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嘉庆上位之后为什么对富察家族进行打压,原因都出在他老爹身上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2 17:50:01

嘉庆上位之后为什么对富察家族进行打压,原因都出在他老爹身上

还不知道:嘉庆打压富察家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继“二马吃尽天下草”的富察·马齐、富察·马武两兄弟权重一时后,富察家族因为孝贤纯皇后的出现而“一门朱紫,出将入相,更臻于鼎盛之势”。就乾隆朝而言,孝贤纯皇后所在的富察家族绝对是圣眷最渥、权势最盛的外戚家族。

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乃系被乾隆皇帝评价为“世胄元臣,与国休戚”;被嘉庆皇帝许为“社稷臣”;死后推恩赠郡王衔,并配享太庙的一代宠臣、权臣。

孝贤纯皇后的侄子——富察·福康安,更是“经(乾隆皇帝)多年训诲,至于成人”的嚣张人物。被时人评价为“异姓世臣,叨被至此,本朝第一人也”的福康安,就因为所受圣眷太过,以至于被后世怀疑为乾隆皇帝的私生子。福康安病逝后,被追封嘉勇郡王并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再度刷新了富察家族的荣光纪录。

除了傅恒和福康安,孝贤纯皇后家族成员中的一等公、大学士、都统、副都统乃至地方督抚、驻防将军更是如同不要钱一般,层出不穷。富察家族的鼎盛时期,如果不混到一品官衔、侯爵以上爵位都不好意思号称富察家族成员。

可在乾隆太上皇驾崩后,这个盛极一时的外戚家族却遭到了嘉庆皇帝近乎灭顶性的疯狂打压:

傅恒第四子福长安,乃系继福康安以后富察家族的代表人物,于嘉庆四年因“党附和珅,肆意贪婪”被夺爵抄家并重判斩监候秋后处决。

傅恒之孙丰绅济伦,乃系福长安以后富察家族代表人物,从都统、护军统领等高级武职官员,被一路贬黜为品秩仅为从五品的四等侍卫。

福康安之子德麟,降等承袭贝勒爵位,被嘉庆皇帝接连降爵并最终削去一切爵位和官职,发配伊犁。

除此之外,就连傅恒、福康安、福灵安等人也屡次被嘉庆皇帝予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评价,几乎将傅恒一脉连根拔起。总之,在嘉庆皇帝亲政后不久,以傅恒为代表的富察氏家族就遭到了近乎颠覆性的打压,以致富察氏家族再无乾隆朝的旺盛状态。

为“乾隆鼎盛”做出巨大贡献,屡立战功、与国休戚的富察家族究竟怎么得罪了嘉庆皇帝,让其如此疯狂的打压?

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嘉庆皇帝的报复心理,或者直接来源于乾隆皇帝埋下的祸根。

因为富察皇后,乾隆皇帝对嘉庆帝生母的羞辱

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即为我们所熟知的令妃,也就是《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历史原型。历史上的令妃曾经10年中为乾隆皇帝生育6胎,曾经被乾隆皇帝盛宠了20年,更是以皇贵妃身份执掌乾隆后宫长达10年之久。

嘉庆元年,乾隆太上皇带着魏佳氏之子,已经成为大清君主的嘉庆皇帝祭奠魏佳氏时,曾经发出过“今伊子绍登大宝晋册为孝仪皇后,正春秋母以子贵之义也,名正顺言欣”的感慨,仅凭此一言就足以证明魏佳氏早就被乾隆皇帝视为皇后的特殊位置。

可这一切都发生在富察皇后崩逝以后,一旦魏佳氏和富察皇后之间有了比较,乾隆皇帝的态度就有了颠覆性变化。

乾隆四十年,魏佳氏薨逝,乾隆皇帝亲作悼念诗文,却在注解中如此说明:

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

也就是说,在乾隆皇帝看来,魏佳氏只是富察皇后的奴婢,生前、死后都应该服侍于富察皇后身边,哪怕她的儿子已经被乾隆皇帝秘密写入了传位诏书。

嘉庆元年,乾隆太上皇再次对魏佳氏祔葬而非合葬于裕陵的原因,予以了羞辱性说明:

令懿皇贵妃为子皇帝生母,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祔孝贤皇后之侧。

哪怕魏佳氏已经升格成为了皇帝生母,哪怕马上就要追封为皇后,她也只是富察皇后的奴婢,也只配于富察皇后身边永久侍奉。乾隆皇帝如此天壤之别的身后态度,会让嘉庆皇帝心中多么的不平衡,可想而知。先皇的旨意不能改,但嘉庆皇帝能对富察皇后家族的人施以报复。

因为富察皇后,乾隆皇帝对嘉庆帝的羞辱

乾隆六十年九月,已经被明确皇太子身份的皇十五子永琰,在乾隆皇帝的带领下“诣端慧皇太子园寝行礼”。对此,嘉庆皇帝虽然在嘉庆九年给出了“当蒙皇考谕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应行叩跪之礼,非因以弟拜兄”的说明,但让一个准皇帝叩拜、祭奠一个九岁夭折的孩子,会让永琰生出多大的屈辱感受,不言而喻。

当然,尽管端慧皇太子年幼夭亡,但其毕竟有过皇太子的身份,毕竟是永琰的兄长,对其叩拜倒也能说得过去。但乾隆皇帝对于富察皇后所出两位嫡子的“寄予厚望、皇位传承”说明,无疑让永琰丢掉了面子、感到了侮辱。

写有端慧皇太子名字的秘密传位诏书

《清实录·高宗实录》有载:

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未几薨逝。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

自古以来,“嫡庶有别”,乾隆皇帝打算传位于嫡出皇子的计划,原本也无可厚非;但乾隆皇帝在明确了两位嫡出皇子本为皇位继承人身份以后,又给出了“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而以才学论,则当及于皇五子”的明确说明,这几乎直接说明了乾隆皇帝对于皇十五子永琰的选择,乃系选无可选以后的无奈决定。如此直接的羞辱,势必会让永琰心生怨恨,登基以后的报复行为也就成了必然。

因为富察皇后,富察家族对嘉庆皇权的巨大威胁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历代帝王登基以后,为了稳固皇权、树立权威,势必会培植自身政治势力,对于前朝旧臣、外戚势力也都会予以制衡和打压。也就是说,富察家族在乾隆朝的盛极一时、权势过大本来就严重威胁着嘉庆皇权的稳定性,再加上福长安对和珅的党附、袒护表现,嘉庆皇帝对富察家族的打压就变得更为合情合理。

再加上乾隆皇帝对傅恒、福康安毫无底线、失去理智的巨大恩宠,让原本就进入颓败境地的大清王朝凭空出现了一股分摊皇族势力的外姓高等爵位。如此负面影响,不但让嘉庆皇帝心有忌讳,就连昔日敢怒不敢言的皇室宗亲们也甚为不满。如此背景之下,富察家族的覆灭几乎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事儿。

说到底,因为对富察皇后的极度恩宠,乾隆皇帝对富察家族的恩赏太深,没有顾忌嘉庆皇帝及其生母的心理感受、身份影响,以至于让嘉庆皇帝心生怨恨。再加上富察家族新一代代表人物——福长安对嘉庆皇权的巨大威胁,让一心稳固皇权、树立权威的嘉庆皇帝找到了突破口,盛极一时的富察家族才会就此没落。

参考文献:《清实录·高宗实录》、《清实录·仁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史稿·傅恒传》、《啸亭杂录》

嘉庆上位后赐死了和珅,和他相爱相杀的纪晓岚,结局是怎样的?

纪晓岚只是一个文人,品阶并不高,和珅的一个兼职都是纪晓岚的顶级上司,两人的地位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纪晓岚和和珅相爱相杀,那只是电视剧为了增加笑果,所做的艺术改造,相反,纪晓岚和和珅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纪晓岚与和珅的死对头刘墉却是莫逆之交,所以在和珅倒台后,纪晓岚反而青云直上了

纪晓岚幼年时期,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在科试和乡试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但是正因为少年得志,难免自命不凡,后来他的几次考试中,成绩均不理想,但是毕竟天赋异禀,在三十岁那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任编修官。

后来乾隆爱其才,将他放置身边,因乾隆有好大喜功的性格,纪晓岚在他身边也算是如鱼得水,但是因为纪晓岚的儿女亲家卢见曾贪污受贿要被革职查办,而纪晓岚因为近水楼台先获得消息,于是他就向卢见曾通风报信,后被乾隆知晓后,一气之下将他发配到乌鲁木齐。

但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纪晓岚的老师,非常爱其才,几年后乾隆要修编《四库全书》,刘统勋就向乾隆推荐了纪晓岚,乾隆将纪晓岚从新疆召回,并任命他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而和珅是此次《四库全书》正总裁官,是纪晓岚的顶头上司。

但是和电视剧中不同的是,二人的关系相当不错,纪晓岚比和珅大近三十岁,所以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圆滑世故,每当和珅所言所行有得罪人之处,纪晓岚都给予善意提醒,而和珅因为仰慕纪晓岚的才华,对纪晓岚也是照顾有加。

和珅倒台后,纪晓岚未受到任何的影响,反而因为嘉庆倚重刘墉,而刘墉与纪晓岚有着特殊的关系,纪晓岚在嘉庆朝的官途反而顺风顺水。

乾隆都不敢轻易动和珅,为何嘉庆帝一上位就收拾他了呢?

和珅初入仕途,能力卓越、精明强干,“李侍尧案”中彰显了智慧和手腕,深受乾隆帝宠信,并亲允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这样和珅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皇亲国戚。单单就是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这一人物形象便让人印象深刻,而历史上的和珅和大人,可谓是权势滔天,有“二皇帝”之称,但是,却被嘉庆帝直接扳倒,原因是为何呢?还不是第二年就被搞死了。所以由于封建帝制的属性,其实皇帝如果对某个权臣不满,要弄死并不难。

稳在于嘉庆在嘉庆扳倒和珅之前,早已经做好了扳倒和珅的准备,本来一开始和珅就是嘉庆的眼中钉,这点可以从当时和珅对嘉庆的老师这点可以看出就背着雍正皇帝,赐年贵妃三尺白绫自尽。但这毕竟是传说, 乾隆为什么独宠和珅的原因很多,在下觉得应该从和珅受宠的时间 乾隆的年龄和心态来分析。就会产生一种幻觉了,或许和珅的脑子里也产生了这样的幻觉了,朝廷上都是我的人,皇帝要做事,是要需要我和珅的,我和珅是很强大的。这是幻觉,怎么这样说呢?

首先可以立威服众,其次,天下万民皆知和珅是个贪官,杀他可以安天下民心,再次,和珅的家产也够大清帝国解决一大部分钱能解决的问题了。歪瑞古德!和珅想到了过有可能的这种结局,可是没有意想到它来的那么快、那么狠,本来想当导演,发现自己只是个角儿而已;抄家后和珅财富高达11亿两白银,黄金珠宝不计其数,总数超过了清朝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一下将国库充满。和珅只能说是乾隆帝故意留给嘉庆帝棋子。

乾隆到底为什么这么狠心对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在富察皇后病逝后,被太后提拔为继后,这本来是个无上荣耀的事情,也算是在嫔妃宫斗中晋升到了最高位。可是就在乌拉那拉氏当了皇后的15年后,一次跟随乾隆出去南巡,因为自剪头发激怒了乾隆,被乾隆打入冷宫,最后心灰意冷地失去,乾隆也没去看望她。

  关于乌拉那拉氏皇后断发的原因,乾隆皇帝没有过多提及,只是说皇后性情大改,对皇太后不孝顺,甚至说她已经接近疯狂,也就是说乾隆觉得乌拉那拉氏皇后疯了。

  正史中对于乌拉那拉氏具体为何剪发没过多记载,野史倒有几个说法,具体也类似,就是乾隆南巡去拈花惹草,乌拉那拉氏看不过去劝谏,乾隆因此大怒跟皇后吵了起来,皇后赌气就剪了头发。


  乾隆对乌拉那拉氏确实很狠心,对于为她求情的官员都被处罚了,可以看出皇帝对于皇后是多么地生气。因此乌拉那拉氏皇后死后,皇帝也没有大规模地举行她的丧事,比起富察皇后的丧事规模差远了。

  1,按照惯例,皇后在皇帝之前去世,都是葬在帝陵地宫之中,乾隆先前病逝的富察皇后和惠贤、哲悯、淑嘉皇贵妃也都葬在这里,可是乌拉那拉氏以皇后的身份并没有葬在这里,而且乾隆还下旨一切按照皇贵妃之礼下葬,并没有按照该有的皇后之礼。,2,按理说,嫔妃死后都会给谥号,富察皇后及先前死去的三位皇贵妃都有,可是乌拉那拉氏却连这个谥号都没,可见乾隆对她是多么的狠心。

  3,而且乌拉那拉氏葬的地方不设牌位,不能得到享祭,享祭一般妃位以上都有,乌拉那拉氏有皇后之尊连个牌位都没。


  乾隆为何对她那么狠心

  乾隆为什么对乌拉那拉氏那么狠心?其实有三个现实的原因。

  历史上,嫔妃人老珠黄失宠很常见

  乌拉那拉氏年轻时确实很受宠,可是被废时已经48岁了,早已经人老珠黄了,而后宫最不少的就是年轻漂亮的女人,本来男人就都喜欢新鲜的,作为皇帝的乾隆更甚,这个时候的乾隆全心思都在年轻漂亮的令妃身上,对乌拉那拉氏的喜爱早就没了。因此,人老珠黄的乌拉那拉氏皇后在跟年轻漂亮的令妃竞争,明显处于劣势,无法抓住乾隆的心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常见的,后宫之处多的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像本来很得唐玄宗喜爱的梅妃,在杨贵妃来之后也完全被唐玄宗抛之脑后。像李夫人自知生病面容憔悴,不肯见汉武帝,才能一直在汉武帝心中保持一个美好的形象,让汉武帝一直对她有着喜爱之情,从而能够厚待她的兄弟,李夫人就是早就知道“色衰而爱驰,爱弛而恩必绝”,因此这种情况在帝王家是很常见的。

  所以乌拉那拉氏失宠也是很意料之中了。


  乌拉那拉氏心胸太过狭窄引得乾隆不喜

  乾隆对于乌拉那拉氏断发的原因是说她疯了,那么她为何会疯了呢?其实很大原因是乌拉那拉氏妒忌心太强,心胸狭窄,引得自己性情暴躁,做出了激烈的行为,让乾隆以为她疯了。

  乌拉那拉氏当时48岁,刚好是更年期,难免性情比较暴躁,而乾隆又迟迟不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让她心理不安,加上令妃地位的提高,让她感到威胁,因此难免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

  这个跟当时顺治帝不喜欢静皇后有相同的理由,顺治帝也说静皇后妒忌心太强,看到年轻漂亮的嫔妃就妒忌陷害。


  乾隆及太后有意让令贵妃掌管六宫

  乌拉那拉氏当时是在太后提拔下晋升为皇后的,可是她随后的行为却没有让太后满意,像乾隆废掉她时就说她对皇太后不孝顺,而随着令妃的受宠,皇帝及太后已经有意晋升令贵妃为皇贵妃了,可是皇贵妃位同副后,因此一般不会随便赐封,而且在皇后还同时在的情况,以免发生争执。

  因此要让令贵妃上位,只能先把皇后从位置上赶下去,早已经不受皇帝及太后喜爱的乌拉那拉氏,就被借着断发这个导火线被废,接着乾隆马上就立了令贵妃为皇贵妃,让她掌管六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66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