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天纪四年(280年)5月,西晋发大兵分六路伐吴,龙骧将军率军连克西陵、夏口、武昌,不久直抵建业城下。吴主孙皓率群臣开城投降,立国五十八年的东吴灭亡,天下终于归于一统。孙皓这位东吴的末代皇帝与家人一起被解往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册封其为归命侯,孙皓在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时年四十二岁。这个喜好虐杀人臣,沉溺酒色的昏君最终却得善终,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驾崩,临终前遗命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辅助太子孙湾(时年十岁)即位。然而这两个大臣却没有执行皇帝的遗命,他们自作聪明的认为“国赖长君”,应该立一位年长的君主。最后他们选定了时年二十三岁的乌程侯孙皓(废太子孙和之子)为帝,他们认为孙皓才识明断,遵守法度,会是一个明君。但之后发生的事说明了他们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永安七年(264年)八月,孙皓在建业即位,大赦天下,改元元兴。随后就对群臣大加封赏,封张布为骠骑将军,加侍中,加授濮阳兴为侍郎,兼任青州牧。吴景帝孙休的四个儿子都被封王,又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减省宫中用底,一时被誉为令主。
没过多久,这位新皇帝的本性就表露无遗。孙皓先是在全国广选美女以充实后宫,将后宫美女增至一万人,又逼杀景帝皇后朱氏(就是立他为帝的朱太后)。之后将孙休四个儿子(包括太子)遣往边远的一座小城,将其全部诛杀,以绝后患。骠骑将军张布和侍郎濮阳兴为此激烈反对,孙皓毫不犹豫的杀了这两个拥立有功的大臣,并将他们诛灭三族。令人发指的是,孙皓留下张布的女儿纳入宫中封为美人,其灭绝人性、昏庸暴虐的一面可见一斑。又酗酒滋事,令大臣狂饮,并让醉酒的大臣互相揭发,被揭发的无一例外的被推出殿外斩首,邀请赴宴的臣子都无不胆战心惊,害怕自己不能活着回家。侍中韦曜、散骑常侍王蕃、会稽太守车浚、尚书熊睦、大司农楼玄、中书令贺邵等皆被拷打后虐杀。
孙皓不但胡乱杀人,还热衷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杀人手法。他会引水入宫,将不合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立刻砍了扔进水里漂走,有的则被摁在水里活活淹死。或者是剥去面皮,砍断双脚,挖凿眼睛,并以此为乐。孙皓行事,完全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出发,毫无人性,凶狠暴虐。东吴摊上这样的皇帝,真是不亡才怪。天纪四年(280年),晋军分六路伐吴,一路势如破竹,东吴各地官员纷纷投降,昏君孙皓自己也不得不肉袒面缚开城投降,在四年后病死于洛阳。
孙权、孙皓、孙策,孙坚,都为孙家子孙,但命运却千差万别,孙皓恰恰是那个最倒霉的,当了亡国之君,其实孙皓在执政前期,还是有两把刷子,也想既然继承了孙家优秀的统治基因,怎么也要将其发扬光大,登基之初,为了彰显自己的仁爱之心,同历代皇帝一样大赦天下,此时的孙皓还算是相当理智的。
孙皓执政前期的所作所为
首先就是扶持自身势力,任命当时的大将军施绩和丁奉为左右大司马,而且对于当时拥立他称帝的张布也相当慷慨,直接骠骑将军、侍中双职位嘉奖,当然对于朝中其他大臣也是一个劲讨好,只要是能够给加官进爵的给于封赏,丝毫不吝惜。身为皇帝,也明白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的道理,只要能给的好处,先给下属们都安排上,初衷是好的。
而且根据资料记载,孙皓上位初期,对于百姓也相当友好,不仅体恤民情,而且开仓放粮,救济那些贫苦的灾民,而且行善积德可以说做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于让宫里嫔妃侍女们,尽量不要养宠物,能放生的尽快放生,尽管当时没有保护动物一说,但是从这一点看,孙皓妥妥的明君无疑。
原形毕露的孙皓究竟如何呢?
明君形象仅仅维持了一段时间,对,没过多久,孙皓先生就已经原形毕露了,这是为何?难道先前都是装出来的?就是为了给所有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当一个好人,亦或者是一个好皇帝太枯燥无聊了吧,所以孙皓就最终没有压抑住内心的那股邪火,毕竟一个人变好不容易,想变坏还不容易么,那可是分分钟呀。
整日沉迷于酒色犬马之中,压根不认为不是一个明君的所作所为,只要是能够霍霍的,简直是一个也不落下,当然这时候也逐渐出现了暴力治国的倾向 ,具体孙皓残暴的什么程度,其实当初拥护孙皓上位的张布和濮阳兴感受最深,两人都默默感到脊背发凉的后怕,就因为两人的秘密谈话,说后悔让孙皓当皇帝,被人告发后直接被砍了头,当然这还不算完,没玩够的孙皓还强行霸占了张布的两个女儿,美其名曰:美人,但背后的肮脏与龌龊,大家都心知肚明。
对待功臣尚且如此,那么孙皓对于其他人呢?
当年的降将徐绍,就是因为称赞了中原,无奈被孙皓召回赐死,而且还让其家属举家搬迁,没多久,孙皓就逼死了朱太后,连孙休的四个儿子都不放过,赶到偏远地带才肯罢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剧在吴国同样上演,只要一听到风吹草动,不管青红皂白,本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搞的当时整个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孙皓也并非一无是处
说孙皓是昏君,其实也还不完全对,在孙皓在位期间,虽说滥杀无辜,疑心甚重,但是他也亲自带兵作战,不仅平定叛乱,而且收复了战略要塞西陵,最起码战斗力是有的,击退敌方五万大军,实力也不容小觑,孙皓本人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斥责辱骂别人,右丞相就是被他活活给骂死的,只不过他作恶太多,反而好处凸显不出来了。而且本人相当护短,当时孙皓爱妃公然在市场抢劫百姓财物,被孙皓的宠臣绳之以法,面对这种情况,孙皓毅然决然的选择锯断宠臣的头。
东吴是如何被一步步毁掉的?
孙皓的残暴已经让手下极度不适应了,当年会稽太守郭诞就因为在信中提及政治,担心自己没有办法脱罪,所以直接在孙皓的威严之下,自杀谢罪,实在是惋惜,这里还不得不提及一个趣事典故,不知道大家喝酒的时候,有没有遇上喜欢以茶代酒的人呢?其实孙皓手下有个臣子不胜酒力,孙皓允许他他以茶代酒,就怕他喝多了出洋相,经常偷梁换柱,蒙混过关,但是这个臣子为人耿直,经常说一不二,哪怕孙皓酒桌上对他极为照顾,后来因为是否将孙皓父亲孙和列入帝纪的事情,相当不给孙皓面子,所以孙皓一气之下,还是将他杀了。
孙皓的残暴,最终酿造了东吴灭亡的恶果,其实这就是历史,也怪不了谁,不可否认,孙皓人性中的缺点,属实给本就飘摇欲坠的帝国重锤一击,只不过这个国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体而言,孙家人还是比较崇尚武力解决问题,缺乏必要的文化建设,所以终究没有办法长久下去。
虽然亡国之君大多命运都不是很好,但在历史上还是很多得以善终的君主,三国时期就有三位,比如汉献帝、刘禅、孙皓。
01、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段时间虽然是处于乱世,战乱纷争,但同时那个社会又讲究仁义礼信等等,世人皆以君子为榜样。在那样一个环境下,禅让制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献帝说起来也是位非常悲催的皇帝,他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终极背锅王。明明东汉灭亡不是他的错,而他却要背负着一切,东汉衰败主要还是桓灵二帝所作所为导致的结果。
董卓入京后,废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新皇,于是汉献帝刘协开始自己的皇位之路。汉献帝虽然是皇帝,但其实一直都是傀儡皇帝,先是被董卓控制,后又被王允吕布李傕郭汜等人控制。
好不容易逃离了长安,来到洛阳,发现洛阳已经是一片灰烬了。而这个时候所有诸侯都认为他是累赘,不愿意迎奉他,是真的惨,此时只有曹操迎奉他。
但汉献帝来到曹操那,也只是个傀儡。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王,曹丕可比曹操还要狠,曹丕是想当皇帝的。所以后来就和汉献帝演了一场禅让的戏,曹丕称帝,建立魏。
曹丕选择让汉献帝禅让给他帝位,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为了正统,毕竟汉献帝是正统,再则为了名声,曹丕虽然称帝但是没用啥暴利血腥的手段。后来汉献帝还将自己的两个女人嫁给曹丕,汉献帝也得以善终。
02、后主刘禅。后主刘禅同样也是得以善终的亡国之君,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没多久在夷陵之战中遭受大败,自己随后也嗝屁了,刘备死前让刘禅继位,让诸葛亮与李严辅佐刘禅。
刘备留下的蜀汉,其实是个烂摊子内忧外患,刘禅也是心里有苦说不出,索性放权给诸葛亮,让诸葛亮去治理蜀汉。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又放权给蒋琬费祎等人。
但随着时间推移,蜀山与曹魏实力相差越来越大,尽管姜维一直坚持北伐,但奈何蜀汉灭亡乃是大势所趋。司马昭让钟会与邓艾带兵前去灭蜀。
邓艾让钟会牵制姜维,自己带兵偷渡阴平直接攻打成都,最后刘禅选择投降。刘禅投降后,司马家的人对他还是非常好的,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但刘禅也是慌啊,毕竟是亡国之君,难免会遭受司马家人的猜测,所以刘禅来到洛阳后,一直都是装疯卖傻,比如著名的?乐不思蜀?,就是在这期间发生的,但刘禅确实是得以善终。
02、暴君孙皓蜀汉有刘禅,东吴有孙皓。这哥俩都是属于亡国之君,只不过东吴的灭亡要比蜀汉晚点。孙皓是孙和之子孙权之孙,孙皓前期为了获得皇位,是非常贤明的,可以与当年的孙权有的一比。
但那都是他装的,他登上皇位没多久就开始了他的暴行,他乱杀臣子,非常弑杀,只要看着觉得不顺眼的,就会被他干掉,而且杀人的手法非常残忍,什么活剥人皮,挖眼珠等等都是他的正常操作。
在280年吴国被灭,孙皓被俘,孙皓虽然是暴君,但司马炎依然没有杀他。但孙皓在4年去世了,孙皓也算是得以善终的亡国之君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38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