武帝刘裕,他真的是堪称千年不遇的猛人,在那个骑兵称霸的时代凭借着步兵和水军在广袤的河南之地步兵追着骑兵打,宋武帝在一日,胡人就一日不敢南下。然而历史上又有几个宋武帝呢?他的儿子想重现他老子的神话?结果呢,被北魏拓跋焘摁在地上摩擦。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这方面的忧虑,因为他当时拥有大量的战马?很多人会问了,朱元璋不是南方人吗?他哪里来的这么多战马?而这一点恰恰是元朝人自己帮了朱元璋。
元朝是以骑射夺取天下的,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养马,然而他们的骚操作在于不但看重了北方的牧场,他们也看上了南方这鱼米之乡。
他们敢想就立马敢干,当元朝的铁骑进入南宋的领地之时,大量肥沃的农田最终成为了牧马场,而朱元璋是凤翔人,就在他家附近不远就有一个养马场?庐州马场?。
根据史籍记载,元朝人牧马毫无道理可言,看哪家水草丰美就把马赶到那里去,因此让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而且当时放马的牧工惨遭剥削,工作强度大工资低,所以这也是引起元末群起反抗的重要因素之一。
朱元璋的人和
而朱元璋的人和就在于他的内部没有反对北伐之人,而北方的百姓也早已?苦元已久?,所以他的北伐是所有人都支持的。
以往历史上诸多北伐很多并不是将领的原因,而是朝廷内部原因,比如刘裕时期他虽然是想以北伐建立功勋改朝换代,可是从刘裕的一举一动来看他是真的有统一中原的志向,毕竟对于这种枭雄来说半壁江山和一统天下差距还是挺大的。
然而当时朝廷内部门阀林立,他们不希望刘裕北伐成功,因为北伐成功他们在南方的基业就会化为乌有,他们在江南辛辛苦苦建立的根基就被一朝毁于一旦,所以当刘裕听到刘穆之死后就立马返回东晋。
同样的岳飞北伐也是如此,他一心北伐,可是后来朝廷内部主和派太对,而这些就制约了岳飞的北伐。
而之后南朝和南宋的北伐也不用说了,除了朝廷内部制约在外,北方的百姓也开始不支持他们了。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就是心寒,当他们有机会北伐之时不北伐,而现在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稳定却想要北伐。所以后来南宋几次北伐不但没有得到北方百姓的支持,反而是遭到反抗。
而朱元璋北伐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当时已经统一了南方,骄兵悍将都想建立更大的功勋当然支持他了,而且北方百姓也是遭到元朝的压迫,所以朱元璋北伐可以说是得到了很多人响应。
在朱元璋北伐之前,中国历史上似乎一直都存在着一个悖论。那就是是只存在从北向南打一统山河的王朝。而历史上南方尝试的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哪怕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这样的人杰都不行。
而朱元璋却能成功,其中的缘由不由得大家思考。其实,朱元璋之所以成功,主要有四个原因,但总归一句话,那就是,时代不同了!
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相当落后的南方已变成富饶之地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南方比起北方来说,真的实在太过于落后了。比如三国时期,当时孙权统治南方,甚至要面对如何处理野人的问题。直到唐宋,当时的南方两广地区依旧是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
皇帝如果想处理一些官员的话,经常会把他们向两广地区发配,像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就是被发配往琼州这个不毛之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南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崛起。当朱元璋在江南揭竿而起的时候,整个南方已经成为赋税重要来源,甚至在经济上的重要性比北方还要重要,?苏湖熟,天下足?可不是说着玩玩的。
朱元璋北伐的时候,有这样一块宝地,为自己做后勤基地,当然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兵员来应付战争,来保障北伐的胜利。不用像诸葛亮那样,常常因后勤的问题而困扰,导致数次北伐的失败。
中国的火器大概在唐末就已经开始运用于军事上了,到了宋元时代则更进一步发展。从历史资料来看,当时的火器已经多种多样。而到了朱元璋准备北伐的时候。火器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可以作为一种武器大规模运用列装军队。
对于火器的运用,朱元璋手下的将军们不但不表示排斥,反而在明初时,名将沐英在平定思伦发之乱中,就发明过?三段击?这种先进火器。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明军对于火器运用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