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作为“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到底修了多久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9 15:43:41

作为“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到底修了多久呢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修建陵寝花了多少年呢?其实只不过十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在秦始皇帝陵园发现个修陵人的墓地, 修陵人墓地的石鼓上盖有瓦, 瓦上刻有文字, 文字写明死者的姓名、籍贯, 这些籍贯除了在秦国本土范围以外, 还有来自于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而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是统一那一年, 是秦始皇26年才灭掉的, 所以当时来自齐国、江苏、浙江的工匠都来修建秦始皇陵, 这一定是统一以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包括我们在秦始皇帝陵园发现的瓦上的戳记, 戳记上显示的是官府机构的名称, 这些机构的名称也显示出这是帝国时期, 而不是秦国时期。

所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秦始皇帝陵园所有的遗存现象是秦统一以后, 这个现象也可以从文献上得到证明。一本名叫《汉旧仪》的古籍上记载了一件事, 说李斯以丞相的身份负责建造陵墓, 在建造陵墓的过程中, “已深已极, 凿之不入, 烧之不燃, 叩之空空, 如下天状”。这是什么意思?即李斯以丞相身份负责秦始皇帝陵园的建设, 向下挖的时候挖不动了, 向秦始皇请示怎么办?秦始皇说“旁行三百丈乃至”。那么李斯是什么时候当丞相的?李斯当丞相的时间非常晚, 知道李斯是什么时候做丞相的, 和他负责修建秦始皇陵工程的时间就能衔接起来。

李斯在秦帝国统一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是一个政治家, 但是在统一的时候, 他还是廷尉, 廷尉是秦朝建立之后“三公九卿”之负责帝国的司法建设和监狱的管理。一直到33年, 朝廷讨论到底采取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时候, 李斯的身份还是廷尉。

到了34年的时候,李斯是丞相, 所以李斯当丞相应该是33年左右, 而秦始皇是37年死掉的。从以上的文献也能看出来, 整个秦始皇帝陵的主体工程, 包括陵墓本身、大量的陪葬坑、陵园以及陵园地面上的建筑, 这些都是李斯当丞相之后的所作所为, 而这个时候大概就是秦始皇死之前的五年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 秦始皇陵其实修建不到十年。而《史记》司马迁说, “始皇初即位, 穿治骊山”, 其实另有隐情。他这段话是给汉武帝说事。两汉历史上很多皇帝, 但从继位一开始就修建陵墓的大概只有两个, 汉武帝是最著名的。他当了54年的皇帝, 他的陵墓修了53年。

司马迁为什么要这样说?其实我们结合这段时间的背景可知, 在此之前, 司马迁在朝廷上给别人说了一句公道话, 就受了宫刑。他这个时候要是直接向汉武帝说, 你不能大兴土木, 不能修陵墓, 不能那么劳民伤财, 我们可以想象从汉武帝的性格, 司马迁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所以司马迁不直接向汉武帝谏言了, 用秦始皇说事, 这种“影射史学”的现象, 在我们的历史文化中比比皆是。

所以到了后来, 比如从阿房宫到《阿房宫赋》的出现, 也是用阿房宫、用秦始皇给当今的皇帝说事, 是一种比喻。因为不能直接批评当下的皇帝。所以, 司马迁记载秦始皇的一些负面形象, 包括大兴土木、修建秦始皇陵, 这么些记载, 其实是他向汉武帝谏言。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按照《史记》记载, 一直认为秦胡亥的继位是不合法的, 是通过一次宫廷政变上位的。但是新发现了一本名为《赵正书》的竹简, 文字所记载的内容, 其实认为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认可的, 是秦始皇同意的继承人。那么为什么秦二世是这种形象?

我们也可以理解, 就是西汉初年人们彻底否定秦始皇的形象, 也彻底否定秦二世继位的合法化, 使得秦朝没有合法性, 如此汉朝的建立才是伟大光荣正确。所以我们说, 历史上秦始皇、秦帝国的形象, 包括性格出生等等, 其实是西汉前期人们妖魔化的结果。从此之后, 我们就一概按照这个形象去理解秦始皇, 一直到现在为止。但是通过多年的考古发现, 我们可能对历史的认识有失误, 或者对历史的认识不全面。

秦始皇陵简介 秦始皇陵介绍

1、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2、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3、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除了长城,秦始皇到底修了多少名传千古的伟大工程

灵渠。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掌管军需供应,督率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秦始皇迅速统一岭南。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处,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秦始皇在位期间一共修建了多少建筑,请一一列出

秦始皇:
1、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
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战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万里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2、秦直道
秦直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南起秦帝国都城咸阳附近的九泉山,穿越鄂尔多斯高原,直道绵延向北,直抵大漠深处阴山脚下的包头九原郡。全长700多公里。秦直道是一条以便走马传书、运送守边给养、调动部队的笔直驿道,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包括位于直道附近的与直道遗迹密切相关的古城(亭、障)遗址等,共同构筑成文化内涵独特的秦直道遗址。其中位于鄂尔多斯东胜区境内的秦直道遗址,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推荐鄂尔多斯秦直道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修建阿房官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龙首原西侧修建阿房宫,于公元前212年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这表示,阿房宫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更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天下第一宫”,却在历史长河中渐次的失去了昔日的光环。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建立秦帝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
4、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世界经度109.2733E,纬度34.3853N。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之久。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人俑群。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之一”,已挖掘出3个俑坑。
5、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6、郑国渠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公元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在礼泉县东北的谷口开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脚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区最高地带,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田四万余顷。郑国渠开凿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首部逐渐填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终不变。
7、修灵渠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秦代,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来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秦始皇扫灭六国后,为运送征服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便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湘漓二水。运河在秦始皇二十年(前219年)至二十三年(前215年)修成,初名秦凿渠,后因漓江的上游为零水,故又称零渠、澪渠。唐代以后,方改名为灵渠,但也俗称为陡河。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历史上各朝代都对灵渠进行过修葺,有记载且规模较大的便有23次。1936年随着粤汉铁路、湘桂铁路、湘桂公路的建成通车,灵渠航运逐渐停止。1958年,三里陡水利闸坝建设后,灵渠断航。此后渠道也因年久失修而淤塞,两侧堤岸多处崩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恢复了传统风貌,但目前只以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
我掌握的就这么多了,其它的真不知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08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